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的研究分析

雷晓真;陈晓岚;曾晓明;王丽丽;郑九生

关键词:VBAC, 评分制, 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意义及价值.方法 采用大样本、两中心、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来我院有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需分娩的入院孕妇,根据多个因素(孕妇心理因素;宫颈条件;头盆关系;宫缩情况;胎儿体重等)进行评分,动态观察病情,及时处理,追踪阴道分娩结局,根据追踪分娩结局,探讨评分表的分数高低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未成功组3组之间产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绘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ROC曲线,可以得到佳界值分别为1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结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37%、90.14%,比较实施评分制后两家医院前后2年VBAC成功率均提高.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未成功组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两两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性剖宫产组新生儿阿氏评分(出生后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组与无疤痕子宫阴道分娩成功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钳助产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并实施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评分制表研究,规范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BAC),降低再次剖宫产率,降低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做好VBAC管理和规范,采取个体化全面评估,有利于推动VBAC在我国的普及,促进阴道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嗪预防纳布啡丙泊酚无痛胃肠镜检查眩晕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盐酸纳布啡复合盐酸异丙嗪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300例,随机分为5组,A组: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5-2.0mg/kg;B组:静注纳布啡0.05mg/kg,丙泊酚1.5-2.0mg/kg;C组:静注纳布啡0.1mg/kg,丙泊酚1.5-2.0mg/kg;D组:静注纳布啡0.1mg/kg+异丙嗪5mg,丙泊酚1.5-2.0mg/kg;E组:静注纳布啡0.15mg/kg,丙泊酚1.5-2.0mg/kg;D组静注异丙嗪5mg后,余同四组均于检查前2-3min静脉缓慢注射所需舒芬太尼或纳布啡,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5-2.0mg/kg.记录检查前、丙泊酚静注后2min及5min、检查后四个时间点患者的RR、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检查时间及清醒时间,术中体动情况,呼吸抑制情况,记录苏醒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清醒后半小时患者恶心呕吐、眩晕情况.结果 A组呼吸抑制比例大于其余组(P<0.05),E组眩晕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C组眩晕发生率显著高于A、B、D组(P<0.01),D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其余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多于C、D、E组(P<0.05),B组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用量高于其它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布啡0.1mg/kg静注用于胃、肠镜检查效果与舒芬太尼0.1μg/kg相当,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同时静注小剂量异丙嗪可显著减少眩晕发生率.

    作者:胡志强;周芬芬;周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单侧肾输尿管结石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单侧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同侧肾结石患者共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6-58岁.输尿管结石直径0.8-2.3cm,肾结石0.8-3.1cm.输尿管结石均位于上段,合并同侧肾结石1-12枚.全身麻醉,侧卧位,后腹腔镜下切开取出输尿管结石,然后经腹腔镜套管内置入输尿管软镜,找到并取出肾内结石.结果 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6例患者结石全部取尽,1例肾内结石残留1枚,结石清除率94.1%.随访3-15个月无输尿管狭窄发生,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单侧肾输尿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结石的清除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钟健;刘芳红;朱作银;朱建华;王婷;伍耿青;周爱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观察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3例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给予口服阿帕替尼及替吉奥治疗,口服至病情进展或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无法耐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口服药物2个月后复查,完全缓解(CR)0例占0%,部分缓解(PR)8例占34.78%,疾病稳定(SD)10例占43.48%,疾病进展(PD)5例占21.74%.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4.78%和78.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有蛋白尿、高血压、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腹泻、乏力以及食欲减退,发生率依次为73.91%、65.22%、56.52%、34.78%、30.43%、39.13%、30.43%.达到Ⅲ-Ⅳ度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分别为蛋白尿21.74%(5/23)、高血压17.39%(4/23)、手足综合征13.04%(3/23)、骨髓抑制4.35%(1/23),暂停用药并积极对症治疗后均获得缓解.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刘秋连;曹俊达;王志;龚敏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抗肿瘤药物致Ⅳ度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致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特点.方法 收集抗肿瘤药物致Ⅳ度骨髓抑制不良反应121例/次,对骨髓抑制特点及处理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析121例/次Ⅳ度骨髓抑制病例,大多数化疗方案均可引起,以多西他赛+铂类化疗方案发生率高,共计37例,占30.6%.主要表现为Ⅳ度白细胞减少(107例/次,88.4%).Ⅳ度骨髓抑制处理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及粒细胞刺激因子使用时机不当.结论 对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患者基本可安全度过化疗危险期.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在Ⅳ度骨髓抑制处理上仍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临床药师需加强合理用药干预.

