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刘贯清;李晓;左敏静;彭碧波

关键词:双能量, 痛风, 尿酸盐结晶
摘要:目的 探讨CT双能量技术对于尿酸盐结晶的显示情况及其对于痛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初诊痛风的52例患者,女5例,男47例. 根据临床要求扫描足、踝、腕、膝关节,并用GOU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临床诊断并得出本次双能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各关节部位的尿酸盐及痛风石沉积情况及骨质破坏情况,收集血尿酸情况及痛风石CT值数据,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临床确诊为痛风,4例排除痛风诊断.双能显示47例有绿色伪彩影,5例无绿色伪彩影.双能绿色伪彩对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特异性为3/4(75%).对于尿酸盐沉积及骨质破坏情况由多至少依次为足踝部、掌腕部、膝关节、肘关节.痛风石的CT值约210.3±18.9HU.结论 双能CT能直观显示尿酸盐沉积及骨质破坏情况,对于痛风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痛风筛检与复诊的常规手段.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药物治疗随访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用药治疗的随访结果. 方法 抽取内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螺内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用药依从性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治疗前,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研究组使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螺内酯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糖水平(P<0.05). 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 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 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使用螺内酯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用药依从性.

    作者:邓丽花;刘贞;宋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与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比较

    目的 探讨分析高领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与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选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90例老龄股骨颈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将其列为观察组,另外48例患者采取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将其列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为95.8± 2.0分,优良率95.2%,股骨头坏死率0%,较实验组(89.3±2.6)分的Harris评分,79.2%的优良率及10.4%的股骨头坏死率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上实验组要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效果更佳,此方法较为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椎间盘镜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则对患者手术损伤较小,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具体临床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骨折严重程度具体选择.

    作者:戴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改良胃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改良式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需要给予肠内营养的11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式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置管.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4%. 而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27%,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组患者在置管之间及留管时间上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一次性成功率较高,而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管术,留管时间较常规常规经胃镜空肠营养管置管术要长,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冷梅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HGF/c-MET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HGF/c-MET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8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4例单纯DM患者,44例DN患者)与32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3组HGF、VEGF水平,采用PCR法测定3组病人c-MET mRNA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和DM组相比,DN组HGF、VEGF水平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示BUN、Scr与HGF、c-METmRNA和VEGF的相关性. 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HGF/c-MET、VEGF是肾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两者升高对肾功能有积极影响.

    作者:方静;王爱瑶;李宝香;邢卫平;吴雅利;聂磊;朱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颈妊娠的误诊分析和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 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表现和误诊情况, 寻求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治疗方案患者的一般情况、外院误诊情况、贫血情况、血清HCG水平、住院时间及费用、治愈率、预后随访等. 结果 外院误诊率达到52%;25例患者均治愈,无切除子宫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UAEC)或子宫动脉栓塞(UAC)后搔刮宫颈管术具有住院时间短、适用性广、安全有效但住院费用偏高的特点;B超指引下单纯颈管搔刮(或者吸刮)具有住院时间稍长、适用性窄、适用性窄、住院费用低等特点. 结论 把握好宫颈妊娠的诊断标准,通过妇检结合多普勒超声的典型特点可以减少误诊;UAEC或UAC后2-5d搔刮宫颈管的方案安全有效,为首选方案;B超引导下单纯颈管搔刮(或吸刮)术的指征要求严格,选择得当也能得到很好的治愈率且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彭爱珍;万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膀胱淀粉样变超声表现

    目的 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患者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医生对膀胱淀粉样变的认识.方法 分析7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超声表现,观察病灶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及周围组织累及情况. 结果 超声表现分为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3例);结节型4例中3例位于右侧壁,1例位于左侧壁,超声表现为单发基底较宽、边界清楚的实性等回声结节. 弥漫型3例均位于膀胱三角区,超声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弥漫性增厚,可伴有散在点状钙化,可累及输尿管出口,引起输尿管和肾脏积水. 结节型和弥漫型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结论 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良云;刘燕娜;陈雪;代妮娜;沈孝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分析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入治疗的68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EP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后1年生存率、治疗后生活质量(FACT-L量表)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79.4%,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82.4%与对照组70.6%的总治疗有效率、76.5%的治疗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现3级放射性毒副反应7例(20.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3级放射性毒副反应15例(44.1%),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ACT-L量表评分中除外生理、社会家庭及情感状况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PC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不仅具有不错的近期疗效,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并改善了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尚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抗坏血酸对糖尿病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新调研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球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3.87亿, 其中我国约占24.9%,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发病率8.3%,居全球首位. 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慢性病变以微小血管、大血管为主要特征,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冠状动脉病变等.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 是糖尿病患者终末期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戴春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防性介入在肝癌术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预防性介入在肝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我院肝癌术后患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32例患者于肝癌术后行预防性介入治疗,B组41例患者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1、2、3、4年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1、2、3、4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4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预防性介入并未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但可能提高1-3年近期生存率.

