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症患儿胰岛素抵抗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刘辉保

关键词:危重症, 胰岛素抵抗, 心肌损害
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儿胰岛素抵抗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组(HOMA-IR>1.0)、非胰岛素抵抗组(HOMA-IR≤1.0),各30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患儿胰岛素抵抗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结果胰岛素抵抗组HOMA-IR、LDH、AST、CK、CK-MB、α-HBDH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抵抗组患儿HOMA-IR与LDH、AST、CK、CK-MB、α-HBDH、CtnI等均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会加重心肌损害程度,HOMA-IR作为心肌损害程度的预测指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在我院出生的14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胎龄将其分为3组,其中早期早产儿20例,晚期早产儿40例,足月儿80例。收集3组患儿及母亲的一般资料以及3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终治愈率进行高危因素的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婴RDS发病率高于女婴。其中,早期早产儿的发病率高,致使早产儿发生RDS的因素主要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等因素,而足月儿高危因素集中于母亲糖尿病和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足月儿治愈率为90%,晚期早产儿治愈率为95%,早期早产儿治愈率为60%,3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在高危原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时应考虑胎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预防阶段也应严格避免相应高危因素的出现。

    作者:左洪;黄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解剖复位情况,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2%。结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有利于骨折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李忠僖;蒋月姜;陈安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方式使用呋塞米对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使用呋塞米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肾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择本院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研究组给予静脉持续微量泵入呋塞米。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第3d和第5d尿量、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B型利钠肽、平均动脉压、心率、血钾水平;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统计28d病死率。结果共有6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组后第3d(2358±584 vs 2096±439ml/d,P<0.05),第5d(2447±653 vs 2153±482ml/d,P<0.05)平均尿量更多;B型利钠肽水平第3d(624.5±364 vs 845±513pg/ml,P<0.05),第5d(587±328.5 vs 796.5±484pg/ml,P<0.05)下降更为更明显.但研究组患者血肌酐水平第3d(158±38.7 vs 137±25.8umol/l,P<0.05),第5d(143±32.3 vs 122±23umol/l,P<0.05)、尿素氮水平第3d(16.58±11.05 vs 11.34±8.34mmol/l,P<0.05),第5d(15.89±10.63 vs 10.91±7.86mmol/l,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第3d(58.51±7.02 vs 63.07±7.34ml/min/1.73m2,P<0.05)第5d(61.06±7.27 vs 65.34±7.55 ml/min/1.73m2,P<0.05)低于对照组,而在不同时间点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天:9.56±3.35 vs 8.54±3.03,0.2001)、总住院时间(天:18.7±8.9 vs 21.5±9.7,P=0.2258)及28d病死率(%:23.68 vs 26.83 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同间断静脉注射相比,持续微量泵注射泵入呋塞米能有效增加尿量及降低B型利钠肽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但会增加患者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加重肾损伤。在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和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王荣胜;陈志;何招辉;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4例并文献复习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即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根本病因是机体铜代谢障碍导致机体内各器官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角膜色素环(K-F环)、肝硬化和大脑基底节软化、变性。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50,000-100,000,我国多为杂合子,致病基因携带频率为0.3%-0.7%[1],发病年龄约10-25岁,患此病的女性常合并排卵异常、月经失调、闭经,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流产、甚至不孕,因此早年HLD合并妊娠者罕见。近年来观察到HLD患者在采取排铜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是一种可以治疗的遗传病,有关妊娠合并此病的患者也逐渐被国内外报道[2,3],越来越多的HLD女性患者面临生育的需要及遗传咨询,故探索其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有重要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收治的4例妊娠合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贺淑芳;朱元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破骨细胞和RANKL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中RANKL和破骨细胞的水平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为初发活动期、疾病缓解期和正常健康儿童3组,每组2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RANKL的表达水平,细胞爬片法检测患儿血液中破骨细胞的数量,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RANKL和OPG在初发活动期组(423.12±62.19)pg/ml、(510.72±58.07)pg/ml和疾病缓解期组(434.26±78.68)pg/ml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360.47±48.6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骨细胞在JIA初发活动期患儿体内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体内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疾病缓解期组患儿体内破骨细胞表达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表达水平与DAS28负相关(P<0.05);而RANKL/OPG抗CCP抗体正相关(P<0.05)。结论 RANKL在初发活动期组JIA患儿血清中表达显著升高,与之相应的,破骨细胞子在JIA初发活动期患儿体内水平也显著上升,提示RANKL可能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作者:刘小惠;蔡素芬;吴英龙;邹峥;邓宇虹;王智;蒋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孕晚期残角子宫妊娠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我院收治一例孕晚期(33+1周)残角子宫妊娠误诊为双子宫一侧宫腔受孕的罕见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晓真;唐艳红;付群;郑九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空心螺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其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试验组的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3)。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可获得疗效,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有意义,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敖金荣;邹鹏;涂国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骨折所致四肢肿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展开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正常及Ⅰ度肿胀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d及第9d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小腿患肢周径逐渐减小,且观察组小腿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臂患肢周径在治疗后第6d均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9d显著小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第6d与第9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四肢肿胀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可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李遐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实施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与之前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临床路径对减少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患儿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效果。方法⑴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该院收治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80例患儿为路径组,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80例患儿为对照组。通过评价医疗效率、医疗费用、治疗效果等指标,以观察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结果⑴实施临床路径后,路径组平均住院日、蓝光治疗时间缩短(P<0.05);⑵路径组药费、抗菌药品费、检查费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9,P<0.001,P<O.005),但两组治疗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住院总费用没有下降(P>0.05);⑶行换血术的路径组比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比对照换血组平均降低484元(P<0.05),检查费、药品费和抗菌药品费比对照组低(P<0.001,P<0.05,P<0.001)。结论应用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临床路径后,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规范了抗菌药物使用,对检查费、药品费、抗菌药品费、住院总费用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作者:聂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肝衰竭诊治进展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临床以肝衰竭为主要表现伴有其他多器官严重并发症的症候群,死亡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对其定义、病因、分类、诊断和治疗、愈后判断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尚无一致意见。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于2005年及2011年先后发布了《急性肝衰竭处理》及其“更新”版[1,2]。我国也先后于2006年及2012年发布了《肝衰竭诊疗指南》[3]及其更新版[4]出台,2009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 APASL)推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5]。现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汪小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1例小儿膀胱破裂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诊断和治疗小儿膀胱破裂。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1例膀胱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愈患者11例,治愈率为100%。结论膀胱造影是膀胱破裂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中应全面分析膀胱破裂的具体原因,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措施,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大部分膀胱破裂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可获治愈。

