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式阿曲库铵致过敏反应1例

谌雅雨;冯子铭;张兴安

关键词:过敏反应, 苯磺顺阿曲库铵, 不良反应
摘要: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或皮疹、 心动过缓、 血压降低和支气管痉挛. 尽管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一般不会诱导组胺释放,但已有该药致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的报道[1,2]. 本文报道1例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致过敏反应, 旨在提高临床麻醉医生对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不良反应的重视,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予以患者小切口辅助复位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患者闭合复位治疗.比较临床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Baumann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儿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儿整体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毕时Baumann角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肘内/外翻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P<0.05);两组肘内/外翻发生率及肌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谭洛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Helveston综合征手术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和分析Helveston综合征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5例Helveston综合征.术前、术后行9个诊断眼位检查眼外肌的运动功能;遮盖-去遮盖法观察眼球上转程度,三棱镜联合交替法定量测量斜视角度;术中行上斜肌被动牵拉试验评估上斜肌的功能.手术方式:采用上斜肌延长减弱术.结果 术前有3眼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分离性外上斜视,术中上斜肌的被动牵拉试验显示阳性,术后3个月,5例患者双眼第一眼位为正位,上斜肌无明显亢进,垂直分离性斜视和A征现象明显改善.所有病例术后眼前节段无缺血表现.结论 Helveston综合征通过上斜肌延长减弱术可明显改善A征现象,术后眼位稳定,同时改善眼球的运动功能.

    作者:幸正茂;梁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ET-CT联合HRCT扫描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ET-CT联合HRCT扫描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HRCT扫描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扫描发现的SPN患者82例.根据结节大小分为A型SPN(结节直径<1cm,15例),B型SPN(结节直径1cm≤直径<2cm,34例),C型SPN(结节直径2cm≤直径<3cm,33例);CT室判断:良性结节组27例,恶性结节组55例;PET/CT判断:良性结节组37例,恶性结节组45例;PET/CT联合HRCT判断:良性结节组39例,恶性结节组43例.根据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医生的多学科讨论及病人自己的意愿进行:外科手术36例,经皮肺穿刺15例,内科治疗(抗感染、抗结核等)20例,动态随访组11例.结果 经病理及随访证实36个为恶性结节,46个为良性结节.HRCT、PET/CT及PET/CT联合HRCT诊断A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66.7%,73.3%,86.7%;诊断B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58.8%,82.3%,85.3%;诊断C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69.7%,81.8%,90.9%.结论 PET/CT联合HRCT可以提高对不同大小SPN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玲玲;卢其玲;邵明岩;王川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观察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3例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给予口服阿帕替尼及替吉奥治疗,口服至病情进展或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无法耐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口服药物2个月后复查,完全缓解(CR)0例占0%,部分缓解(PR)8例占34.78%,疾病稳定(SD)10例占43.48%,疾病进展(PD)5例占21.74%.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4.78%和78.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有蛋白尿、高血压、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腹泻、乏力以及食欲减退,发生率依次为73.91%、65.22%、56.52%、34.78%、30.43%、39.13%、30.43%.达到Ⅲ-Ⅳ度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分别为蛋白尿21.74%(5/23)、高血压17.39%(4/23)、手足综合征13.04%(3/23)、骨髓抑制4.35%(1/23),暂停用药并积极对症治疗后均获得缓解.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刘秋连;曹俊达;王志;龚敏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有357例冠心病患者在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共35例,发生率10.0%(35/350).按照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组,经比较,男性组、有冠心病家族史组、有高血压组、超重组、吸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组、无冠心病家族史组、无高血压组、体重正常组、不吸烟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性别(男性)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前两个因素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性别(男性)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呈负相关.结论 临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冠心病家族史、超重及性别会明显的影响治疗后的患者预后,临床治疗中应对存在这三项因素的患者高度注意,加强随访,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许月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患者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PVP)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非手术治疗,B组给予双侧穿刺PVP治疗,C组给予单侧穿刺PVP治疗.结果 C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B组治疗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ODI、VAS得分比较(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SF-36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C组、B组治疗后SF-36得分明显高于A组(P<0.05),C组、B组治疗后SF-36得分比较(P>0.05).结论 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双侧和单侧穿刺PVP均可有效改善老年OVCF患者疼痛、腰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单侧穿刺PVP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创伤小、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乾;江金琼;蒋林;石浪滔;蒋成明;向伟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渗盐水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中度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3%高渗盐水2ml+特布他林雾化液2.5mg,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ml+特布他林雾化液2.5mg雾化吸入,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气道阻力、临床严重性评分(CS).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比较3组血清白介素-6(IL-6)、弹性蛋白酶(NE)水平.结果 治疗组喘息、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S评分、气道阻力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CS评分、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急性期IL-6、NE水平高于恢复期(P<0.05),2组恢复期IL-6、NE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促进气道和肺功能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但在降低IL-6、NE水平方面与生理盐水雾化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作者:何美娟;陈强;李莉;李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层专科医院剖宫产率下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有效降低剖宫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4年来19678例住院分娩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相应措施后使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47.45%下降到2017年的25.00%,其中初产妇和无剖宫产史的经产妇下降尤为显著,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因此剖宫产率下降并没有母婴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通过医院新项目的开展,加强助产技术的培训、孕妇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以及产前宣教和孕产期保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剖宫产率.

