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合理用量的探讨

梁小虎;周兵;罗小群;黎丹萍;巫志国;彭洪

关键词:Narcotrend, 全麻, 硬膜外麻醉, 异丙酚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维持镇静合理用量.方法 将1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选择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4组,术中泵注异丙酚速度分别为4、5、6、7mg/(kg·h).记录术中NT指数、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D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血管活性药用量更多,苏醒时间更长,P<0.05;A组的NT指数(NTI)为52±6,B组的NT为48±5,C组的NT为42±5,D组的NT为35±9. 结论 在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用量在6mg/(kg·h),能满足所需的麻醉深度,且能保持循环的相对稳定.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 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 回顾调查2013-2014年剖宫产手术病例,以2013年未经临床药师干预的病例作为回顾组(500例),2014年临床药师干预的病例作为方案组(500例). 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疗程、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选用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为主,联合用药比例从6.34%下降为0,感染发生率从3.41%下降为0,平均住院时间从(8.7±4.7)d缩短为(7.6±2.8)d(P<0.05),抗菌药物费用由(243.78±185.23)元下降为(126.34±167.88)元(P<0. 01). 结论 临床药师介入干预,对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显著效果,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琳;陈小葵;杨亮;林建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RA肺部病变表现各不相同, 可以包括气道、肺实质、血管和胸膜疾病[1].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RA肺部疾病中严重的[2],并是影响RA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ILD是一组累及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也可累及肺泡壁、小气道和微血管[1].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病变(RA-ILD)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现将RA-ILD的研究进展综述以达到对RA-ILD及早诊治.

    作者:周浩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单孔后腹腔镜与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单孔后腹腔镜和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疗效,总结2种术式的优缺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单孔后腹腔镜和传统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种术式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均未见并发症;两种术式在失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现有条件下,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并不比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作者:彭卫华;黎源;张中华;刘云;方谦;刘军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桡骨远端骨折与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与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相关联的临床及影像学因子.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2014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根据术中手法测试DRUJ稳定性情况分组, 10例不稳定者为Ⅰ组;其余72例稳定者为Ⅱ组.我们将两组间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Ⅰ组腕部伤口发生率更高,并且复位前X线上测量的尺骨变异更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腕部有开放性伤口及复位前X线上尺骨正变异≥6mm时会增加DRUJ不稳的风险(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5和17). 结论 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或者X线上初始尺骨正变异≥6mm时应警惕DRUJ不稳定可能.

    作者:彭明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之间收治10例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对比分析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后视力情况. 结果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视力水平明显改善,手术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宋五德;钟文贤;秦章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防性介入在肝癌术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预防性介入在肝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我院肝癌术后患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32例患者于肝癌术后行预防性介入治疗,B组41例患者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1、2、3、4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1、2、3、4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4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预防性介入并未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但可能提高1-3年近期生存率.

    作者:罗荣光;田秋红;钟久鸿;张战民;曾兵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用超声刀与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刀组)和对照组(电刀组),各30例,予以实施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皮瓣愈合不良例数、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指标的分析,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皮瓣愈合不良例数等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应用超声刀操作,比应用电刀操作更安全,且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给患者带来更大受益,优势明显,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夏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膀胱淀粉样变超声表现

    目的 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患者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医生对膀胱淀粉样变的认识.方法 分析7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超声表现,观察病灶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及周围组织累及情况. 结果 超声表现分为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3例);结节型4例中3例位于右侧壁,1例位于左侧壁,超声表现为单发基底较宽、边界清楚的实性等回声结节. 弥漫型3例均位于膀胱三角区,超声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弥漫性增厚,可伴有散在点状钙化,可累及输尿管出口,引起输尿管和肾脏积水. 结节型和弥漫型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结论 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良云;刘燕娜;陈雪;代妮娜;沈孝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授权理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及抑郁程度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实验组采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授权教育3、6个月时,实验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授权教育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抑郁程度.

    作者:甘晓英;殷慧敏;陈秀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塞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测定入选的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值. 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cy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塞有明显相关性,均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陶玉慧;李林;廖为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mindin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mindin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 方法 选择90例T2DM患者,按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3组. Ⅰ组(正常蛋白尿组)、Ⅱ组(微量蛋白尿组)、Ⅲ组(大量蛋白尿组),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 检测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尿mindin/尿肌酐比值(UMCR)、CIMT等. 结果 CIMT、UMCR呈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递增(P<0.05或0.01). UMCR与UACR呈正相关(r=0.579、P<0.01);CIMT与UMCR、UACR、病程、HbA1c、LDL-C、收缩压、血肌酐呈正相关(r=0.385、0.394、0.209、0.199、0.211、0.223、0.202,P<0.05 或0.01);CIMT与HDL-C呈负相关(r=-0.218,P<0.0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MCR、UACR、LDL-C、HbA1c是对CIMT有独立影响的因素(β=0.332、0.278、0.273、0.267,P<0.05). 结论 UMCR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韦玉和;邵雪景;赵志勇;冯小芬;印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钠肽对内皮祖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循环脑钠肽对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 选择8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示23例排除冠心病,57例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确诊为冠心病,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 (SAP) 患者有21例, 不稳定心绞痛(UAP)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UAP与AMI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全部患者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钠肽(BNP)水平和流式细胞仪测定CD133与KDR双阳性表达水平. 结果 ACS组患者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P<0.01),稳定型心绞痛循环内皮祖细胞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脑钠肽水平的升高,早期内皮祖细胞的水平也呈有规律的动态变化.冠脉问题越严重,BNP水平越高,并且内皮祖细胞数量会更多.

