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

傅志海;孟根其其格;种皓;周雁;王庚

关键词:臂丛, 超声, 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 二点注射
摘要:目的 测定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行手或前臂手术,共有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两点阻滞下行手术治疗.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以32ml 0.5%罗哌卡因为总量,第1例患者的起始距离为2mm,距离分级为2mm.注药45min内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感觉阻滞评估标准为:正常感觉=0(阻滞失败),感觉下降=1(部分阻滞),感觉缺失=2(完全阻滞).运动阻滞评估标准为:肌力正常=0(阻滞失败),对比对侧上肢肌力下降=1(部分阻滞),肌力完全丧失=2(完全阻滞).感觉阻滞判定为2,运动阻滞为0、1、2,阻滞效果很好,无需静脉追加舒芬太尼者判定有效.若判定有效后下一例患者则采用低一级的距离;若判定无效后下一例则采用高一级的距离.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Probit计算半数有效距离(M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阻滞失败者改为喉罩全身麻醉.结果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之间的MED50为2.8mm,其95%CI为3.9-1.7mm.结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为2.8mm.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分析

    目的 应用FRAX软件评价中老年尿毒症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尿毒症患者,年龄40-80岁,共计20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骨折危险因素(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肌酐、尿素氮、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脆性骨折史、父母髋骨骨折史、是否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是否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等),采用FRAX中国模式预测尿毒症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结果 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明显升高;伴随年龄增大,未来10年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不分性别均同步增高;体重指数与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女性是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质和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质和髋部骨折的保护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作者:吴玉萍;盛霞;乐炯;贺春艳;朱艳;胡友群;何琪;李琍琴;秦淑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改良法接种新生儿卡介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法接种新生儿卡介苗效果.方法 将900例新生儿按单日、双日出生分成两组.改良组(460例)采用左手大拇指与食指绷紧皮肤的方向与新生儿上臂纵轴平行,右手持1ml注射器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5°-15°角快速进针,进针至针尖斜面长度的一半时,立即平行进针入皮内并注射0.1ml卡介苗.传统组(440例),左手大拇指与食指绷紧皮肤方向与新生儿上臂横轴平行,右手持1ml注射器,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5°-15°角进针并注射0.1ml卡介苗.结果 改良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 应用改良注射方法,可提高卡介苗一次注射成功率,易学易掌握,并提升了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明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锌制剂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观察

    目的 探讨锌制剂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2例纳入研究,按入院顺序单号为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治疗,双号为观察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锌制剂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腹泻再次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泻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随访3个月,观察组腹泻症状再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锌制剂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效果较好,有效缓解患儿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且用药安全.

    作者:万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规律.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老年具有正常糖调节测试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S)对期间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组间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早、午、晚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餐后GAUC显著高于午、晚餐后G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糖(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较大,早餐后波动幅度大为其临床特点,MBG、MAGE、LAGE、MODD应成为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是否达标的重要参数.

    作者:郭剑平;肖卫平;余爱华;周小智;肖黎明;邓犇;符金香;颜迪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婴幼儿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根治术探讨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 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手术技巧及胆瘘等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经腹腔镜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及主要并发症胆瘘产生的原因.结果 52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0~480min,平均290min.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3.5%(7/52).其中术后6例胆瘘(死亡1例,再次手术2例),1例胰腺炎.结论 胆瘘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需注意术前胆道感染的控制、改善肝功能及提高手术的操作技巧.胆瘘保守无效应及早手术探查,尽早缝合瘘口.

    作者:邓莉;邓庆强;杜哲明;周育宏;徐维;罗鸣;张守华;雷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局麻药混合不同药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上肢神经阻滞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或是单独的麻醉方式都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已成为一个热点,且广泛应用于临床.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全程可视化穿刺针、 目标神经以及局麻药的扩散,大大提高了阻滞成功率,给手术提供了充分的镇痛,且可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1,2]. 随着局麻药作用的消退, 单次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也逐渐消失.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起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因患者在术后需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运用. 目前在局麻药中加入其他药物来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已成为一个趋势. 这些辅助药包括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可乐定、地塞米松等,局麻药混合辅助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轻疼痛,且未发现有神经毒性[3]. 但在体外的研究中高度重视局麻药以及辅助药对神经的毒性作用[4]. 现将辅助药混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以提高对神经周围使用阿片类等药物合理性的认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鼎德;陈美玲;邱宁;谌雅雨;胡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监测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第1、3、7d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其它临床数据,按28d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DL-C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HDL-C水平第1d(HDL-C1)、第3d(HDL-C3)、第7d(HDL-C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HDL-C1、HDL-C3及HDL-C7为预测变量,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0.783及0.855,相应的95%CI为(0.508,0.782),(0.672,0.895)及(0.767,0.944),相应P值分别为0.044,0.000及0.000.以约登指数大时为截断值取值,HDL-C1为1.03mmol/L,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优势比OR=6.286,95%CI(2.056,19.221).结论 监测HDL-C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现有预后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HDL-C7对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HDL-C3,HDL-C3优于HDL-C1.

