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汪胤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 独活寄生汤, 甲氨蝶呤, 炎症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本病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有压痛症状和肿胀症状的关节数目、关节压痛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87.5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目、关节肿胀数目、关节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为(16.49±6.27)min,关节压痛数目为(3.81±1.03)个,关节肿胀数目为(3.41±1.08)个,关节疼痛NRS评分为(3.16±0.6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治疗3月后,观察组CRP、ESR、R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IL-6、TNF-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既节省血浆用量,又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6年期间我科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45±12)岁;B组(单纯血浆置换)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42±13)岁).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护肝退黄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的血浆用量为1500ml/次,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血浆用量为3000ml/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临床症状等改善的情况,同时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电解质、血常规的影响,重点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ALT、TBIL、DBIL、凝血酶原时间及临床症状等(P<0.05),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对上述指标改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后对患者血电解质、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较小,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过敏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上,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过程中过敏反应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均明显较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更低(P<0.05).此外,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血浆用量仅需:1500ml/次,明显少于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用量:3000ml/次.大大减少了血浆的用量,较好地解决了目前血浆供应短缺的难题.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一个即节省血浆,又有效且安全的、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晓妍;高莉;张伦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保留哺乳功能的重度乳头内陷整复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染色指引法联合双重荷包缝合纠正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随机纳入重度乳头内陷的孕前育龄患者15例为观察组,孕前进行手术,并佩戴矫正器4周;对照组纳入重度乳头内陷但无手术意愿的孕前育龄患者15例,不予手术处理;观察术后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哺乳率、哺乳时间、乳腺炎发生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哺乳率、哺乳时间、乳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该方法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改善哺乳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祯;熊丽;邓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在包皮环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18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07例进行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术,对照组73例进行HK型包皮环套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环套脱落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脱环时间(9.8±4.4)d较对照组(12.5±3.1)d更快,组间统计学比较(P<0.05),研究组术后出血、局部感染、龟头嵌顿及水肿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术临床切实可行,可有效的缩短环套脱落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文刚;程祎;李杰;叶朝阳;黎明;吴志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pro-BNP和CRP的关系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血浆pro-BNP和CRP水平;采用卒中量表(NIHSS)和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浆pro-BNP和CRP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30.2±8.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13.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pro-BNP和CRP水平分别为(509.4±102.6)pg/ml与(22.8±6.5)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上比较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上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pro-BNP和CRP水平分别为(572.9±43.7)pg/ml与(26.4±4.2)mg/L,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脑梗死血浆pro-BNP和CRP水平与MoCA呈负相关,与NIHSS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急性期血浆pro-BNP和CRP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更为严重,预后差.

    作者:周淏;封凯旋;凌杰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长钉冠向复位固定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长钉在髁突矢状骨折中冠向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对20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双长钉冠向固定技术,术后早期行张开训练,术后12月内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骨折片复位固定良好,4例患者4侧术后有额纹不同程度减弱,术后6月内均恢复,术后咬合关系,张口度均恢复正常,1例出现关节后区疼痛不适,随访期内无明显缓解,双侧髁突骨折1例(1侧)出现骨折块再次移位.结论 髁突矢状骨折的双长钉冠向复位内固定技术效果明显,方法可靠,可以达到稳定的复位固定,可以减少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

    作者:严俊峰;熊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乌司他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7.39%)(χ2=8.03,P=0.00);治疗后14d,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IL-8、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FN-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免疫细胞CD4+、CD8+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够明显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饶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2-2016年赣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赣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特点,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赣州市中心城区2012-2016年院前急救资料.结果 赣州市中心城区2012-2016年院前急救出车次数为55700次,有效出车54615次,有效率为98.05%;院前急救主要疾病排前五位的为创伤21058人次(38.55%),心脑血管系统疾病7433人次(13.61%),体征为晕厥、发热、抽搐待查6894人次(12.62%),酒精中毒/醉酒3710人次(7.73%),消化系统疾病3585人次(6.56%);给予急救措施,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48155人(90.82%);病例以男性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4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21-30岁所占比例高(14.25%);交通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孕产及中毒等呈一定季节聚集分布,8:00-10:00为急救高峰时段;接电至出车时间以3-5min所占比例高,29110次(52.26%),5-10min内达到现场所占比例高,26905次(48.30%),出车后5-10min内到达现场的次数逐年增多且有统计差异(趋势χ2=332.64,P<0.05).结论 根据院前急救疾病谱特点,在不同季节重点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效率.

