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莲;许小毛;帅晓英;马丽芳;吴凌峰
目的 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的语言功能磁共振神经网络连接与认知功能的联系, 探讨癫痫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14例颞叶癫痫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生理学评价及词语阅读任务作为刺激模式的语言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 神经功能影像分析软件包REST及SPM99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以左侧额下回为R0I的全脑功能连接图,比较对照组和癫痫组认知功能、语言fMRI神经网络连接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总智商,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及癫痫组语言阅读任务刺激模式下功能连接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颞叶癫痫患者语言障碍与功能磁共振神经网络连接减少密切相关.
作者:谭立宇;刘学政;沈建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患者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医生对膀胱淀粉样变的认识.方法 分析7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超声表现,观察病灶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及周围组织累及情况. 结果 超声表现分为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3例);结节型4例中3例位于右侧壁,1例位于左侧壁,超声表现为单发基底较宽、边界清楚的实性等回声结节. 弥漫型3例均位于膀胱三角区,超声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弥漫性增厚,可伴有散在点状钙化,可累及输尿管出口,引起输尿管和肾脏积水. 结节型和弥漫型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结论 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良云;刘燕娜;陈雪;代妮娜;沈孝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P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方法 检测48例PD患者及28例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PD组使用美多芭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 未服用美多芭组和曾服用美多芭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 未服用美多芭组治疗前和治疗后Hcy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Hcy明显升高(P<0.05),而曾服用美多芭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曾服用美多芭治疗可导致血清Hcy升高,需要对服用多巴制剂(美多芭)的PD患者进行Hcy的检测,并及时干预和治疗Hhcy.
作者:刘晶晶;朱新喜;江振华;王恩铭;李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表现和误诊情况, 寻求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治疗方案患者的一般情况、外院误诊情况、贫血情况、血清HCG水平、住院时间及费用、治愈率、预后随访等. 结果 外院误诊率达到52%;25例患者均治愈,无切除子宫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UAEC)或子宫动脉栓塞(UAC)后搔刮宫颈管术具有住院时间短、适用性广、安全有效但住院费用偏高的特点;B超指引下单纯颈管搔刮(或者吸刮)具有住院时间稍长、适用性窄、适用性窄、住院费用低等特点. 结论 把握好宫颈妊娠的诊断标准,通过妇检结合多普勒超声的典型特点可以减少误诊;UAEC或UAC后2-5d搔刮宫颈管的方案安全有效,为首选方案;B超引导下单纯颈管搔刮(或吸刮)术的指征要求严格,选择得当也能得到很好的治愈率且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彭爱珍;万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在高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患者均进行原发病治疗,抗感染、抗休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兴奋剂等. 对照组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实验组患者进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通气前后PaCO2、PaO2、SaO2、pH水平变化情况,BNP、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通气后,实验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通气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实验组患者PaO2、SaO2、pH水平高于通气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对照组患者PaCO2水平低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对照组患者PaO2、SaO2、pH水平高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气后,实验组患者BNP、CRP水平低于通气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对照组患者BNP、CRP水平低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对于高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但有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为显著, 在改善患者PaCO2、PaO2、SaO2、pH、BNP、CRP水平方面,效果较好.
作者:徐亚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0-4岁行消化道重建术后的患儿,按病种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取术后禁食的常规疗法,观察组采取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出现排便/排气时间、完全经口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利于患儿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伍俐亭;谢静波;张燕群;李维君;李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2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胆囊癌患者有19例至本院就诊时即出现黄疸、腹水.行腹部B超、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2例患者行LC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4例患者行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治性手术. 结论 胆囊癌的诊断易受炎症、黄疸、结石等影响,尽早准确诊断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邓党华;陈琴;罗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新型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共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4.4±2.1)岁(1岁7个月-8岁4个月);体重15.45±5.94kg(8-38kg). PDA形状为管型、漏斗型和不规则型,肺动脉端窄处直径1-3mm不等. 经导管置入ADO-Ⅱ封堵器封堵PDA.封堵5min后,行降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24h、1、3、6、12个月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再通.结果 全组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术后5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术后随访结果1-12月,无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ADO-Ⅱ封堵细小的,形态特殊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术方法,成功率高,即刻效果好,随访效果可靠.
