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尖吻蝮蛇血凝酶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喻晖

关键词:尖吻蝮蛇血凝酶, 甲状腺切除手术, 凝血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止血作用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尖吻蝮蛇血凝酶组(J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J组患者在术前15min静脉注射尖吻蝮蛇雪凝酶1U,C组患者在术前15min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6h、24h内的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J组患者术中及术后6h、12h出血量较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C两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吻蝮蛇凝血酶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美常安联合利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美常安(Medilac-s)联合利动(Lactulose)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A组(联合治疗组):口服美常安(500mg/次,2次/d)联合利动(15ml/次,2次/d);B组(单用美常安组):口服美常安(500mg/次,2次/d);C组(单用利动组):口服利动(15ml/次,2次/d),在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观察平均每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和大便性状的变化,评价便秘相关症状及治疗副作用并做对比分析,疗程共4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B组(43.3%)及C组(53.33%)(P<0.05);与B、C组比较,A组在观察终末期每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大便形态评分以及便秘相关症状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结论 美常安联合利动有效缓解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症状,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刘焕兵;方继伟;熊晶;余绍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用于治疗胃癌细胞株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胃癌细胞株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胃癌MGC803细胞株扩大培养后,分为4组:对照组,索拉非尼单药组,化疗组,索拉非尼联合化疗同时给药组.各组经处理后观察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增殖率,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VEGF的表达.结果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细胞明显凋亡.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化疗对胃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建勇;刘晖;王爱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牙冠延长术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牙冠延长术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19例个别舌侧错位的上前牙进行美学修复,运用翻瓣术结合骨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19例成功18例,成功率94.7%.结论 个别舌侧错位的上前牙修复前行牙冠延长术可使牙龈修整达到完美效果,牙龈自然、真实,局部和整体达到高度协调和统一,更能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

    作者:郭小文;舒晓玲;朱洪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软骨间层蛋白对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响研究进展

    软骨间层蛋白(cartilage Intermediate layer Protein,CILP)是人类关节软骨的基质组成成分,因其分布只局限于软骨组织特别是在软骨中间层分布丰富而得名[1].但目前在半月板[2]、肌腱[3]、韧带[2]、滑膜[4]及椎间盘[5]均发现其存在.CILP在椎间盘组织中广泛存在,而且,其表达随年龄而增加,近发现,CILP基因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有关联.

    作者:盛木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在痰脱落细胞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采用液基细胞学做痰液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00例临床考虑肺癌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同时作液基细胞学处理和传统涂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在痰标本中查到有癌细胞32例,可疑3例,传统手工涂片制作法有15例漏诊,可疑6例.结论 薄层液基细胞的痰液标本对肺癌的检测敏感度要明显优于手工涂片,对于肺癌检测的阳性率更高.

    作者:李艳;陈建萍;何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南昌市三甲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昌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425名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在强迫症状(t=-4.85,P<0.001)、人际关系敏感(t=-9.36,P<0.001)、抑郁(t=-3.57,P<0.001)、敌对(t=-2.54,P<0.001)、偏执(t=-4.301,P<0.001)项目的得分以及总分(t=-3.561,P<0.001)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男性在各因子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女性,其中在人际关系敏感(t=2.021,P<0.05)、敌对(t=2.127,P<0.05)和恐怖(t=2.12,P<0.05)3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因子得分和总分从高到低均为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其中在强迫症状(F=3.89,P<0.05)、抑郁(F=4.061,P<0.05)、焦虑(F=3.824,P<0.05)、敌对(F=3.015,P<0.05)、总分(F=3.652,P<0.05)等方面,三者之间的差异显著.结论 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不同性别、岗位、年龄、每日工作时间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作者:林武;邓科穗;谢秀英;潘素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双源CT冠脉成像在冠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97例有临床冠心病症状或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A检查后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探讨DSCT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在97例患者中,以狭窄面积≥75%诊断为冠心病,DSCT诊断冠心病67例,CAG诊断冠心病71例.D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4.36%、92.31%、97.10%、85.71%及93.81%.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68).在CAG可评价的1455段中,1413段可由DSCTA评估,可评估率为97.11%.97例DSCTA检查出310段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与CAG比较,得出DSCTA对<50%、≥50%和≥75%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35%、99.37%、94.44%、99.82%,以及90.70%、99.35%、95.12%、98.72%和83.64%、99.15%、89.32% 、97.86%.在评估的1413节段冠状动脉中,DSCTA与CAG检查结果一致的为1350段,准确率为95.54%.结论 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接近CAG,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繁之;谭利高;任远;王川红;周裔忠;盛国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54例新生儿败血症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临床分析

    目的 快速了解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人的C反应蛋白(CRP)及血常规结果的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早期合理选用药物.方法 对54例新生儿败血症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血C反应蛋白≥8mg/dl,占55.56%,平均(30.44± 19.43)mg/L;5例WBC ≥25000×109,占9.26%,15例WBC≤5000×109,占27.78%;9例PLT<100×109,占16.67%;6例中性粒细胞>20%,占11.11%.结论 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结果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金小兰;杨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双Braun吻合+缩窄法在胃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双Braun吻合+缩窄法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48例全胃切除术的双Braun吻合+缩窄法及12例Roux-Y行消化道重建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双Braun吻合+缩窄法术后病人较12例Roux-Y消化道重建病人的摄食及体重明显增加,血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双Braun吻合+缩窄法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一种操作相对简便,比较合乎生理的消化道重建术.

