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杜氏(Dieulafoy)病的诊治体会

赵梅;廖俊

关键词:Dieulafoy, 内窥镜, 治疗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病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介绍一种少见而特殊的病例:杜氏病,本病占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1.7%[1].我院从1993年6月~2000年6月对13例杜氏病患者实行了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一家10人肉毒毒素中毒

    1999年12月中旬,我院收治一家10人因同食自制霉豆歧导致肉毒中毒.经抢救,死亡1人,治愈9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翔;杨东山;陆晓燕;姜华;孔艳;高庆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腹膜炎32例诊疗分析

    近5年共收治原发性腹膜炎患者32例,经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在9岁以内者4例,10~19岁3例,20~29岁11例,30~39岁8例,40~49岁5例,68岁1例.腹部症状出现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9例、腹泻及粘液便者6例、不洁性生活伴生殖系感染者7例、尿路感染3例、附件炎3例、肝硬化腹水2例、不明原因2例.

    作者:覃宗升;陈汉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宫颈妊娠43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而宫颈妊娠是异位妊娠中罕见的一种,临床上常不易正确诊断,如处理不当可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收治宫颈妊娠43例,占同期异位妊娠的0.55%(43/7811).现将 43例宫颈妊娠的诊断、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分析如下.

    作者:林琬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杜氏(Dieulafoy)病的诊治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病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介绍一种少见而特殊的病例:杜氏病,本病占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1.7%[1].我院从1993年6月~2000年6月对13例杜氏病患者实行了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梅;廖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CP-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rractant protein-1, MCP-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趋化因子,它通过与其表面受体CCR2特异性结合,可调节机体免疫、损伤修复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目前研究发现,MCP-1及其受体CCR2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表达明显增加.

    作者:陈彦婷;陈宝友;冯凯琳;宋立新;张永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F-2消毒剂破坏HBsAg测试分析

    目的:检测分析MF-2消毒剂的水和醇溶液破坏HBsAg作用,为饮水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IA法制备HBsAg标准曲线,测定水溶液对HBsAg标准液(50ng/ml)的灭活率.应用SPRIA法测定CPM值,检验醇溶液对乙肝病人血清(HBsAg S/N值76.6)的破坏.结果:0.08%水溶液与HBsAg作用10min和30min,灭活率为63%和66%.0.5%的醇溶液(75%)对1∶10乙肝病人血清作用15min,其S/N比值全部小于2.1.结论: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HBsAg有一定破坏作用,乙醇与其有协同效果.

    作者:王金兰;刘庆增;董小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癌基因及细胞凋亡与涎腺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与c-myc,p53,bcl-2;PCNA基因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18例多形性腺瘤和5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c-myc,p53,bcl-2,PCNA基因及细胞凋亡进行观察,分析c-myc,p53,bcl-2,PCNA基因及细胞凋亡与涎腺肿瘤的相关性.结果:p53与bcl-2基因呈正相关(P<0.05),c-myc与p53,bcl-2,PCNA基因呈正相关(P<0.05),PCNA基因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P<0.05),而细胞凋亡与c-myc,p53,bcl-2基因间无相关性(P>0.05).Fisher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用c-myc,p53,bcl-2,PCNA基因及细胞凋亡对涎腺肿瘤进行判别,判别符合率为84.3%.结论:涎腺肿瘤是多种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涎腺肿瘤中存在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紊乱;c-myc,p53,bcl-2,PCNA基因及细胞凋亡可作为良恶性涎腺肿瘤的诊断指标.

    作者:蒋书勤;李淑萍;王育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影响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睾酮的基础分泌及促性腺激素刺激的睾酮分泌的影响.方法:将雄性大鼠处死,取睾丸间质细胞加药进行体外培养,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睾酮含量.结果:10μmol*L-1米非司酮对睾酮基础分泌和促性腺激素刺激的睾酮分泌的抑制率分别为65.18%(P<0.001)、72.78%(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能直接影响睾丸甾体激素的合成.

    作者:张莉;齐刚;崔颖;万宗明;郭鹏;白淑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物质在大鼠中缝大核中参与痛觉调制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P物质(SP)在大鼠中逢大核(NRM)中参与痛觉调制的作用,揭示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神经递质机制.方法:以浅麻状态大鼠的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为痛阈指标,采用核团内微量注射的方法.结果:SP(0.5μg/0.5μl)注入NRM后的15min内,大鼠TFL明显延长,并可被预先注射纳洛酮及CP-96345所阻断.结论:SP可能在NRM内介导痛觉调制过程,该过程有内源性阿片肽的参与,并通过NK-1受体实现.

    作者:李积胜;闫国平;王大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川芎嗪对SD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形成130mmHg(17.3kpa)高眼压,诱导大鼠视网膜缺血60min,解除高眼压,建立RIR模型.治疗组,在缺血前30min和再灌注开始时,予川芎嗪8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缺血60min,再灌注30min、24h、72h测定视网膜丙二醛含量,再灌注168h作光镜观察.结果:川芎嗪治疗组视网膜中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川芎嗪治疗组损害减轻.结论:川芎嗪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作者:杨云波;丁正平;吕源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方黄柏液应用于烟花爆竹损伤伤口换药的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换药室损伤的烟花爆竹外伤病人60例,按损伤部位统计:单侧手指、手掌51例,双侧手指手掌7例,单侧小腿外侧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使用复方黄柏液.对照组30例,使用凡士林纱条.两组病人年龄,职业,外伤程度、部位,既往病史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

    作者:段莉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彩超诊断水泡状胎块合并正常胎儿及子宫肌瘤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32岁,主因闭经53d,尿妊娠试验阳性,要求终止妊娠收入院.入院后查体患者腹软,于下腹部可触及质硬肿物约7cm×7cm大小,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子宫前位,如孕3m大小.