    作者:吴晓华;赖伟林;仲芳玉;邓秀嫔;廖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烟龄的健康人群免疫功能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烟龄对健康人群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40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排除任何急性及慢性疾病,尤其需要除外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肿瘤、慢性肝炎等疾病),年龄45-60岁,根据吸烟指数分为:⑴非吸烟组:既往及目前均不吸烟者100例;⑵吸烟指数<300组(吸烟指数=吸烟年数×每天吸烟支数):100例;⑶吸烟指数300-400组:100例;⑷吸烟指数>400组:100例.4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检测.结果 吸烟指数300-400组、吸烟指数>4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CD3+%、CD4+%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吸烟指数<3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吸烟组之间相比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CD3+%有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指数<300组、吸烟指数300-400组、吸烟指数>400组与非吸烟组相比,CD8+%,CD4+/CD8+,IgA、IgG、Ig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烟指数大于300可以损害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表现为CD3+%、CD4+%的下降,且随着吸烟严重程度的提高,这种下降更明显.

    作者:郭玲玲;涂红缨;熊美丽;温孝如;何艳玲;邹国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梅毒母婴阻断对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梅毒母婴阻断对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母婴阻断报告系统,回顾性分析我市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孕期产检和分娩时诊断为妊娠合并梅毒的66例病例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母婴阻断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胎儿预后以及胎儿梅毒血清学实验.结果 治疗组正常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宫内窘迫、流产、新生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正常新生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先天性梅毒、低体质量及新生儿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TP-ELISA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治疗组TRUST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阻断可减少妊娠合并梅毒的不良妊娠结局和胎儿预后,提高正常胎儿出生率.

    作者:廖丽娟;廖朝青;黄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危型HPV载量和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载量水平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0例单纯高危型HPV-DNA阳性的女性为研究组,根据其初始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水平分为4组,每组75例;以同期检查宫颈细胞学和高危型HPV-DNA均无异常的女性100名为对照组,全部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 经过两年的随访,研究组高危型HPV累积清除率79.67%;研究组的初始高危型HPV载量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间无明显正相关关系(rs=0.106,P>0.05);研究组的组织学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的组织学阳性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各载量组间的CINⅡ+(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积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以上组的CINⅡ+累积发病率高于35岁以下组的CINⅡ+累积发病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高危型HPV载量水平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等级间无明显相关性,年龄因素影响了HPV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及病情转归.

    作者:邓潇;陶玉玲;熊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肺叶切除术后并发气管狭窄1例

    胸外科手术量逐年增加, 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多. 我院近期发生1例肺叶切除术后出现气管狭窄,经积极抢救,治愈出院.1 病例介绍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咳嗽2月余入院.患者双肺呼吸音正常.胸部CT:右肺上叶尖段磨玻璃结节,大小约1.5cm×1.1cm. 在全麻下行胸腔镜右上肺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结果:右上肺腺癌,贴壁生长为主.

    作者:徐正;徐建军;陈向来;张文雄;喻东亮;张小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下肢静脉曲张日间微创治疗方案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日间微创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年1月至18年1月日间微创治疗方案治疗的207例下肢静脉曲张资料,与同期普外科采取高位结扎加多点剥脱的34例传统手术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各组在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日间微创治疗的患者能在手术当日离院,有效率达100%.与传统组相比满意度高、费用低、无疤痕、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日间微创治疗方案安全、可行、有效.

    作者:王莹;熊志强;李若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 检测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通过RT-PCR、ELISA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IL-35的水平变化,分析NSCLC血清中IL-35的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L-35在NSCLC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和癌旁组织(P<0.05);手术前患者血清中IL-35高于术后,IL-35的高表达分别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NSCLC患者血清中IL-35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关系密切,有可能是NSCLC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陈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观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抽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升压药使用情况、术后镇痛补救情况、围术期不良反应及感觉阻滞评分、运动阻滞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镇痛时间长;运动阻滞评分高;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患者对比感觉阻滞评分、手术时间、患者信息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

    作者:郑静;廖怀梁;郑金丽;邓笔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ET/CT SUVmax在肺孤立性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PET/CT SUVmax在孤立性磨玻璃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过PET/CT检查的并且终手术病理确诊的57例肺孤立性GGNs的SUVmax回顾性比较分析,并利用ROC曲线对浸润性腺癌(IA)和微浸润型腺癌(MIA)、浸润前病变(AIS、AAH)的SUVmax进行分析,对表现mGGNs的腺癌和癌前病变的SUVmax与实性部分大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GGNs和mGGNs的SUVmax分别为0.78±0.22和1.23±0.52,mGGNs高于pG-GNs,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pGGNs中,良、恶性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GNs中,良性组SUVmax 1.42±0.97高于恶性MIA+AIS组0.84±0.27和IA组1.31±0.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A+AIS组低于I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腺癌和AAH中,SUVmax和实性成分大径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87(95%置信区间0.841,1.133),P<0.01;SUVmax为1.25可作为判别IA的界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1.9%,100%.结论 大多数磨玻璃结节为腺癌;PET/CT不能增加pGGNs中的诊断信息;在mGGNs中,SUVmax与腺癌实性部分的大径直线相关,其值1.25作为区分IA与AAH,AIS,MIA特异性高.