    作者:胡林;王洪;洪浪;李林锋;尹秋林;陈章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并接受过INSURE治疗的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成功组和失败组围产期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109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我院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率为32.1%,失败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较成功组显著增加(P<0.05);失败组的PaO2、PaO2/FiO2均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PaCO2较成功组明显增高(P<0.05).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000g、小于胎龄儿、动脉血PaCO2(mmHg)>50mmHg、PaO2/FiO2<190、X线分级重度是INSURE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失败组氧疗时间、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结论 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出生体重<1000g、是否小于胎龄儿、动脉血PaCO2(mmHg)>50mmHg、PaO2/FiO2<190、X线分级重度是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涛;朱秋皎;肖志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影像学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现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年轻女性患者越来越多,对女性健康具有重大威胁.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又称术前化疗,是指针对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 在局部治疗之前进行全身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适用于临床Ⅱ、Ⅲ期的乳腺癌患者[2,3],可以使肿瘤分期降低,增加手术机会或保乳率;可指导术后辅助化疗[3,4]. 病理学虽是金标准,但是存在创伤性和滞后性[5],且难以在化疗过程中进行[6].临床触诊虽操作简单,但主观性强.影像学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乳腺X线钼靶、CT、MRI及超声.

    作者:陈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ARDS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早期和中晚期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CBP技术对67例确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及36h血浆中TNF-α、IL-1β、IL-6、IL-8的浓度,比较两个不同时段对ARDS进行干预对患者治愈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CBP治疗后两组ARDS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不同时段下降幅度不一,治疗36h后各指标降至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早期CBP治疗组治愈率比中晚期CBP治疗组明显增高,死亡率明显降低,两组间治愈率及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BP对ARDS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的清除是确切和有效的,若能早期干预有利于及时阻断炎症反应和提高ARDS救治成功率.

    作者:周仪华;王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

    在全世界,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是人类第四大恶性肿瘤,且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约占全球胃癌发病率的46.8%[1]. 腹膜转移是影响其手术预后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50%的患者出现胃癌腹膜转移[2]. 胃癌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转移、腹膜播散及血行转移,由于胃癌标准根治术的广泛普及, 局部淋巴结转移已非胃癌复发的主要原因,相反腹膜转移成为主要问题. 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 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林良庆;林建昌;魏敏;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分析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入治疗的68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EP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后1年生存率、治疗后生活质量(FACT-L量表)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79.4%,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82.4%与对照组70.6%的总治疗有效率、76.5%的治疗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3级放射性毒副反应7例(20.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3级放射性毒副反应15例(44.1%),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ACT-L量表评分中除外生理、社会家庭及情感状况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不仅具有不错的近期疗效,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尚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和术毕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90例,年龄22-65岁,其中男44例,女46例,术前ASAⅡ-Ⅳ级,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为C组,右旋美托咪啶组为D组,每组45例.D组患者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开始泵注负荷量1.5μg/kg右旋美托咪定,诱导后持续泵注维持量右旋美托咪定(0.5-0.7)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入手术室时(T1)、股动脉穿刺(T2)、置放导丝开始(T3)、手术结束(T4)、气管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min(T6)等时刻点,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并于T1-T6时刻点抽取患者颈内静脉测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浓度. 结果 在T1和T3时刻点,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T6时刻点,D组患者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T1时刻点,两组患者血浆AE、NE、DA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在T2-T6时刻点,两组患者血浆AE、NE、DA水平呈上升趋势,且C组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可以降低患者应激水平,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况雪峰;刘莹;高玉兰;黄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因素. 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整理,根据患者后结局将患者分为恶化组(68例)和生存组(112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房颤)、脑卒中]及家族脑卒中史,梗死部位及面积,能否早期确诊并得到有效治疗,临床特征[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梗死部位及面积、血糖水平、能否早期确诊、是否有心房纤颤,及是否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出血性转化,及NIHSS评GCS评分密切相关(P<0.05);而与生活习惯、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病史,以及家族脑卒中史,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发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其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NIHSS评分、GCS评分)、梗死部位及面积等有关,也与患者年龄、血糖水平、能否早期确诊与治疗、是否有心房纤颤,及是否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出血性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这要求我们在临床中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控制脑水肿,控制高血糖,防治合并症,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以降低死亡率,减轻致残.

    作者:李外;廖明;涂正生;胡文勇;傅海燕;杨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胆囊癌25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2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胆囊癌患者有19例至本院就诊时即出现黄疸、腹水.行腹部B超、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2例患者行LC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4例患者行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治性手术. 结论 胆囊癌的诊断易受炎症、黄疸、结石等影响,尽早准确诊断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邓党华;陈琴;罗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