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径路处理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的临床应用

王丽娟;钟云;金月凤;陈美红

关键词:剖宫产, 瘢痕妊娠, 阴道径路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诊治的经验. 方法 选取近3年来我科经超声诊断为CSP患者26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取5种病灶处理措施,总结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孕囊部分植入型11例,孕囊完全植入型12例,混合型3例. 清宫术或加水囊压迫止血6例,剖腹清除病灶或子宫切除2例,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14例,腹腔镜和/或联合宫腔镜清除病灶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例,全部治愈. 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应高度重视,应在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下明确孕囊与子宫瘢痕位置关系,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手段,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符合微创特点,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

    在全世界,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是人类第四大恶性肿瘤,且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约占全球胃癌发病率的46.8%[1]. 腹膜转移是影响其手术预后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50%的患者出现胃癌腹膜转移[2]. 胃癌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转移、腹膜播散及血行转移,由于胃癌标准根治术的广泛普及, 局部淋巴结转移已非胃癌复发的主要原因,相反腹膜转移成为主要问题. 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 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林良庆;林建昌;魏敏;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变化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AECOPD患者血气变化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ECOPD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NAC辅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PaO2、PaCO2及FEV1/FVC、FEV1%pred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PaO2升高、PaCO2降低(P<0.05),对照组虽有PaO2升高,PaCO2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VC、FEV1%pred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改善不明显,无差异性(P>0.05). 治疗6个月后,两组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EV1/FVC、FEV1%pred改善明显,而对照组却改善不明显,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AC治疗AECOPD能够改善动脉血气,升高PaO2,降低PaCO2,且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NAC的长期使用可以使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作者:万训等;高四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影像学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现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年轻女性患者越来越多,对女性健康具有重大威胁.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又称术前化疗,是指针对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 在局部治疗之前进行全身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适用于临床Ⅱ、Ⅲ期的乳腺癌患者[2,3],可以使肿瘤分期降低,增加手术机会或保乳率;可指导术后辅助化疗[3,4]. 病理学虽是金标准,但是存在创伤性和滞后性[5],且难以在化疗过程中进行[6].临床触诊虽操作简单,但主观性强.影像学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乳腺X线钼靶、CT、MRI及超声.

    作者:陈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存素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诊断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98例肺癌患者、7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survivin mRNA、VEGFmRNA水平.结果 肺癌组患者外周血survivin mRNA、VEGFmRNA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以1. 50为外周血survivin mRNA诊断肺癌的佳阈值,其灵敏度(SEN)、特异度(SPE)分别为61.2%、96.0%. 以1.42为外周血VEGF mRNA诊断肺癌的佳阈值,其SEN、SPE分别为58.2%、98.7%.采用平行实验对外周血survivin mRNA、VEGF mRNA进行联合检测,其诊断肺癌的SEN、SPE分别为80.6%、94.7%.结论 外周血survivin mRNA、VEGF mRNA可以作为肺癌的分子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任剑;徐炎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Epi-LASIK和SBK术前后泪液中神经肽P物质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对神经肽P物质表达的影响. 方法 对46例患者随机分为SBK组和Epi-LASIK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术前、术后4h、1d、3d、7d泪液中P物质的表达. 结果 P物质在两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F=344.71,P<0.001),且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物质表达在手术组和不同时间点有交互作用(P<0.001),对两组同一时间点进行对比,除术前两组P物质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在术后4h、1d、3d、7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Epi-LASIK组中,各个时间点P物质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SBK组中,除术前和术后7d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 Epi-LASIK和SBK术后疼痛可能与通过上调神经肽P物质表达相关,两组疼痛症状的差异与P物质表达不同相关.

