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钢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致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特点.方法 收集抗肿瘤药物致Ⅳ度骨髓抑制不良反应121例/次,对骨髓抑制特点及处理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121例/次Ⅳ度骨髓抑制病例,大多数化疗方案均可引起,以多西他赛+铂类化疗方案发生率高,共计37例,占30.6%.主要表现为Ⅳ度白细胞减少(107例/次,88.4%).Ⅳ度骨髓抑制处理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及粒细胞刺激因子使用时机不当.结论 对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患者基本可安全度过化疗危险期.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在Ⅳ度骨髓抑制处理上仍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临床药师需加强合理用药干预.
作者:何芳;李阿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针刺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为难治性GERD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120例,并将其按各年龄段细分中年组62例,老年组58例,中老年组分别用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胃肠动力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双倍PPI,治疗组:中药+针刺,中药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加减.针刺方法为:选穴三阴交、足三里、公孙、内关、行间、中脘、胃俞,给予针刺治疗.2组共治疗8周,每月随诊一次,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 2组治疗前后RDQ积分比较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老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治疗组与中年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对照组与中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老年治疗组复发率低.结论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难治性GERD临床疗效显著,且老年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杨宇龙;涂秋英;王农荣;韦丽丽;敖锦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200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100眼),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静脉推注,qd治疗,连续用药3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视力疗效及F-ERG电生理参数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收缩压下降显著.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血压值相比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治疗组a波、b波的振幅显著延长,潜伏期明显缩短,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数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经过3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前列地尔协同降压药物治疗HR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傅桥菲;陈春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予以患者小切口辅助复位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患者闭合复位治疗.比较临床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Baumann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儿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儿整体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毕时Baumann角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肘内/外翻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P<0.05);两组肘内/外翻发生率及肌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谭洛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宫腔镜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随机将40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Ⅰ-Ⅱ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选择直接清宫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血β-hCG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胚物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宫腔镜监护下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清宫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对其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娟;何丽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纳布啡和舒芬太尼配比用于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初产妇150例,年龄20-40岁,体重50-90kg,ASA分级Ⅰ或Ⅱ级,妊娠≥37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5组(n=30):A组:舒芬太尼2μg/kg;B组:纳布啡0.5mg/kg+舒芬太尼1.5μg/kg;C组:纳布啡1mg/kg+舒芬太尼1μg/kg;D组:纳布啡1.5mg/kg+舒芬太尼0.5μg/kg;E组:纳布啡2.0mg/kg+舒芬太尼0.5μg/kg,分别加入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同时加入昂丹司琼16 mg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比较各组产妇术后2、4、8、12、24和48h时VAS评分,同时记录产妇术后48h内高Ram-say镇静评分、PCI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产妇进行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A组比较,D组和E组产妇VAS评分降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降低,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B组和C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D组和E组产妇VAS评分降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降低,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C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和E组产妇VAS评分降低,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降低,高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与D组比较,E组高Ramsay镇静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VAS评分、48h内PCIA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其术后PCIA联合舒芬太尼适宜的配比剂量为纳布啡2.0mg/kg联合舒芬太尼0.5μg/kg.
作者:陶小文;龚长莲;易平洪;罗剑;况彤;张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层有效降低剖宫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4年来19678例住院分娩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相应措施后使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47.45%下降到2017年的25.00%,其中初产妇和无剖宫产史的经产妇下降尤为显著,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因此剖宫产率下降并没有母婴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通过医院新项目的开展,加强助产技术的培训、孕妇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以及产前宣教和孕产期保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剖宫产率.
作者:夏雪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意义及价值.方法 采用大样本、两中心、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来我院有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需分娩的入院孕妇,根据多个因素(孕妇心理因素;宫颈条件;头盆关系;宫缩情况;胎儿体重等)进行评分,动态观察病情,及时处理,追踪阴道分娩结局,根据追踪分娩结局,探讨评分表的分数高低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未成功组3组之间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绘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ROC曲线,可以得到佳界值分别为1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37%、90.14%,比较实施评分制后两家医院前后2年VBAC成功率均提高.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未成功组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两两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后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与无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并实施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表研究,规范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BAC),降低再次剖宫产率,降低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做好VBAC管理和规范,采取个体化全面评估,有利于推动VBAC在我国的普及,促进阴道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雷晓真;陈晓岚;曾晓明;王丽丽;郑九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er-2、EGR-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以及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的表达情况,分析Her-2、EGR-1与卵巢癌临床病例特点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EGR-1分别在A,B,C组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表达差异,分析HER-2、EGR-1与临床参数以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⑴HER-2的阳性率的表达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淋巴节是否转移有关(P<0.05),但是与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无关(P>0.05).⑵EGR-1的表达率高低与卵巢癌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节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但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⑶受访的卵巢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是46.1%,中位生存时间是52.8个月.HER-2表达以及EGR-1表达的高低可能与预后相关.结论 HER-2、EGR-1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卵巢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HER-2、EGR-1有望作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或治疗靶标.
