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注葡萄糖和胰岛素防治GDM产妇新生儿低血糖的观察

张燕敏;邹茵侠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葡萄糖, 胰岛素, 新生儿, 血糖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输注小剂量葡萄糖液和胰岛素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A组):术前1h输注5%葡萄糖0.07-0.1g/kg·h,入手术室即输注5%葡萄糖(每100ml含氯化钾2mmol)100ml/h,林格氏液15ml/kg·h;同时根据血糖值泵注胰岛素(血糖值0.12U/h).对照组(B组):术前1h输注林格氏液250ml/h,入手术室继续输注林格氏液15ml/kg·h.两组胎儿取出后,采新生儿足跟血,查血糖值.结果 A组新生儿血糖值明显高于B组,P<0.01;新生儿低血糖(<2.6mmol/L):A组3例,B组1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维持产妇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明显提高新生儿血糖,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根治术探讨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 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手术技巧及胆瘘等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经腹腔镜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及主要并发症胆瘘产生的原因.结果 52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0~480min,平均290min.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3.5%(7/52).其中术后6例胆瘘(死亡1例,再次手术2例),1例胰腺炎.结论 胆瘘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需注意术前胆道感染的控制、改善肝功能及提高手术的操作技巧.胆瘘保守无效应及早手术探查,尽早缝合瘘口.

    作者:邓莉;邓庆强;杜哲明;周育宏;徐维;罗鸣;张守华;雷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疑似淋巴瘤的IgG4相关性疾病1例并文献复习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谱广泛,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肺部、肾脏等,以血清 IgG4 升高、组织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点[1].而发生于淋巴结的IgG4 相关性疾病由于其临床病理特点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需与多种病变鉴别,如Castleman's病样、炎性假瘤、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淋巴瘤等,诊断应充分结合病史、查体、血清学检查、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等方可得出结论 . 考虑国内报道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较少,为提高对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的诊治,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IgG4-RD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作者:孔春芳;李安娜;杨柳;金成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21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05例产妇,观察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结果 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以及肌肉松弛满意度、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及运动、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提高了肌肉松弛满意度,改善了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了各种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叶小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针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儿科接收的患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100例患儿,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确诊后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共50例,在接受与参考组相同治疗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2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且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与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50例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0%)与参考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0例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参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患儿均没有出现皮疹、发热及窒息等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 针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的缓解,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区锦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复方紫草油治疗深Ⅱ度烧伤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复方紫草油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复方紫草油治疗,对照组使用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变化、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38.5℃以上体温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复方紫草油治疗深Ⅱ烧伤具有缩短创面愈合天数、住院时间,使用简单的烧伤临床外用药及敷料组合.

    作者:邓金星;卢旭波;邓飞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肾结核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其诊断结果 与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2.9%)明显高于肾盂造影(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的CT表现为:肾影明显增大、肾盏出现不均匀扩张,肾盂输尿管显著增厚、肾实质钙化.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肾结核扫描诊断肾结核,能够提高肾结核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丛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儿科危重症标准化院内转运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与探讨儿科危重症患者的标准化院内转运制度及流程,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急诊危重需转运至病房的患儿各160例,采取传统方式为对照组;采取JCI标准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管理措施转运的患者16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转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不安全事件45例,家属不满意10例;观察组分别为9例、2例.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作者:徐艳梅;谈小云;张艳;肖光明;张代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局麻药混合不同药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上肢神经阻滞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或是单独的麻醉方式都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已成为一个热点,且广泛应用于临床.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全程可视化穿刺针、 目标神经以及局麻药的扩散,大大提高了阻滞成功率,给手术提供了充分的镇痛,且可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1,2]. 随着局麻药作用的消退, 单次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也逐渐消失.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起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因患者在术后需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运用. 目前在局麻药中加入其他药物来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已成为一个趋势. 这些辅助药包括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可乐定、地塞米松等,局麻药混合辅助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轻疼痛,且未发现有神经毒性[3]. 但在体外的研究中高度重视局麻药以及辅助药对神经的毒性作用[4]. 现将辅助药混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以提高对神经周围使用阿片类等药物合理性的认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鼎德;陈美玲;邱宁;谌雅雨;胡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丹红联合甲钴胺及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血透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联合甲钴胺及血液灌流治疗合并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按数字表法将60例合并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予以甲钴胺及血液灌流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与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8周后肢体疼痛、麻木、蚁走感主观症状及肱二头肌腱反射、膝反射、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丹红联合甲钴胺及血液灌流对合并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均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易伟;汪鹏;叶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hs-CRP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3例,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为A组(颈动脉IMT正常,n=21)、B组(颈动脉IMT增厚,n=27)、C组(颈动脉斑块,n=65),其中稳定性斑块33例(稳定组),不稳定性斑块32例(不稳定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3组间血清hs-CR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患者的血清hs-CRP明显高于稳定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CRP是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程度,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建勋;任星;文师访;徐达青;高秀先;汪进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近期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近期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4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实验组研究对象,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传统开放手术的4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术中发现隐匿性疝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对侧疝突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能够发现隐匿性病灶,可作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蔡林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遗传学及基因治疗新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多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2%-4%[1],严重危害患儿的视力与生命.随着众多学者在RB基因遗传学方面的深入探索,未来RB的诊断与治疗将很有可能从中得到突破. 本文将对RB基因遗传学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柴勇;毛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

