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骞
目的 探讨止血敷料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选取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55),双号作为观察组(n=55),均接受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桡动脉止血板处理,观察组给予壳聚糖止血敷料处理.结果 观察组术后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桡动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的20.0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1级舒适度人数多于对照组,3级舒适度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采用壳聚糖止血敷料进行压迫止血,有利于缩短止血时间,减少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止血方法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熊辉;熊丹东;黎筱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宫颈腺癌的不同亚型中HPV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综合2003版WHO及文献中的形态分类标准对116例宫颈腺癌标本进行组织亚型分类.采用SPF10 PCR技术进行DNA扩增,检测宫颈腺癌的HPV DNA.对所有石蜡切片进行病理阅片和诊断,分析子宫颈腺癌标本不同亚型中的HPV感染情况.结果116例宫颈腺癌中,HPV总阳性率为76.7%.共检出HPV感染者89例,均为高危型别感染,主要是HPV16和18感染.采用<50岁以及≥50岁作为年龄分组,不同年龄组高危HPV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不同腺癌病理组织亚型间,高危HPV感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HPV16和HPV18为宫颈腺癌各个亚型的主要感染型别,HPV检测是目前筛查和预防宫颈腺癌的关键之一.
作者:于晓红;吴斌;叶璐;邓颖辉;宇翔;罗海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TPV)阻滞对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TPV阻滞组(GP组).GP组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手术切口肋间手术侧TPV阻滞.两组术后均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进行镇痛.记录两组麻醉期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毕到拔管时间.记录两组术后6、12、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36h PCIA泵总的用药量、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共4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操作.与G组比较,GP组麻醉期间MAP、HR平稳无显著变化,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毕到拔管时间,术后36h PCIA泵总用药量、术后6h、12h、24hVAS评分,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镇痛满意度增高(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前行TPV阻滞能为这类单侧胸部手术提供较理想的术中术后镇痛.
作者:来伟;丁国友;孟海兵;帅君;胡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常见慢性病流行状况,为开展居民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江西省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000人,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江西省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及肥胖、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等5种慢性的总患病率为68.85%,标化后患病率为65.34%;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分别为24.04%、8.65%、6.61%、9.33%、28.16%、8.75%、51.96%、4. 87%、13.18%、6.37%、19.03%和31.94%,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19.09%、6.59%、6.62%、8.08%、26.95%、9.20%、49.92%、4.23%、12.63%、5.45%、19.45%和30.58%;二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患病率达47.09%;45岁及以上人群是常见慢性病高发人群;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占5成以上.结论 江西省城乡居民多种慢性病共存现象严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颜玮;朱丽萍;范为民;陈轶英;吉路;刘杰;徐艳;史奇;王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将6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α1.现回顾分析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浆内毒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CRP、PCT,血浆内毒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良好,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调节其炎症反应状态.
作者:欧阳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在高血压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削痂植皮术的大面积(高血压)烧伤患者,年龄45-65岁,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所有患者于术前20min时静脉注射长托宁0.5mg后D组病人于术前15min时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咪唑1μg/kg,持续时间10min后改为0.65μg/(kg·h)继续泵注维持25-35min后停药,C组患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静注右美托咪啶后10min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C、D两组患者于术前5min时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mg/kg,氯胺酮1.0mg/kg全麻诱导后丙泊酚4.0mg/(kg·h)+氯胺酮1.5mg/(kg·h)微量泵注维持麻醉,术中根据病人的应激反应调控麻醉深度.记录术中不同时刻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不良反应发生率(肢体乱动、狂躁乱语、呼吸暂停等)及单位时间内氯胺酮和异丙酚维持剂量,同时一并记录麻醉、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 C组、D组均顺利完成病例20例.