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廖怀梁;郑金丽;邓笔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乌司他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67.39%)(χ2=8.03,P=0.00);治疗后14d,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IL-8、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FN-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免疫细胞CD4+、CD8+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够明显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饶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探讨不同麻醉方案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40例,心功能Ⅱ-Ⅲ级,按麻醉方法不同均分为2组,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22例、腰硬联合组(E组)18例,比较两组产妇入室时(T0)、切皮时(T1)、胎儿娩出时(T3)、术毕时(T4)各时点MAP、HR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产妇各时点出血量、输液量,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新生儿娩出即刻脐动脉血气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d、3dNBNA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S组产妇T1、T2时点MAP、HR无明显变化(P>0.05);E组MAP明显下降,HR明显上升(P<0.05).与S组比较,T1、T2时点E组产妇MAP明显低于E组,HR明显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S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两组产妇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新生儿PO2及SaO2值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气分析PH、PCO??2及BE值、1mim、5min及术后第3d、5d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全麻对胎儿和子宫收缩影响小,不增加失血量,Supreme喉罩能防止返流误吸并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Supreme喉罩下七氟醚吸入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适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
作者:郭善亮;占胜福;张明生;周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超长方案促排卵中,不同小剂量FSH启动剂量的选择与其终在IVF-ET治疗中的结局观察,找到佳个体化启动剂量,更好地指导临床促排工作.方法 选择小剂量FSH启动促排卵IVF-ET治疗的患者共计5324例,动态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及各项血激素值,适当调整Gn用量,至卵泡成熟后取卵移植.结果 112.5IU启始剂量组其年龄,BMI,基础FSH均高于75IU及100IU剂量组(P<0.05),100IU组年龄及BMI均高于75IU组(P<0.05),基础FSH比较无明显差异.112.5IU启始剂量组Gn天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Gn总量及获卵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1),100IU启始剂量组Gn天数低于75IU剂量组,Gn总量及获卵数也高于75IU组(P<0.05).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全胚冷冻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逐渐下降,2PN受精率及多胎率逐渐上升,112.5IU启始剂量组全胚冷冻率明显低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PN受精率上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5),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均低于75IU组,无统计学差异.100IU组临床妊娠率(77.4%)高于112.5IU组(71.5%),P=0.001<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获卵数是增加的,3组不同启始剂量患者随着启始剂量的增加,全胚冷冻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种植率及优胚率逐渐下降,2PN受精率及多胎率逐渐上升,无统计学差异,但100IU组临床妊娠率高于112.5I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促排卵工作中,是否可以尝试适当减少启动剂量,在保证妊娠率的同时,减少多胎妊娠及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毅娜;赵琰;丁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梅毒母婴阻断对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母婴阻断报告系统,回顾性分析我市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孕期产检和分娩时诊断为妊娠合并梅毒的66例病例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母婴阻断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胎儿预后以及胎儿梅毒血清学实验.结果 治疗组正常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宫内窘迫、流产、新生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正常新生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先天性梅毒、低体质量及新生儿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TP-ELISA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治疗组TRUST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阻断可减少妊娠合并梅毒的不良妊娠结局和胎儿预后,提高正常胎儿出生率.
作者:廖丽娟;廖朝青;黄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4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2组(n=70):盐酸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产妇分别在胎儿取出后静脉给予羟考酮3mg或舒芬太尼5μg.分别记录两组产妇宫腔探查即刻(T1)、盆腔探查即刻(T2)、手术结束阴道探查即刻(T3)、术后首次检查子宫收缩时(T4)的VAS评分,同时记录产妇对围术期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O组T1及T2时点VAS评分降低(P<0.05),T3及T4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产妇对围术期镇痛满意度升高,产妇恶心、呕吐、头晕及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镇痛效果好,且在内脏痛方面有优势,不良反应较舒芬太尼更少.
