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思
目的 观察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5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参照Nakl分级法,优:恢复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无症状38例(占73%). 良:恢复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但劳动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休息后就缓解8例(占15.8%). 可:遗留腰背痛或下肢肌力减弱,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活动少许受限6例(占11.6%).结论 单侧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潜行减对侧椎管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式,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靠,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丁祥;许永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 方法 对彩超诊断的6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部分通过手术治疗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彩超对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符合率90.3%,定性诊断符合率76.7%.结论 彩超对肾上腺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万刚波;齐锦标;占国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肩关节脱位需静脉麻醉下手法复位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依托咪酯(E组)、依托咪酯+芬太尼(EF组)和依托咪酯+地佐辛(ED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诱导时缓慢静脉注射麻醉药物,E组给于依托咪酯0.2mg/kg;EF组依次给于芬太尼1μg/kg,依托咪酯0.2mg/kg;ED组依次给于地佐辛0.1mg/kg,依托咪酯0.2mg/kg. 观察麻醉给药前、诱导后、术中、术毕和术后10min患者MAP、HR、SPO2的变化;记录患者复位时间、复位次数、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呛咳、肌阵挛、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诱导后各时间点MAP、HR、SPO2无明显变化.3组患者麻醉效果优,复位成功率100%,复位时间、复位次数3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依托咪酯+芬太尼组苏醒时间长(P<0.05),依托咪酯组与依托咪酯+地佐辛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 依托咪酯组患者肌阵挛发生率高(P<0.05),依托咪酯+芬太尼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其中依托咪酯+地佐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 结论 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能满足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更加安全.
作者:杨明敏;张奇芬;陶晓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用药治疗的随访结果. 方法 抽取内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螺内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用药依从性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治疗前,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研究组使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螺内酯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糖水平(P<0.05). 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 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 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使用螺内酯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用药依从性.
作者:邓丽花;刘贞;宋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患者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医生对膀胱淀粉样变的认识.方法 分析7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超声表现,观察病灶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及周围组织累及情况. 结果 超声表现分为结节型(4例)和弥漫型(3例);结节型4例中3例位于右侧壁,1例位于左侧壁,超声表现为单发基底较宽、边界清楚的实性等回声结节. 弥漫型3例均位于膀胱三角区,超声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弥漫性增厚,可伴有散在点状钙化,可累及输尿管出口,引起输尿管和肾脏积水. 结节型和弥漫型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结论 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良云;刘燕娜;陈雪;代妮娜;沈孝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霉酚酸酯(MMF)和环磷酰胺(CTX)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有过敏性紫癜病史,临床表现为肾病水平的蛋白尿和肉眼血尿或大量镜下血尿的患儿31例,患儿先给予甲泼尼龙冲击一疗程后分为MMF组19例和CTX组12例. MMF组:给予MMF胶囊20-25mg·kg-1·d-1,大剂量1g/d,早晚2次空腹口服,治疗6个月后逐渐减量,总疗程9-12个月;CTX组:采用CTX冲击疗法,10mg·kg-1·d-1,连续静脉滴注2d,间隔2周为一疗程,共6-8个疗程. 于治疗前后3,6,12个月测定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同时随访过程中随时记录患儿的异常临床表现. 结果 治疗6、12个月MMF组和CTX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2.1%vs41.7%,84.2%vs75.0%(P>0.05);总缓解率分别为94.7%vs91.7%(P>0.05);两组在临床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MF组无明显不良反应,CTX组白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1例、脱发2例、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出血性膀胱炎1例.结论 MMF和CTX联合激素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有相近的临床缓解率. MMF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TX.
作者:苗静;周俊霖;彭晓杰;郑卫民;傅睿;黄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90例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等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120例非上述药物原因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观察组患者预后因素.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溃疡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胃镜下溃疡数目及溃疡直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相比,观察组患者腹痛发生率降低,严重出血病例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性溃疡病史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输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病死率、手术率、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溃疡病史是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与服药时间、是否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及高血压病史无关(P>0.05). 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及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年龄及溃疡病史是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大于60岁的老龄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容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王建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2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胆囊癌患者有19例至本院就诊时即出现黄疸、腹水.行腹部B超、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2例患者行LC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4例患者行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治性手术. 结论 胆囊癌的诊断易受炎症、黄疸、结石等影响,尽早准确诊断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邓党华;陈琴;罗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左乙拉西坦在成人癫痫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入治疗的64例成人癫痫患者,随机分成单纯组和添加组,单纯组30例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添加组34例患者则在原来用药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持续用药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结果 单纯组患者总治疗有效28例(93.3%),服用半年内发生头晕等不良反应5例(16.7%)与添加组患者总治疗有效31例(91.2%)和服用半年内发生头晕等不良反应7例(20.6%)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左乙拉西坦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作为添加药物在治疗成人癫痫发作中都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均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游建友;聂红兵;黄瑛;陈志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新型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全组共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4.4±2.1)岁(1岁7个月-8岁4个月);体重15.45±5.94kg(8-38kg). PDA形状为管型、漏斗型和不规则型,肺动脉端窄处直径1-3mm不等. 经导管置入ADO-Ⅱ封堵器封堵PDA.封堵5min后,行降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24h、1、3、6、12个月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再通.结果 全组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术后5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术后随访结果1-12月,无残余分流及再通. 结论 应用ADO-Ⅱ封堵细小的,形态特殊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手术方法,成功率高,即刻效果好,随访效果可靠.