    作者:房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腓肠肌内侧头挛缩致马蹄足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0岁,出生时为双胞胎,足月顺产,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一周岁时可自己行走,二周岁时其家长发现患儿快走时左足跟部不能着地,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愈加明显.三周岁时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跟腱挛缩,行跟腱延长术,畸形被矫正完全,效果好.一年后症状渐复发,三年后以跟腱挛缩第二次收住院治疗,再次行跟腱延长术,效果满意.一年后症状再次复发,三年后因症状明显加重而第三次就诊.查:左足呈马蹄畸形,小腿肌萎缩.膝关节伸直位时,足呈马蹄畸形,被动使足背伸受限,同时小腿后内侧可触及上至股骨内髁下达跟腱的条索状物.膝关节屈曲位时,足马蹄畸形消失,同时小腿后内侧的条索状物不能触及.

    作者:窦建;牛其昌;毛瑞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Th1/Th2细胞亚群与妊娠

    自CD4+ T细胞中分出的Thl和Th2细胞亚群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Th1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主要负责细胞免疫应答、迟发型超敏反应、辅助B细胞产生与吞噬作用有关的抗体(IgM、IgG、IgA)但不产生IgE,在抗胞内微生物感染、抗肿瘤及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Th2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5(IL-5)、10(IL-10)及13(IL-13),可辅助B细胞合成IgE,主要负责非吞噬作用的宿主防御功能,在抗寄生虫感染及引发变态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越;闫玉文;牛秀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水平表达

    目的:探讨血清中文(GSTs)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意义及与化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GSTs、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清GSTs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P<0.01),也高于健康者(P<0.01).26例化疗有效组低于40例无效组(P<0.05).其中16例患者于化疗前后均行检查,GSTs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GSTs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GSTs可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一个诊断指标,并可预测化疗疗效.

    作者:吕银;张贺龙;马祖胜;方道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鼾症手术准备期的护理

    1 临床资料2001年1月~8月我科选择采用多导睡眠图诊断鼾症共7例,均为男性,年龄在18~54岁,其中重度鼾症5例,轻度鼾症2例,睡眠中二氧化碳分压低为56%~80%,睡眠中呼吸暂停时间为16~30s,7例病人均进行了悬雍垂腭咽成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呼吸暂停均消失,鼾声也明显减小,血氧饱合正常,有效治疗率为85%.

    作者:郭艳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度妊高症并发脑中风抢救成功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24岁,因停经39w,血压升高3w于1999年1月12日入院.生育史G1P0.基础血压14/10Kpa,于36孕周时发现血压18/12Kpa后,每日测血压波动于(21.0~12.0)/(17.0~9.0)Kpa之间,无自觉症状.入院时查双小腿水肿,24h内血压波动于(22.0~12.0)/(17.0~8.0)Kpa之间,尿蛋白(++),眼底高血压1级改变,肝肾功正常.入院后给硫酸镁10g/d静滴,睡前肌注5g,血压控制在20/14Kpa以内.入院后第70h出现规律宫缩,第一产程顺利,宫口开全后因枕左横位胎吸助娩一活男婴,1分钟apgar评分8分,产时血压在(20.5~12.0)/(16.0~9.0)Kpa之间,产后血压降至(14.0~12.0)/(10.0~8.0)Kpa间,无不适.

    作者:刘君;吕天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附60例报告)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临床上颇为棘手,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有较强的抑制乙肝病毒作用,本文通过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HBeAg、HBVDNA的变化,探讨拉米夫定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抗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

    作者:黄志刚;张金龙;徐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血管稀少与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报道,其患病率已高达15%.其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已知与中枢调节、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及遗传因素、众多升压因子与降压因子平衡失调、胰岛素抵抗、受体学说等因素有关.诸多因素终导致阻力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作者:金迅;徐鹏霄;吕少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武警某部三所院校运动员足弓的研究

    目的:探讨扁平足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为运动员选材和部队选兵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武警某部三个院校的运动会田径赛项目中前6~8名男、女运动员共211人记录运动成绩,并以足印法测量足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名运动员扁平足发生率为43.13%,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扁平足组与非扁平足组运动成绩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名列前茅的运动员中扁平足者出现率与非扁平足者相当,甚至高于后者;不同运动项目扁平足发生率的比较中以耐力长跑发生率高(男3000米跑组扁平足发生率为50.00%,女1500米跑组为47.06%).结论:扁平足对运动成绩无不良影响,不应作为运动员选材和公民入伍体检时的影响条件.扁平足不一定就是扁平足症,影响运动能力的为扁平足症.

    作者:南克勉;王增田;吴志东;曹广军;郭鹏;陈金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