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杨伟鹏;黄泽伟;许细惠;李长青

关键词: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竭, 微炎症状态
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92 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均分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组(观察组)或血液透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 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IL-1、IL-6、TNF-α和CRP 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IL-1、IL-6、TNF-α和CRP 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学研究

    口腔颌面部外伤是指各种原因致颜面部外伤伴发骨折,特点是影响患者的咀嚼、语音功能及其外貌[1], 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影响社会交往.本研究对200 例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患者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 比较分析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与普通健康居民生活质量, 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上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张世凡;黄国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8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及终止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8 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转.结果 18 例患者均后获救.结论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积极地补钾、补镁.

    作者:郭玲;叶君明;李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6 月-2013 年6 月收治的56 例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28 例患者有1 例因粘连严重、视野不清转开腹手术,余27 例均行腹腔镜手术,28 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照组28 例患者有1 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衰竭,病死率为3.6%,余27 例均痊愈出院;实验组手术耗时、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具有恢复快、创伤小、预后好等优点.

    作者:徐东昌;谢国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与传统阴道壁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 年1月-2013 年1 月收治的阴道前壁膨出患者49 例,其中采用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组27 例,采用传统阴道壁修补术组22 例.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感染(例)、术后复发(例)以及术后阴道深度(cm)等临床指标为评价标准.结果 在出血量、术后感染和术后复发例数以及阴道深度方面,桥式修补组明显优于传统修补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简单,易操作,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术后感染,手术效果更好.

    作者:谭初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鼠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建立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 成年雄性SD 大鼠30 只,体重(300±35)g.均分为3 组:(1)异丙肾上腺素组:10 只,接受开胸法结扎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7d 后行心室电刺激诱发VT,诱发时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观察VT 诱发情况,记录电生理数据并进行评分;(2)对照组:10 只,接受开胸法结扎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7d 后行心室电刺激诱发VT,诱发时腹腔注射NS,观察VT 诱发情况,记录电生理数据并进行评分;(3)假手术组:10 只,开胸后冠脉下穿线,但不结扎,饲养相同的时间后进行相同的研究.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组8/10 只大鼠成功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其中1 只因麻醉意外死亡,另外1 只术中出现心室颤动(VF)死亡.其余经ECG、病理检查证实AMI 模型成功.术后7d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运用程序或非程序电刺激方法,7 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性VT,其中1 只直接诱发出VF,1 只诱发出VT 不到30s 便转变为心室扑动、VF 后,2 只均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7/10 只大鼠成功建立AMI 模型,4 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性VT,其中1 只直接诱发出VF,抢救无效死亡.假手术组1 只诱发出VT.结论 运用开胸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通过程序电刺激方法可成功建立VT 动物模型,成功率较高,容易推广.

    作者:陈仁华;谢志红;袁文金;彭俊;钟琳玲;陈丰;刘罗英;廖红英;王祥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源螺旋CT 可评价PCI 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

    目的 观察双源螺旋CT(dual source spiral CT,DSSCT)评价冠心病患者PCI 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心室功能.方法 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入选的90 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62 枚,于PCI 术后第12 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及DSCT 检查(两者相隔5-7d).利用DSCT 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狭窄,应用左心室功能分析软件测定和计算左室功能相关指标: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上述指标.结果 全部患者共植入162 枚支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共有11 枚支架出现再狭窄(6.8%);DSCT 显示共有10 枚支架出现再狭窄(6.2%,P>0.05).相比冠状动脉造影,DSCT 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98.7%,准确性为96.9%,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8.0%.EDV、ESV、SV、LVEF 的结果在心脏超声和DSCT 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双源CT 可用于PCI 术后支架通畅性及左室功能的评价.

    作者:周裔忠;杨明;张繁之;曹乾嫱;盛国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颈原位腺癌诊断与处理方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s in situ of the cervical,AIS)的诊断与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1 月-2011 年12 月收治的39 例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AIS 经阴道镜下活检联合诊断性锥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显著优于阴道镜多点活体组织病理检查(40%)(P<0.01).(2)39 例中经术前确诊为AIS 16 例,余23例经术后病理确诊,宫颈锥切术14 例;全子宫切除术(或加双侧附件)共13 例,锥切术后补充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5 例,术后标本阴性;次广泛子宫切除术2 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0 例,锥切术后补充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1 例,术后标本阴性,宫颈鳞癌IIb 期G2 合并AIS 行同步放化疗1 例.各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随访1-5 年,宫颈锥切术后复发1 例,全宫术后复发1 例,死亡0,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对于阴道镜下活检、宫颈管刮、细胞学提示为宫颈的癌前期病变,可考虑行宫颈锥切术以明确诊断除外浸润癌;目前随访发现:不同术式对于疾病的短期复发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雷钧;李隆玉;程晓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与黏附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脑钠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30 例健康成人,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培养,7d 后获得贴壁细胞,荧光显微镜鉴定FITC-UEA-I 和Dil-acLDL 双染色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收集EPCs 随机分成6 组,分别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脑钠肽干预组(0.05μg /ml、0.10μg /ml、0.15μg /ml、0.20μg /ml、0.25μg /ml),均培养24h 后采用MTT 比色法测定内皮祖细胞(EPCs)的增殖能力,改良的Boyden 小室法测定EPCs 的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测定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 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脑钠肽干预组均显著增加EPCs 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与两者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脑钠肽能促进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对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朝晖;彭四萍;刘方鹏;洪浪;赖珩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并发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1例