作者:陈铭君;陈文华;陈志强;郑剑波;张育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效果及其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组间疗效及细胞免疫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及DR水平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恶心、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皮疹、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3.26%;与对照组的20.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1).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同时还能够改善细胞免疫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黎展鸿;曾志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又称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行CO2激光治疗去除疣体后,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照射患处,每2周1次,共3次.选择同期收治的62例尖锐湿疣作为对照组,该组病例单独使用CO2激光照射去除疣体,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调查6个月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4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5.16%,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4.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1.29%.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χ2=0.0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A-PDT联合CO2激光是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案,但存在轻微的不良反应.
作者:肖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类经活检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确诊为转移癌, 但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仍找不到原发解剖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 由于病灶较小,部位隐匿或位于黏膜下等原因而不易发现, 临床上大约有15%的癌症是由于转移病灶的症状而被发现,通过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可以明确一部分转移癌的原发病灶,但仍有1/3的转移癌原发病灶无法明确,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CUP[1]. 据国内外研究报道,CUP 约占人类所有新发癌症的 3%~5%, 是人类第7~8位常见的恶性肿瘤, 也是第4位常见的致死性癌症[2,3]. 与原发灶明确的肿瘤不同,CUP的自然病程具有早期转移、转移方式不可预知、侵袭性较强的特点[4]. 目前临床上CUP的治疗仍然以经验性化疗联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患者预后普遍较差,中位生存期仅9个月[5]. 因此,如果能够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或者基因学特性,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其生存质量. 现将我院新近发现的1例CUP患者报告如下, 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CUP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作者:颜金花;温燕华;吕小斌;唐小凤;李萍;邬国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日间微创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年1月至18年1月日间微创治疗方案治疗的207例下肢静脉曲张资料,与同期普外科采取高位结扎加多点剥脱的34例传统手术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各组在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日间微创治疗的患者能在手术当日离院,有效率达100%.与传统组相比满意度高、费用低、无疤痕、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日间微创治疗方案安全、可行、有效.
作者:王莹;熊志强;李若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染色指引法联合双重荷包缝合纠正重度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随机纳入重度乳头内陷的孕前育龄患者15例为观察组,孕前进行手术,并佩戴矫正器4周;对照组纳入重度乳头内陷但无手术意愿的孕前育龄患者15例,不予手术处理;观察术后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哺乳率、哺乳时间、乳腺炎发生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哺乳率、哺乳时间、乳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该方法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改善哺乳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祯;熊丽;邓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载量水平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0例单纯高危型HPV-DNA阳性的女性为研究组,根据其初始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水平分为4组,每组75例;以同期检查宫颈细胞学和高危型HPV-DNA均无异常的女性100名为对照组,全部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 经过两年的随访,研究组高危型HPV累积清除率79.67%;研究组的初始高危型HPV载量水平与宫颈病变程度间无明显正相关关系(rs=0.106,P>0.05);研究组的组织学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的组织学阳性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各载量组间的CINⅡ+(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积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5岁以上组的CINⅡ+累积发病率高于35岁以下组的CINⅡ+累积发病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高危型HPV载量水平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等级间无明显相关性,年龄因素影响了HPV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及病情转归.
