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凡;钟笑;吴国福;严璐
目的:探讨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HI组55例及非糖尿病HI组60例,对比两组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尿酸(UA),以及两组梗死灶及出血灶稳定后神经功能损害、梗死面积及出血面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糖尿病HI组患者TC、TG、LDL-C、UA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HI组患者(P<0.5),糖尿病HI组患者HDL-C低于非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P<0.5),糖尿病HI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高于非糖尿病组神经损伤程度(P<0.5)),糖尿病HI组患者大面积梗死人数及大面积出血人数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P<0.5)。结论糖尿病影响患者糖类、脂类代谢,糖尿病可加重脑梗死症状,提高脑出血风险,是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饶琦;桂绍高;朱晓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房放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5例(3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眼压28-59mmHg)患者,予以表面麻醉下用一次性1ml无菌注射器针头从角膜侧切口以蜻蜓点水状轻轻压迫后唇缓慢放液治疗,直至眼压降至正常。结果35例中有21例为黏弹剂残留所致,32例(32眼)行1次前房放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3例(3眼)行2次前房放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结论黏弹剂是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只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方法,从角膜侧切口前房放液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的一项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作者:黄华国;谢爱宏;李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例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4例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达100%(4/4)。2例为单纯的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另2例分别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双孔二尖瓣畸形,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准确率高,可替代心血管造影等其它检查,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慧倩;崔亮;王卫真;叶雪存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血管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重建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输注,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持续静脉输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与皮质醇(COR)含量水平情况。结果在拔管T3时间点中,观察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与基础MAP、心率相比出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MAP、心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与T4时间点,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与皮质醇(CO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颅内血管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患者的脑部起到保护作用,其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刘志毅;唐芳;宋志平;张学康;陈福梅;彭清华;熊含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80)和对照组(n=80)。 B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片1片,口服,20mg/片/d;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进行为期30min认知行为心理治疗,2次/周。两组患者接受为期56d的连续性治疗,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8d和第56d的抑郁症状,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的差异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28d、第56d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减低(P=0.04,P=0.00),且A组评分下降幅度大于B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总有效率92.5%;B总有效率72.5%。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能有效的改善抑郁症状且效果优于单独药物治疗。
作者:黄声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DN)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因2型糖尿病肾病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低盐低脂饮食,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金水宝护肾,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观察组另给予厄贝沙坦、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观察24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后2组FBG、2hPG、SBP、DBP、BUN、Scr、HbA1C、UAER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HbA1C、BUN、FBG、2hPG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UAER、Scr、SBP、DB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可有效降低早期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减少肾损害,保护肾功能。
作者:管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后路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50例,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传统腋中线肋间神经阻滞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超声引导后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麻醉3min、15min等时间点,心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收缩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3min、15min,血压、心率显著高于麻醉前,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00%,神经阻滞时间(24.8±3.4)min,较对照组的(10.7±2.2)min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乳腺肿块切除术,超声引导后路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梁小虎;罗小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在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联合喷他左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日间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女性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4mg/kg;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4mg/kg后超声引导下行腹横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拔管时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分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后和拔管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使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h时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6%vs 34.9%,P<0.05)。结论妇科日间腹腔镜手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引导腹横平面阻滞与喷他佐辛镇痛效果好,恢复快,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敏;寻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及低流量血液透析(Low Flux Hemo ̄dialysis,L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江西省直属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长期规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首先接受1个月的LFHD,再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分别接受HFHD及LFHD,两种方式各治疗3个月分别留取3个月前及后的血清标本,检测血肌酐(SCr)、钙、磷、甲状旁腺素(iPTH)和FGF-23水平。