作者:许飞;段君凯;周云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移植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分析40例颞下颌关节锚固术术中取游离脂肪移植充填在颞下颌关节髁突前区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年,全组患者疗效均为优良.结论 游离脂肪移植能有效预防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后瘢痕黏连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本方法取材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俊峰;习伟宏;邱嘉旋;曹钟义;钱永;熊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T双能量技术对于尿酸盐结晶的显示情况及其对于痛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初诊痛风的52例患者,女5例,男47例. 根据临床要求扫描足、踝、腕、膝关节,并用GOU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临床诊断并得出本次双能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各关节部位的尿酸盐及痛风石沉积情况及骨质破坏情况,收集血尿酸情况及痛风石CT值数据,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临床确诊为痛风,4例排除痛风诊断.双能显示47例有绿色伪彩影,5例无绿色伪彩影.双能绿色伪彩对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特异性为3/4(75%).对于尿酸盐沉积及骨质破坏情况由多至少依次为足踝部、掌腕部、膝关节、肘关节.痛风石的CT值约210.3±18.9HU.结论 双能CT能直观显示尿酸盐沉积及骨质破坏情况,对于痛风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痛风筛检与复诊的常规手段.
作者:刘贯清;李晓;左敏静;彭碧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入治疗的68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EP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后1年生存率、治疗后生活质量(FACT-L量表)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79.4%,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82.4%与对照组70.6%的总治疗有效率、76.5%的治疗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3级放射性毒副反应7例(20.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3级放射性毒副反应15例(44.1%),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ACT-L量表评分中除外生理、社会家庭及情感状况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不仅具有不错的近期疗效,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尚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高领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与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选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老龄股骨颈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48例患者采取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将其列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为95.8± 2.0分,优良率95.2%,股骨头坏死率0%,较实验组(89.3±2.6)分的Harris评分,79.2%的优良率及10.4%的股骨头坏死率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上实验组要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效果更佳,此方法较为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则对患者手术损伤较小,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具体临床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骨折严重程度具体选择.
作者:戴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之间收治10例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对比分析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后视力情况. 结果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视力水平明显改善,手术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宋五德;钟文贤;秦章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0例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等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120例非上述药物原因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观察组患者预后因素.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溃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胃镜下溃疡数目及溃疡直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相比,观察组患者腹痛发生率降低,严重出血病例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性溃疡病史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输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病死率、手术率、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溃疡病史是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与服药时间、是否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及高血压病史无关(P>0.05). 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年龄及溃疡病史是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大于60岁的老龄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容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王建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用超声刀与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刀组)和对照组(电刀组),各30例,予以实施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皮瓣愈合不良例数、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指标的分析,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皮瓣愈合不良例数等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应用超声刀操作,比应用电刀操作更安全,且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给患者带来更大受益,优势明显,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夏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病例选择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引产的78例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 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照组联合利凡诺引产,观察两组患者的引产时间、出血量、引产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引产成功率为97.44%(38/39),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82.05%(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试验组患者引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χ2=0.39, P=0.53).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有较好的引产成功率,不良反应较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甘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用内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2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内侧入路显露骨折端,钢板、螺钉终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6.3个月;术中出血量25-100ml,平均50.6ml;手术时间63min-125min,平均82.5min;术后仅1例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6周;末次Mayo肘关节评分86±2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83. 3%. 结论 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术中显露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不影响骨折愈合,是肱骨干下段骨折的良好手术入路.
作者:王其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预防性介入在肝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我院肝癌术后患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32例患者于肝癌术后行预防性介入治疗,B组41例患者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1、2、3、4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1、2、3、4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4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预防性介入并未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但可能提高1-3年近期生存率.
作者:罗荣光;田秋红;钟久鸿;张战民;曾兵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以及帕洛诺司琼单用预防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加顺铂(GP)化疗所致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效果差异.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收集确诊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在GP化疗基础上给予帕洛诺司琼抗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化疗时同步给予地塞米松. 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状况,分析两组间CINV控制率间差异.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急性呕吐有效率(86.67%vs 63.33%)和预防延迟性呕吐有效率(90.00%vs 60.00%)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小于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恶心控制有效率分别为80. 00%和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预防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急性呕吐、 延迟性呕吐及恶心, 且不良反应轻微, 联合疗法控制CINV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方案.
作者:李兆艳;潘清华;王小毛;郭守俊;薛灵;曾春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及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3.94%和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2%和80.30%(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成功率高、结石清除彻底等优点.
作者:曹明思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