    作者:夏雪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131-I治疗GD伴颈部血管杂音佳剂量初探

    目的 探讨131-I治疗GD伴颈部血管杂音的佳治疗剂量.方法 对57例GD伴颈部血管杂音患者行不同131-I剂量治疗,2年后进行顾分析统计.结果 28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经典剂量,即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2.96-4.44MBq(以下用实验组80-12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差,29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5.92MBq-7.4MBq(以下用对照组160-20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好.对照组甲低发生率略高于实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部血管杂音伴GD患者采用160-200UCi/g治疗效果好,不仅有助于高代谢症状及体征的迅速控制,而且可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郑红宾;张庆;叶宁;齐志兵;程征;肖银;罗萍;张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左无名静脉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上腔静脉先天变异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胎儿左无名静脉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上腔静脉先天变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腔静脉先天性变异的72例患者,首先对胎儿进行系统的产前超声筛查,着重观察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在肺动脉左侧是否有异常血管存在.随后向左侧及头侧稍稍偏移探头,观察是否有一条斜行的静脉血管(即左无名静脉)存在,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同时加上CDE(彩色多普勒能量技术).总结上腔静脉先天性变异的不同类型的超声特点.结果 本组72例分为4大类,即永存左上腔61例,永存左上腔伴右上腔缺如1例,主动脉弓左后无名静脉8例,左无名静脉胸腺内走行2例.单纯永存左上腔41例均伴左无名静脉缺如.讨论三血管气管切面在左无名静脉超声产前筛查上腔静脉先天变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图像表现,诊断准确性高,可作为筛查先天上腔静脉变异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彭红玲;于琼;易靖佳;易芳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致药源性急性肾损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31岁. 因同房后出血近2年,发现宫颈病变1个月余收入院. 既往无药物致变态反应史.入院体检: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1/66mmHg. 相关检查示:肝肾功能正常,HPV33 型阳性,HPV-DNA 扩增定量 2.57pg/ml. 宫颈活检病理示: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入院诊断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入院后给予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武汉大安制药,规格:250ml:3g, 批号:201702181-1)250ml 静脉滴注, qd,抗病毒处理. 用药1d后患者于2017年12月13日在全麻下行宫颈锥切术. 术中相关用药包括芬太尼0.1mg,静脉注射,st;丙泊酚120mg,静脉注射,st; 异丙酚 400mg, 静脉泵入,st; 咪达唑仑10mg,静脉滴注,st;平衡液500ml,静脉滴注,st.

    作者:郑丽丽;罗琳;黄荳;李伟;张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在人流术中性幻觉的观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在人流术中性幻觉的临床情况.方法 将我院400例早期妊娠行择期无痛人工流产术妇女随机分成4组(A、B、C、D组),每组100例,进行不同剂量的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人流术中的麻醉方案.A组咪达唑仑0.000mg/kg,生理盐水5ml,B组咪达唑仑0.010mg/kg,C组咪达唑仑0.015mg/kg,D组咪达唑仑0.020mg/kg.4组患者在静注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后都给予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记录四组患者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发生性幻觉的情况和性幻觉发生率.结果 A组性幻觉发生率8%,B组性幻觉发生率4%,C组性幻觉发生率2%,D组性幻觉发生率2%.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可减少人流术中性幻觉的发生率.

