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体抽吸法在鉴定气管导管误入食道时的观察

周艳;郑艳萍;徐勇民;熊平

关键词:气体抽吸法, 气管导管, 误入食道
摘要:目的 评价气体抽吸法鉴别气管导管误入食道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选择行气管导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气管组和食道组.用抽吸法分别经气道、食道抽吸气体,记录两组可抽出的气体量,做出判断,并用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仪检测其准确性.结果 如经气管导管抽吸气体不到30-40ml,导管便在食道.如能不断抽出约100ml的气体,便在气管.其准确性可以和PETCO2相媲美,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气体抽吸法在判断气管导管是否误入食道时.准确可靠、简单易行、经济实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同步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提高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依从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 将40例局部晚期胃癌并轻度贫血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20例,治疗组化疗同时给予EPO,开始剂量为150 U/kg,每周3次,持续观察3周期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 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能明显改善胃癌贫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提高化疗近期疗效及化疗依从性.

    作者:吴薇;刘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气管内供氧的临床应用

    氧气疗法是改善和纠正低氧血症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1].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患者和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需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时难以耐受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近年,气管内供氧治疗难治性低氧血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时耐受力增加.现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自2007年5月-2012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2-69岁,平均59.9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并气管狭窄6例,肺泡蛋白沉着症5例,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3例,多发性肺囊肿并感染3例,支气管扩张2例,声带癌术后行气管造瘘气管内异物1例,气管软骨病1例,均为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人院时Pa02<50mmHg.

    作者:廖梅兰;袁小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术中骨膜给药镇痛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局部骨膜周围给药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进行随机均分成骨膜给药试验组和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于术后2h、4h、6h、10h、24h、2d、3d、4d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镇痛各时间点(10h、24h)VAS分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术中骨膜周围给药镇痛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刘胜才;黄金华;方冰;李红;刘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中穿孔素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与穿孔素基因突变和序列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儿21例作为实验组,同期21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两组患儿的穿孔素基因(PRF1)的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 实验组患儿有3例检测出PRF1基因突变,均为点突变,其中1例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S108N及T450M),确诊为家族性HLH亚型2,2例为同义序列变异(QS40Q),对照组患儿均未检测出PRF1基因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的PRF1基因编码区均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822C>T(rs885821)及C.900C>T(rS885822),这2个SNP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除上述2个SNP位点外,未检测出其它突变.结论 HLH患儿中存在PRF1基因突变,对于临床诊断为HLH的患儿,基因检测发现PRFI基因突变,要考虑家族性HLH的可能.

    作者:谢淑佩;徐忠金;范小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横筋膜修补联合疝环填充治疗腹股沟斜疝60例

    目的 评价腹横筋膜修补术联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组采取腹横筋膜修补联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感、异物感以及术后3、6、12个月病情复发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疼痛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异物感及3、6、12个月病情复发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横筋膜修补联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显著降低腹股沟斜疝填充物术后异物感及复发率.

    作者:彭长生;姚昊;金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265例在职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本市区在职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对RTI相关知识认知及求医行为情况,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首次在我院体检中心作健康体检的在职育龄妇女2265例,进行RTI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常规行妇科检查,对问卷及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参与检查2265例,检出RTI人数1523例,患病率67.24%,其中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RTI492例(21.72%);(2)育龄妇女RTI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率偏低,对RTI的症状、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认知达标率均低于65%;(3)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积液、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以31-40岁年龄段及初中文化程度妇女患病率较高,阴道炎以41-60岁年龄段妇女患病率较高;(4)正确求医率低,出现症状曾去就诊的育龄妇女只有51.93%.其中立即就诊30.14%,1周内就诊28.95%.结论 本市区被调查妇女RTI率较高,RTI相关知识认知率、正确求医率偏低.应加强RTI的普查普治工作,以降低妇女RTI的发生率.