    目的 测定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行手或前臂手术,共有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两点阻滞下行手术治疗.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以32ml 0.5%罗哌卡因为总量,第1例患者的起始距离为2mm,距离分级为2mm.注药45min内评估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感觉阻滞评估标准为:正常感觉=0(阻滞失败),感觉下降=1(部分阻滞),感觉缺失=2(完全阻滞).运动阻滞评估标准为:肌力正常=0(阻滞失败),对比对侧上肢肌力下降=1(部分阻滞),肌力完全丧失=2(完全阻滞).感觉阻滞判定为2,运动阻滞为0、1、2,阻滞效果很好,无需静脉追加舒芬太尼者判定有效.若判定有效后下一例患者则采用低一级的距离;若判定无效后下一例则采用高一级的距离.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Probit计算半数有效距离(MED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阻滞失败者改为喉罩全身麻醉.结果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之间的MED50为2.8mm,其95%CI为3.9-1.7mm.结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针尖与神经的半数有效距离为2.8mm.

    作者:傅志海;孟根其其格;种皓;周雁;王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探究

    目的 探析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肺炎12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儿均予以抗生素治疗,将新生儿肺炎患儿不同治疗药物的时间效应情况,以及其他抗生素治疗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对记录结果 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生素治疗本研究新生儿肺炎120例患儿发现,有42.50%患儿应用拉氧头孢,24.17%应用头孢唑肟,40.00%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67%应用头孢噻肟钠,18.33%头孢派酮舒巴坦钠,9.17%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0%应用美罗培南,4.17%应用万古霉素.在无合并症组中,头孢噻肟钠的治愈时间显著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拉氧头孢和头孢派酮舒巴坦钠的治愈时间,通过和青霉素各组相比发现,头孢唑肟的治愈时间相对较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合并症组中,通过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比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拉氧头孢的治愈时间相对较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实施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既能使患儿的治愈时间缩短,而且还能使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降低.

    作者:冯姗;熊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预注葡萄糖和胰岛素防治GDM产妇新生儿低血糖的观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输注小剂量葡萄糖液和胰岛素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A组):术前1h输注5%葡萄糖0.07-0.1g/kg·h,入手术室即输注5%葡萄糖(每100ml含氯化钾2mmol)100ml/h,林格氏液15ml/kg·h;同时根据血糖值泵注胰岛素(血糖值0.12U/h).对照组(B组):术前1h输注林格氏液250ml/h,入手术室继续输注林格氏液15ml/kg·h.两组胎儿取出后,采新生儿足跟血,查血糖值.结果 A组新生儿血糖值明显高于B组,P<0.01;新生儿低血糖(<2.6mmol/L):A组3例,B组1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维持产妇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明显提高新生儿血糖,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

    作者:张燕敏;邹茵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规律.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老年具有正常糖调节测试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S)对期间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组间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早、午、晚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餐后GAUC显著高于午、晚餐后G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糖(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较大,早餐后波动幅度大为其临床特点,MBG、MAGE、LAGE、MODD应成为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是否达标的重要参数.

    作者:郭剑平;肖卫平;余爱华;周小智;肖黎明;邓犇;符金香;颜迪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超声误诊硬纤维瘤1例并分析误诊原因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2岁.因左腰背肿块半年余就诊.查体:左腰背处可见一局部隆起型肿块,大小约40× 20mm,表面皮肤光整,无压痛,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关节活动无影响,其余无异常表现. 超声检查:于左腰背处脂肪层内探及低回声团, 大小约39× 31×17mm,内部回声尚均匀,形态呈多边形,呈蜘蛛足样,边缘角长短不等,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CDFI:周边及内部探及散在发布少量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腰背处脂肪内低回声团,考虑来源软组织的恶性肿瘤、纤维肉瘤等,建议进一步检查. 术后病理诊断:左腰背处脂肪层硬纤维瘤.

    作者:赖全图;余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床旁颅脑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床旁颅脑超声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出生的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40例足月新生儿患者作为病例组,新生儿出生24h、72h后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观察患儿脑实质超声的变化,以及大脑血流相关指标的变化(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另外选取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分析床旁颅脑超声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病例组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接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后,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异常增强,双侧脑半球回声弥漫性增强.大脑中动脉Vs升高,Vd降低;大脑中动脉RI明显升高.结论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安全高效、准确性高以及简单易操作的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上推广应用.

    作者:余健彬;余文华;汪迎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灰色序列模型GM(1,1)在江西省流感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灰色序列预测模型GM(1,1)在江西省流感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2009-2015年江西省流感的发病率为原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流感发病率预测模型,ABCDEFGHIJKL并进行拟合精度评价,再对今后2年江西省流感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t=31.6760e0.2033(t-1)-17.4555,拟合精度指标后验差比值C为0.2419,小误差概率P为1,拟合精度等级达好级别.2016-2017年江西省流感发病率预测结果分别为24.18/1/10万和29.63/10万.结论 灰色序列预测模型GM(1,1)对江西省流感发病率的预测结果稳定,效果理想,可用于流感发病率的短期预测,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作者:王晓文;熊小庆;施勇;方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再通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颈部动脉夹层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CAD) 是脑梗死少见原因, 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约2%,但在青年卒中患者中约占10%-25%,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该病检出率逐渐增加. 因此近年逐步被临床医师认识及重视. 目前CAD病因、治疗等仍存在争议. 本文报道我科诊治CAD所致脑梗死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刘世民;曹贤敏;赵菊红;屈新辉;张昆南;曹文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