注药后10min时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1).D组给药后10min时RR、SpO2较C组下降(P<0.05),与C组比较,D组术中异丙酚用量及氯胺酮用量均少于C组(P<0.01);与患者入室时相比,C组患者在削痂、取皮及植皮时收缩压(SBP)、心率(HR)均明显升高,尤以削痂、取皮时明显(P<0.01);D组患者在术中削痂、取皮及植皮时收缩压(SBP)、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患者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C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在(高血压)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术中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麻醉中可节俭异丙酚、术中氯胺酮用量,术中患者呼吸及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术后患者清醒快,且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梁礼权;焦燕琴;王少林;刘艳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三棱镜适应试验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至2016年我院对47例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三棱镜适应试验检查,以此为手术量依据,行双眼外直肌后徙,观察三棱镜适应前后的斜视度,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眼位恢复情况.结果 三棱镜适应试验后视远及视近斜视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8例(81%)正位,1例(2%)过矫,8例(17%)欠矫.结论 以三棱镜适应试验的手术量设计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水莲;金涵;李岚;徐洁;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颈部淋巴结清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 全组162例患者Ⅵ区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6.91%(76/162),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8.27%(62/162),侧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Ⅲ区淋巴结转移率66.12%(41/62),Ⅳ区淋巴结转移率41.94%(26/62),Ⅱ区淋巴结转移率33.87%(21/62),Ⅴ区淋巴结转移率11.29%(11/62).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的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Ⅲ区、Ⅳ区、Ⅱ区、Ⅴ区,患侧颈Ⅵ区淋巴结预防性清扫应作为甲状腺癌的常规手术方式,对于术前临床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可以行选择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制定个体化的颈清扫模式.
作者:许德斌;袁春雷;张缤迎;余济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是目前发展中国家生产和应用较广泛的杀虫药之一,常因防护不当或自服等原因引起中毒[1].据保守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233997-325907例患者死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中约27%-37%源于自杀[2],占急诊中毒患者的50%,占中毒死亡的84%,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近年来,在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治疗等方面国内外可见大量文献报道,但在发病初期如何快速、客观、准确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水平,至今仍未有相关指南,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有机磷中毒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面,做简要综述.
作者:赵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拟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两组基础麻醉相同,术中持续吸入七氟醚.在鼻腔消毒时开始实施控制性降压,R组予瑞芬太尼1μg/kg静脉缓慢注射(时间>1min),0.2-0.4μg/(kg·min)泵注维持;D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缓慢注射(时间>13min),0.2-0.7μg/(kg· h)泵注维持使MAP保持60-70mmHg.记录麻醉前和手术中不同时点MAP和HR,比较患者出血量、术野质量、拔管时间、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降压期间MAP均能维持在目标范围内,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T3的MAP、HR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MAP、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野质量满意,术中出血量、Fromme评分、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Ramsay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良好.结论 在FESS术中,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复合右美托咪定均能使MAP保持60-70mmHg,出血少,术野质量满意;但使用瑞芬太尼术后拔管时间短,清醒更完全,具有快通道麻醉的优势.
作者:占伟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PhilipsHD15彩色超声诊断仪观测8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胃底和食管下段胃壁有无增厚和隆起,增厚胃壁内增宽曲张静脉的内径及内部血流的速度.结果84例患者中超声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2例,内镜检查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0例,准确率为70%(42/60),特异性为100%.曲张的静脉直径为7-13mm,内部的静脉血流速度为(14±2.4)cm/s.结论 彩色多普勒能够显示肝硬化患者胃底贲门静脉是否曲张及曲张的范围和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赖全图;顾萍;蒋婷;凌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较晚期而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表现为以凝血功能障碍、高胆红素血症、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由致病菌经血液、肠道或者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SBP发生率为10%-30%[2,3].SBP的发生,标志着基础肝病加重,若诊断、治疗不及时,会迅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直接影响到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更好地对SBP做出早期诊断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SBP的实验室早期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糖耐量正常人群的血糖波动特征.方法 对受试者进行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6例正常糖耐量人群(NGR),其中20例1hPG<8.6mmol/L,16例1hPG≥8.6mmol/L;2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IGT);2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用来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HOMA-IR用来评估胰岛素敏感性.血糖波动的指标包括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从NGR(1hPG)<8.6组、NGR(1hPG)≥8.6组、IGT组到T2 DM组,血糖波动指标逐步升高(P<0.05).NGR(1hPG)≥8.6组明显高于NGR(1hPG)<8.6组(P<0.05).ΔI30/ΔG30从NGR(1hPG)<8.6组、NGR(1hPG)≥8.6组、IGT组到T2DM组是逐渐下降的(P<0.05),且NGR(1hPG)≥8.6组较NGR(1hPG)<8.6组下降.结论 糖耐量正常人群中,尤其是1hPG升高的人群,存在血糖波动,并存在早期相胰岛素分泌的下降.