    作者:韩飚;夏芝辉;闫智杰;潘毅;程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hs-CRP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3例,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为A组(颈动脉IMT正常,n=21)、B组(颈动脉IMT增厚,n=27)、C组(颈动脉斑块,n=65),其中稳定性斑块33例(稳定组),不稳定性斑块32例(不稳定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3组间血清hs-CR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患者的血清hs-CRP明显高于稳定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CRP是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程度,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建勋;任星;文师访;徐达青;高秀先;汪进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制高氧液联合口咽通气管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自制高氧液联合口咽通气管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鼻导管给氧组、口咽通气管组和高氧液组,每组20例,其中,鼻导管给氧组用经鼻吸氧管供氧,口咽通气管组予以口咽通气管供氧,高氧液组采用自制高氧液静脉输氧+口咽通气管供氧.观察各组患者的术中反应,监测生命体征,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高氧液组RR、HR、BP及SpO2在麻醉前、术中、术后保持平稳(P>0.05),其余两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鼻导管给氧组波动较大,与高氧液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液组发生低氧血症、呛咳、屏气、术后头晕困倦的几率明显低于鼻导管给氧组,而愿意再检查率显著高于鼻导管给氧组(P<0.05).结论 自制高氧液联合口咽通气管行无痛FB检查,是一种痛苦小、反应轻、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鹰;王炯;魏龙良;刘爱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肾结核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其诊断结果 与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2.9%)明显高于肾盂造影(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的CT表现为:肾影明显增大、肾盏出现不均匀扩张,肾盂输尿管显著增厚、肾实质钙化.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肾结核扫描诊断肾结核,能够提高肾结核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丛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12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鱼腥草滴眼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结膜充血(0.31±0.08)分、流泪(0.27±0.01)分、异物感(0.94±0.51)分、畏光(0.51±0.21)分等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鱼腥草滴眼液对流行性角结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有效降低结膜充血、流泪、异物感、畏光等临床症状积分,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总有效率.

    作者:谢杏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从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的36例(36眼)患者.患者全部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并且经4次激光治疗结束后2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眼)及对照组(18眼).实验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的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临床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出现的术后不良反应的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我们发现通过两组治疗后,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降低,但是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患者获得了佳矫正视力.而对照组的患者要经过3个月的治疗才能获得.两组在治疗后,眼压均明显升高,而联合治疗组的眼压升高更明显.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是一种安全并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副作用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视力.

    作者:章晖;任旋;邵毅;叶蕾;贺文山;焦亚;叶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

    目的 测定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行手或前臂手术,共有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两点阻滞下行手术治疗.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以32ml 0.5%罗哌卡因为总量,第1例患者的起始距离为2mm,距离分级为2mm.注药45min内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感觉阻滞评估标准为:正常感觉=0(阻滞失败),感觉下降=1(部分阻滞),感觉缺失=2(完全阻滞).运动阻滞评估标准为:肌力正常=0(阻滞失败),对比对侧上肢肌力下降=1(部分阻滞),肌力完全丧失=2(完全阻滞).感觉阻滞判定为2,运动阻滞为0、1、2,阻滞效果很好,无需静脉追加舒芬太尼者判定有效.若判定有效后下一例患者则采用低一级的距离;若判定无效后下一例则采用高一级的距离.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Probit计算半数有效距离(M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阻滞失败者改为喉罩全身麻醉.结果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之间的MED50为2.8mm,其95%CI为3.9-1.7mm.结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为2.8mm.