作者:许飞;段君凯;周云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帕洛诺司琼用于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患者75例, 年龄20-65岁,ASAⅠ-Ⅲ级, 随机双盲分为3组, 每组25例:A组, 帕洛诺司琼0. 25mg;B组,帕洛诺司琼0.5mg;C组,帕洛诺司琼0.75mg.均在外科医生取出胆囊时刻静脉缓慢推注帕洛诺司琼,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0-12h,12-24h,24-48h,48-72h等不同时段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同时记录发生药物副作用如头痛,发热,腹泻,便秘,皮肤红疹,心动过速等以及需要追加止吐的次数和剂量.结果 3组患者在0-12h,12-24h,24-48h此3个时段内发生恶心呕吐患者和患者完全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例数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在0-12h,12-24h,24-48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A组与B组 (P<0.05);B组的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例数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在0-12h,12-24h,24-48h时间段内明显高于A组(P<0.05);在48-72h时段内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需追加使用止吐药的患者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需要追加止吐药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 3组患者使用帕洛诺司琼后有不良事件发生,且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缓慢注射帕洛诺司琼0.5mg用于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丁海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之间收治10例晶状体半脱位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对比分析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后视力情况. 结果 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视力水平明显改善,手术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情况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宋五德;钟文贤;秦章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测定入选的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值. 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Hcy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塞有明显相关性,均为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陶玉慧;李林;廖为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表现和误诊情况, 寻求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治疗方案患者的一般情况、外院误诊情况、贫血情况、血清HCG水平、住院时间及费用、治愈率、预后随访等. 结果 外院误诊率达到52%;25例患者均治愈,无切除子宫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UAEC)或子宫动脉栓塞(UAC)后搔刮宫颈管术具有住院时间短、适用性广、安全有效但住院费用偏高的特点;B超指引下单纯颈管搔刮(或者吸刮)具有住院时间稍长、适用性窄、适用性窄、住院费用低等特点. 结论 把握好宫颈妊娠的诊断标准,通过妇检结合多普勒超声的典型特点可以减少误诊;UAEC或UAC后2-5d搔刮宫颈管的方案安全有效,为首选方案;B超引导下单纯颈管搔刮(或吸刮)术的指征要求严格,选择得当也能得到很好的治愈率且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彭爱珍;万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奥曲肽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优越性. 方法 将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曲肽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曲肽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朱清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临床诊治的经验. 方法 选取近3年来我科经超声诊断为CSP患者26例,根据不同分型,分别采取5种病灶处理措施,总结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孕囊部分植入型11例,孕囊完全植入型12例,混合型3例. 清宫术或加水囊压迫止血6例,剖腹清除病灶或子宫切除2例,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14例,腹腔镜和/或联合宫腔镜清除病灶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例,全部治愈. 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应高度重视,应在腹部和阴道超声检查下明确孕囊与子宫瘢痕位置关系,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手段,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经阴道径路病灶清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符合微创特点,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丽娟;钟云;金月凤;陈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2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将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1例,分别应用达比加群酯、华法林抗凝治疗. 比较两组应用抗凝药物后的栓塞或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轻微出血、少量出血、大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等. 结果 两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研究组的栓塞或血栓形成(3.05%)、缺血性脑卒中(1.53%)、少量出血(0.76%),与对照组病例栓塞或血栓形成(3.29%)、缺血性脑卒中(0.76%)、少量出血(0.76%)等项目分别比较,结果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轻微出血比例分别为3.29%、6.11%,两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病患者的抗凝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其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作者:苏长安;曾赣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用超声刀与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超声刀组)和对照组(电刀组),各30例,予以实施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皮瓣愈合不良例数、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指标的分析,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胸壁、腋窝)留置时间、术侧上肢水肿例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皮瓣愈合不良例数等方面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术式)中应用超声刀操作,比应用电刀操作更安全,且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给患者带来更大受益,优势明显,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夏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及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3.94%和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2%和80.30%(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手术成功率高、结石清除彻底等优点.
作者:曹明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实施效果, 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 回顾调查2013-2014年剖宫产手术病例,以2013年未经临床药师干预的病例作为回顾组(500例),2014年临床药师干预的病例作为方案组(500例). 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给药时机、疗程、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选用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为主,联合用药比例从6.34%下降为0,感染发生率从3.41%下降为0,平均住院时间从(8.7±4.7)d缩短为(7.6±2.8)d(P<0.05),抗菌药物费用由(243.78±185.23)元下降为(126.34±167.88)元(P<0. 01). 结论 临床药师介入干预,对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显著效果,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琳;陈小葵;杨亮;林建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