    作者:骆柘璜;金爱芳;彭瑛;廖凤翔;陈小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术不同麻醉方案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探讨不同麻醉方案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40例,心功能Ⅱ-Ⅲ级,按麻醉方法不同均分为2组,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22例、腰硬联合组(E组)18例,比较两组产妇入室时(T0)、切皮时(T1)、胎儿娩出时(T3)、术毕时(T4)各时点MAP、HR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妇各时点出血量、输液量,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新生儿娩出即刻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d、3dNBNA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S组产妇T1、T2时点MAP、HR无明显变化(P>0.05);E组MAP明显下降,HR明显上升(P<0.05).与S组比较,T1、T2时点E组产妇MAP明显低于E组,HR明显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S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两组产妇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新生儿PO2及SaO2值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气分析PH、PCO??2及BE值、1mim、5min及术后第3d、5d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全麻对胎儿和子宫收缩影响小,不增加失血量,Supreme喉罩能防止返流误吸并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Supreme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适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

    作者:郭善亮;占胜福;张明生;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剂量促卵泡生成素在超长方案IVF-ET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超长方案促排卵中,不同小剂量FSH启动剂量的选择与其终在IVF-ET治疗中的结局观察,找到佳个体化启动剂量,更好地指导临床促排工作.方法 选择小剂量FSH启动促排卵IVF-ET治疗的患者共计5324例,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及各项血激素值,适当调整Gn用量,至卵泡成熟后取卵移植.结果 112.5IU启始剂量组其年龄,BMI,基础FSH均高于75IU及100IU剂量组(P<0.05),100IU组年龄及BMI均高于75IU组(P<0.05),基础FSH比较无明显差异.112.5IU启始剂量组Gn天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Gn总量及获卵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1),100IU启始剂量组Gn天数低于75IU剂量组,Gn总量及获卵数也高于75IU组(P<0.05).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全胚冷冻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逐渐下降,2PN受精率及多胎率逐渐上升,112.5IU启始剂量组全胚冷冻率明显低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PN受精率上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5),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均低于75IU组,无统计学差异.100IU组临床妊娠率(77.4%)高于112.5IU组(71.5%),P=0.001<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获卵数是增加的,3组不同启始剂量患者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全胚冷冻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逐渐下降,2PN受精率及多胎率逐渐上升,无统计学差异,但100IU组临床妊娠率高于112.5I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促排卵工作中,是否可以尝试适当减少启动剂量,在保证妊娠率的同时,减少多胎妊娠及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毅娜;赵琰;丁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组间疗效及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DR水平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恶心、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皮疹、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3.26%;与对照组的2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1).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同时还能够改善细胞免疫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黎展鸿;曾志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卵泡期超长方案鲜胚移植策略及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鲜胚移植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与双胚胎移植对临床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使用早卵泡期超长方案降调节患者,根据移植胚胎情况分为选择性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SET组240例)、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组(SBT组473例)、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DET组3942例),分析组间临床特征、超促排卵情况、妊娠率、着床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多胎妊娠率、剖宫产率、流产率、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⑴3组间临床基线特征及促排卵临床特征(HCG日内膜厚度、孕酮水平、E2水平、Gn天数、Gn总量、获卵数)基本一致.3组间男女出生性别比、宫外孕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第二个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3组在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方面,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SBT组种植率高,而DET组临床妊娠率及抱婴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T组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SBT组及DET组.SBT组晚期流产率显著低于SET组、DET组.DET组多胎妊娠率、剖宫产率、早产率显著高于SET组及SBT组.DET组产妇孕周、第一个新生儿出生体重、极低/低体重儿率显著低于SET组及SBT组,DET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SET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在保持较高的妊娠率的基础上,显著的降低了患者的多胎率和孕期并发症发生率,为孕期母婴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适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田莉峰;吴兴武;苏琼;李游;许定飞;伍琼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南昌地区97例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实验室确诊病例81例,其中间日疟20例,恶性疟疾病34例,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感染8例,卵形疟1例,未分型18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主要为男性(94.85%);病例职业居前是农民61例(62.89%),工人20例(20.62%),两者累计占83.51%.输入地绝大多数是非洲(96.91%).所有病例均有发热,畏寒寒战症状明显(92.78%);大部分病例在就诊10d内诊断为疟疾(83.51%).治愈94例(96.91%),死亡1例(1.03%).结论 9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非洲输入的恶性疟为主.加强输入病例监测、提高早期诊治率,能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淑梅;周婷;谢淑华;黄艳霞;陈宏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