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牵正散

翟培

关键词:
摘要:牵正散方剂原载于明代方贤所著的《奇效良方》.牵正散方药由白附子6克、僵蚕6克、全蝎(去毒)3克组成.上药均生用,共为细末.每服3克,热酒调服或温开水送下,不拘时候,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功能,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注意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者,不宜应用本方.方中的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相关文献
  • 蜂螫蟾敷返朴归真

    以蜜蜂的毒液和蟾蜍的皮对患者的部位进行治疗,这种疗法虽然古老和痛苦较大,但疗效独特、效果甚佳,自古至今屡有传闻.蟾蜍的鲜浆液在抗肿瘤应用中推广比较普遍.在治疗肝病中,笔者亲眼看到医生将大蟾蜍剥皮,然后把蟾皮的表面突出的腺体用针拨破,白浆流动,这时把蟾皮反贴于肝区,每日一换.治疗体表肿瘤出血,将1.55厘米长京墨,塞入活蟾蜍口腔内,5天后把蟾蜍烤干,研成细末,局部外用.专家反映,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用蟾酥消肿膏外贴治疗各种晚期癌症疼痛187例,近期镇痛显效率为54.01%,有效率为37.43%,总有效率为91.44%.专家还说:“蟾蜍在防治癌肿中将会前程无量.”

    作者:杨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常见腰背痛的原因及治疗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腰背痛,而腰背痛原因亦不是只发生在腰部的脊柱、椎体、腰间盘、椎管、脊髓、锥间韧带、肌肉、血管等病变,其他脏器、组织病变都可能引起腰背痛,尤其是腰背部邻近器官的疾病也可致腰背痛.一、脊柱及附近软组织病变(1)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世界上有85%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其中有26%左右患有腰突症.此病多发生中青年,约50%由急性腰扭伤引起的,另一半有长期积累性损史,使椎间盘经常受到挤压牵拉、扭转等外力作用而使髓核周围的纤维环破裂等引起腰痛.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济生留方严用和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和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宋代之前,尚无痢疾的病名.《内经》称本病为“肠澼”、“赤沃”,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作了简要的论述,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是两种致病的重要因素.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其有效方剂白头翁汤等一直为后世沿用.只有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痢疾论治》,才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王翰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天津郭庆年轶事

    清末年间,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人们难以生存.河北吴桥少年郭庆年丢掉锄头,打上简单的铺盖卷,来到天津的三条石当学徒.凭借着年少身强力壮的好体格,郭庆年很胜任原始、繁重的体力劳动.凭借刻苦学习、专研,把所能接触到的高精铸造技术都学到了手里.他依靠机敏不怠,度事不板,窥察市场,抓住商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一条发家路:从制作、加工家具合页、抽屉拉手开始,积攒起每一个铜板,到铸造铜盆、铁锅,逐步提高产品种类、提升生产规模,直至在南运河北岸的天津三条石的地盘上,创建了近代中国北方民族工业早、技术完备、规模大、工人数量多、资金雄厚、影响力强的企业——郭天成机器铁工厂,重点生产驰名的做饭用“郭天成大铁锅”.

    作者:李瑞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警惕肠胃病的“春季攻势”

    经历了漫漫严冬,迎来了乍暖还寒的春天.春季是万物茁壮成长之时,与气候相伴而生的还有各类细菌、病毒、微生物,其中活跃的当属导致人们胃肠消化道疾病的致病菌,以及时令性的多种胃肠病.所以每年春季此时也是发生腹泻较为集中的季节,而许多人对“拉肚子”往往重视不足,不是姑息、硬抗不治疗,就是盲目随意地用药,结果让本来容易治愈的急性腹泻变成难治的慢性腹泻,一病就是半载甚至数年,腹泻、腹痛断断续续,给健康带来极大伤害,给生活招致无尽烦恼.

    作者:乐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食疗医家孟诜

    说起孟诜撰著《补养方》,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唐高宗咸亨四(673)年,孟诜与文人卢照邻、宋令文三学者拜师92岁的药王孙思邈,集体举行“执师资之礼以事”.在拜师仪式上,孙思邈提出“治未病”的学术主张.告诫孟诜等弟子“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孟诜不负恩师所望,发愤攻关养生学,遂完成《补养方》大作.他谨遵大师的教诲,注重养生保健,寿臻93岁.

    作者:王雪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孔子交友论『损益』

    孔子在交友方面告诫人们:交友要交益友,勿交损友.他在《论语·季氏》中记载:“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交友要注意“损与益”,不能盲目.结交为人坦率正直、讲究诚信、博闻多识的人为朋友很有益处.孟母三易其居的典故,其实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正好说明了人的成长对于环境的需求有多么的重要.而“良禽择木而栖”,用人类今日的生活角度去探析,也说明了环境对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韩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烹煮四季豆有学问

    四季豆又名菜豆,有的地区又叫芸豆、刀豆、豆角.其营养价值较高,人称蔬菜中的肉类,除应季上市外,目前农家也采用大棚种植,一年四季均都能吃到.食用四季豆如烹煮方法不正确,可能引起中毒症状.原来,四季豆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这些毒素比较耐热,加热到100℃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破坏.沸水焯、急火炒等方法,由于时间短,温度不够,加上锅大、量多,炒时不均匀,不易烧熟煮透,往往不能完全将其分解破坏.

