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DCT低剂量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毛青青;段早辉;张晓辉;黄战荣;饶志翔;张镜寒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CT后处理技术, 三叉神经痛
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60例行CT引导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均分到常规剂量组(120kV、420mA)和3个低剂量组(120kV、200mA,120kV、100mA,120kV、70mA)中,对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质量、穿刺成功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当mA值逐渐减低时,容积CT质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值均逐渐减低,而图像质量、 穿刺成功率及疗效4组间无明显区别.结论 MDCT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中采用70mA较佳,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 检测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通过RT-PCR、ELISA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IL-35的水平变化,分析NSCLC血清中IL-35的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L-35在NSCLC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和癌旁组织(P<0.05);手术前患者血清中IL-35高于术后,IL-35的高表达分别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NSCLC患者血清中IL-35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关系密切,有可能是NSCLC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陈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剂量促卵泡生成素在超长方案IVF-ET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超长方案促排卵中,不同小剂量FSH启动剂量的选择与其终在IVF-ET治疗中的结局观察,找到佳个体化启动剂量,更好地指导临床促排工作.方法 选择小剂量FSH启动促排卵IVF-ET治疗的患者共计5324例,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及各项血激素值,适当调整Gn用量,至卵泡成熟后取卵移植.结果 112.5IU启始剂量组其年龄,BMI,基础FSH均高于75IU及100IU剂量组(P<0.05),100IU组年龄及BMI均高于75IU组(P<0.05),基础FSH比较无明显差异.112.5IU启始剂量组Gn天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Gn总量及获卵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1),100IU启始剂量组Gn天数低于75IU剂量组,Gn总量及获卵数也高于75IU组(P<0.05).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全胚冷冻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逐渐下降,2PN受精率及多胎率逐渐上升,112.5IU启始剂量组全胚冷冻率明显低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PN受精率上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5),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均低于75IU组,无统计学差异.100IU组临床妊娠率(77.4%)高于112.5IU组(71.5%),P=0.001<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获卵数是增加的,3组不同启始剂量患者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全胚冷冻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逐渐下降,2PN受精率及多胎率逐渐上升,无统计学差异,但100IU组临床妊娠率高于112.5I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促排卵工作中,是否可以尝试适当减少启动剂量,在保证妊娠率的同时,减少多胎妊娠及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毅娜;赵琰;丁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Narcotrend监测用于老年肝胆手术患者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将Narcotrend监测用于接受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老年肝胆手术患者,观察其对术后恢复和住院费用及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根据经验麻醉用药,观察组(B组)采用Narcotrend监测来指导麻醉用药,观察患者苏醒时间及在恢复室驻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费用和时间.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恢复室驻留时间更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住院费用及时间更低(P<0.05),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谵妄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Narcotrend监测用于接受ERAS的老年肝胆手术患者,可降低PONV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可成为老年肝胆手术患者ERAS的一部分.

    作者:周兵;李小勇;彭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ET/CT SUVmax在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PET/CT SUVmax在孤立性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过PET/CT检查的并且终手术病理确诊的57例肺孤立性GGNs的SUVmax回顾性比较分析,并利用ROC曲线对浸润性腺癌(IA)和微浸润型腺癌(MIA)、浸润前病变(AIS、AAH)的SUVmax进行分析,对表现mGGNs的腺癌和癌前病变的SUVmax与实性部分大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GGNs和mGGNs的SUVmax分别为0.78±0.22和1.23±0.52,mGGNs高于pG-GNs,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pGGNs中,良、恶性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GNs中,良性组SUVmax 1.42±0.97高于恶性MIA+AIS组0.84±0.27和IA组1.31±0.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A+AIS组低于I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腺癌和AAH中,SUVmax和实性成分大径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87(95%置信区间0.841,1.133),P<0.01;SUVmax为1.25可作为判别IA的界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1.9%,100%.结论 大多数磨玻璃结节为腺癌;PET/CT不能增加pGGNs中的诊断信息;在mGGNs中,SUVmax与腺癌实性部分的大径直线相关,其值1.25作为区分IA与AAH,AIS,MIA特异性高.

