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之间收治10例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对比分析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后视力情况. 结果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视力水平明显改善,手术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宋五德;钟文贤;秦章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喷他佐辛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 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给予喷他佐辛40ug/(kg·h)+托烷司琼5mg,B组给予喷他佐辛40μg/(kg·h)+右美托咪定1μg/(kg·d)+托烷司琼5mg. 设置两组术后PCIA持续量2ml/h,单次自控输注量2ml,锁定时间20min,总量100ml. 观察比较2组在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各时段自控镇痛的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术后各点的VAS评分和R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在T1-T2、T2-T3、T3-T4三个时段的自控按压次数高于B组(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可减少喷他佐辛用量,并且可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
作者:陶小文;龚长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AECOPD患者血气变化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NAC辅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及FEV1/FVC、FEV1%pred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对照组虽有PaO2升高,PaCO2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VC、FEV1%pred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改善不明显,无差异性(P>0.05). 治疗6个月后,两组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EV1/FVC、FEV1%pred改善明显,而对照组却改善不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AC治疗AECOPD能够改善动脉血气,升高PaO2,降低PaCO2,且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NAC的长期使用可以使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作者:万训等;高四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参照Nakl分级法,优:恢复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无症状38例(占73%). 良:恢复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但劳动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休息后就缓解8例(占15.8%). 可:遗留腰背痛或下肢肌力减弱,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少许受限6例(占11.6%).结论 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式,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丁祥;许永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病例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4例胃溃疡伴抑郁状态的患者. 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腹胀、腹痛、嗳气等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HAMD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和HAMD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AMD积分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 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溃疡病症,减轻抑郁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采取经外侧裂入路手术与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我院11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患者, 对照组57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感染率(P<0.05);术后GOS评分及Barthel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更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效果.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水平.
作者:黄金根;黄智勇;周小华;刘永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双能量技术对于尿酸盐结晶的显示情况及其对于痛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初诊痛风的52例患者,女5例,男47例. 根据临床要求扫描足、踝、腕、膝关节,并用GOU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临床诊断并得出本次双能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各关节部位的尿酸盐及痛风石沉积情况及骨质破坏情况,收集血尿酸情况及痛风石CT值数据,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临床确诊为痛风,4例排除痛风诊断.双能显示47例有绿色伪彩影,5例无绿色伪彩影.双能绿色伪彩对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特异性为3/4(75%).对于尿酸盐沉积及骨质破坏情况由多至少依次为足踝部、掌腕部、膝关节、肘关节.痛风石的CT值约210.3±18.9HU.结论 双能CT能直观显示尿酸盐沉积及骨质破坏情况,对于痛风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痛风筛检与复诊的常规手段.
作者:刘贯清;李晓;左敏静;彭碧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与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相关联的临床及影像学因子.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2014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根据术中手法测试DRUJ稳定性情况分组, 10例不稳定者为Ⅰ组;其余72例稳定者为Ⅱ组.我们将两组间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Ⅰ组腕部伤口发生率更高,并且复位前X线上测量的尺骨变异更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腕部有开放性伤口及复位前X线上尺骨正变异≥6mm时会增加DRUJ不稳的风险(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5和17). 结论 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或者X线上初始尺骨正变异≥6mm时应警惕DRUJ不稳定可能.
作者:彭明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0例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等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120例非上述药物原因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观察组患者预后因素.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溃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胃镜下溃疡数目及溃疡直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相比,观察组患者腹痛发生率降低,严重出血病例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性溃疡病史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输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病死率、手术率、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溃疡病史是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与服药时间、是否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及高血压病史无关(P>0.05). 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年龄及溃疡病史是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大于60岁的老龄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容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王建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P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方法 检测48例PD患者及28例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PD组使用美多芭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 未服用美多芭组和曾服用美多芭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 未服用美多芭组治疗前和治疗后Hcy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Hcy明显升高(P<0.05),而曾服用美多芭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曾服用美多芭治疗可导致血清Hcy升高,需要对服用多巴制剂(美多芭)的PD患者进行Hcy的检测,并及时干预和治疗Hhcy.
