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俐亭;谢静波;张燕群;李维君;李亚平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AECOPD患者血气变化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NAC辅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及FEV1/FVC、FEV1%pred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对照组虽有PaO2升高,PaCO2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VC、FEV1%pred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改善不明显,无差异性(P>0.05). 治疗6个月后,两组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EV1/FVC、FEV1%pred改善明显,而对照组却改善不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AC治疗AECOPD能够改善动脉血气,升高PaO2,降低PaCO2,且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NAC的长期使用可以使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作者:万训等;高四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肩关节脱位需静脉麻醉下手法复位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依托咪酯(E组)、依托咪酯+芬太尼(EF组)和依托咪酯+地佐辛(ED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诱导时缓慢静脉注射麻醉药物,E组给于依托咪酯0.2mg/kg;EF组依次给于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0.2mg/kg;ED组依次给于地佐辛0.1mg/kg,依托咪酯0.2mg/kg. 观察麻醉给药前、诱导后、术中、术毕和术后10min患者MAP、HR、SPO2的变化;记录患者复位时间、复位次数、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呛咳、肌阵挛、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诱导后各时间点MAP、HR、SPO2无明显变化.3组患者麻醉效果优,复位成功率100%,复位时间、复位次数3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依托咪酯+芬太尼组苏醒时间长(P<0.05),依托咪酯组与依托咪酯+地佐辛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 依托咪酯组患者肌阵挛发生率高(P<0.05),依托咪酯+芬太尼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其中依托咪酯+地佐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结论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能满足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更加安全.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陶晓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改良式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需要给予肠内营养的11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式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4%. 而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27%,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组患者在置管之间及留管时间上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一次性成功率较高,而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管术,留管时间较常规常规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管术要长,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冷梅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FGFR4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关系.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NKI数据库, 时间从1991年1 月至2014 年11 月的已发表文献. 终纳入3 篇中国的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 显示 FGFR4 基因中 rs145302848 和rs64110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AD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 rs192201146GA基因型和rs188755817CG基因型是CAD的危险因素, 增加了CAD 的发病风险. rs3511855 位点基因型中GA 和AA 是CAD 的保护因素, 可以降低CAD 的发病风险.rs147603016基因位点多态性中GA基因型也是CAD的保护因素,可以降低CAD的发病风险. 结论 中国人群中FGFR4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
作者:方科;陈丽梅;艾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语言功能磁共振神经网络连接与认知功能的联系, 探讨癫痫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14例颞叶癫痫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生理学评价及词语阅读任务作为刺激模式的语言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 神经功能影像分析软件包REST及SPM99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以左侧额下回为R0I的全脑功能连接图,比较对照组和癫痫组认知功能、语言fMRI神经网络连接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总智商,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及癫痫组语言阅读任务刺激模式下功能连接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颞叶癫痫患者语言障碍与功能磁共振神经网络连接减少密切相关.
作者:谭立宇;刘学政;沈建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患者75例, 年龄20-65岁,ASAⅠ-Ⅲ级, 随机双盲分为3组, 每组25例:A组, 帕洛诺司琼0. 25mg;B组,帕洛诺司琼0.5mg;C组,帕洛诺司琼0.75mg.均在外科医生取出胆囊时刻静脉缓慢推注帕洛诺司琼,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0-12h,12-24h,24-48h,48-72h等不同时段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同时记录发生药物副作用如头痛,发热,腹泻,便秘,皮肤红疹,心动过速等以及需要追加止吐的次数和剂量.结果 3组患者在0-12h,12-24h,24-48h此3个时段内发生恶心呕吐患者和患者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例数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在0-12h,12-24h,24-48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A组与B组 (P<0.05);B组的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例数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在0-12h,12-24h,24-48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A组(P<0.05);在48-72h时段内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需追加使用止吐药的患者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需要追加止吐药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3组患者使用帕洛诺司琼后有不良事件发生,且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缓慢注射帕洛诺司琼0.5mg用于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丁海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诊治的经验. 方法 选取近3年来我科经超声诊断为CSP患者26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取5种病灶处理措施,总结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孕囊部分植入型11例,孕囊完全植入型12例,混合型3例. 清宫术或加水囊压迫止血6例,剖腹清除病灶或子宫切除2例,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14例,腹腔镜和/或联合宫腔镜清除病灶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例,全部治愈. 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应高度重视,应在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下明确孕囊与子宫瘢痕位置关系,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手段,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符合微创特点,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丽娟;钟云;金月凤;陈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霉酚酸酯(MMF)和环磷酰胺(CTX)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有过敏性紫癜病史,临床表现为肾病水平的蛋白尿和肉眼血尿或大量镜下血尿的患儿31例,患儿先给予甲泼尼龙冲击一疗程后分为MMF组19例和CTX组12例. MMF组:给予MMF胶囊20-25mg·kg-1·d-1,大剂量1g/d,早晚2次空腹口服,治疗6个月后逐渐减量,总疗程9-12个月;CTX组:采用CTX冲击疗法,10mg·kg-1·d-1,连续静脉滴注2d,间隔2周为一疗程,共6-8个疗程. 于治疗前后3,6,12个月测定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同时随访过程中随时记录患儿的异常临床表现. 结果 治疗6、12个月MMF组和CTX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2.1%vs41.7%,84.2%vs75.0%(P>0.05);总缓解率分别为94.7%vs91.7%(P>0.05);两组在临床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MF组无明显不良反应,CTX组白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1例、脱发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出血性膀胱炎1例.结论 MMF和CTX联合激素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有相近的临床缓解率. MMF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TX.
