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再通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世民;曹贤敏;赵菊红;屈新辉;张昆南;曹文锋

关键词:
摘要:颈部动脉夹层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CAD) 是脑梗死少见原因, 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约2%,但在青年卒中患者中约占10%-25%,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该病检出率逐渐增加. 因此近年逐步被临床医师认识及重视. 目前CAD病因、治疗等仍存在争议. 本文报道我科诊治CAD所致脑梗死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酿酒酵母抗体对炎症性肠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在炎症性肠病(IBD)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2例临床确诊克罗恩病(CD)和66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患者,采用ELISA法进行ASCA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和CD及健康体检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和UC与健康对照组ASCA结果及组间比较,P均<0.05.临床评价表显示CD组的各项评价结果较UC组高,同时ASCA-IgG较ASCA-IgA灵敏度高.结论 ASCA检测对IBD尤其是对CD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因重视其在临床疾病中检测的价值.

    作者:刘及生;焦安君;谭立明;刘文华;胡志辉;张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活检病灶的合理选择

    目的 探讨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NPBL)中如何合理选择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病灶.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发现的符合美国放射学会乳腺成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标准为3~5类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233个.将这些病灶手术切除后送病理检查,计算他们的乳腺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并比较3、4A类病灶中高危组和低危组乳腺癌乳腺癌阳性预测值.结果 3、4A、4B、4C、5类病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2.7,7.1,27.6,42.9,93.4;高危组和低危组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13.6,0.8,高危组亦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B、4C、5类病灶和3、4A类病灶中高危组行病理活检是必要且合理的;3、4A类病灶中低危组只需门诊定期随访.

    作者:李洁明;饶雪峰;高家宝;曾庆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儿科危重症标准化院内转运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与探讨儿科危重症患者的标准化院内转运制度及流程,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急诊危重需转运至病房的患儿各160例,采取传统方式为对照组;采取JCI标准下的院内安全转运管理措施转运的患者16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转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不安全事件45例,家属不满意10例;观察组分别为9例、2例.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作者:徐艳梅;谈小云;张艳;肖光明;张代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应用喷他佐辛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效价对比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结束后应用喷他佐辛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效价对比.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6年12月因卵巢病变就诊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喷他佐辛组、舒芬太尼组,每组24例.喷他佐辛组给予喷他佐辛+托烷司琼,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托烷司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6、12、24、48h的疼痛程度.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12、24、48h喷他佐辛组VAS评分低于舒芬太尼组(P<0.01).喷他佐辛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术后应用喷他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童鹏才;吴沛琴;彭金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预注葡萄糖和胰岛素防治GDM产妇新生儿低血糖的观察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输注小剂量葡萄糖液和胰岛素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A组):术前1h输注5%葡萄糖0.07-0.1g/kg·h,入手术室即输注5%葡萄糖(每100ml含氯化钾2mmol)100ml/h,林格氏液15ml/kg·h;同时根据血糖值泵注胰岛素(血糖值0.12U/h).对照组(B组):术前1h输注林格氏液250ml/h,入手术室继续输注林格氏液15ml/kg·h.两组胎儿取出后,采新生儿足跟血,查血糖值.结果 A组新生儿血糖值明显高于B组,P<0.01;新生儿低血糖(<2.6mmol/L):A组3例,B组1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维持产妇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明显提高新生儿血糖,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

    作者:张燕敏;邹茵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探究

    目的 探析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情况.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患有新生儿肺炎12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儿均予以抗生素治疗,将新生儿肺炎患儿不同治疗药物的时间效应情况,以及其他抗生素治疗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整理,对记录结果 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生素治疗本研究新生儿肺炎120例患儿发现,有42.50%患儿应用拉氧头孢,24.17%应用头孢唑肟,40.00%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67%应用头孢噻肟钠,18.33%头孢派酮舒巴坦钠,9.17%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0%应用美罗培南,4.17%应用万古霉素.在无合并症组中,头孢噻肟钠的治愈时间显著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拉氧头孢和头孢派酮舒巴坦钠的治愈时间,通过和青霉素各组相比发现,头孢唑肟的治愈时间相对较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合并症组中,通过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相比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拉氧头孢的治愈时间相对较长,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实施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既能使患儿的治愈时间缩短,而且还能使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降低.

