学术投稿

旴江医学的区域属性及地域分布研究

谢强

关键词:旴江医学, 地域医学, 旴江, 流域, 区域, 地域
摘要:地域医学,有着“行政医学区域”和“地理医学区域”的不同属性。旴江医学,1988年由杨卓寅教授提出,他指出旴江医学地域分布于“旴江流域”,应属于“地理医学区域”。经调查和考证,旴江的干支流涉及流域内的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江西古代10大名医中有8人出自旴江流域。认为,开展地域医学的区域属性及地域分布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至流域全境的各县市探寻其医学史,促进旴江全流域医家、医籍、遗迹等诸方面的发掘、整理、开发研究。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旴江医学的区域属性及地域分布研究

    地域医学,有着“行政医学区域”和“地理医学区域”的不同属性。旴江医学,1988年由杨卓寅教授提出,他指出旴江医学地域分布于“旴江流域”,应属于“地理医学区域”。经调查和考证,旴江的干支流涉及流域内的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江西古代10大名医中有8人出自旴江流域。认为,开展地域医学的区域属性及地域分布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至流域全境的各县市探寻其医学史,促进旴江全流域医家、医籍、遗迹等诸方面的发掘、整理、开发研究。

    作者:谢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旴江医学》栏目编者按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有着丰富学说和独特经验的地域医学始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旴江医学扎根于江西赣鄱文化沃土,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其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本校已故著名医学史教授杨卓寅先生在研究江西地方医学时发现,旴江流域历代医学发展繁荣,有着名医众多、学理渊博、实践丰富、著作浩繁等特点,将其命名为"旴江医学",认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他的带领下,其团队完成了对部分医家、医籍的调查和初步研究工作。杨教授仙逝后,由于研究人员及文献资料的不足,旴江医学研究一度处于停顿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流派研究的大力支持、江西赣鄱文化的复兴以及方志数据库等各类史料的方便检索,旴江医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8年以来,江西省卫生厅将旴江医学研究纳入中医药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01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成立"旴江医学研究会",并在校科研基金中设立研究专项,支持针对旴江医学进行养生、临床、药学、文化等各项研究。同时,会员也积极向外申报各级课题,发表论文,编撰论著。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全国医学流派研究阵营中渐有异军突起之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古今医家临床应用“轻可去实”概述

    论述“轻可去实”理论的原意及历代医家对其内涵的扩展,并总结“轻可去实”理论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范芳伟;许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淡豆豉提取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单因素考察淡豆豉在不同乙醇浓度,不同固液比,不同浸提时间和不同浸提温度下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采用Ellman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结果:淡豆豉提取物的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60min,乙醇浓度100%,温度70℃,固液比1∶20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效果佳,且古法炮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率比市购淡豆豉高。结论:古法炮制淡豆豉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作者:李刚;梁永红;苏明声;朱海针;谢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妇科玉尺》清代刻本考略

    《妇科玉尺》是清代医家沈金鳌所撰。文章对该书国内现存的清代刻本进行描述,并从版本学的角度考证早刻本及流传过程,有利于对该书的整理再版和研究利用。

    作者:陆海峰;俞欣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中药辨识技能的培养

    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药材之真伪、优劣,关系到临床用药之安全、疗效。因此,中药辨识是一切中药生产、应用、研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校对接中医药产业培育人才,通过合理配置硬件、软件教学资源,形成一个课内外、校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机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的良好条件。在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结合动植物分类学知识及现代鉴别手段,重点加强学生对中药材的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四大鉴定的实践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快速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使用、检验、科研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罗堃;严建业;杨岩涛;彭买姣;夏新华;彭江丽;郭锦明;焦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蒺藜总皂苷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研究蒺藜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26-O-β-D-吡喃葡萄糖-(25R)-5α-呋甾烷-20(22)-烯-2α,3β,26-三醇-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半乳糖苷为对照品(简称化合物Ⅱ对照品),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蒺藜总皂苷的含量,显色试剂为E试剂和硫酸乙醇溶液,测定波长为520 nm。结果:在0.06~0.2 mg的范围内对照品量与吸收值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48X-0.13,相关系数r=0.9992(n=5),平均回收率为97.28%,RSD为1.5%(n=5)。结论:以蒺藜中单体成分化合物Ⅱ为对照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可控,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

