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清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安全性,观察其治愈率、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及中山眼科中心进修期间接收的36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的急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转归、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泪囊区包块均在泪囊切开后便消除,红肿痛均明显减轻.泪囊区红肿痛术后1-4d、平均3.5d完全消退,15例皮肤溃破者术后3-10d,平均6d完全修复.4例患者术后24h内术侧鼻腔内可见少许淡红色血性液流出,予以局部冰敷后好转.随访6-12个月,未见急性炎症复发,治愈率达80.55%(29/36),4例有少许溢泪,泪道冲洗有少许冲洗液自上泪小点溢出,有效率达91.6%(33/36),3例仍出现溢泪、泪道冲洗不通.鼻内窥镜下吻合口瘢痕阻塞,无效率为8.3%(3/36).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较传统的治疗方法优点多,疗效肯定,减轻患者的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任敏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Excel文档在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实施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52个治疗日,分别利用Excel文档管理方法与传统管理方法对每周拟接受治疗的患者名单及拟缴费名单进行管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管理方法的耗时及失误率,评估工作量与耗时的相关性,并利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管理失误对患者和/或患者家长的心理影响.结果 利用Excel文档管理后管理工作耗时显著减少(P<0.01),失误率显著降低(P<0.01);管理失误对患者心理造成不利影响.结论 Excel文档在过敏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管理中,可以有效简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失误率,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且简便、廉价,易于推广.
作者:陈秀峰;王李佳;刘清林;张勇辉;卢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和分析Helveston综合征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5例Helveston综合征.术前、术后行9个诊断眼位检查眼外肌的运动功能;遮盖-去遮盖法观察眼球上转程度,三棱镜联合交替法定量测量斜视角度;术中行上斜肌被动牵拉试验评估上斜肌的功能.手术方式:采用上斜肌延长减弱术.结果 术前有3眼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分离性外上斜视,术中上斜肌的被动牵拉试验显示阳性,术后3个月,5例患者双眼第一眼位为正位,上斜肌无明显亢进,垂直分离性斜视和A征现象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术后眼前节段无缺血表现.结论 Helveston综合征通过上斜肌延长减弱术可明显改善A征现象,术后眼位稳定,同时改善眼球的运动功能.
作者:幸正茂;梁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宫腔镜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随机将40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Ⅰ-Ⅱ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选择直接清宫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血β-hCG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胚物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宫腔镜监护下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清宫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对其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娟;何丽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对烧伤患者手术应激及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烧伤手术的成年烧伤患者(ASAⅠ~Ⅲ级)4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2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0.2μg/kg,咪唑安定0.06mg/kg,丙泊酚1.0-2.0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进行诱导,待药物完全起效后,A组置入喉罩、B组气管插管.术中泵入丙泊酚3-8mg/(kg·h)及瑞芬太尼6-10μg/(kg·h)维持,并吸入1%-2%七氟烷,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使患者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5)、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6),各时间点的平均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及气道平台压(Pplat)的值.于上述T0、T1、T2、T3、T4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浓度.术后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苏醒期包括苏醒延迟、喉痉挛、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拔管后5min(T7)、拔管后4h(T8)及拔管后24h(T9)对患者进行咽喉部的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插管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喉罩/气管导管置入后及拔除时B组HR、MAP、Ppeak、Pplat、Glu、Cor较术前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VAS评分,B组仍然显著高于A组(P<0.05).而所有时间点SpO2、PET-CO2组间、组内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喉罩对于烧伤患者刺激更小,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同时也明显降低了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症状,有利于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保护患者气道及术后康复,临床上应用于烧伤患者更具优势.
作者:王文祥;张学康;戴寒英;张蔚;王静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致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特点.方法 收集抗肿瘤药物致Ⅳ度骨髓抑制不良反应121例/次,对骨髓抑制特点及处理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121例/次Ⅳ度骨髓抑制病例,大多数化疗方案均可引起,以多西他赛+铂类化疗方案发生率高,共计37例,占30.6%.主要表现为Ⅳ度白细胞减少(107例/次,88.4%).Ⅳ度骨髓抑制处理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及粒细胞刺激因子使用时机不当.结论 对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患者基本可安全度过化疗危险期.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在Ⅳ度骨髓抑制处理上仍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临床药师需加强合理用药干预.