    作者:冯姗;熊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非疫区布鲁氏菌病9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非疫区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医院确诊的9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及转归.结果 9例江西本地区确诊病例中,有羊接触史7例,牛接触史1例,无明确牛羊接触史1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88.89%)、头痛头(66.67%)、乏力(55.56%)、多汗(55.56%)、关节痛(44.44%)、消瘦(11.11%)、肝肿大(33.33%)、脾肿大(44.44%)、淋巴结肿大(33.3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下降为3例,嗜酸性粒细胞下降为5例,6例ALP轻度升高;6例GGT升高,其中3例GGT>3ULN;7例血沉及CRP轻度升高.4例有肺部病变;9例患者经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多西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均痊愈.结论 对于血象不高的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应考虑布鲁氏菌病的可能.

    作者:姚雪兵;罗杰;席文娜;高珍;孙水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近期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近期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4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实验组研究对象,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传统开放手术的4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术中发现隐匿性疝、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术中发现隐匿性疝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对侧疝突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能够发现隐匿性病灶,可作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蔡林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桥本氏甲状腺炎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中免疫机制和炎性反应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CA)的相关性,判断TgAb和TPOAb是否是心脑血管疾病新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 将105例HT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HT组与对照组的IMT-CCA之间有统计学意义(0.78±0.10 vs 0.67±0.07,P=0.00),IMT-CCA与TgAb、TPOAb、TSH正相关,与FT3、FT4负相关,IMT-CCA与血清hs-CRP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gAb、TPOAb是IMT-CCA的新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IMT-CCA更高,TgAb、TPOAb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子.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能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作者:吴婷;刘燕娜;应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鱼腥草滴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12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鱼腥草滴眼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结膜充血(0.31±0.08)分、流泪(0.27±0.01)分、异物感(0.94±0.51)分、畏光(0.51±0.21)分等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鱼腥草滴眼液对流行性角结膜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有效降低结膜充血、流泪、异物感、畏光等临床症状积分,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总有效率.

    作者:谢杏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乳腺癌脑转移预后风险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预后的风险因素,为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比所纳入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采用半参数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以总结影响乳腺癌脑转移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Luminal型乳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为36个月,TNBC型乳腺癌为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型乳腺癌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为7个月,TNBC型乳腺癌为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2级、非首发脑转移、非脑膜转移、脑部转移病灶数量<3个、KPS评分≥70分、接受脑部放疗、接受内分泌治疗以及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延长(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首发脑转移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PS评分、脑部放疗、内分泌治疗、联合治疗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 组织学分级、首发脑转移、KPS评分、脑部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联合治疗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临床应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措施以改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

    作者:苏伟民;杨锭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灰色序列模型GM(1,1)在江西省流感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灰色序列预测模型GM(1,1)在江西省流感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2009-2015年江西省流感的发病率为原始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流感发病率预测模型,ABCDEFGHIJKL并进行拟合精度评价,再对今后2年江西省流感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t=31.6760e0.2033(t-1)-17.4555,拟合精度指标后验差比值C为0.2419,小误差概率P为1,拟合精度等级达好级别.2016-2017年江西省流感发病率预测结果分别为24.18/1/10万和29.63/10万.结论 灰色序列预测模型GM(1,1)对江西省流感发病率的预测结果稳定,效果理想,可用于流感发病率的短期预测,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作者:王晓文;熊小庆;施勇;方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后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从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弥漫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的36例(36眼)患者.患者全部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并且经4次激光治疗结束后2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眼)及对照组(18眼).实验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的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临床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出现的术后不良反应的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我们发现通过两组治疗后,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降低,但是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患者获得了佳矫正视力.而对照组的患者要经过3个月的治疗才能获得.两组在治疗后,眼压均明显升高,而联合治疗组的眼压升高更明显.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Tenon囊注射曲安奈德是一种安全并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副作用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视力.