    急性白血病患者常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凝血功能异常, 有许多研究证实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异常[1].璩斌等[2] 对93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指标进行检测, 认为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指标逐渐改善.但是,有较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尤其在诱导缓解过程中有较高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但化疗后发生的门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形成鲜有报道.我们于2012 年4 月28 日收治l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 并发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艳;李慧慧;汤爱平;费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内障复明工程200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对本县200 例200 眼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低于0.05 者2 例(1.0%),0.05-0.3 者12 例(5.0%),大于0.3 者186 例,占90.3%,即脱盲率达99.0%,脱残率达占90.3%.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适于基层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开展.

    作者:殷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奥沙利铂(OXA)联合替吉奥(S1)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 年1月-2013 年1 月我院28 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 例患者其中CR2 例(7.1%),PR12 例(42.9%),SD8 例(28.6%),PD6 例(21.4%),RR50%,DCR78.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9.0 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1.9 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均能耐受.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崇;孙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0 年5 月至2012 年2 月收治的90 例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6 个月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9、12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地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较对照组确切,能抑制心房重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伟;周菊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效果

    目的 评价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09 年1 月~2012 年1 月在我院实施腹部和四肢手术的84 例患儿,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区域麻醉;对照组采取单一氯胺酮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唤醒时间、追加次数及芬太尼及氯胺酮的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唤醒时间、氯胺酮的追加次数、氯胺酮及芬太尼的用量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氯胺酮麻醉,缩短患儿唤醒时间,生理干扰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杜云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分类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1 年2 月-2012 年3 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细菌采用K-B 纸片法测定药敏性,真菌采用真菌药敏条进行鉴定.结果 本组160 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73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0 株,占51.28%,革兰阴性菌116 株,占42.49%,真菌17 株,占6.23%.常见的感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结论 我院呼吸道感染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临床上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以缓解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性的危机.

    作者:王艳琴;饶丽华;袁慧芳;涂建斌;郭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内镜下黏膜套扎切除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on,EMRL)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SMT 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对来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及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浅层且直径在5mm-15mm 的SMT 行EMRL 治疗,切除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后内镜及超声随访.结果 所有病灶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创面愈合良好,未见残留及复发.结论 在超声内镜的指导下,采用EMRL 治疗消化道SMT 是一种简单、有效、方便、快速、经济、安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钟名荣;索标;黄文忠;张永红;黄晖晖;骆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凝固法在周围型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采用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CT 引导下将冷循环微波刀经皮穿刺入肺癌瘤体内,以40-80W 的功率,12-20min,对16 例患者的18 个病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变化.结果 16 例患者症状有不同改善,完全缓解7 例,部分缓解6 例,无变化5 例,其治疗总体有效率(CR+PR)为72.22%,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CT 引导下冷循环微波肿瘤消融术是一种高效、准确、安全的新方法.

    作者:余晶晶;白薇;张伟;赵田甜;赵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出血磁共振表现及其缺血性卒中的预防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其病因多见于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长期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生透明变性及纤维素性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升时血管易破裂出血.

    作者:李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 年2 月-2013 年2 月收治的80 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n=40)和米非司酮(对照组,n=40),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的腹痛时间、不规则阴道流血时间、β-HCG 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晓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术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骨水泥对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 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 例下胸椎压缩骨下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 术中不同剂量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A 和B 两组,A 组注入2ml 骨水泥行PVP 术治疗,B 组注入4ml 骨水泥行PVP 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A 组患者术后骨水泥外渗率显著小于B 组(P<0.05),两组患者在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止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胸椎压缩骨折PVP 术中,采用2ml 剂量骨水泥注入,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王君;徐无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探讨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自2009 年1 月-2013 年4 月对具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在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之前早期上机,观察发病率、抢救成功率、上机率,并和2004 年9 月-2008 年12 月未采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比.结果 2009 年1 月-2013 年4 月收治早产儿1403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3 例,发病率3.1%、抢救成功率达93%、上机率18.6%,较2004 年9 月-2008 年12 月收治早产儿1189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 例,发病率3.8%、抢救成功率71.1%、上机率40%,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上机率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发病率虽稍有下降,但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了基层医院治愈率,减少上机率.

    作者:傅建平;胡安辉;袁水生;杨磊;刘华;胡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