作者:邓潇;陶玉玲;熊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长钉在髁突矢状骨折中冠向复位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对20例(24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双长钉冠向固定技术,术后早期行张开训练,术后12月内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骨折片复位固定良好,4例患者4侧术后有额纹不同程度减弱,术后6月内均恢复,术后咬合关系,张口度均恢复正常,1例出现关节后区疼痛不适,随访期内无明显缓解,双侧髁突骨折1例(1侧)出现骨折块再次移位.结论 髁突矢状骨折的双长钉冠向复位内固定技术效果明显,方法可靠,可以达到稳定的复位固定,可以减少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
作者:严俊峰;熊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进展至血管性痴呆(VD)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尚在VCIND阶段的患者68例,对患者随访1年,确定预后转归情况,对比VD和未进展为VD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VSE水平的差别,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BMI、吸烟史、TC、NSE、C-Peptid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NSE水平与年龄、TC呈正相关,与C-Peptide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提示D组NSE进展为VD的风险是A组的1.48倍,而模型2和模型3分别为1.4倍和1.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水平的提高,可增加VCIND患者进展至VD的风险,可将该指标作为预测V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越存;黎展鸿;陈雄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在包皮环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18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07例进行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术,对照组73例进行HK型包皮环套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环套脱落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脱环时间(9.8±4.4)d较对照组(12.5±3.1)d更快,组间统计学比较(P<0.05),研究组术后出血、局部感染、龟头嵌顿及水肿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HK型包皮环套术临床切实可行,可有效的缩短环套脱落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文刚;程祎;李杰;叶朝阳;黎明;吴志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本病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有压痛症状和肿胀症状的关节数目、关节压痛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87.5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目、关节肿胀数目、关节疼痛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为(16.49±6.27)min,关节压痛数目为(3.81±1.03)个,关节肿胀数目为(3.41±1.08)个,关节疼痛NRS评分为(3.16±0.6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治疗3月后,观察组CRP、ESR、RF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IL-6、TNF-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汪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将Narcotrend监测用于接受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老年肝胆手术患者,观察其对术后恢复和住院费用及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根据经验麻醉用药,观察组(B组)采用Narcotrend监测来指导麻醉用药,观察患者苏醒时间及在恢复室驻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费用和时间.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恢复室驻留时间更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住院费用及时间更低(P<0.05),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谵妄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Narcotrend监测用于接受ERAS的老年肝胆手术患者,可降低PONV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可成为老年肝胆手术患者ERAS的一部分.
作者:周兵;李小勇;彭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内源性褪黑素昼夜节律性变化与丙泊酚量效关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SAⅠ-Ⅱ级患儿90例,将患儿按麻醉诱导时间点不同分为M组(8:00-9:00)、A组(14:00-15:00)、N组(1:00-2:00);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入室后抽血对褪黑素浓度进行检测;在抽取标本后,经静脉每20s注射丙泊酚0.5mg/kg,直到脑电双谱指数(BIS)评分降至50,记录BIS评分达到50所需丙泊酚总剂量,同时抽血监测患儿此时丙泊酚血药浓度;并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用量及HR、BP.结果 3组患儿在体质量、年龄、男女比例、手术时间、术前BIS值方面无统计学差异;N组褪黑素浓度较M组和A组高,BIS值达50时N组丙泊酚用量及丙泊酚血药浓度低于M组和A组;患儿意识消失时N组丙泊酚的用量及HR、MAP均低于M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组与A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 丙泊酚的量效关系即药效学与婴幼儿内源性褪黑素昼夜节律性变化相关,即午夜婴幼儿体内褪黑素浓度越高丙泊酚的药效越强.
作者:章征兵;万彩云;罗春芳;谢维炎;许凯;冯应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输入性疟疾患者实验室确诊病例81例,其中间日疟20例,恶性疟疾病34例,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感染8例,卵形疟1例,未分型18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主要为男性(94.85%);病例职业居前是农民61例(62.89%),工人20例(20.62%),两者累计占83.51%.输入地绝大多数是非洲(96.91%).所有病例均有发热,畏寒寒战症状明显(92.78%);大部分病例在就诊10d内诊断为疟疾(83.51%).治愈94例(96.91%),死亡1例(1.03%).结论 9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非洲输入的恶性疟为主.加强输入病例监测、提高早期诊治率,能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淑梅;周婷;谢淑华;黄艳霞;陈宏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IL-3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通过RT-PCR、ELISA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IL-35的水平变化,分析NSCLC血清中IL-35的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L-35在NSCLC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和癌旁组织(P<0.05);手术前患者血清中IL-35高于术后,IL-35的高表达分别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NSCLC患者血清中IL-35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关系密切,有可能是NSCLC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陈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单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抽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时间、术中升压药使用情况、术后镇痛补救情况、围术期不良反应及感觉阻滞评分、运动阻滞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镇痛时间长;运动阻滞评分高;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患者对比感觉阻滞评分、手术时间、患者信息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多点阻滞法用于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
作者:郑静;廖怀梁;郑金丽;邓笔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