    作者:罗荣光;田秋红;钟久鸿;张战民;曾兵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lif单侧开窗潜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 观察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参照Nakl分级法,优:恢复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无症状38例(占73%). 良:恢复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但劳动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休息后就缓解8例(占15.8%). 可:遗留腰背痛或下肢肌力减弱,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少许受限6例(占11.6%).结论 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式,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丁祥;许永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T双能量技术对于尿酸盐结晶的显示情况及其对于痛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初诊痛风的52例患者,女5例,男47例. 根据临床要求扫描足、踝、腕、膝关节,并用GOU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临床诊断并得出本次双能CT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各关节部位的尿酸盐及痛风石沉积情况及骨质破坏情况,收集血尿酸情况及痛风石CT值数据,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临床确诊为痛风,4例排除痛风诊断.双能显示47例有绿色伪彩影,5例无绿色伪彩影.双能绿色伪彩对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特异性为3/4(75%).对于尿酸盐沉积及骨质破坏情况由多至少依次为足踝部、掌腕部、膝关节、肘关节.痛风石的CT值约210.3±18.9HU.结论 双能CT能直观显示尿酸盐沉积及骨质破坏情况,对于痛风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痛风筛检与复诊的常规手段.

    作者:刘贯清;李晓;左敏静;彭碧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Epi-LASIK和SBK术前后泪液中神经肽P物质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对神经肽P物质表达的影响. 方法 对46例患者随机分为SBK组和Epi-LASIK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术前、术后4h、1d、3d、7d泪液中P物质的表达. 结果 P物质在两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F=344.71,P<0.001),且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物质表达在手术组和不同时间点有交互作用(P<0.001),对两组同一时间点进行对比,除术前两组P物质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在术后4h、1d、3d、7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Epi-LASIK组中,各个时间点P物质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SBK组中,除术前和术后7d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 Epi-LASIK和SBK术后疼痛可能与通过上调神经肽P物质表达相关,两组疼痛症状的差异与P物质表达不同相关.

    作者:周水莲;许小毛;帅晓英;马丽芳;吴凌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和术毕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90例,年龄22-65岁,其中男44例,女46例,术前ASAⅡ-Ⅳ级,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为C组,右旋美托咪啶组为D组,每组45例.D组患者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后开始泵注负荷量1.5μg/kg右旋美托咪定,诱导后持续泵注维持量右旋美托咪定(0.5-0.7)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入手术室时(T1)、股动脉穿刺(T2)、置放导丝开始(T3)、手术结束(T4)、气管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min(T6)等时刻点,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并于T1-T6时刻点抽取患者颈内静脉测血浆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浓度. 结果 在T1和T3时刻点,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T6时刻点,D组患者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T1时刻点,两组患者血浆AE、NE、DA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在T2-T6时刻点,两组患者血浆AE、NE、DA水平呈上升趋势,且C组明显高于D组(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对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可以降低患者应激水平,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作者:况雪峰;刘莹;高玉兰;黄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

    在全世界,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是人类第四大恶性肿瘤,且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而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约占全球胃癌发病率的46.8%[1]. 腹膜转移是影响其手术预后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约50%的患者出现胃癌腹膜转移[2]. 胃癌转移途径主要为淋巴转移、腹膜播散及血行转移,由于胃癌标准根治术的广泛普及, 局部淋巴结转移已非胃癌复发的主要原因,相反腹膜转移成为主要问题. 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 诊断及防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林良庆;林建昌;魏敏;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住院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服用氨磺必利,对照组服用利培酮;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用BPRS、SANS量表评价疗效,TESS评价副反应,并用定期心电图、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3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的BPRS量表总分和SANS阴性症状量表各因子分减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压、心率、肝功能及空腹血糖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比对照组患者体重增加少和EPS发生率低,差异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利培酮且更为安全,更少引起体重、EPS等问题.

    作者:刘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IL-10、TNF-α在脓毒症小鼠小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白介素(interleukin,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脓毒症小鼠小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脓毒症模型)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升结肠支架置入腹膜炎(colon ascendens stent peritonitis,CASP)脓毒症小鼠模型,通过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匀浆IL-10、TNF-α的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NF-α和IL-10迅速升高,TNF-α高峰的出现早于IL-10,尤其前6h TNF-α上升明显;IL-10水平呈现高表达,持续时间长于TNF-α,直到72h后,IL-10的水平仍然较高. 结论 脓毒症小鼠动物模型建立后的前12h,是炎症反应的重阶段.

    作者:刘承远;陈海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82例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临床诊治的认识. 方法 对8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82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中,70例为重症腺病毒肺炎,81例有发热,平均热程9.74d, 71例有咳嗽,59例有气喘.23例次检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影像学检查提示41例有实变影,6例胸腔积液,2例气胸,3例间质性肺炎. 33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支气管内膜炎症. 53例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48例患儿使用甲强龙治疗.随访中,8例患儿出现后遗症,均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结论 腺病毒肺炎病情重,并发症多,后遗症严重.

    作者:杜云;李岚;章高平;朱晓华;李建;张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单孔后腹腔镜与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单孔后腹腔镜和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疗效,总结2种术式的优缺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采用单孔后腹腔镜和传统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种术式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均未见并发症;两种术式在失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现有条件下,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并不比传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作者:彭卫华;黎源;张中华;刘云;方谦;刘军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奥曲肽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优越性. 方法 将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曲肽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曲肽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朱清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用超声刀与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刀组)和对照组(电刀组),各30例,予以实施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皮瓣愈合不良例数、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指标的分析,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皮瓣愈合不良例数等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应用超声刀操作,比应用电刀操作更安全,且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给患者带来更大受益,优势明显,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夏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