    作者:周水莲;许小毛;帅晓英;马丽芳;吴凌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用超声刀与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刀组)和对照组(电刀组),各30例,予以实施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皮瓣愈合不良例数、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指标的分析,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皮瓣愈合不良例数等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应用超声刀操作,比应用电刀操作更安全,且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给患者带来更大受益,优势明显,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夏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阴道径路处理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诊治的经验. 方法 选取近3年来我科经超声诊断为CSP患者26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取5种病灶处理措施,总结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孕囊部分植入型11例,孕囊完全植入型12例,混合型3例. 清宫术或加水囊压迫止血6例,剖腹清除病灶或子宫切除2例,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14例,腹腔镜和/或联合宫腔镜清除病灶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例,全部治愈. 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应高度重视,应在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下明确孕囊与子宫瘢痕位置关系,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手段,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符合微创特点,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丽娟;钟云;金月凤;陈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患者75例, 年龄20-65岁,ASAⅠ-Ⅲ级, 随机双盲分为3组, 每组25例:A组, 帕洛诺司琼0. 25mg;B组,帕洛诺司琼0.5mg;C组,帕洛诺司琼0.75mg.均在外科医生取出胆囊时刻静脉缓慢推注帕洛诺司琼,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0-12h,12-24h,24-48h,48-72h等不同时段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同时记录发生药物副作用如头痛,发热,腹泻,便秘,皮肤红疹,心动过速等以及需要追加止吐的次数和剂量.结果 3组患者在0-12h,12-24h,24-48h此3个时段内发生恶心呕吐患者和患者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例数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在0-12h,12-24h,24-48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A组与B组 (P<0.05);B组的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例数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在0-12h,12-24h,24-48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A组(P<0.05);在48-72h时段内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需追加使用止吐药的患者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需要追加止吐药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3组患者使用帕洛诺司琼后有不良事件发生,且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缓慢注射帕洛诺司琼0.5mg用于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丁海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2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将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1例,分别应用达比加群酯、华法林抗凝治疗. 比较两组应用抗凝药物后的栓塞或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轻微出血、少量出血、大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等. 结果 两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研究组的栓塞或血栓形成(3.05%)、缺血性脑卒中(1.53%)、少量出血(0.76%),与对照组病例栓塞或血栓形成(3.29%)、缺血性脑卒中(0.76%)、少量出血(0.76%)等项目分别比较,结果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轻微出血比例分别为3.29%、6.11%,两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病患者的抗凝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其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作者:苏长安;曾赣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兰索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病例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4例胃溃疡伴抑郁状态的患者. 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腹胀、腹痛、嗳气等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HAMD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和HAMD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AMD积分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 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伴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溃疡病症,减轻抑郁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肩关节复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肩关节脱位需静脉麻醉下手法复位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依托咪酯(E组)、依托咪酯+芬太尼(EF组)和依托咪酯+地佐辛(ED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诱导时缓慢静脉注射麻醉药物,E组给于依托咪酯0.2mg/kg;EF组依次给于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0.2mg/kg;ED组依次给于地佐辛0.1mg/kg,依托咪酯0.2mg/kg. 观察麻醉给药前、诱导后、术中、术毕和术后10min患者MAP、HR、SPO2的变化;记录患者复位时间、复位次数、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呛咳、肌阵挛、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诱导后各时间点MAP、HR、SPO2无明显变化.3组患者麻醉效果优,复位成功率100%,复位时间、复位次数3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依托咪酯+芬太尼组苏醒时间长(P<0.05),依托咪酯组与依托咪酯+地佐辛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 依托咪酯组患者肌阵挛发生率高(P<0.05),依托咪酯+芬太尼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其中依托咪酯+地佐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结论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能满足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更加安全.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陶晓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授权理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及抑郁程度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实验组采用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授权教育3、6个月时,实验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授权教育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抑郁程度.

    作者:甘晓英;殷慧敏;陈秀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合理用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维持镇静合理用量.方法 将1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选择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4组,术中泵注异丙酚速度分别为4、5、6、7mg/(kg·h).记录术中NT指数、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D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血管活性药用量更多,苏醒时间更长,P<0.05;A组的NT指数(NTI)为52±6,B组的NT为48±5,C组的NT为42±5,D组的NT为35±9. 结论 在复合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用量在6mg/(kg·h),能满足所需的麻醉深度,且能保持循环的相对稳定.