    作者:李艳;胡蓉;王丽静;漆小勇;曾宪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健脾补肾、祛痰活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40例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祛痰活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有效病例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口服自拟健脾补肾调气方,对照组40例,口服消炎痛。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补肾、调气活血法对于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标本兼治。

    作者:刘彩霞;陈静;刘勤;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旴江喉科流派传衍探析

    旴江喉科流派的传衍以家传为主,师授和私淑亦不少,计有医家96人、医门31门,传衍久远医门有15代。龚廷贤、聂杏元、张尘生等因受教于世医名门,成一代大家;危亦林、陈会、刘瑾等因师承名家,亦成一代名医;而范淑清、黄明生、包钧台等却私淑先贤,苦读经典,终成大器。传承模式多样,名医辈出,传衍不息。

    作者:谢强;卢嫏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五脏辨证论治呕吐

    呕吐一证,虽不离脾胃,然又不仅属脾胃。五脏六腑皆令人呕,非独脾胃也。传统辨证以虚实辨呕吐,治法以和胃降逆为主,本文从五脏论治呕吐,在临床运用时应灵活辨证治疗。

    作者:董颖;张翼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模块教学法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点为主线,将实验动物学课程分解为两个理论模块(标准化实验动物的培养、利用标准化实验动物进行动物实验)和一个实践模块(动物实验操作基本技术及模型制作)这样三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以模块为单元,构建多元化、分段式、全方位的实验动物学模块化课程群。理论模块由实验动物中心的教师讲授,动物实验实训板块由基础医学院科研能力出众的教师承担。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实验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从事动物实验科技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罗小泉;陈来;陈丽玲;张洁;徐彭;李姗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慢性胰腺炎( chronic pancreatitis ,CP)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由多种原因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反复或持续性损害,其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胰腺纤维化。目前西医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疗法由于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迄今实验研究已建立起多种CP实验动物模型。可以从脾论治,从瘀论治,异病同治等思路来防治CP纤维化。本文概述中医药治疗CP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为今后CP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邵璐;叶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善我国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探析

    在药品安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药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我国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但在信息的公开制度上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药品安全信息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药品安全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药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陈果;万仁甫;熊兴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专栏征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足三里与针灸调体规律探析

    探析了足三里在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气郁、瘀血、湿热和特禀体质针灸调理中的运用规律。总结出,体、证是治病、治未病必求之本,医者针灸临床思维和具体方法是其标,标本相得是机体状态和干预措施间的应答,是临床疗效提高的保障,具体切入点是经络气血输注、神气游行出入的腧穴。调体就是针灸调动或促使机体功能信息的自我调整来维持稳态、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和延年益寿。

    作者:张新普;林培挺;李敏;薛丹;傅杰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影响

    目前,许多植物药用植物都分离到了植物内生菌,不同的植物含有的植物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内生菌在和宿主长期共生过程中,形成了互惠共生的关系。一些植物内生菌能够产生和宿主相同的药物活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材的药物活性。因此,植物内生菌对药材的道地性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马广强;徐红波;朱金华;万红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专栏征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精方治疗弱精子症80例

    目的:观察益精方治疗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精子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0例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益精方治疗,对照组以五子衍宗丸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a+b级精子百分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a+b级精子百分率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益精方可以提高弱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百分率、a+b级精子百分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力;王家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丸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为滋阴补肾类基础方,其抗肿瘤作用已被大家公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其治疗乳腺癌有较好防治效果,故本文将从中医理论、临床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六味地黄丸防治乳腺癌的功效特点,为六味地黄丸抗癌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巧凤;郑里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