    作者:黄慧英;张宝珍;习斌蓉;叶琳;蔡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9例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运用于大面积皮肤撕脱脱伤的创伤病人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我科自2007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了骨折合并有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病人9例,治疗予以清创原位植皮通过3-4次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结果 9例大面积皮肤撕脱脱伤的创伤病人通过3-4次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次性保肢成功,均取得满意结果.结论 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病人通过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保肢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冯子明;袁中平;董谢平;周立义;付旸;柯雪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液液萃取-HPLC法和在线萃取-HPLC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规液液萃取-HPLC法和在线萃取-HPLC法的优缺点.方法 液液萃取-HPLC法:以叔丁基甲醚为萃取溶剂,普萘洛尔为内标,分析柱为Ultimate C18(5μm,4.6×250mm2),流动相为乙腈-含0.3%甲酸的0.3%醋酸铵溶液(34:66),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在线萃取-HPLC法:以6%高氯酸溶液为蛋白沉淀剂在线萃取,预柱为Venusil C18(5μm,4.6×30mm2),分析柱为Venusil C18(5μm,4.6×250mm2),流动相为乙腈-0.3%醋酸铵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结果 卡马西平在3.07-15.0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用液液萃取-HPLC法测定时r=0.9995,低检测限为100ng/ml,回收率>92.0%,日内RSD<2.25%,日间RSD<2.52%;用在线萃取-HPLC法测定时r=0.9999,低检测限为30ng/ml,回收率>103.8%,日内RSD<1.21%,日间RSD<1.21%.结论 液液萃取-HPLC法灵敏度较低,操作较繁琐,溶剂消耗大,不宜于大批量样品测定;在线萃取-HPLC法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稳定性强,易于实现质控,适用于低浓度的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作者:邓利娟;王峰;谢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镇肝息风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镇肝镇肝息风汤治疗肝肾阳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2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苯磺酸氨氯地平抗高血压治疗,观察组41例在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收缩压降低幅度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白天、夜间、全天动态血压与对照组疗程后及本组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镇肝息风汤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二十二碳六烯酸与胎儿、婴幼儿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 hexaenoic acids,DHA)是n-3系列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俗称“脑黄金”.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类的必需脂肪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对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Bang和Dyerberg提出爱斯基摩人较低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可能与他们食用含高浓度的n-3PUFAs的海生食物有关,掀起了研究DHA和EPA的热潮.近年来研究发现,DHA对胎儿及婴幼儿的视网膜和大脑的结构膜起重要作用.DHA对人类智力和视力发育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就DHA的来源、DHA对婴幼儿大脑发育及视力发育的影响进行简述.

    作者:谭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全身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Ⅱ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设定时间15min输完,然后以0.2-0.7μg/(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10min.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在人室时(To)、麻醉诱导前3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手术结束前10min(T4)、气管导管拔除时(T5)、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T6)的SBP、DBP、HR、SpO2以及麻醉诱导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手术结束后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及气管导管拔除后1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1时两组SBP显著降低,HR显著减慢,且观察组SBP、HR T1时明显低(慢)于对照组(P<0.05);与T1时比较,观察组患者T2、T3、T4、T5、T6时SBP、DBP、HR无显著变化,对照组T2、T3、T5时SBP、DBP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T2、T5、T6HR显著增快且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麻醉诱导过程中观察组低血压、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拔管时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作为腹腔镜妇科手术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不仅使患者在手术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使患者术后苏醒迅速.

    作者:郭三明;蒋民霞;鲁小氏;王遂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原发性小肝癌经射频消融后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CT对RFA治疗小肝癌的效果评价.方法 22例原发性小肝癌(病灶直径≤30mm),共2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3d-12个月复查CT,分析肝内病灶术后的大小、密度、形态、强化方式等变化情况.结果 小肝癌经RFA治疗后CT平扫表现主要为治疗区域较原灶范围更大的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或呈类圆形.3d-1个月内增强扫描治疗区整体呈均匀低密度,无强化17例;2例治疗区随时间推移范围略变小;1例见治疗区内壁不规则形小片状强化;2例见周边薄壁环状强化.3个月-12个月复查CT平扫4例范围略缩小,增强3例见内壁不规则结节样或小片状强化;3例周边环状强化,其中2例4个月后复查,环状强化消失.结论 小肝癌经RFA治疗后的CT表现方式多样,用CT对RFA术后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射频消融效果.

    作者:黄志华;吴国云;罗晓东;田克凰;邓秋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007-2011年万载县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分析万载县2007-2011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7-2011年万载县法定传染病管理系统报告的肺结核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58.13/10万,涂阳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37.57/10万,占肺结核病例64.63%;新涂阳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31.08/10万,占涂阳肺结核病人的82.47%.55-6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为707.66/10万,为高发年龄段,男女发病比例为2.63∶1,农民发病793例,占肺结核病例的54.53%,为高发病人群.结论 应加强乡、村结核病防治机构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高危人群发现率和转诊率.