    作者:张和林;罗满生;雍铁山;谭洪育;黄凌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乌司他定对体外循环期间肠黏膜的保护

    目的 探讨乌司他定对体外循环(CPB)期间肠道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定组(B组).建立CPB前10min,B组静脉注射乌司他定1万单位/kg,A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予给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开放后1h(T3)、4h(T4)、8h(T5)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LPS)水平.结果 与T1相比,T2、T3、T4、T5点两组患者血浆DAO,D-乳酸,LPS均显著上降(P<0.01),但B组上升的程度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 乌司他定可降低CPB期间血浆DAO,D-乳酸和LPS浓度,对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绪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良性卵巢畸胎瘤剥除术及取出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剔除术的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2年7月行腹腔镜下卵巢成熟畸胎瘤剔除术60例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切口感染及化学性腹膜炎发生.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大限度地避免瘤体破裂及破裂后内容物污染盆腹腔所致的化学性腹膜炎发生,缩短手术时间,保护卵巢功能,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有利于临床推广.

    作者:贺小丽;邹华英;曾良;叶志萍;李艳梅;宋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疗机构间检验结果互认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医疗机构间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比较两次较大规模的现场调查(考核)资料,对全省部分县级以上及南昌地区医院实验室在临床常规化学、临床血液、临床出凝血、HBV标志物、尿液干化学等五个专业科目的检验结果互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常规化学和临床血液绝大多数项目检测结果符合PT得分(EQA)成绩,也即符合美国CLIA' 88的误差允许范围.结论 我省可以逐步开展同级(三级)临床常规化学和临床血液检验结果的互认.

    作者:雷良华;万本愿;吴时耕;曾黎峰;姜青龙;贺葵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联合切开术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作用的探讨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实施EST+EPBD78例,所有病例大结石直径均大于1.0cm(其中憩室旁乳头14例,憩室内乳头12例,余52例),52例直径小于1.5cm结石均一次性取石成功;直径大于1.5cm结石经碎石网篮碎石后13例一次性取石成功,余13例经再次取石后清除全部结石.结果 78例病例全部取石成功,3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2例出现轻症急性胰腺炎,无出血、穿孔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EPBD联合EST取石安全、有效,尤其对于结石大、乳头条件差的患者可提高取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小江;李国华;陈幼祥;吕农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尖吻蝮蛇血凝酶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止血作用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尖吻蝮蛇血凝酶组(J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J组患者在术前15min静脉注射尖吻蝮蛇雪凝酶1U,C组患者在术前15min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6h、24h内的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J组患者术中及术后6h、12h出血量较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C两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吻蝮蛇凝血酶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

    作者:喻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对肝硬化顽固性水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对顽固性肝源性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6例顽固性肝源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利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套件行腹腔穿刺置管进行持续性或间断腹水引流,对照组则利用常规方法行腹腔穿刺放腹水,且根据患者腹水情况进行多次腹腔穿刺.结果 置管引流组总有效率为93.3%,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则为76.9%,P<0.05.结论 腹腔穿刺置管腹水引流操作简便,疗效肯定.

    作者:李翠红;易静;丁斌;孙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抗生素磷酸钙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对2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加磷酸钙骨水泥植入术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后行X线检查随访.结果 21例切口Ⅰ期愈合,5例切口少量渗液,经换药、冲洗后,完全愈合,2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骨髓炎病灶清除加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链珠植入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文昭;黄山虎;刘志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T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肝脓肿的CT征象,探讨CT在肝脓肿的诊断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33例共42个病灶治疗前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平扫见32例均表现肝内低密度灶,其中病灶内含气2例;病灶CT动态强化表现:蜂窝状强化18例,簇状灶6个;单、双环或三环靶征14例,病灶周围一过性强化19例.结论 CT扫描特别是动态CT增强扫描征象对肝脓肿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朱海根;罗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5T磁共振WB-DWI在肿瘤性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WB-DWI)在肿瘤性病变的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将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和27例肿瘤患者(其中25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全身弥散成像(WB-DWI),并对发现高信号病灶部位常规MRI扫描并结合其它检查进行诊断,统计阳性率.结果 全身弥散成像,对弥散受限肿瘤性病变具有明确诊断意义,肿瘤性病灶特别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在弥散加权上表现为异常高信号,8例健康志愿者发现良性病灶3例,27例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25例,其中恶性肿瘤并转移12例.结论 MRI全身弥散成像对肿瘤性病变的检出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书院;尹志坚;杨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及干扰试验的研究

    目的 建立用外标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C18柱(Kromasil 100-5C18,4.6mm× 1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15nm,柱温25℃,以甲醇为提取剂.结果 卡马西平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7%、99.83%和98.4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线性范围为1.95-31 μg/ml,回归方程(Y=32959.84X+19250.95,r=0.9998).在监测卡马西平血浓度时,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不干扰其结果.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取血量少,干扰少,适用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临床监侧和药动学研究.

    作者:童凌斐;刘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PV DNA检测在ASCU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被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CUS的患者1000例,同时进行HPV DNA病毒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1000例患者中HPV DNA病毒检测阳性例数为505例,占50.5%;阴性495例,占49.50%.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PV DNA病毒检测阳性率40.54%(317/782);CIN Ⅰ患者HPV DNA病毒检测阳性率80.87%(93/115);CIN Ⅱ患者中HPV DNA病毒检测阳性率89.09%(49/55); CIN Ⅲ患者中HPV DNA病毒检测阳性率94.29%(33/35); 13例早期浸润癌患者HPV DNA病毒检测阳性率100%(13/13).HPV DNA病毒检测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结论 在被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病例中HPV DNA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级别成正比,且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即HPV DNA检测在ASCUS病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进;郭桃英;刘瑛;邱清清;王成;王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