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光;周芬芬;胡千华;付凯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与行为障碍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象选取自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早产儿(孕周均小于37周)60例,完成随访的56例,其中男孩32例,女孩24例,早产为独立危险因素,除外GMs评估为严重脑损伤结局(脑性瘫痪)患儿.将上述60例早产儿分别在早产时期及扭动运动阶段各进行一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分别记录A组(n=34例,GMs评估早产时期及足月后扭动阶段均为PR)、B组(n=35例,GMs评估早产时期为PR,足月后扭动阶段为N),C组(n=31例,早产时期及足月后扭动阶段均为N)发育轨迹,患儿满3周岁时进行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Conners父母问卷评估.结果 失访4人(A组1人,B组2人,C组1人).入组未失访早产儿均按规定随访时间返院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均无神经发育障碍.A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40%,B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15%,C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6.25%,三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 GMs监测持续存在的单调性扭动运动(PR)对早产儿发展成为发育行为障碍疾病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罗琼;杨红;张峰;陈福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颈-肩技术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98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颈-肩技术,另一组使用传统方法.比较其手术时间、血肿/血清肿、术后随访1年的慢性疼痛及复发率.结果 颈-肩技术组手术时间为(46.33±2.71)min,血肿/血清肿5例,1例复发,慢性疼痛5例;传统方法组手术时间为(49.06±2.40)min,血肿/血清肿8例,2例复发,慢性疼痛7例;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肿/血清肿、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颈-肩技术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有解剖清晰、节省手术时间等优点,并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剑洪;陈秋文;陈陈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患者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PVP)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非手术治疗,B组给予双侧穿刺PVP治疗,C组给予单侧穿刺PVP治疗.结果 C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比较(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SF-36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C组、B组治疗后SF-36得分明显高于A组(P<0.05),C组、B组治疗后SF-36得分比较(P>0.05).结论 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双侧和单侧穿刺PVP均可有效改善老年OVCF患者疼痛、腰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单侧穿刺PVP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创伤小、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乾;江金琼;蒋林;石浪滔;蒋成明;向伟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意义及价值.方法 采用大样本、两中心、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来我院有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需分娩的入院孕妇,根据多个因素(孕妇心理因素;宫颈条件;头盆关系;宫缩情况;胎儿体重等)进行评分,动态观察病情,及时处理,追踪阴道分娩结局,根据追踪分娩结局,探讨评分表的分数高低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未成功组3组之间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绘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ROC曲线,可以得到佳界值分别为1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37%、90.14%,比较实施评分制后两家医院前后2年VBAC成功率均提高.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未成功组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两两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后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与无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并实施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表研究,规范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BAC),降低再次剖宫产率,降低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做好VBAC管理和规范,采取个体化全面评估,有利于推动VBAC在我国的普及,促进阴道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雷晓真;陈晓岚;曾晓明;王丽丽;郑九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2012-2016年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分离,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株病原菌25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94株,占39.15%,革兰阳性菌1015株,占39.98%,真菌530株,占20.88%;居前三位的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萄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这六种菌分别占检出菌的14.14%、10.13%、2.13%、5.59%、2.80%、2.7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临床应根据医院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的变化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作者:王淑梅;陈宏义;胡媚;张子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针刺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为难治性GERD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120例,并将其按各年龄段细分中年组62例,老年组58例,中老年组分别用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胃肠动力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双倍PPI,治疗组:中药+针刺,中药方剂为柴胡疏肝散加减.针刺方法为:选穴三阴交、足三里、公孙、内关、行间、中脘、胃俞,给予针刺治疗.2组共治疗8周,每月随诊一次,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 2组治疗前后RDQ积分比较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老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治疗组与中年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对照组与中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老年治疗组复发率低.结论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难治性GERD临床疗效显著,且老年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杨宇龙;涂秋英;王农荣;韦丽丽;敖锦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随着疾病的进展,容易合并肺动脉高压. 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是否能介入封堵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靶向药物治疗联合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体会.