    作者:许立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90例重型颅脑损伤分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0例中,男220例(77.86%),女70例(24.13%),男女比为3.14:1.患者的高发年龄为:18-50岁(53.45%).重型颅脑损伤主要原因为车祸(51.03%),其次为打击伤(17.24%)和坠落伤(13.45%)..闭合性损伤208例(71.72%),开放性损伤82例(28.28%).主要合并伤为:颜面部擦挫伤233例(80.34%),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93例(32.07%),四肢骨折61例(21.03%).主要并发症为:应激性溃疡27例(9.31%),感染26例(8.97%),癫痫23例(7.93%).181例(62.41%)行手术治疗,109例(37.59%)行非手术治疗.环池受压和环池消失的患者预后不良率均高于环池形态正常患者(P<0.05),环池消失的患者预后不良率高于环池受压患者预后不良率(P<0.05).结论 制定统一、规划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能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翔;唐尤佳;江文曲;梁锐;淦作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足4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值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足4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值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74例在本单位单采血小板16次以上献血者采前PLT、HCT、Hb进行分析.结果 主体内效应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Hb值末次与第8次、第1次比较略有下降(P<0.05),其余各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连续多次间隔>2周、<4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规定项目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杨秋华;李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益母草口服液过滤工艺的探讨

    目的 改进益母草口服液的传统过滤工艺.方法 以涤纶滤布替换传统过滤工艺中的滤纸,放置于板框过滤机上,并添加滑石粉做助滤剂,再将此设备用于过滤益母草口服液.结果 与传统过滤工艺相比,改进工艺所得制剂澄清,质量合格.结论 改进过滤工艺符合益母草口服液的制备要求,具备工艺简单稳定,减轻劳动强度且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亚茹;骆剑蛟;汪东敏;邱慧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鼠单侧后牙缺失下颌髁突软骨PGE2水平的研究

    目的 通过建立SD大鼠单侧后牙缺失动物模型,检测大鼠单侧拔牙后不同时期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方法 选择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8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实验组大鼠拔除左侧上下颌磨牙,分别于拔牙后3d、2周、4周和12周建立单侧后牙缺失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做拔牙处理,与实验组大鼠同期建立动物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在单侧拔牙后3d、2周、4周和12周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结果 (1)拔牙后第3d、2周、4周和12周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2)单侧拔牙后3d,双侧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单侧拔牙后2周、4周和12周,拔牙侧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较非拔牙侧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高(P<0.01).结论 单侧后牙缺失时间与下颌髁突软骨中PGE2的含量具有一定关系.

    作者:何予敏;汪建中;黄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88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了解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88例患者有效73例(82.9%),无效15例(17.1%),其中死亡4例(4.5%),检出病原菌74株(84.1%),其中G-杆菌49株(66.2%);G+球菌21株(28.4%);真菌4株(5.4%).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无论G-杆菌或G+球菌对普通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其中对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均超过60%以上.比较敏感的药物主要包括亚胺培南、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等.有卧床、意识障碍、糖尿病、冠心病、肺部疾病等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结论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且存在影响肺部感染疗效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该类病例的治疗要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致病菌,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行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血管吻合术的应用

    目的 观察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行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手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手外科血管吻合手术麻醉30例,随机均分成A、B两组,每组15例.A组为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为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臂丛神经阻滞组.结果 A组臂丛阻滞时间为(156.8,±6.1)min,B组臂丛阻滞时间为(225.2±3.1)min,A组臂丛阻滞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和B组麻醉后镇痛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并发血管危象的病人A组6例,B组1例.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应用于手外科血管吻合手术,能明显延长麻醉时效,减轻术后疼痛,满足预防手外科手术吻合血管后发生血管危象的要求.

    作者:胡凯;王圣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骶髂关节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断AS病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1)骶髂关节软骨改变:双侧49例,单侧7例共105个骶髂关节的关节软骨异常,表现为T1WI软骨信号增粗、中断、消失,呈混杂信号,T2WI软骨信号增高,表面不规则呈锯齿状;(2)骶髂关节骨质改变:双侧51例、单侧4例关节旁骨质骨髓水肿,16例脂肪沉积,双侧40例、单侧4例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及增生硬化.(3)骶髂关节间隙改变:23例关节间隙假性增宽,21例骶髂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4例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12例骶髂关节间隙正常.结论 MR骶髂关节检查有助于AS早期诊断及分期.

    作者:潘志明;曾献军;王思勇;舒虹;甘龙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