    作者:章晖;任旋;邵毅;叶蕾;贺文山;焦亚;叶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老年患者麻醉拔管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在老年患者拔管期使用效果.方法 30例年龄在70以上ASA评级1-2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出现呛咳直接吸痰拔管;B组拔管期给予丙泊酚维持和芬太尼;C组拔管期给予咪达唑仑复合地佐辛.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A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较B、C组早,血压心率变化较B、C(P<0.05)明显.B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较A、C(P<0.05)组时间延长,出室时间明显延长.C组病人拔管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较B(P<0.05)组早,较A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老年患者拔管期给予一定量的咪达唑仑和地佐辛,对患者心率,血压影响小,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凯;李亚峰;田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局麻药混合不同药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进展

    上肢神经阻滞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或是单独的麻醉方式都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已成为一个热点,且广泛应用于临床.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全程可视化穿刺针、 目标神经以及局麻药的扩散,大大提高了阻滞成功率,给手术提供了充分的镇痛,且可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1,2]. 随着局麻药作用的消退, 单次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也逐渐消失.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能起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因患者在术后需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运用. 目前在局麻药中加入其他药物来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已成为一个趋势. 这些辅助药包括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可乐定、地塞米松等,局麻药混合辅助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轻疼痛,且未发现有神经毒性[3]. 但在体外的研究中高度重视局麻药以及辅助药对神经的毒性作用[4]. 现将辅助药混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以提高对神经周围使用阿片类等药物合理性的认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龙鼎德;陈美玲;邱宁;谌雅雨;胡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老年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分析

    目的 应用FRAX软件评价中老年尿毒症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尿毒症患者,年龄40-80岁,共计20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及骨折危险因素(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肌酐、尿素氮、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脆性骨折史、父母髋骨骨折史、是否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是否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等),采用FRAX中国模式预测尿毒症患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结果 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明显升高;伴随年龄增大,未来10年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概率不分性别均同步增高;体重指数与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女性是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性骨质和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质和髋部骨折的保护因素.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作者:吴玉萍;盛霞;乐炯;贺春艳;朱艳;胡友群;何琪;李琍琴;秦淑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江西省早孕产前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目的 在我省建立一套早孕期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技术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经过绒毛取材、细胞培养、 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对16例自然流产病例和8例产前诊断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16例自然流产病例培养成功15例,检出异常核型6例;8例产前诊断病例培养成功7例,检出异常核型2例.这些异常核型均为严重致死致残染色体病.结论 我中心建立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技术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早孕期产前诊断,指导相关高危人群生育及阻止患儿的出生.

    作者:黄宁;刘艳秋;黄婷婷;卢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hs-CRP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关系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3例,根据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分为A组(颈动脉IMT正常,n=21)、B组(颈动脉IMT增厚,n=27)、C组(颈动脉斑块,n=65),其中稳定性斑块33例(稳定组),不稳定性斑块32例(不稳定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3组间血清hs-CR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患者的血清hs-CRP明显高于稳定组患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CRP是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程度,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建勋;任星;文师访;徐达青;高秀先;汪进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床旁颅脑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床旁颅脑超声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出生的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40例足月新生儿患者作为病例组,新生儿出生24h、72h后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观察患儿脑实质超声的变化,以及大脑血流相关指标的变化(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另外选取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分析床旁颅脑超声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病例组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接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后,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异常增强,双侧脑半球回声弥漫性增强.大脑中动脉Vs升高,Vd降低;大脑中动脉RI明显升高.结论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安全高效、准确性高以及简单易操作的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上推广应用.

    作者:余健彬;余文华;汪迎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21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05例产妇,观察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结果 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以及肌肉松弛满意度、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及运动、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提高了肌肉松弛满意度,改善了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了各种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叶小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