    作者:徐栋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喜鹊的巢

    作者:宋仕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预防高血压限盐摄入很重要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是人类健康的大威胁之一,中国大约有2亿人患高血压.众所周知,高血压是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慢性肾脏病等致残致死率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途径预防高血压,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膳食中氯化钠的摄入量与人群的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孙立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吸烟有害健康及戒烟方法

    吸烟伤胃:烟中尼古丁能刺激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痉挛,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使胃黏膜受损.尼古丁还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胃运动功能失调,使胆汁及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由于胆汁中的酸性对胃黏膜有很大的损害作用,会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所以长期吸烟者容易发生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溃疡病.同时吸烟会增加胃黏膜的蠕动,促进胃酸分泌,胃酸含量的增加亦可损害胃黏膜,发生胃炎和溃疡等病变.

    作者:尔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科学养生 理性用药

    有位长期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写文章说,他每次回国前,都要遵照父母的要求,到药店购买一大堆深海鱼油、大豆卵磷脂、西洋参之类的保养品,把行李箱装得满满的.他老妈每天雷打不动地看某电视台10点档的中医养生讲座并坚持记笔记.花巨款买了个号称可以通过远红外线理疗身体的“高端”床垫,每次体检完,总是把报告里的数字像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细密地研究到几乎可以背下来.他感叹有些像他妈妈这样的中国人太关注健康了,几乎到了草木皆兵、过分敏感的地步!

    作者:董树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走近百岁园18漫漫自然养生路(下)

    这天旭日初露,我们走进天津北宁公园,穿过曲径回廊,迎着铿锵清亮的呐喊声,在一泓清溪的岸边,只见百岁拳师于景,带领十余名弟子在演练拳术.于景那外柔内刚、绵里藏针、出神入化的形意拳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如今他以北宁公园为疆场,诲人不倦,授徒教艺,传承形意拳术,把自己的武功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形意拳门徒.

    作者:尚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泽泻汤

    泽泻汤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治疗内耳眩晕症的高效方.方由泽泻24克、白术12克组成.以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温服;现代用法为:水煎两次,于早晚分服,日一剂.此方具有渗利水湿,健脾化饮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泽泻汤适宜之证,为浊阴踞上、清窍不利所致的心下有饮,上冒清阳,以头冒目眩、耳鸣、鼻塞为主要症状,治宜渗利水湿.泽泻气味甘寒,生于水中,得水阴之气,而能制水.其生长一茎直上、能从下而上,同气相求,领水饮之气以下行.然犹恐水气下而复上,故用白术之甘温,培土制水.

    作者:翟培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民间八方

    1、醒脑散醒脑散为外用闻香剂,是由一种通过口鼻吸入的方药.主要成分:白芷60克,藿香50克,冰片30克.分别研为极细粉,装入瓷瓶.用时倒在指肚少许吸入鼻腔,一般一日3~8次.可调节血压,抗疲劳,改善记忆与睡眠,耐缺氧.但孕妇忌用.2、乌发方主要组成:地黄100克,墨旱莲50克,制何首乌100克,黑豆(微炒)50克,女贞子(酒蒸)50克,黑芝麻50克.以上各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加炼蜜85克,制为蜜丸剂.用于青少年白发症,使用时宜忌食辛辣.

    作者:周晓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名医万全 不记宿怨

    明代名医万全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祖父杏城以幼科闻名乡里,史书记载:“为著名医家万全之祖.善儿科痘疹症,有医名.”父菊轩,因兵荒定居罗田大河岸,以幼科名,“远近闻而颂之”.万全因科举失意,乃继承祖业矢志医学.他在总结前人经验和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小儿的生理与病理理论,提出“三有余、四不足”之说,首重望诊,四诊合参,审因论治,注重脾胃,他治学严谨,遵法不泥,被封为“医圣”,名声远扬.但传闻他与同乡胡元溪不和.

    作者:康佳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辣根

    辣根又称西洋山嵛菜、马萝卜、山萝卜、粉山葵,为十字花科马萝卜属多年生直立草本宿根耐寒植物.其株高1米上下,全体无毛;根肉质肥大,呈纺锤形,白色,下部分枝;茎粗壮,表面有纵沟,多分枝;基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边缘具圆齿,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而稍下延,叶片背面羽状网脉突起,叶柄半圆形;花序排列成圆锥状,花多数,花梗纤细,花瓣白色,倒卵形;子房卵圆形,果瓣隆起,具网状脉,无中脉,熟时开裂,种子细小,扁圆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作者:宋亦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清热方剂清营汤

    清营汤载于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为常用清营凉血剂.方药组成:犀角2克(现为水牛角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上药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为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本方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凉血,活血养阴的功能,用于治疗热入营分证.

    作者:刘长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国医大师阮士怡——中医在生命里周流不息

    阮士怡,1917年2月出生,河北省丰南县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46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生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1955年奉调协助天津市市立中医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建院工作;1979年,创建天津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与老年病学科.

    作者:徐津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牵正散

    牵正散方剂原载于明代方贤所著的《奇效良方》.牵正散方药由白附子6克、僵蚕6克、全蝎(去毒)3克组成.上药均生用,共为细末.每服3克,热酒调服或温开水送下,不拘时候,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功能,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注意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者,不宜应用本方.方中的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作者:翟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