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指导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研究

沈素芳;刘金材;高华初;曹家驹;沈冬梅;龚锦文

关键词:临床药师,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个体化肠内营养,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进行药学干预,促进肠内营养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比较我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临床药师参与前后的肠内营养药物的时机、用量、疗程、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经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肠内营养混悬液用量和肠内营养混悬液用药天数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38).结论 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可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促进肠内营养的合理使用.临床药师参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方案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分析

    目的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抗肿瘤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53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有26例(SL组),采用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有27例(SP组).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进行效果评估以及不良反应观察,并进行3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SL组和SP组在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53.8%vs 51.9%)(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SL组明显对于S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组在总生存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上明显优于SP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廖明;李外;涂正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神经和肌肉刺激仪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神经和肌肉刺激仪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192例足月临产、单胎、头位初产妇分为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和B组(神经和肌肉刺激仪组),A组于产程活跃期实施硬膜外穿刺,接自控镇痛泵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B组接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和肌肉刺激仪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相似,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影响;神经和肌肉刺激仪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朱萍华;叶良德;朱颖芬;马亦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4年3月-2015年8月符合条件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在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静脉点滴丹参多酚酸盐8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持续2周.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如SDNN、SDANN、RMMSD、PNN50、LF/HF和窦性心律震荡指标如TO,TS等均得到改善,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脉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窦性心律震荡有进一步的改善作用.

    作者:梅芳;吴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鼻胆管注入金石散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金石散在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和经鼻胆管注入金石散溶石,联合ERCP取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经鼻胆管注入金石散治疗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徐建华;万振达;张勇;曾文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与针灸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探讨

    目的 评价中药熏蒸与针灸配合用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P)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FP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1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愈显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P<0.05);治疗后,两组QOL-BREF和MUN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观察组提高幅度更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PF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值得在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杨敬良;李焕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Ph+ALL患者21所进行的allo-HSCT治疗效果进行小结,所有病人均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HLA)相合同胞供者12例,HLA不全相合的亲缘供者9例,采用改良BU/CY方案预处理,随访至2015年10月31日.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2-6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allo-HSCT后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OS)为54.3%,无病生存率(DFS)为41.3%,复发率(RR)为29%.移植前处于CR1患者2年OS为57.6%,DFS为40.5%,显著高于非CR1患者(P<0.05),而RR分别为25.2%和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状态和BCR/ABL融合基因蛋白类型均影响患者的OS和RR.结论 ph+ALL患者行allo-HSCT后仍易复发,采用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强化的BU/CY预处理方案显示疗效较好,但仍需更多的病例观察.

    作者:张燕;赵鹏;熊杰;卢英豪;李梦醒;王季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肥胖且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和传统盲法穿刺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肥胖且偏头痛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肥胖且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传统定位组和超声定位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偏头痛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偏头痛症状有很大改善,但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盲法穿刺组,治疗效果也好于传统盲法穿刺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肥胖且偏头痛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黄海芬;连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与耐药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对产生物膜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经DL-96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88株,利用聚苯乙烯板条构建生物膜的技术筛选生物膜形成菌株,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结果 8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67株(76.1%)可以形成生物膜.标本种类以痰液和伤口分泌物居多,主要分布于呼吸科、ICU,神经内科.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高,产膜株96.4%,非产膜株84.6%;鲍曼不动杆菌无论产膜与否,对美满霉素、多粘菌素B、粘菌素敏感性高,敏感率大于95%;对于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产膜株与非产膜株均低于30%;对于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非产膜株,并且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数鲍曼不动杆菌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生物膜明显提高了细菌的耐药性,治疗时应配合选择能有效清除生物膜的抗菌药物.