    作者:何芳;李阿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数字化和传统方法制作全瓷贴面的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分析数字化方法 和传统方法制作全瓷贴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患者,利用数字化方法制作全瓷贴面22个,利用传统方法制作全瓷贴面24个.修复半年后复查,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健康(USPHS)标准对2组全瓷贴面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2组患者颜色匹配及全瓷表面质地、边缘适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化方法组的患者舒适度要优于传统方法组.结论 数字化方法和传统方法制作的全瓷贴面均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采用数字化方法制作,患者的就诊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就医体验更好,更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杨骏;朱洪水;谭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戒烟对吸烟哮喘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戒烟对吸烟哮喘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0例吸烟哮喘患者分为两组:35例继续吸烟,35例自愿戒烟.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μg,每次1吸,每日2次,持续用药2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8等的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后,戒烟组血清细胞因子IL-4,IL-6,IL-8水平较戒烟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组治疗后较继续吸烟组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戒烟可以明显降低吸烟哮喘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缓解气道炎症,及早戒烟对吸烟哮喘患者受益颇多.

    作者:何彩霞;张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自体脐带产时免缝修复新生儿腹裂1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新生儿腹裂是胚胎发育过程中, 在体腔外发育的中肠因某种因素未能完成移行,回纳入腹腔,而导致腹腔未能关闭, 中肠在腹腔外继续生长发育的病症. 新生儿腹裂是新生儿期消化道畸形的一种,临床以外科修复为主. 本文报道利用自体脐带免缝合修复新生儿腹部裂伤1例.

    作者:卢晓燕;陈快;陈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有精子且已生育的克氏综合征(非嵌合体)1例报告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 (Klinefelter syndrome, KS),简称克氏综合征,是于1942 年由Klinefelter等[1]早提出的一种为常见的性染色体畸变疾病, 主要分为嵌合型和非嵌合型两类, 嵌合型KS一般能在精液中找到精子,而80%[2]为47,XXY非嵌合型患者极少有精子.非嵌合型KS有精子且自然生育报道极为罕见. 本文就1例非嵌合体克氏综合征患者有精子且已生育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陈厚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前列地尔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200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100眼),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静脉推注,qd治疗,连续用药3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视力疗效及F-ERG电生理参数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收缩压下降显著.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血压值相比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治疗组a波、b波的振幅显著延长,潜伏期明显缩短,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数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经过3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前列地尔协同降压药物治疗HR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作者:傅桥菲;陈春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ET-CT联合HRCT扫描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PET-CT联合HRCT扫描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HRCT扫描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扫描发现的SPN患者82例.根据结节大小分为A型SPN(结节直径<1cm,15例),B型SPN(结节直径1cm≤直径<2cm,34例),C型SPN(结节直径2cm≤直径<3cm,33例);CT室判断:良性结节组27例,恶性结节组55例;PET/CT判断:良性结节组37例,恶性结节组45例;PET/CT联合HRCT判断:良性结节组39例,恶性结节组43例.根据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科医生的多学科讨论及病人自己的意愿进行:外科手术36例,经皮肺穿刺15例,内科治疗(抗感染、抗结核等)20例,动态随访组11例.结果 经病理及随访证实36个为恶性结节,46个为良性结节.HRCT、PET/CT及PET/CT联合HRCT诊断A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66.7%,73.3%,86.7%;诊断B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58.8%,82.3%,85.3%;诊断C型SPN的准确率分别为69.7%,81.8%,90.9%.结论 PET/CT联合HRCT可以提高对不同大小SPN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玲玲;卢其玲;邵明岩;王川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与行为障碍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象选取自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童神经康复科门诊随访的早产儿(孕周均小于37周)60例,完成随访的56例,其中男孩32例,女孩24例,早产为独立危险因素,除外GMs评估为严重脑损伤结局(脑性瘫痪)患儿.将上述60例早产儿分别在早产时期及扭动运动阶段各进行一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分别记录A组(n=34例,GMs评估早产时期及足月后扭动阶段均为PR)、B组(n=35例,GMs评估早产时期为PR,足月后扭动阶段为N),C组(n=31例,早产时期及足月后扭动阶段均为N)发育轨迹,患儿满3周岁时进行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Conners父母问卷评估.结果 失访4人(A组1人,B组2人,C组1人).入组未失访早产儿均按规定随访时间返院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均无神经发育障碍.A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40%,B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15%,C组出现行为异常的患儿比例为6.25%,三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 GMs监测持续存在的单调性扭动运动(PR)对早产儿发展成为发育行为障碍疾病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罗琼;杨红;张峰;陈福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对烧伤患者手术应激及全麻苏醒影响的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对烧伤患者手术应激及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烧伤手术的成年烧伤患者(ASAⅠ~Ⅲ级)4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2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0.2μg/kg,咪唑安定0.06mg/kg,丙泊酚1.0-2.0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进行诱导,待药物完全起效后,A组置入喉罩、B组气管插管.术中泵入丙泊酚3-8mg/(kg·h)及瑞芬太尼6-10μg/(kg·h)维持,并吸入1%-2%七氟烷,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使患者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5)、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6),各时间点的平均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及气道平台压(Pplat)的值.于上述T0、T1、T2、T3、T4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浓度.术后统计并比较各组患者苏醒期包括苏醒延迟、喉痉挛、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拔管后5min(T7)、拔管后4h(T8)及拔管后24h(T9)对患者进行咽喉部的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插管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喉罩/气管导管置入后及拔除时B组HR、MAP、Ppeak、Pplat、Glu、Cor较术前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VAS评分,B组仍然显著高于A组(P<0.05).而所有时间点SpO2、PET-CO2组间、组内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喉罩对于烧伤患者刺激更小,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同时也明显降低了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症状,有利于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保护患者气道及术后康复,临床上应用于烧伤患者更具优势.