    作者:熊春凤;王江华;丁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生儿肺出血30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30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0例新生儿肺出血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7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心力衰竭,重症感染。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41.5±17.8)h,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早期诊断,行机械通气治疗,原发病治疗,维持血容量及电解质稳定,有助于改善肺出血患儿预后。

    作者:邓瑜琼;罗敏;周萍;方小平;方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科肿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以及防治

    目的: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及感染病原菌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281例,术后发生尿路感染17例,感染率为6.05%,合并糖尿病患者,高龄患者(P<0.01),留置导尿管>7d (P<0.01),住院时间>15d(P<0.01)等因素构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是多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相关因素较明确,根据相关因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晓明;刘仁升;涂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联松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全身麻醉下行LC的患者1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0min前A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氟哌利多5mg,C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地塞米松10mg,观察术后24h 3组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3组痛、头晕、嗜睡发生情况及椎体外系症状发生情况。结果3组中C组PONV的发生率低(P<0.05),A组次之,B组高;头晕、头痛、嗜睡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C2组(P<0.05),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外系症状B组发生4例,A、C组未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用于LC术后预防PONV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和氟哌利多,值得推荐。

    作者:江良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观察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RDS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HHFNC(观察组)与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各时点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鼻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HFNC与NCPAP均可改善RDS气体交换功能,且HHFNC可降低相关并发症,患儿易于接受。

    作者:卢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诊断第四鳃裂瘘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17岁。主诉左侧颈部局部红肿、溢液反复发作17年余复发5d。查体:左颈锁骨上部皮肤处见1个约8mm×9mm局部稍隆起肿物,其顶端可见一针尖大小瘘口凹陷,少许渗出,皮肤红肿,肿物挤压后溢出少量淡黄色黏液。临床初诊:皮样囊肿并感染待查。超声检查显示:左颈锁骨上部探及一大小约28mm×9mm管状低回声,中部呈带状偏强回声,轮廓尚清,管状低回声近端与皮肤外瘘口相通,经左甲状腺、左颈总动脉间,远端与食道处内瘘口相连(见图1)。CDFI显示,管状低回声内探及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符合第四鳃裂瘘。入院后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相符。

    作者:江涛;赖全图;叶雪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肾健膜汤改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容受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健膜汤对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影响。方法收集从2009年6月-2013年12月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的患者42例,服用补肾健膜汤治疗3个月,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及子宫内膜血流面积百分比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尿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子宫内膜形态优于用药前,A+B型内膜率增加(P<0.05),子宫内膜内血流信号显示区域与子宫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增加。结论补肾健膜汤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的内膜。

    作者:胡毅娜;赵琰;丁涛;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分离性垂直斜视术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与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疗效,探讨手术治疗DVD的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住院手术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DVD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和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1年观察2组患者的垂直斜视度及下斜肌亢进改善程度、眼球运动、睑裂大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代偿头位均不同程度改善;单纯下斜肌后转位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7例(87.1%,27/31)、下斜肌后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组术后效果良好者28例(90.3%,28/31),2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睑裂变小和眼球上转受限等并发症。结论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常用方法,下斜肌后转位术后不易引起眼球上转受限和睑裂变化等并发症,能纠正10-30△的垂直斜视,为一种较好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且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伟伟;殷小龙;邓燕;彭小维;于春红;廖瑜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在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早期进行清创,术中安装VSD装置进行闭式冲洗引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7d后拆除VSD装置,根据伤口情况及引流液细菌培养情况,决定是否直接闭合伤口或更换VSD继续冲洗引流,直至伤口可以闭合为止。结果15例患者冲洗7-21d (平均13.5d)后二期关闭伤口,全部获得愈合,C反应蛋白、血沉降至正常水平,随访5-48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结论 VSD闭式冲洗引流技术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

    作者:陈路;孙廓;廖琦;龚玉琴;蔡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宜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宜春市2012-2015年度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情况,评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作用。方法2012年5月-2015年2月宜春市130159例新生儿干滤纸血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促甲状腺素(TSH),确诊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TSH,同时进行甲状腺显影扫描。苯丙酮尿症采用茚三酮荧光法,检测苯丙氨酸(phe)的含量。对确诊病人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结果各县CH发病率以万载高,铜鼓第二,宜丰第三,除樟树外,其余县市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1/3009,我市为CH较高发地区。在我院接受治疗随访的患儿生长发育和智力与正常同龄儿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为新生儿加强“安检”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对家庭和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作者:刘美华;黎兴盛;杨;汤辉;杨舒婷;袁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