作者:苗静;周俊霖;彭晓杰;郑卫民;傅睿;黄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参照Nakl分级法,优:恢复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无症状38例(占73%). 良:恢复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但劳动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休息后就缓解8例(占15.8%). 可:遗留腰背痛或下肢肌力减弱,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少许受限6例(占11.6%).结论 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式,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丁祥;许永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新型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共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4.4±2.1)岁(1岁7个月-8岁4个月);体重15.45±5.94kg(8-38kg). PDA形状为管型、漏斗型和不规则型,肺动脉端窄处直径1-3mm不等. 经导管置入ADO-Ⅱ封堵器封堵PDA.封堵5min后,行降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24h、1、3、6、12个月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再通.结果 全组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术后5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术后随访结果1-12月,无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ADO-Ⅱ封堵细小的,形态特殊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术方法,成功率高,即刻效果好,随访效果可靠.
作者:许飞;段君凯;周云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与慢乙肝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50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按肝功能Child-ph分级,分为轻、中、重度3组,进行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剪切波,比较慢性乙肝Child-ph分级的差异. 结果 研究发现,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和慢乙肝Child分级存在相关性,肝脏瞬时弹性检测慢乙肝ChildA、B、C级患者AUROC(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907、0.935. 结论 研究表明,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剪切波与肝功能Child-ph分级中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腹水、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来证实剪切波数据的多少与慢性乙肝Child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成正相关,为临床抗乙肝病毒治疗,减轻肝硬化提供佐证.
作者:李忠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P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方法 检测48例PD患者及28例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PD组使用美多芭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 未服用美多芭组和曾服用美多芭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 未服用美多芭组治疗前和治疗后Hcy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Hcy明显升高(P<0.05),而曾服用美多芭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曾服用美多芭治疗可导致血清Hcy升高,需要对服用多巴制剂(美多芭)的PD患者进行Hcy的检测,并及时干预和治疗Hhcy.
作者:刘晶晶;朱新喜;江振华;王恩铭;李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善释补片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应用善释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股沟疝180例, 回顾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成功, 每侧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术后无尿潴留、切口感染,脂肪液化一例,阴囊积液、血肿共13例,切口麻木、疼痛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可靠,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其手术方式可行,容易掌握,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刚;丁金火;陈劲强;余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0例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等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120例非上述药物原因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观察组患者预后因素.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溃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胃镜下溃疡数目及溃疡直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相比,观察组患者腹痛发生率降低,严重出血病例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性溃疡病史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输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病死率、手术率、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溃疡病史是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与服药时间、是否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及高血压病史无关(P>0.05). 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年龄及溃疡病史是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大于60岁的老龄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容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王建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0-4岁行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儿,按病种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取术后禁食的常规疗法,观察组采取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出现排便/排气时间、完全经口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利于患儿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伍俐亭;谢静波;张燕群;李维君;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 方法 对彩超诊断的6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部分通过手术治疗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彩超对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符合率90.3%,定性诊断符合率76.7%.结论 彩超对肾上腺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万刚波;齐锦标;占国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单孔后腹腔镜和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疗效,总结2种术式的优缺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单孔后腹腔镜和传统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种术式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均未见并发症;两种术式在失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现有条件下,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并不比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作者:彭卫华;黎源;张中华;刘云;方谦;刘军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与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定相关联的临床及影像学因子.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2014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根据术中手法测试DRUJ稳定性情况分组, 10例不稳定者为Ⅰ组;其余72例稳定者为Ⅱ组.我们将两组间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Ⅰ组腕部伤口发生率更高,并且复位前X线上测量的尺骨变异更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腕部有开放性伤口及复位前X线上尺骨正变异≥6mm时会增加DRUJ不稳的风险(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5和17). 结论 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或者X线上初始尺骨正变异≥6mm时应警惕DRUJ不稳定可能.
作者:彭明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表现和误诊情况, 寻求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治疗方案患者的一般情况、外院误诊情况、贫血情况、血清HCG水平、住院时间及费用、治愈率、预后随访等. 结果 外院误诊率达到52%;25例患者均治愈,无切除子宫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UAEC)或子宫动脉栓塞(UAC)后搔刮宫颈管术具有住院时间短、适用性广、安全有效但住院费用偏高的特点;B超指引下单纯颈管搔刮(或者吸刮)具有住院时间稍长、适用性窄、适用性窄、住院费用低等特点. 结论 把握好宫颈妊娠的诊断标准,通过妇检结合多普勒超声的典型特点可以减少误诊;UAEC或UAC后2-5d搔刮宫颈管的方案安全有效,为首选方案;B超引导下单纯颈管搔刮(或吸刮)术的指征要求严格,选择得当也能得到很好的治愈率且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彭爱珍;万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年轻女性患者越来越多,对女性健康具有重大威胁.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又称术前化疗,是指针对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 在局部治疗之前进行全身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适用于临床Ⅱ、Ⅲ期的乳腺癌患者[2,3],可以使肿瘤分期降低,增加手术机会或保乳率;可指导术后辅助化疗[3,4]. 病理学虽是金标准,但是存在创伤性和滞后性[5],且难以在化疗过程中进行[6].临床触诊虽操作简单,但主观性强.影像学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乳腺X线钼靶、CT、MRI及超声.
作者:陈雪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