作者:王燊;程应樟;李运德;吴清华;程晓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红蛋白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门诊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期半年的药学监护,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该40例患者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依从性及血红蛋白达标率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有利于维持患者血红蛋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作者:胡瑞钺;蔡立婧;杨建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或皮疹、 心动过缓、 血压降低和支气管痉挛. 尽管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一般不会诱导组胺释放,但已有该药致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的报道[1,2]. 本文报道1例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致过敏反应, 旨在提高临床麻醉医生对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不良反应的重视,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谌雅雨;冯子铭;张兴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动态观察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62例,经皮低频电刺激治疗后的对比.结果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成像形态较好,接近圆形或菱形,盆膈裂孔紧凑,连续性好,盆膈裂孔面积变小,肛提肌厚度稍增厚,盆腔脱垂有所好转.结论 经过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产后患者的盆底功能在逐渐恢复,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江志文;杨乐;蔡芳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布啡复合盐酸异丙嗪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300例,随机分为5组,A组: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5-2.0mg/kg;B组:静注纳布啡0.05mg/kg,丙泊酚1.5-2.0mg/kg;C组:静注纳布啡0.1mg/kg,丙泊酚1.5-2.0mg/kg;D组:静注纳布啡0.1mg/kg+异丙嗪5mg,丙泊酚1.5-2.0mg/kg;E组:静注纳布啡0.15mg/kg,丙泊酚1.5-2.0mg/kg;D组静注异丙嗪5mg后,余同四组均于检查前2-3min静脉缓慢注射所需舒芬太尼或纳布啡,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5-2.0mg/kg.记录检查前、丙泊酚静注后2min及5min、检查后四个时间点患者的RR、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检查时间及清醒时间,术中体动情况,呼吸抑制情况,记录苏醒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清醒后半小时患者恶心呕吐、眩晕情况.结果 A组呼吸抑制比例大于其余组(P<0.05),E组眩晕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C组眩晕发生率显著高于A、B、D组(P<0.01),D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其余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多于C、D、E组(P<0.05),B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用量高于其它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布啡0.1mg/kg静注用于胃、肠镜检查效果与舒芬太尼0.1μg/kg相当,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同时静注小剂量异丙嗪可显著减少眩晕发生率.
作者:胡志强;周芬芬;周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肌力与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度、行走功能、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可对其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确切.
作者:徐刚;吴建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的真空球磨时间对球磨颗粒粒度的影响.方法 用线切割机将关节假体切割成大小不同的金属磨块,用真空球磨仪球磨12h、24h、36h、48h、60h、72h后获得的金属磨损颗粒分别进行收集,并采用激光测度仪进行颗粒粒度分析.结果 随着研磨时间增加,颗粒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98%的颗粒直径都逐渐减小.研磨12h、24h和48h相比,颗粒粒度降低的幅度均较小.研磨到60h获得的颗粒粒度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并与研磨72h获得颗粒粒度比较接近.结论 真空球磨法可以获得的直径均匀的金属磨损颗粒,而且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颗粒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98%的颗粒直径都逐渐减小.研磨12h或60h既能获得满意的颗粒粒度,又能大限度节约球磨时间,减少实验成本.
作者:蓝霞;程明;徐屹;戴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200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100眼),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静脉推注,qd治疗,连续用药3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视力疗效及F-ERG电生理参数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收缩压下降显著.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血压值相比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治疗组a波、b波的振幅显著延长,潜伏期明显缩短,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数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经过3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前列地尔协同降压药物治疗HR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傅桥菲;陈春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er-2、EGR-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以及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的表达情况,分析Her-2、EGR-1与卵巢癌临床病例特点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EGR-1分别在A,B,C组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表达差异,分析HER-2、EGR-1与临床参数以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⑴HER-2的阳性率的表达与卵巢癌的FIGO分期、淋巴节是否转移有关(P<0.05),但是与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无关(P>0.05).⑵EGR-1的表达率高低与卵巢癌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节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但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⑶受访的卵巢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是46.1%,中位生存时间是52.8个月.HER-2表达以及EGR-1表达的高低可能与预后相关.结论 HER-2、EGR-1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卵巢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HER-2、EGR-1有望作为肿瘤标志物、基因检测或治疗靶标.