作者:王晓华;王雪琴;苏建彬;陈金锋;吴刚;金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研究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卡托普利,观察组增加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血压的变化.结果 改善心律失常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心力衰竭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 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结论 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作者:刘世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敷脐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便秘效果.方法 选择180例血液肿瘤化疗后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口服乳果糖,每次10ml,每日3次,连服1周;治疗组90例,每日行穴位按摩配合中药敷脐,中药敷脐24h1次连敷2次,穴位及腹部按摩每次12-18min,每日2次,连续1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为效为5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首次排便时间、平均间隔时间、治疗3d后排便形态、停药后一周自主排便次数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应用揉按穴位、腹部按摩配合中药敷脐这种治疗方式能有效地解除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症状,从而减少感染和出血的发生,对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龚艳;李凤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26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诊断结果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且手术标本均行病理学检查证实罹患有相应疾病,在手术前1周内均进行CT和MRI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法在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并总结两种疾病鉴别诊断时的影学检查经验.结果26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经过CT检查显示肿块钙化、胰管钙化者分别有3例、20例,有21例呈低密度,有8例腹主动脉旁、肝门可见钙化淋巴结,9例肝内胆管扩张;MRI扫描结果显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现出持续性或者平台型,其中枯藤征、胰管贯通征分别有21例、23例.胰头癌患者术前CT检查显示14例增强扫描可见门静脉期病灶强化,所有病例均可见病灶处胆管截断;MRI扫描结果显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现出平台型或者缓慢流出型,其中有14例显示出双管征、软藤征、不相交征.结论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胰头癌鉴别诊断中CT和MRI均有一定的价值,但MRI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有力手段.
作者:张吉林;吴铭;夏佳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氮平与奥替溴铵联合用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奥替溴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奥替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为9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观察组为8.00%,两组均无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米氮平与奥替溴铵联合用药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帮助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彭启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早期对心肌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AOPP患者159例作为中毒组根据中毒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73例,中度52例,重度34例.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中毒组所有患者于入院1h及入院后6h和12h采集不抗凝静脉血两管,各5ml.一管用于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另一管检测IMA和H-FABP.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同样抽取不抗凝静脉血两管,各5ml,用于检测IMA和H-FABP.结果 入院时中度和重度中毒组IMA和H-FABP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P<0.05;P<0.01);中度和重度中毒组入院12h IMA和H-FABP水平较入院1h上升明显(P<0. 01),与入院6h IMA和H-FABP水平比较也有上升(P<0.05).结论 IMA和H-FABP对AOPP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维新;肖翔宇;章婵;陈文龙;王东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辅助治疗和单纯直接手术3种治疗方案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分期、手术及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ⅢA期NSCLC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为新辅助化疗组,术后行放射治疗者为放疗组,同期单纯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分期变化,并对比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总降期率达67.65%(23/34);手术切除率观察组(97.06%)显著高于放疗组(93.33%)和对照组(91.17%),手术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放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生存曲线观察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和术后放疗均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新辅助化疗可以在控制化疗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3A期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的方案更值得推广.
作者:戴文祥;罗云;张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符合手转胎头指征的33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单手旋转胎头法,观察组采用双手旋转胎头法,比较2组旋转胎头成功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均未发生脐带脱垂、分娩前阴道损伤及宫颈裂伤;2组新生儿轻度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均未发生重度窒息、头颅血肿、围产儿死亡.结论 双手旋转胎头法是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的有效方法,可显著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且不会母婴并发症.
作者:曾晓明;欧阳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