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疗效对比分析

谭初珍

关键词: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 传统阴道壁修补术, 阴道前壁膨出
摘要:目的 比较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与传统阴道壁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 年1月-2013 年1 月收治的阴道前壁膨出患者49 例,其中采用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组27 例,采用传统阴道壁修补术组22 例.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感染(例)、术后复发(例)以及术后阴道深度(cm)等临床指标为评价标准.结果 在出血量、术后感染和术后复发例数以及阴道深度方面,桥式修补组明显优于传统修补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简单,易操作,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术后感染,手术效果更好.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并发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1例

    急性白血病患者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凝血功能异常, 有许多研究证实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异常[1].璩斌等[2] 对93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指标进行检测, 认为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指标逐渐改善.但是,有较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尤其在诱导缓解过程中有较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但化疗后发生的门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形成鲜有报道.我们于2012 年4 月28 日收治l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 并发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艳;李慧慧;汤爱平;费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08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升,实验组患者视力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t=2.1324,P<0.05);(2)眼压下降显著(t=2.0615,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前房角粘连分离术可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建斌;黄任强;张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响水县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响水县2012 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响水县2012 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12 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例449 例,发病率73.03/10 万;4-6 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4.14%,主要集中在0-4 岁婴幼儿,占95.10%;检测39 例病人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EV71 病毒阳性30 例,COXA16 病毒阳性6 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3例.结论 响水县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以散童和托幼机构为主.

    作者:顾中祥;王泽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印模膏直接口内制作个别托盘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印模膏在口腔内直接制作个别托盘与常用自凝塑料口外制作法,以及临床效果;以期寻找更好的印模方法.方法 选择2012 年4 月至2012 年12 月就诊我科符合条件的患者160 例.其中80 例采用印模膏口内直接个别托盘制作及印模作为研究组,80 例采用常用自凝塑料口外制作个别托盘及印模作为对照组.每位受试者签受试同意书后进行制作,比较两种制作方法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个别托盘准确度为75%,对照组为60%;二次印模准确度为98.78%,对照组为82.56%;总体精确度为86.69%,对照组为71.28%.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印模膏口内直接个别托盘制作及二次印模的方法能有效、简化、精准制作个别托盘,提高印模质量,大程度的满足患者需要.

    作者:谭锦生;王利华;刘卫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探讨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自2009 年1 月-2013 年4 月对具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在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之前早期上机,观察发病率、抢救成功率、上机率,并和2004 年9 月-2008 年12 月未采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比.结果 2009 年1 月-2013 年4 月收治早产儿1403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3 例,发病率3.1%、抢救成功率达93%、上机率18.6%,较2004 年9 月-2008 年12 月收治早产儿1189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 例,发病率3.8%、抢救成功率71.1%、上机率40%,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上机率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发病率虽稍有下降,但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了基层医院治愈率,减少上机率.

    作者:傅建平;胡安辉;袁水生;杨磊;刘华;胡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颈原位腺癌诊断与处理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s in situ of the cervical,AIS)的诊断与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1 月-2011 年12 月收治的39 例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AIS 经阴道镜下活检联合诊断性锥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显著优于阴道镜多点活体组织病理检查(40%)(P<0.01).(2)39 例中经术前确诊为AIS 16 例,余23例经术后病理确诊,宫颈锥切术14 例;全子宫切除术(或加双侧附件)共13 例,锥切术后补充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5 例,术后标本阴性;次广泛子宫切除术2 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 例,锥切术后补充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1 例,术后标本阴性,宫颈鳞癌IIb 期G2 合并AIS 行同步放化疗1 例.各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随访1-5 年,宫颈锥切术后复发1 例,全宫术后复发1 例,死亡0,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对于阴道镜下活检、宫颈管刮、细胞学提示为宫颈的癌前期病变,可考虑行宫颈锥切术以明确诊断除外浸润癌;目前随访发现:不同术式对于疾病的短期复发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雷钧;李隆玉;程晓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与黏附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30 例健康成人,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培养,7d 后获得贴壁细胞,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UEA-I 和Dil-acLDL 双染色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收集EPCs 随机分成6 组,分别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脑钠肽干预组(0.05μg /ml、0.10μg /ml、0.15μg /ml、0.20μg /ml、0.25μg /ml),均培养24h 后采用MTT 比色法测定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改良的Boyden 小室法测定EPCs 的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 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脑钠肽干预组均显著增加EPCs 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与两者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脑钠肽能促进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对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朝晖;彭四萍;刘方鹏;洪浪;赖珩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观察

    目的 比较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血栓通与单独血栓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 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血栓通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血栓通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参照临床关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采用血栓通.