结果 HFHD及LFHD组治疗后SCr、血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FHD组患者治疗后血磷、iPTH、FGF-23均较LFHD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HFHD在清除中分子物质方面有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徐建华;王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方面,实验组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患者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负重时间早,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黄志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脓毒血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651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并脓毒血症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2-58岁,平均45岁,均表现为手术结束后2h内高热,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心率>100次/min,诊断脓毒血症,立即开放肾造瘘引流,并行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结果6例均在48-72h内收缩压恢复至100mmHg以上,心率90次/min以下,体温38℃以下。结论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脓毒血症原因与术前尿路感染未能控制,术中肾盂压力高和手术时间长等有关。而术前抗感染,术中维持肾盂低压及控制手术时间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徐文渊;李雪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VIP对荷MKN45裸鼠移植瘤IL-10、IL-1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皮下实体瘤模型,当接种了MKN45实体瘤的裸鼠的肿瘤体积大约为30mm3时随机分为VIP组、VIP受体拮抗剂组、对照组3个组,每组6只。每天皮下注射VIP或VIP受体拮抗剂10μg/100μl/只,对照组PBS 100ul/只。4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瘤,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中IL-10、IL-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IL-10及IL-12蛋白的表达在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 VIP组IL-10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IP组IL-12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VIP拮抗剂组(P<0.05);而其它各组间两者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0在VIP处理组中蛋白表达增加,而IL-12在VIP处理组中蛋白表达下降,VIP可能通过促进IL-10、抑制IL-12的表达,进而抑制抗原呈递,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作者:李媛媛;孙姚;李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Ⅰ)级合并HPV感染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52例HPV阳性,经阴道镜取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同时经检测合并HPV感染的患者,应用聚焦超声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及HPV的转阴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顺利,未出现创面大出血情况,阴道排液时间约为1-2周,未见脱痂致大量阴道出血,所有患者治疗后六个月门诊随诊:139例患者宫颈恢复为正常生理结构形态,无瘢痕形成,阴道镜检查见成熟鳞状上皮、柱状上皮、转化区上皮,对13例异常阴道镜表现患者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为11例仍为CINⅠ,两例进展为CINⅡ,有效率91.44%;136例患者HPV转阴,HPV的转阴率为89.47%。结论聚焦超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宫颈CINⅠ级合并HPV感染的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陶春霞;周欣;刘小红;章卉;肖菊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1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毁损术组和DBS组,毁损术组采用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治疗,DBS组采用DBS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UPDRS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以及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UPDRS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毁损术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DBS组。结论脑深部电刺激可能比立体定向神经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陈志凌;沈汉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过敏性紫癜患儿疾病发生及肾损伤相关基因,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及肾损伤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过敏性紫癜患儿6例,根据有无肾脏损害分为单纯过敏性紫癜组3例(HSP组)和紫癜性肾炎组3例(HSPN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且与HSP组和HSPN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汉族健康儿童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基因表达谱情况,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实验组间基因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结果⑴单纯过敏性紫癜组与对照组间共有1064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61条,下调基因403条,2倍以上差异基因225条,3倍以上6条;⑵紫癜性肾炎组与对照组间共有1326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97条,下调基因929条,其中2倍以上差异基因619条,3倍以上103条;3、紫癜性肾炎组与单纯过敏性紫癜组间共有830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45条,下调基因385条,2倍以上差异基因283条,3倍以上51条。4、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经GO分析,发现主要涉及炎症/免疫、细胞结构/功能、物质/能量代谢、信号转导/传递、转录/翻译等生物学过程。结论基因芯片能筛查出过敏性紫癜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研究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研究。
作者:李娟;李群;刘洪;齐海锋;黄玉辉;郑卫民;傅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患者100例,ASA分级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Dex组于麻醉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根据患者有无疼痛反射及血压、呼吸状况等追加丙泊酚用量0.2-0.5mg/kg。术后患者VAS疼痛评分3分以上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进行补充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分别于给予Dex前(T1)、手术开始时(T2)、术毕时(T3)、术后1h(T4)和术后4h(T5),记录患者MAP、SpO2、HR和RR,记录T4、T5时VAS疼痛评分、术后满意度综合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镇痛药追加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Dex组于T2和T3时HR明显下降(P<0.05),C组各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ex组于T2和T3时HR明显下降(P<0.05)。与C组比较,Dex组患者于T4、T5时VAS疼痛评分和镇痛药追加率明显下降,满意度综合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对呼吸循环影响甚微,且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作者:卢忆梅;梁应平;陈勇;邓福谋;周志东;胡衍辉;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真菌的生长方式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患者35只眼治疗前对病灶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均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根据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生长方式,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35只眼中11例真菌呈表层水平生长,给予药物治疗,全部治愈;9例真菌为局灶生长型,均经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后,7例得到有效治疗,1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例要求行穿透角膜移植术;15例真菌生长方式为弥散型,6例患者为真菌感染早期,经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4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角膜移植术,2例因病情严重,行眼内容物剜出术;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中真菌呈水平生长,首选药物治疗;真菌呈局灶生长者,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真菌呈弥散生长者,严重者及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因此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前给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了解真菌的生长方式,有助于及时找到佳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作者:梁玲玲;幸正茂;黄旭;王卫星;廖洪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