作者:柯灿灿;缪振忠;王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在人流术中性幻觉的临床情况.方法 将我院400例早期妊娠行择期无痛人工流产术妇女随机分成4组(A、B、C、D组),每组100例,进行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人流术中的麻醉方案.A组咪达唑仑0.000mg/kg,生理盐水5ml,B组咪达唑仑0.010mg/kg,C组咪达唑仑0.015mg/kg,D组咪达唑仑0.020mg/kg.4组患者在静注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后都给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记录四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发生性幻觉的情况和性幻觉发生率.结果 A组性幻觉发生率8%,B组性幻觉发生率4%,C组性幻觉发生率2%,D组性幻觉发生率2%.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可减少人流术中性幻觉的发生率.
作者:戴志光;周芬芬;胡千华;付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随着疾病的进展,容易合并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是否能介入封堵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靶向药物治疗联合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体会.
作者:王燊;程应樟;李运德;吴清华;程晓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该病发病率极低,临床侵袭性极强,预后差,目前仍缺乏有效、标准的治疗方案[1]. 我们诊断治疗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玉英;黄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131-I治疗GD伴颈部血管杂音的佳治疗剂量.方法 对57例GD伴颈部血管杂音患者行不同131-I剂量治疗,2年后进行顾分析统计.结果 28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经典剂量,即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2.96-4.44MBq(以下用实验组80-12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差,29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5.92MBq-7.4MBq(以下用对照组160-20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好.对照组甲低发生率略高于实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部血管杂音伴GD患者采用160-200UCi/g治疗效果好,不仅有助于高代谢症状及体征的迅速控制,而且可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郑红宾;张庆;叶宁;齐志兵;程征;肖银;罗萍;张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戒烟对吸烟哮喘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0例吸烟哮喘患者分为两组:35例继续吸烟,35例自愿戒烟.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μg,每次1吸,每日2次,持续用药2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8等的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戒烟组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水平较戒烟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组治疗后较继续吸烟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戒烟可以明显降低吸烟哮喘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缓解气道炎症,及早戒烟对吸烟哮喘患者受益颇多.
作者:何彩霞;张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视网膜黄斑部是人眼视觉敏感的部位,它位于视网膜血管颞上及颞下支之间的6mm范围的区域,是眼底的后极部(约为视野中央6°),是维护中央视力的关键部位,一旦这里发生病变,往往对患者的中心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肖昊戎;刘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院骨科不合理应用地佐辛的原因,促进地佐辛在骨科的合理应用.方法 抽查骨科手术病历30份,其中使用地佐辛病历12份,对其用药剂量、溶媒、给药方法 、是否联用镇痛泵、手术时间、用药时间进行列表,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 我院骨科当前使用地佐辛主要存在重复给药、给药方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使用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地佐辛是一个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呼吸抑制及成瘾性发生较低,在临床广泛的应用,但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其使用方法及给药时间,合理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作者:卢潇潇;钟强;静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真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肺真菌病诊断病例,采用18G半自动切割活检针,经低剂量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获取病理诊断,评价其在肺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3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均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28例确诊为肺真菌感染,26例明确了特异性病原体,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3%、86.7%,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6.7%,其中咯血16.7%,气胸10%.结论 低剂量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辐射剂量小,对难以诊断肺真菌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学会;张心怡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的真空球磨时间对球磨颗粒粒度的影响.方法 用线切割机将关节假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金属磨块,用真空球磨仪球磨12h、24h、36h、48h、60h、72h后获得的金属磨损颗粒分别进行收集,并采用激光测度仪进行颗粒粒度分析.结果 随着研磨时间增加,颗粒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98%的颗粒直径都逐渐减小.研磨12h、24h和48h相比,颗粒粒度降低的幅度均较小.研磨到60h获得的颗粒粒度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并与研磨72h获得颗粒粒度比较接近.结论 真空球磨法可以获得的直径均匀的金属磨损颗粒,而且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颗粒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98%的颗粒直径都逐渐减小.研磨12h或60h既能获得满意的颗粒粒度,又能大限度节约球磨时间,减少实验成本.
作者:蓝霞;程明;徐屹;戴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切口高真空负压引流在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安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或坏疽性阑尾炎15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为使用切口高真空负压引流患者,观察引流瓶上的负压指标,将压力控制在20-40kPa[1];皮片组为切口使用皮片引流患者;对照组为未使用任何引流材料患者.通过比较3组患者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进一步探讨3组切口处理方法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8.60±1.32d)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11.60±2.39d)、皮片组(10.92±2.41d)对比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皮片组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50)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与对照组(7/50)、皮片组(8/50)对比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皮片组间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传统皮片法及切口无处理者,切口高真空负压引流处理在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中,可有效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刘家福;王路军;施煜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患者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PVP)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非手术治疗,B组给予双侧穿刺PVP治疗,C组给予单侧穿刺PVP治疗.结果 C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比较(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SF-36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C组、B组治疗后SF-36得分明显高于A组(P<0.05),C组、B组治疗后SF-36得分比较(P>0.05).结论 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双侧和单侧穿刺PVP均可有效改善老年OVCF患者疼痛、腰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单侧穿刺PVP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创伤小、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乾;江金琼;蒋林;石浪滔;蒋成明;向伟能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