    作者:傅青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内障复明工程200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对本县200 例200 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低于0.05 者2 例(1.0%),0.05-0.3 者12 例(5.0%),大于0.3 者186 例,占90.3%,即脱盲率达99.0%,脱残率达占90.3%.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适于基层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开展.

    作者:殷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四维超声与胃镜检查在胃癌诊断及其术前分期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四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6 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进行四维超声检查,然后基于统计分析对比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结果 46 例胃镜检查疑诊胃癌患者中病理确诊41 例,符合率89.1%(41/46);四维超声诊断胃癌37 例,符合率80.4%(37/46),经卡方检验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者在胃癌诊断准确率上无明显的差异.另外,四维超声在胃癌术前分期中与病理诊断分期对比,准确率78.4%(29/37).其中,早期胃癌4 例,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0%(2/4),进展期胃癌33 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8%(27/33).结论 进展期胃癌四维超声和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四维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且在胃癌术前分期诊断中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李艳娜;曾淑华;梁巧玉;肖晓洪;时军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推广对我院2型糖尿病医疗费用的影响

    目的 了解2 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推广对我院2 型糖尿病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4 年-2012 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和全院降糖药的用药资料,分析医疗费用、费用构成比和各类降糖药的使用比例变化趋势.结果 (1)<指南>推广以来,2 型糖尿病患者人均住院总费用呈逐年增加,药费占总费用的比率稳中有降.(2)不同类别并发症单次住院医疗费用比较:3 种不同类别并发症患者医疗费用均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结论 <指南>推广使我院药占比稳中有降,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费用相对降低.

    作者:黄媛;胡瑞钺;程宗佑;田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2 年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110 对夫妇,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成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患者的妊娠率以及克罗米芬组(CC 组)和尿促性腺激素组(HMG 组)的妊娠率效果.结果 自然周期组67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5 例,临床妊娠率为7.5%;促排卵周期组196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量30 例,临床妊娠率为15.3%.促排卵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自然周期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CC)组78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6 例,临床妊娠率为7.7%;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18 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19 例,临床妊娠率为16.1%.尿促性腺激素(HMG)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克罗米芬(CC)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明显优于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效果,促排卵药物尿促性腺激素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较高.

    作者: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偏头痛患者提供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以2010 年9 月至2012年9 月我院收治的118 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托吡酯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 年后的效果.结果 从12 个月后的随访发现,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优42 例,良11 例,优良率为76.81%;对照组优26 例,良7 例,优良率为47.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托吡酯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着良好疗效.

    作者:汪发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0 年5 月至2012 年2 月收治的90 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6 个月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9、12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较对照组确切,能抑制心房重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伟;周菊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分类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1 年2 月-2012 年3 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细菌采用K-B 纸片法测定药敏性,真菌采用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 本组160 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73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0 株,占51.28%,革兰阴性菌116 株,占42.49%,真菌17 株,占6.23%.常见的感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结论 我院呼吸道感染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以缓解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性的危机.

    作者:王艳琴;饶丽华;袁慧芳;涂建斌;郭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奥沙利铂(OXA)联合替吉奥(S1)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 年1月-2013 年1 月我院28 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 例患者其中CR2 例(7.1%),PR12 例(42.9%),SD8 例(28.6%),PD6 例(21.4%),RR50%,DCR7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9.0 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9 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均能耐受.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崇;孙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 年2 月-2013 年2 月收治的80 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n=40)和米非司酮(对照组,n=40),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的腹痛时间、不规则阴道流血时间、β-HCG 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晓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CO2气腹压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不同CO2气腹压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行LC老年病人36 例,随机分成A、B 两组,A 组气腹压维持在10-3mmHg,B 组气腹压维持在14-16mmHg.结果 气腹前,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各参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气腹后,两组动脉血O2 分压(PaO2)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血pH值均有所下降,但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动脉血CO2 分压(PaCO2)及及CO2总量(TCO2)较气腹前明显增高(P<0.05),且B 组变化较A 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O2 气腹压力越大,对老年病人循环及血气影响越明显,因此,老年病人行LC 应严格控制好气腹压力,减少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提高安全性.

    作者:盛洪广;邓福谋;徐国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8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及终止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8 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转.结果 18 例患者均后获救.结论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积极地补钾、补镁.

    作者:郭玲;叶君明;李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内镜下黏膜套扎切除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on,EMRL)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SMT 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对来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及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浅层且直径在5mm-15mm 的SMT 行EMRL 治疗,切除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内镜及超声随访.结果 所有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残留及复发.结论 在超声内镜的指导下,采用EMRL 治疗消化道SMT 是一种简单、有效、方便、快速、经济、安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名荣;索标;黄文忠;张永红;黄晖晖;骆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