    作者:骆柘璜;金爱芳;彭瑛;廖凤翔;陈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烟龄的健康人群免疫功能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烟龄对健康人群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40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排除任何急性及慢性疾病,尤其需要除外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肿瘤、慢性肝炎等疾病),年龄45-60岁,根据吸烟指数分为:⑴非吸烟组:既往及目前均不吸烟者100例;⑵吸烟指数<300组(吸烟指数=吸烟年数×每天吸烟支数):100例;⑶吸烟指数300-400组:100例;⑷吸烟指数>400组:100例.4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检测.结果 吸烟指数300-400组、吸烟指数>4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CD3+%、CD4+%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吸烟指数<3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吸烟组之间相比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CD3+%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指数<300组、吸烟指数300-400组、吸烟指数>4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CD8+%,CD4+/CD8+,IgA、IgG、Ig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烟指数大于300可以损害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表现为CD3+%、CD4+%的下降,且随着吸烟严重程度的提高,这种下降更明显.

    作者:郭玲玲;涂红缨;熊美丽;温孝如;何艳玲;邹国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长钉冠向复位固定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长钉在髁突矢状骨折中冠向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对20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双长钉冠向固定技术,术后早期行张开训练,术后12月内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骨折片复位固定良好,4例患者4侧术后有额纹不同程度减弱,术后6月内均恢复,术后咬合关系,张口度均恢复正常,1例出现关节后区疼痛不适,随访期内无明显缓解,双侧髁突骨折1例(1侧)出现骨折块再次移位.结论 髁突矢状骨折的双长钉冠向复位内固定技术效果明显,方法可靠,可以达到稳定的复位固定,可以减少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

    作者:严俊峰;熊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抽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升压药使用情况、术后镇痛补救情况、围术期不良反应及感觉阻滞评分、运动阻滞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镇痛时间长;运动阻滞评分高;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患者对比感觉阻滞评分、手术时间、患者信息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

    作者:郑静;廖怀梁;郑金丽;邓笔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并评价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了血液净化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30d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病死率高于观察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7d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下降(P<0.05);观察组TNF-α、IL-6及CRP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下降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器官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ALT、Cr及CK-MB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ALT、Cr及CK-MB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观察组ALT、Cr及CK-MB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重症药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损害,降低患者的促炎症介质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是重症药疹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罗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靶向Bak1的shRNA表达腺病毒构建及其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影响

    目的 构建沉默人Bcl-2拮抗1基因(Bak1)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并检测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特异性针对Bak1的shRNA序列及无关对照序列scr,分别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ak1基因沉默后的MG63细胞Ba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筛选出能高效沉默目标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包装扩繁,荧光显微镜观察计算病毒滴度,利用MTT法检测高效沉默的重组腺病毒感染MG63细胞后的细胞活性.结果 ①测序列结果表明,shRNA序列已成功克隆入到pAd-GFP载体上;②shRNA-3的沉默效率高,扩增纯化后腺病毒滴度达到7.7×108GFU/ml;③MTT检测显示与NC对照组相比,shRNA-3组MG63细胞活性增强(P<0.5).结论 成功构建了沉默Bak1的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Bak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红;柴爽;万雷;王吉利;黄宏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DCT低剂量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60例行CT引导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均分到常规剂量组(120kV、420mA)和3个低剂量组(120kV、200mA,120kV、100mA,120kV、70mA)中,对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质量、穿刺成功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当mA值逐渐减低时,容积CT质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值均逐渐减低,而图像质量、 穿刺成功率及疗效4组间无明显区别.结论 MDCT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中采用70mA较佳,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青青;段早辉;张晓辉;黄战荣;饶志翔;张镜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冠脉CTA成像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口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搭桥吻合口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对于研究吻合口内膜增生及提高畅通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Analysis软件对冠脉搭桥术后冠脉CTA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构建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口个体化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计算流场、壁面切应力、压力等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心动周期内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 无论是收缩期还是舒张期,吻合口模型中搭桥管内的血液始终流向冠脉循环,吻合口远端的血流速度突然减慢,有回流现象;前端吻合口部位压力梯度很大,壁面切应力分布不均匀等血流动力学紊乱现象.结论 该模型能真实地进行体外模拟冠状动脉搭桥血液的变化,为研究吻合口处的血流动力学特性与内膜增生的发生机制及提高桥血管畅通率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黄信生;周萍;乔瑞国;李海涛;顾承雄;杨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pro-BNP和CRP的关系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血浆pro-BNP和CRP水平;采用卒中量表(NIHSS)和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pro-BNP和CRP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30.2±8.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13.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pro-BNP和CRP水平分别为(509.4±102.6)pg/ml与(22.8±6.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上比较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上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pro-BNP和CRP水平分别为(572.9±43.7)pg/ml与(26.4±4.2)mg/L,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脑梗死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与MoCA呈负相关,与NIHSS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急性期血浆pro-BNP和CRP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更为严重,预后差.