作者:柯灿灿;缪振忠;王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组织的硬度与组织的结构密切相关, 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分子构成以及这些分子构成的组织形式. 然而, 传统医学影像模式(包括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都无法提供组织的硬度信息. 因此, 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这一可以提供组织硬度的新技术被Ophir等[1]人提出来后,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快速发展, 已成为超声领域的一个研究热潮.
作者:刘义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在人流术中性幻觉的临床情况.方法 将我院400例早期妊娠行择期无痛人工流产术妇女随机分成4组(A、B、C、D组),每组100例,进行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人流术中的麻醉方案.A组咪达唑仑0.000mg/kg,生理盐水5ml,B组咪达唑仑0.010mg/kg,C组咪达唑仑0.015mg/kg,D组咪达唑仑0.020mg/kg.4组患者在静注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后都给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记录四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发生性幻觉的情况和性幻觉发生率.结果 A组性幻觉发生率8%,B组性幻觉发生率4%,C组性幻觉发生率2%,D组性幻觉发生率2%.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可减少人流术中性幻觉的发生率.
作者:戴志光;周芬芬;胡千华;付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呋塞米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呋塞米微量泵入组(泵入组)和呋塞米间断静脉注射组(静注组).分别观察患者第3d(T1)、第5d(T2)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eGFR)、NT-proBNP等的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的应用、CRRT的应用、ICU住院时间,并统计患者28d病死率.结果 终共纳入62例患者,泵入组和静注组各31例.两组患者NT-proBNP在第3d、第5d较入组时均明显下降.泵入组肌酐在第3d、第5d明显升高,eGFR在第3d、第5d明显降低.与静注组相比,泵入组在第3d、第5d肌酐明显升高,eGFR明显下降.泵入组24h尿量在第3d明显高于静注组.泵入组尿素氮第5d明显高于静注组.两组患者的NT-proBNP在第3d、第5d无显著差异.与静注组相比,泵入组血管活性药的应用更多,ICU住院时间更长,但两组患者CRRT的应用无明显差异,泵入组28d病死率有增高趋势.结论 对急性失代偿心衰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持续泵入和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均可显著降低NT-proBNP,但与间断静脉注射相比,持续泵入呋塞米加重肾损伤,延长ICU住院时间.
作者:王荣胜;卢院华;陈志;杨春丽;何招辉;贺慧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胎儿左无名静脉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上腔静脉先天变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腔静脉先天性变异的72例患者,首先对胎儿进行系统的产前超声筛查,着重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在肺动脉左侧是否有异常血管存在.随后向左侧及头侧稍稍偏移探头,观察是否有一条斜行的静脉血管(即左无名静脉)存在,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同时加上CDE(彩色多普勒能量技术).总结上腔静脉先天性变异的不同类型的超声特点.结果 本组72例分为4大类,即永存左上腔61例,永存左上腔伴右上腔缺如1例,主动脉弓左后无名静脉8例,左无名静脉胸腺内走行2例.单纯永存左上腔41例均伴左无名静脉缺如.讨论三血管气管切面在左无名静脉超声产前筛查上腔静脉先天变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图像表现,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筛查先天上腔静脉变异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彭红玲;于琼;易靖佳;易芳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予以患者小切口辅助复位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患者闭合复位治疗.比较临床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Baumann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儿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儿整体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毕时Baumann角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肘内/外翻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P<0.05);两组肘内/外翻发生率及肌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谭洛卿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