作者:何芳;李阿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组织的硬度与组织的结构密切相关, 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分子构成以及这些分子构成的组织形式. 然而, 传统医学影像模式(包括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都无法提供组织的硬度信息. 因此, 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这一可以提供组织硬度的新技术被Ophir等[1]人提出来后,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快速发展, 已成为超声领域的一个研究热潮.
作者:刘义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针刺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为难治性GERD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120例,并将其按各年龄段细分中年组62例,老年组58例,中老年组分别用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胃肠动力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双倍PPI,治疗组:中药+针刺,中药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加减.针刺方法为:选穴三阴交、足三里、公孙、内关、行间、中脘、胃俞,给予针刺治疗.2组共治疗8周,每月随诊一次,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 2组治疗前后RDQ积分比较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老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治疗组与中年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对照组与中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老年治疗组复发率低.结论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难治性GERD临床疗效显著,且老年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杨宇龙;涂秋英;王农荣;韦丽丽;敖锦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层有效降低剖宫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4年来19678例住院分娩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相应措施后使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47.45%下降到2017年的25.00%,其中初产妇和无剖宫产史的经产妇下降尤为显著,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因此剖宫产率下降并没有母婴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通过医院新项目的开展,加强助产技术的培训、孕妇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以及产前宣教和孕产期保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剖宫产率.
作者:夏雪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真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肺真菌病诊断病例,采用18G半自动切割活检针,经低剂量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诊断,评价其在肺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28例确诊为肺真菌感染,26例明确了特异性病原体,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3%、86.7%,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6.7%,其中咯血16.7%,气胸10%.结论 低剂量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辐射剂量小,对难以诊断肺真菌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学会;张心怡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与行为障碍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象选取自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早产儿(孕周均小于37周)60例,完成随访的56例,其中男孩32例,女孩24例,早产为独立危险因素,除外GMs评估为严重脑损伤结局(脑性瘫痪)患儿.将上述60例早产儿分别在早产时期及扭动运动阶段各进行一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分别记录A组(n=34例,GMs评估早产时期及足月后扭动阶段均为PR)、B组(n=35例,GMs评估早产时期为PR,足月后扭动阶段为N),C组(n=31例,早产时期及足月后扭动阶段均为N)发育轨迹,患儿满3周岁时进行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Conners父母问卷评估.结果 失访4人(A组1人,B组2人,C组1人).入组未失访早产儿均按规定随访时间返院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均无神经发育障碍.A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40%,B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15%,C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6.25%,三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 GMs监测持续存在的单调性扭动运动(PR)对早产儿发展成为发育行为障碍疾病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罗琼;杨红;张峰;陈福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随着疾病的进展,容易合并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是否能介入封堵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靶向药物治疗联合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体会.
作者:王燊;程应樟;李运德;吴清华;程晓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胎儿左无名静脉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上腔静脉先天变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腔静脉先天性变异的72例患者,首先对胎儿进行系统的产前超声筛查,着重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在肺动脉左侧是否有异常血管存在.随后向左侧及头侧稍稍偏移探头,观察是否有一条斜行的静脉血管(即左无名静脉)存在,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同时加上CDE(彩色多普勒能量技术).总结上腔静脉先天性变异的不同类型的超声特点.结果 本组72例分为4大类,即永存左上腔61例,永存左上腔伴右上腔缺如1例,主动脉弓左后无名静脉8例,左无名静脉胸腺内走行2例.单纯永存左上腔41例均伴左无名静脉缺如.讨论三血管气管切面在左无名静脉超声产前筛查上腔静脉先天变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图像表现,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筛查先天上腔静脉变异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彭红玲;于琼;易靖佳;易芳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布啡复合盐酸异丙嗪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300例,随机分为5组,A组: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5-2.0mg/kg;B组:静注纳布啡0.05mg/kg,丙泊酚1.5-2.0mg/kg;C组:静注纳布啡0.1mg/kg,丙泊酚1.5-2.0mg/kg;D组:静注纳布啡0.1mg/kg+异丙嗪5mg,丙泊酚1.5-2.0mg/kg;E组:静注纳布啡0.15mg/kg,丙泊酚1.5-2.0mg/kg;D组静注异丙嗪5mg后,余同四组均于检查前2-3min静脉缓慢注射所需舒芬太尼或纳布啡,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5-2.0mg/kg.记录检查前、丙泊酚静注后2min及5min、检查后四个时间点患者的RR、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检查时间及清醒时间,术中体动情况,呼吸抑制情况,记录苏醒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清醒后半小时患者恶心呕吐、眩晕情况.结果 A组呼吸抑制比例大于其余组(P<0.05),E组眩晕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C组眩晕发生率显著高于A、B、D组(P<0.01),D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其余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多于C、D、E组(P<0.05),B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用量高于其它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布啡0.1mg/kg静注用于胃、肠镜检查效果与舒芬太尼0.1μg/kg相当,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同时静注小剂量异丙嗪可显著减少眩晕发生率.