    作者:梁小虎;周兵;罗小群;黎丹萍;巫志国;彭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80例

    目的 探讨善释补片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应用善释补片行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腹股沟疝180例, 回顾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成功, 每侧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术后无尿潴留、切口感染,脂肪液化一例,阴囊积液、血肿共13例,切口麻木、疼痛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可靠,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其手术方式可行,容易掌握,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刚;丁金火;陈劲强;余清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塞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测定入选的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值. 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cy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塞有明显相关性,均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陶玉慧;李林;廖为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内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内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2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内侧入路显露骨折端,钢板、螺钉终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3个月;术中出血量25-100ml,平均50.6ml;手术时间63min-125min,平均82.5min;术后仅1例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6周;末次Mayo肘关节评分86±2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83. 3%. 结论 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术中显露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不影响骨折愈合,是肱骨干下段骨折的良好手术入路.

    作者:王其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用胶在急诊外科处理额面部皮肤裂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诊外科额面部皮肤裂伤特点与治疗经验,总结医用胶在处理额面部皮肤裂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更好提高急诊外科额面部皮肤裂伤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救治的额面部皮肤裂伤患者268例. 将其随机分为粘合组与缝合组,其中粘合组134例,男84例,女50例,年龄2-84岁,平均(31.5±2.3)岁,均采用医用胶清创粘合伤口;缝合组134例,男87例,女47例,年龄1-86岁,平均(33.4±1.9)岁,均采用常规清创缝合伤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指数、1周后患者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伤口愈合外观满意度指标.结果 粘合组手术时间(12.50±2.73)min与疼痛指数(3.57±1.61)明显小于缝合组[(18.74±4.85)min、(7.32±0.82)mi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合组1周后总并发症(12.7%)明显低于缝合组(23.1%)粘合组;术后伤口外观满意度:优良69.4%,满意25.4%,不满意5.2%,满意度为94.5%;缝合组术后伤口满意度:优良26.1%,满意46.3%,不满意27.6%,满意度为72.4%.患者对使用医用胶粘合后的伤口愈合满意度明显高于缝合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缝合组采用医用胶粘合额面部皮肤裂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疼痛感低、伤口对合严密、瘢痕小、外观美观和无需拆线等优点,且无因缝合产生的反应红斑、硬结及瘢痕增生,其无痛与美观的特点深受儿童与妇女欢迎,值得推广.

    作者:何显炬;王义兵;胡谦;吴利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颈妊娠的误诊分析和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 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表现和误诊情况, 寻求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治疗方案患者的一般情况、外院误诊情况、贫血情况、血清HCG水平、住院时间及费用、治愈率、预后随访等. 结果 外院误诊率达到52%;25例患者均治愈,无切除子宫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UAEC)或子宫动脉栓塞(UAC)后搔刮宫颈管术具有住院时间短、适用性广、安全有效但住院费用偏高的特点;B超指引下单纯颈管搔刮(或者吸刮)具有住院时间稍长、适用性窄、适用性窄、住院费用低等特点. 结论 把握好宫颈妊娠的诊断标准,通过妇检结合多普勒超声的典型特点可以减少误诊;UAEC或UAC后2-5d搔刮宫颈管的方案安全有效,为首选方案;B超引导下单纯颈管搔刮(或吸刮)术的指征要求严格,选择得当也能得到很好的治愈率且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彭爱珍;万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采取经外侧裂入路手术与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我院11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患者, 对照组57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感染率(P<0.05);术后GOS评分及Barthel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更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效果.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水平.

    作者:黄金根;黄智勇;周小华;刘永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颞叶癫痫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磁共振神经网络的研究

    目的 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语言功能磁共振神经网络连接与认知功能的联系, 探讨癫痫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14例颞叶癫痫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生理学评价及词语阅读任务作为刺激模式的语言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 神经功能影像分析软件包REST及SPM99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以左侧额下回为R0I的全脑功能连接图,比较对照组和癫痫组认知功能、语言fMRI神经网络连接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总智商,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及癫痫组语言阅读任务刺激模式下功能连接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颞叶癫痫患者语言障碍与功能磁共振神经网络连接减少密切相关.

    作者:谭立宇;刘学政;沈建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