    作者:戴志光;周芬芬;胡千华;付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地佐辛在我院骨科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骨科不合理应用地佐辛的原因,促进地佐辛在骨科的合理应用.方法 抽查骨科手术病历30份,其中使用地佐辛病历12份,对其用药剂量、溶媒、给药方法 、是否联用镇痛泵、手术时间、用药时间进行列表,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 我院骨科当前使用地佐辛主要存在重复给药、给药方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使用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地佐辛是一个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呼吸抑制及成瘾性发生较低,在临床广泛的应用,但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其使用方法及给药时间,合理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作者:卢潇潇;钟强;静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前、手术开始时、术中0.5h、手术完成时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3d时,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5.30±1.12)分与(26.57±1.0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患者手术麻醉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能预防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池智刚;钟林菁;黄君安;陈然;易仁合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急性泪囊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安全性,观察其治愈率、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及中山眼科中心进修期间接收的36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的急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转归、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泪囊区包块均在泪囊切开后便消除,红肿痛均明显减轻.泪囊区红肿痛术后1-4d、平均3.5d完全消退,15例皮肤溃破者术后3-10d,平均6d完全修复.4例患者术后24h内术侧鼻腔内可见少许淡红色血性液流出,予以局部冰敷后好转.随访6-12个月,未见急性炎症复发,治愈率达80.55%(29/36),4例有少许溢泪,泪道冲洗有少许冲洗液自上泪小点溢出,有效率达91.6%(33/36),3例仍出现溢泪、泪道冲洗不通.鼻内窥镜下吻合口瘢痕阻塞,无效率为8.3%(3/36).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急性泪囊炎较传统的治疗方法优点多,疗效肯定,减轻患者的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任敏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组织的硬度与组织的结构密切相关, 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分子构成以及这些分子构成的组织形式. 然而, 传统医学影像模式(包括超声、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都无法提供组织的硬度信息. 因此, 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这一可以提供组织硬度的新技术被Ophir等[1]人提出来后,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快速发展, 已成为超声领域的一个研究热潮.

    作者:刘义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呋塞米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呋塞米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呋塞米微量泵入组(泵入组)和呋塞米间断静脉注射组(静注组).分别观察患者第3d(T1)、第5d(T2)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eGFR)、NT-proBNP等的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的应用、CRRT的应用、ICU住院时间,并统计患者28d病死率.结果 终共纳入62例患者,泵入组和静注组各31例.两组患者NT-proBNP在第3d、第5d较入组时均明显下降.泵入组肌酐在第3d、第5d明显升高,eGFR在第3d、第5d明显降低.与静注组相比,泵入组在第3d、第5d肌酐明显升高,eGFR明显下降.泵入组24h尿量在第3d明显高于静注组.泵入组尿素氮第5d明显高于静注组.两组患者的NT-proBNP在第3d、第5d无显著差异.与静注组相比,泵入组血管活性药的应用更多,ICU住院时间更长,但两组患者CRRT的应用无明显差异,泵入组28d病死率有增高趋势.结论 对急性失代偿心衰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持续泵入和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均可显著降低NT-proBNP,但与间断静脉注射相比,持续泵入呋塞米加重肾损伤,延长ICU住院时间.

    作者:王荣胜;卢院华;陈志;杨春丽;何招辉;贺慧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与行为障碍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象选取自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早产儿(孕周均小于37周)60例,完成随访的56例,其中男孩32例,女孩24例,早产为独立危险因素,除外GMs评估为严重脑损伤结局(脑性瘫痪)患儿.将上述60例早产儿分别在早产时期及扭动运动阶段各进行一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分别记录A组(n=34例,GMs评估早产时期及足月后扭动阶段均为PR)、B组(n=35例,GMs评估早产时期为PR,足月后扭动阶段为N),C组(n=31例,早产时期及足月后扭动阶段均为N)发育轨迹,患儿满3周岁时进行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Conners父母问卷评估.结果 失访4人(A组1人,B组2人,C组1人).入组未失访早产儿均按规定随访时间返院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均无神经发育障碍.A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40%,B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15%,C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6.25%,三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 GMs监测持续存在的单调性扭动运动(PR)对早产儿发展成为发育行为障碍疾病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罗琼;杨红;张峰;陈福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红蛋白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门诊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期半年的药学监护,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该40例患者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依从性及血红蛋白达标率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红蛋白的达标率,有利于维持患者血红蛋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作者:胡瑞钺;蔡立婧;杨建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的研究分析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意义及价值.方法 采用大样本、两中心、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来我院有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需分娩的入院孕妇,根据多个因素(孕妇心理因素;宫颈条件;头盆关系;宫缩情况;胎儿体重等)进行评分,动态观察病情,及时处理,追踪阴道分娩结局,根据追踪分娩结局,探讨评分表的分数高低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未成功组3组之间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绘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ROC曲线,可以得到佳界值分别为1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37%、90.14%,比较实施评分制后两家医院前后2年VBAC成功率均提高.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未成功组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两两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后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与无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并实施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表研究,规范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BAC),降低再次剖宫产率,降低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做好VBAC管理和规范,采取个体化全面评估,有利于推动VBAC在我国的普及,促进阴道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雷晓真;陈晓岚;曾晓明;王丽丽;郑九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