    作者:王文祥;张学康;戴寒英;张蔚;王静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非洲乍得居民与华人疟疾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疟疾贫血因素,分析乍得本地居民与华人疟疾感染后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在中乍友谊医院就诊的101例疟疾感染者(乍得本国居民50例、华人疟疾感染者51例)的临床资料,均需采集末梢血,行血细胞五分类检查及薄血涂片镜检查找疟原虫,并根据各项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群体疟疾病例的临床特征,对比青蒿琥酯治疗组与奎宁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血红蛋白值与疟原虫密度呈线性关系;本地居民组与华人组在治疗前血红蛋白(HGB)和平均红细胞压积(MC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贫血、头痛、关节痛占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热、咳嗽、咽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青蒿琥酯的患者在5日内退热的比例高于奎宁治疗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疟疾在贫血、头痛及关节痛有种群差异;HGB和MCV下降有可能是乍得居民适应性改变;青蒿琥酯在症状控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优于奎宁.

    作者:王望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影响急性慢阻肺急重期患者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慢阻肺急重期(AECOPD)生存与死亡患者血气、血清炎症因子、凝血因子、肺功能的差异及其与患者病情相关性,从而获取影响AECOPD患者相关的因素.方法 利用电子病历档案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AECOPD患者87例,分成生存组(观察组)64例,死亡组(对照组)23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血气: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度(pH);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一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凝血因子(血浆D一二聚体、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吸量(FEV1值)、一秒钟用力呼吸量/大肺活量(FEV1/FVC比值、FEV1%)水平的差异,并将这些统计数据与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做相关性检验.结果 两组AECOPD患者血气:Pa02、PaCO2、pH;WBC;血清炎症因子:PCT、CRP、TNF-α、IL-10;凝血因素:D一二聚体、血浆黏度、 全血黏度;肺功能:、FEV1、FEV1/FVC、FEV1%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与PaCO2、PH、WBC、PCT、CRP、TNF-α、D一二聚体、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高切呈正相关(P<0.05,P<0.01),与PaCO2、IL-10、FEV1/FVC、FEV1%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血气、血清炎症因子、凝血因子、肺功能对急诊AECOPD患者的救治效果均有影响,其中PaCO2、PCT、凝血因子对救治效果的影响大.

    作者:廖志林;魏安卿;李剑;熊寿元;陈小苓;吴振波;周红平;应亮;曹孟;胡广财;陈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宫腔镜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治疗中应用

    目的 分析宫腔镜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随机将40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Ⅰ-Ⅱ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选择直接清宫术治疗,观察组选择宫腔镜监护下清宫术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血β-hCG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胚物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宫腔镜监护下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清宫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对其预后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娟;何丽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有357例冠心病患者在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共35例,发生率10.0%(35/350).按照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分组,经比较,男性组、有冠心病家族史组、有高血压组、超重组、吸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组、无冠心病家族史组、无高血压组、体重正常组、不吸烟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超重、性别(男性)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前两个因素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性别(男性)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呈负相关.结论 临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的冠心病家族史、超重及性别会明显的影响治疗后的患者预后,临床治疗中应对存在这三项因素的患者高度注意,加强随访,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许月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予以患者小切口辅助复位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患者闭合复位治疗.比较临床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Baumann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儿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儿整体优良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毕时Baumann角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观察组肘内/外翻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P<0.05);两组肘内/外翻发生率及肌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值得推广.

    作者:谭洛卿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地佐辛在我院骨科的不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骨科不合理应用地佐辛的原因,促进地佐辛在骨科的合理应用.方法 抽查骨科手术病历30份,其中使用地佐辛病历12份,对其用药剂量、溶媒、给药方法 、是否联用镇痛泵、手术时间、用药时间进行列表,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 我院骨科当前使用地佐辛主要存在重复给药、给药方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使用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地佐辛是一个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可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呼吸抑制及成瘾性发生较低,在临床广泛的应用,但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其使用方法及给药时间,合理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作者:卢潇潇;钟强;静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层专科医院剖宫产率下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有效降低剖宫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4年来19678例住院分娩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相应措施后使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47.45%下降到2017年的25.00%,其中初产妇和无剖宫产史的经产妇下降尤为显著,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因此剖宫产率下降并没有母婴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结论 通过医院新项目的开展,加强助产技术的培训、孕妇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婚前检查、孕前检查以及产前宣教和孕产期保健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剖宫产率.

    作者:夏雪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某三甲传染病专科医院2012-2016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2012-2016年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分离,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株病原菌253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94株,占39.15%,革兰阳性菌1015株,占39.98%,真菌530株,占20.88%;居前三位的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萄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这六种菌分别占检出菌的14.14%、10.13%、2.13%、5.59%、2.80%、2.7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药物,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临床应根据医院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的变化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作者:王淑梅;陈宏义;胡媚;张子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