    作者:傅志海;孟根其其格;种皓;周雁;王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乳腺癌脑转移预后风险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预后的风险因素,为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所纳入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半参数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以总结影响乳腺癌脑转移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Luminal型乳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为36个月,TNBC型乳腺癌为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型乳腺癌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为7个月,TNBC型乳腺癌为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2级、非首发脑转移、非脑膜转移、脑部转移病灶数量<3个、KPS评分≥70分、接受脑部放疗、接受内分泌治疗以及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延长(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首发脑转移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PS评分、脑部放疗、内分泌治疗、联合治疗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 组织学分级、首发脑转移、KPS评分、脑部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临床应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措施以改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

    作者:苏伟民;杨锭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抗酿酒酵母抗体对炎症性肠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在炎症性肠病(IBD)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2例临床确诊克罗恩病(CD)和66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患者,采用ELISA法进行ASCA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和CD及健康体检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和UC与健康对照组ASCA结果及组间比较,P均<0.05.临床评价表显示CD组的各项评价结果较UC组高,同时ASCA-IgG较ASCA-IgA灵敏度高.结论 ASCA检测对IBD尤其是对C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因重视其在临床疾病中检测的价值.

    作者:刘及生;焦安君;谭立明;刘文华;胡志辉;张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灰色序列模型GM(1,1)在江西省流感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灰色序列预测模型GM(1,1)在江西省流感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2009-2015年江西省流感的发病率为原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流感发病率预测模型,ABCDEFGHIJKL并进行拟合精度评价,再对今后2年江西省流感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t=31.6760e0.2033(t-1)-17.4555,拟合精度指标后验差比值C为0.2419,小误差概率P为1,拟合精度等级达好级别.2016-2017年江西省流感发病率预测结果分别为24.18/1/10万和29.63/10万.结论 灰色序列预测模型GM(1,1)对江西省流感发病率的预测结果稳定,效果理想,可用于流感发病率的短期预测,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作者:王晓文;熊小庆;施勇;方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塞来昔布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与利培酮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利培酮基础上加用塞来昔布治疗,剂量为0.6g/d.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连线测试(TMTA)、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SCT)和韦氏智力测验(WMS)等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TMTA、DSCT和WMS测试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治疗的增效策略.

    作者:王省堂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儿科危重症标准化院内转运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与探讨儿科危重症患者的标准化院内转运制度及流程,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急诊危重需转运至病房的患儿各160例,采取传统方式为对照组;采取JCI标准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管理措施转运的患者16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转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不安全事件45例,家属不满意10例;观察组分别为9例、2例.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作者:徐艳梅;谈小云;张艳;肖光明;张代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探究

    目的 探析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肺炎12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儿均予以抗生素治疗,将新生儿肺炎患儿不同治疗药物的时间效应情况,以及其他抗生素治疗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对记录结果 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生素治疗本研究新生儿肺炎120例患儿发现,有42.50%患儿应用拉氧头孢,24.17%应用头孢唑肟,40.00%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67%应用头孢噻肟钠,18.33%头孢派酮舒巴坦钠,9.17%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0%应用美罗培南,4.17%应用万古霉素.在无合并症组中,头孢噻肟钠的治愈时间显著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拉氧头孢和头孢派酮舒巴坦钠的治愈时间,通过和青霉素各组相比发现,头孢唑肟的治愈时间相对较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合并症组中,通过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比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拉氧头孢的治愈时间相对较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实施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既能使患儿的治愈时间缩短,而且还能使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降低.

    作者:冯姗;熊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预注葡萄糖和胰岛素防治GDM产妇新生儿低血糖的观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输注小剂量葡萄糖液和胰岛素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A组):术前1h输注5%葡萄糖0.07-0.1g/kg·h,入手术室即输注5%葡萄糖(每100ml含氯化钾2mmol)100ml/h,林格氏液15ml/kg·h;同时根据血糖值泵注胰岛素(血糖值0.12U/h).对照组(B组):术前1h输注林格氏液250ml/h,入手术室继续输注林格氏液15ml/kg·h.两组胎儿取出后,采新生儿足跟血,查血糖值.结果 A组新生儿血糖值明显高于B组,P<0.01;新生儿低血糖(<2.6mmol/L):A组3例,B组1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维持产妇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明显提高新生儿血糖,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

    作者:张燕敏;邹茵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