    作者:周淏;封凯旋;凌杰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保留哺乳功能的重度乳头内陷整复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染色指引法联合双重荷包缝合纠正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随机纳入重度乳头内陷的孕前育龄患者15例为观察组,孕前进行手术,并佩戴矫正器4周;对照组纳入重度乳头内陷但无手术意愿的孕前育龄患者15例,不予手术处理;观察术后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哺乳率、哺乳时间、乳腺炎发生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哺乳率、哺乳时间、乳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该方法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改善哺乳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祯;熊丽;邓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伴PDGFRB基因突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类经活检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确诊为转移癌, 但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仍找不到原发解剖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 由于病灶较小,部位隐匿或位于黏膜下等原因而不易发现, 临床上大约有15%的癌症是由于转移病灶的症状而被发现,通过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可以明确一部分转移癌的原发病灶,但仍有1/3的转移癌原发病灶无法明确,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CUP[1]. 据国内外研究报道,CUP 约占人类所有新发癌症的 3%~5%, 是人类第7~8位常见的恶性肿瘤, 也是第4位常见的致死性癌症[2,3]. 与原发灶明确的肿瘤不同,CUP的自然病程具有早期转移、转移方式不可预知、侵袭性较强的特点[4]. 目前临床上CUP的治疗仍然以经验性化疗联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预后普遍较差,中位生存期仅9个月[5]. 因此,如果能够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或者基因学特性,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其生存质量. 现将我院新近发现的1例CUP患者报告如下, 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CUP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作者:颜金花;温燕华;吕小斌;唐小凤;李萍;邬国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组间疗效及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DR水平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恶心、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皮疹、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3.26%;与对照组的2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1).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同时还能够改善细胞免疫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黎展鸿;曾志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本病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有压痛症状和肿胀症状的关节数目、关节压痛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87.5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目、关节肿胀数目、关节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为(16.49±6.27)min,关节压痛数目为(3.81±1.03)个,关节肿胀数目为(3.41±1.08)个,关节疼痛NRS评分为(3.16±0.6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治疗3月后,观察组CRP、ESR、R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IL-6、TNF-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汪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危型HPV载量和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载量水平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0例单纯高危型HPV-DNA阳性的女性为研究组,根据其初始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水平分为4组,每组75例;以同期检查宫颈细胞学和高危型HPV-DNA均无异常的女性100名为对照组,全部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 经过两年的随访,研究组高危型HPV累积清除率79.67%;研究组的初始高危型HPV载量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间无明显正相关关系(rs=0.106,P>0.05);研究组的组织学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的组织学阳性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各载量组间的CINⅡ+(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积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以上组的CINⅡ+累积发病率高于35岁以下组的CINⅡ+累积发病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高危型HPV载量水平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等级间无明显相关性,年龄因素影响了HPV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及病情转归.

    作者:邓潇;陶玉玲;熊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对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制定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评价标准,抽取我院2017年第一季度各科室住院患者注射用PPIs的使用记录共972份,对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972份病例记录中274份存在不合理使用注射用PPIs,不合理用药率为28.19%,其中无指征用药占33.94%,不适宜的预防性用药占24.82%,用药疗程过长占20.07%%,可口服但给注射17.52%,药物间相互作用3.65%.结论 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应制定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规范,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避免过度使用.

    作者:王海平;林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既节省血浆用量,又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期间我科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45±12)岁;B组(单纯血浆置换)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13)岁).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护肝退黄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的血浆用量为1500ml/次,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血浆用量为3000ml/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临床症状等改善的情况,同时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电解质、血常规的影响,重点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ALT、TBIL、DBIL、凝血酶原时间及临床症状等(P<0.05),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对上述指标改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后对患者血电解质、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较小,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过敏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上,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均明显较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更低(P<0.05).此外,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血浆用量仅需:1500ml/次,明显少于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用量:3000ml/次.大大减少了血浆的用量,较好地解决了目前血浆供应短缺的难题.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一个即节省血浆,又有效且安全的、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晓妍;高莉;张伦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乌司他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7.39%)(χ2=8.03,P=0.00);治疗后14d,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IL-8、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FN-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免疫细胞CD4+、CD8+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够明显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饶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