    作者:殷网虎;曹美林;邓慧;李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阴阳平衡针法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

    目的 探讨阴阳平衡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采用阴阳平衡针法(根据经筋理论选取的膝周阿是穴作为针刺取穴),10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阴阳平衡针法治疗肝肾不足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取穴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琳;迟振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维全脑血管造影联合神经内镜辅助在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全脑血管造影(3D-DSA)模拟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终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病例,且术前均已行3D-DSA检查明确动脉瘤位置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进行术前动脉瘤手术模拟.术中在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前后均用神经内镜观察动脉瘤蒂结构和穿通支,直视下证实动脉瘤夹的位置.术后复查3D-DSA,评估动脉瘤夹夹闭效果.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28例.术前3D-DSA均清晰地显示了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和骨结构的关系,与手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在神经内镜下可清楚观察动脉瘤周围特别是细小穿动脉的解剖走形,且内镜下可直视动脉瘤夹位于或调整后位于合适的位置,避免终的误夹或夹闭不全.术后复查3D-DSA,均显示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 3D-DSA术前模拟手术有助于术中迅速找到并显露动脉瘤,术中神经内镜辅助有利于保护深部血管并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夹闭的位置,防止动脉瘤颈残留、载瘤动脉不畅或深部穿支血光损伤等并发症.3D-DSA术前模拟手术联合术中神经内镜辅助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翰文;温小华;张克琴;涂勇;李茂港;廖佳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miR-145、CYFRA21-1检测对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miR-145、CYFRA21-1检测对诊断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为优化肺癌的诊断方法 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55例肺良性病者、35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清标本,分别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miR-14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YFRA21-1,用ROC曲线评价比较miR-145、CYFRA21-1对早期NSCLC的诊断价值,并找出cut off值.结果 ⑴miR-145在Ⅰ、Ⅱ期NSCLC的表达差异分别为18.94±0.87、22.32±0.96,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⑵miR-145诊断NSCLC的敏感性为83.26%,高于CYFRA21-1,两者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高为0.84;⑶miR-145、CYFRA21-1诊断NSCL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91,佳诊断点分别为4.106、2.26ng/m.结论 miR-145对诊断NSCLC的敏感性较高,适合NSCLC的早期筛查,与CYFRA21-1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对早期NSCLC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付志强;张玉红;涂玲玲;彭卫华;熊志敏;李芩;熊童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0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对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对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膝关节骨关节炎(OA)诊断标准诊断为OA的25例患者,为实验组,分为轻度OA组和重度OA组;另筛选到20例健康志愿者共20个膝关节为对照组.采用Siemens 3.0T MRI常规扫描及T2-mapping序列进行膝关节及关节软骨成像;将map扫描所得图像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利用Syngo via后处理软件,直接获得关节软骨的T2-mapping伪彩图像,并进行T2值数据测量,分别观察和测量胫骨内侧平台、外侧平台、股骨内侧髁、外侧髁4处软骨的T2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轻度OA组、重度OA组关节软骨的平均T2值分别为(37.2±1.6)ms、(48.6±0.2)m、(49.3±0.8)ms.轻度OA组、重度OA组膝关节软骨各部分软骨T2值较正常组有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OA组、重度OA组各区域软骨T2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2-mapping成像能早期发现未发生形态学改变的OA患者软骨组织成分变化,是评价膝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重要诊断手段.

    作者:李晓芬;张宁;徐荣春;曾献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髌股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占骨性关节炎的比例超过了50%. 髌股关节骨性关节在膝关节中占有很高的比率[1],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典型表现为膝前疼痛、半蹲疼痛或上下楼疼痛. 髌股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包括功能锻炼及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早期骨关节炎、伴或不伴有髌骨轻度不稳的病人, 经非手术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加重、髌股关节结构异常及髌骨对线不良时可选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截骨手术、关节镜清理术、髌股关节置换术等.

    作者:江丽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目的 对心率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影响及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病人432例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依照心率分为4组:A组(<60次/min),B组(61-70次/min),C组(71-80次/min),D组(>80次/min),评价心率变化对图片质量的影响.对75%R-R间期图像存在伪影的图片,进行多时相重建,考察不同时相对图片质量的影响.结果 心率小于70次/分能获得较好的图片,高30.76%不可评价图片经多时相重建后成可评价图片.结论 心率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片质量有很大的相关性,且呈负相关,应用多时相重建可以明显提高图片质量.