作者:胡志强;周芬芬;周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有357例冠心病患者在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共35例,发生率10.0%(35/350).按照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组,经比较,男性组、有冠心病家族史组、有高血压组、超重组、吸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组、无冠心病家族史组、无高血压组、体重正常组、不吸烟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性别(男性)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前两个因素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性别(男性)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呈负相关.结论 临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冠心病家族史、超重及性别会明显的影响治疗后的患者预后,临床治疗中应对存在这三项因素的患者高度注意,加强随访,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许月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31岁. 因同房后出血近2年,发现宫颈病变1个月余收入院. 既往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入院体检: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1/66mmHg. 相关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HPV33 型阳性,HPV-DNA 扩增定量 2.57pg/ml. 宫颈活检病理示: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入院诊断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入院后给予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武汉大安制药,规格:250ml:3g, 批号:201702181-1)250ml 静脉滴注, qd,抗病毒处理. 用药1d后患者于2017年12月13日在全麻下行宫颈锥切术. 术中相关用药包括芬太尼0.1mg,静脉注射,st;丙泊酚120mg,静脉注射,st; 异丙酚 400mg, 静脉泵入,st; 咪达唑仑10mg,静脉滴注,st;平衡液500ml,静脉滴注,st.
作者:郑丽丽;罗琳;黄荳;李伟;张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动态观察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62例,经皮低频电刺激治疗后的对比.结果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成像形态较好,接近圆形或菱形,盆膈裂孔紧凑,连续性好,盆膈裂孔面积变小,肛提肌厚度稍增厚,盆腔脱垂有所好转.结论 经过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患者的盆底功能在逐渐恢复,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江志文;杨乐;蔡芳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时、术中0.5h、手术完成时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3d时,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5.30±1.12)分与(26.57±1.0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患者手术麻醉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能预防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池智刚;钟林菁;黄君安;陈然;易仁合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纳布啡和舒芬太尼配比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初产妇150例,年龄20-40岁,体重50-90kg,ASA分级Ⅰ或Ⅱ级,妊娠≥37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5组(n=30):A组:舒芬太尼2μg/kg;B组:纳布啡0.5mg/kg+舒芬太尼1.5μg/kg;C组:纳布啡1mg/kg+舒芬太尼1μg/kg;D组:纳布啡1.5mg/kg+舒芬太尼0.5μg/kg;E组:纳布啡2.0mg/kg+舒芬太尼0.5μg/kg,分别加入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同时加入昂丹司琼16 mg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比较各组产妇术后2、4、8、12、24和48h时VAS评分,同时记录产妇术后48h内高Ram-say镇静评分、PCI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产妇进行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A组比较,D组和E组产妇VAS评分降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降低,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B组和C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D组和E组产妇VAS评分降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降低,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C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和E组产妇VAS评分降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降低,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与D组比较,E组高Ramsay镇静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VAS评分、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其术后PCIA联合舒芬太尼适宜的配比剂量为纳布啡2.0mg/kg联合舒芬太尼0.5μg/kg.
作者:陶小文;龚长莲;易平洪;罗剑;况彤;张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单侧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同侧肾结石患者共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6-58岁.输尿管结石直径0.8-2.3cm,肾结石0.8-3.1cm.输尿管结石均位于上段,合并同侧肾结石1-12枚.全身麻醉,侧卧位,后腹腔镜下切开取出输尿管结石,然后经腹腔镜套管内置入输尿管软镜,找到并取出肾内结石.结果 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6例患者结石全部取尽,1例肾内结石残留1枚,结石清除率94.1%.随访3-15个月无输尿管狭窄发生,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单侧肾输尿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结石的清除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钟健;刘芳红;朱作银;朱建华;王婷;伍耿青;周爱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