作者:刘晶晶;朱新喜;江振华;王恩铭;李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高领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与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选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老龄股骨颈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48例患者采取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将其列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为95.8± 2.0分,优良率95.2%,股骨头坏死率0%,较实验组(89.3±2.6)分的Harris评分,79.2%的优良率及10.4%的股骨头坏死率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上实验组要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效果更佳,此方法较为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则对患者手术损伤较小,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具体临床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骨折严重程度具体选择.
作者:戴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2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胆囊癌患者有19例至本院就诊时即出现黄疸、腹水.行腹部B超、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2例患者行LC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4例患者行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治性手术. 结论 胆囊癌的诊断易受炎症、黄疸、结石等影响,尽早准确诊断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邓党华;陈琴;罗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测定入选的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值. 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cy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塞有明显相关性,均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陶玉慧;李林;廖为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Creutzfeld-Jakob 病(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形或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是由朊蛋白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 可传播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对于预防本病的传播非常重要.由于CJ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结果,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十分困难. 本文分析4例散发性CJD患者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就CJD临床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在诊断CJD作用方面做一总结,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
作者:李玉莲;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白介素(interleukin,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脓毒症小鼠小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脓毒症模型)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升结肠支架置入腹膜炎(colon ascendens stent peritonitis,CASP)脓毒症小鼠模型,通过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匀浆IL-10、TNF-α的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NF-α和IL-10迅速升高,TNF-α高峰的出现早于IL-10,尤其前6h TNF-α上升明显;IL-10水平呈现高表达,持续时间长于TNF-α,直到72h后,IL-10的水平仍然较高. 结论 脓毒症小鼠动物模型建立后的前12h,是炎症反应的重阶段.
作者:刘承远;陈海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0-4岁行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儿,按病种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取术后禁食的常规疗法,观察组采取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出现排便/排气时间、完全经口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利于患儿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伍俐亭;谢静波;张燕群;李维君;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左乙拉西坦在成人癫痫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入治疗的64例成人癫痫患者,随机分成单纯组和添加组,单纯组30例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添加组34例患者则在原来用药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持续用药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 单纯组患者总治疗有效28例(93.3%),服用半年内发生头晕等不良反应5例(16.7%)与添加组患者总治疗有效31例(91.2%)和服用半年内发生头晕等不良反应7例(20.6%)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左乙拉西坦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作为添加药物在治疗成人癫痫发作中都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均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游建友;聂红兵;黄瑛;陈志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院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失败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并接受过INSURE治疗的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成功组和失败组围产期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109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我院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率为32.1%,失败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较成功组显著增加(P<0.05);失败组的PaO2、PaO2/FiO2均明显低于成功组(P<0.05),PaCO2较成功组明显增高(P<0.05). 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000g、小于胎龄儿、动脉血PaCO2(mmHg)>50mmHg、PaO2/FiO2<190、X线分级重度是INSURE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失败组氧疗时间、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功组(P<0.05).结论 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的危险因素是出生体重<1000g、是否小于胎龄儿、动脉血PaCO2(mmHg)>50mmHg、PaO2/FiO2<190、X线分级重度是INSURE策略治疗早产儿RDS失败的危险因素.
作者:潘涛;朱秋皎;肖志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和术毕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90例,年龄22-65岁,其中男44例,女46例,术前ASAⅡ-Ⅳ级,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为C组,右旋美托咪啶组为D组,每组45例.D组患者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开始泵注负荷量1.5μg/kg右旋美托咪定,诱导后持续泵注维持量右旋美托咪定(0.5-0.7)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入手术室时(T1)、股动脉穿刺(T2)、置放导丝开始(T3)、手术结束(T4)、气管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min(T6)等时刻点,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并于T1-T6时刻点抽取患者颈内静脉测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浓度. 结果 在T1和T3时刻点,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T6时刻点,D组患者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T1时刻点,两组患者血浆AE、NE、DA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在T2-T6时刻点,两组患者血浆AE、NE、DA水平呈上升趋势,且C组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可以降低患者应激水平,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况雪峰;刘莹;高玉兰;黄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病例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引产的78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 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照组联合利凡诺引产,观察两组患者的引产时间、出血量、引产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引产成功率为97.44%(38/39),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82.05%(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试验组患者引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χ2=0.39, P=0.53).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有较好的引产成功率,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