    作者:谢志丹;周晟;王达进;谭爱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载rhBMP-2中空HA微球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rhBMP-2/中空HA微球修复骨缺损的机理,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00只成年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制作成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5组,各组分别植入以下材料:A组骨缺损内植入rhBMP-2/中空HA微球,B组骨缺损内植入rhBMP-2/纳米HA,C组骨缺损内植入rhBMP-2,D组骨缺损内植入中空HA微球,E组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内不植入任何物质.植入后于4、8、12、16周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碱性磷酸酶、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图形重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术后各时间段,A组在X线及组织学评分、成骨效果、放射性核素聚集强度、三维重建及生物力学强度均高于其它四组(P<0.05).空白对照组(C、D、E)骨缺损区没有骨性连接,骨端硬化,骨缺损未能修复.结论 载rhBMP-2/中空HA微球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龙海波;刘剑军;熊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卡前列素诱发剖宫产术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卡前列素诱发剖宫产术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2月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因术中宫缩乏力需要使用卡前列素的产妇患者60例,ASA分级I-Ⅱ级,年龄24-34岁,体重55-7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静脉输注20U缩宫素,同时于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250μg.两组给药方式相同,均于卡前列素给药前1min开始泵注给药.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1μg/kg,随后以0.4μg/kg.h输注至手术结束),N组同方法 泵注0.9%生理盐水.记录卡前列素给药后相关不良反应(胸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手术中(泵注药物10min时)、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h时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N组比较,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泵药后D组OAA/S评分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提高产妇术中的镇静水平,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所产生的身体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事件.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陶晓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胸腔镜辅助下先天性漏斗胸NUSS矫治手术8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的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手术方法 和治疗经验.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成功完成胸腔镜辅助下81例漏斗胸Nuss手术治疗,其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1.6-16岁(6.4±2.9岁),体重9-54(19.6±9.3)kg,4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VSD或ASD同时纠治先心.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7±16)min,平均住院天数:(7.2±1.2)d,出血量(7.2±5.5)ml.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通过胸腔镜监控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对儿童先天性对称性漏斗胸矫形效果良好.

    作者:张盛;明腾;邹勇;涂洪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丙亚胺预防吡柔比星对心脏毒性作用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Dexrazoxane,DEX)在以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为主的恶性淋巴瘤治疗中对心脏保护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诊断为淋巴瘤的初治患者50例,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 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使用DEX+含THP方案组,对照组25例THP方案组.记录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反应,分别在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化疗4-6周期后进行心电图,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左室射血分数,血肌钙蛋白等检查.结果 通过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两组进行比较,3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通过化疗前、化疗4-6周期后两组进行比较,在肌钙蛋白检查,心电图检查方面(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左室射血分数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液学毒副作用方面,因化疗后常规G-CSF支持,结果 两组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降低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血小板降低观察组有加重趋向(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恶心、呕吐及脱发、乏力、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吡柔比星有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右丙亚胺是吡柔比星的有效的心脏保护剂,能够降低心脏不良反应,提高吡柔比星继续治疗的可能性.

    作者:刘小梅;黄韵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怀集地区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怀集地区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 ,选择自愿选择人工流产的本地户籍育龄女性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避孕措施及婚姻状况等.结果 1204例调查对象中,重复人工流产者373例,占3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避孕措施及婚姻状况组间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和生育史组间育龄女性人工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人工流产后生殖健康服务和避孕指导,避免和减少重复人工流产的发生.

    作者:黄振华;杜伟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做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实验组(68例)于伤后6-24h内持续胃内泵入肠内营养液,并辅助肠外营养补充能量不足,对照组(67例)于伤后4-6d给予肠内营养.分析两组间的各项营养指标、生化指标、意识恢复程度、并发症及死亡率.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结果 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较对照组相比氮平衡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14.9%),P<0.05;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14.9%),P<0.05;第7d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76.1%),P<0.05.实验组患者意识程度GCS评分第2周(9.4±2.3)、第3周(10.3±1.9)、第4周(13.5±1.8)分别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3月后实验组GOS评分为3.8±0.8,优于对照组为3.1±0.6,P<0.05;实验组、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3.2%、19.4%,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张国锋;唐尤佳;高翔;梁锐;江文曲;刘卫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