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娟;王峰;谢娇
目的 了解本市区在职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对RTI相关知识认知及求医行为情况,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首次在我院体检中心作健康体检的在职育龄妇女2265例,进行RTI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常规行妇科检查,对问卷及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参与检查2265例,检出RTI人数1523例,患病率67.24%,其中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RTI492例(21.72%);(2)育龄妇女RTI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率偏低,对RTI的症状、传播途径、危害、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认知达标率均低于65%;(3)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积液、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以31-40岁年龄段及初中文化程度妇女患病率较高,阴道炎以41-60岁年龄段妇女患病率较高;(4)正确求医率低,出现症状曾去就诊的育龄妇女只有51.93%.其中立即就诊30.14%,1周内就诊28.95%.结论 本市区被调查妇女RTI率较高,RTI相关知识认知率、正确求医率偏低.应加强RTI的普查普治工作,以降低妇女RTI的发生率.
作者:黄慧英;张宝珍;习斌蓉;叶琳;蔡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不足4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值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74例在本单位单采血小板16次以上献血者采前PLT、HCT、Hb进行分析.结果 主体内效应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Hb值末次与第8次、第1次比较略有下降(P<0.05),其余各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连续多次间隔>2周、<4周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规定项目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杨秋华;李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省成年居民饮酒行为特征及饮酒模式.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8-10月从我省5个慢病危险因素监测县(区)的60个行政村/居委会抽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000名进行饮酒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我省男女成年居民及总的饮酒率分别为65.76%、33.16%和48.73%;男性饮酒者通常每日饮酒量纯酒精摄人为8.99g,女性为1.0g;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频繁饮酒及单次大量饮酒率分别为25.13%、32.59%和56.87%,女性为9.07%、13.71%、16.99%;男性危险饮酒行为高于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女饮酒者过量饮酒及单次大量饮酒均与年饮酒频率密切相关.结论 我省成年居民普遍饮酒,危险饮酒行为较高,应针对其分布特点和当地风俗制定及实施综合的多策略干预措施.
作者:陈轶英;朱丽萍;李艾;颜玮;吉路;刘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中麻醉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5岁以上腹部手术的ASAⅡ-Ⅲ级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麻醉,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麻醉手术中、拔管时的SP(mmhg)、DP(mmhg)、HR(bpm)、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结果 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麻醉安全性高,麻醉深度易于控制、循环波动小、清除快.插管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治疗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中麻醉安全性较高,术后苏醒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其应用是确切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作者:胡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0例中,男220例(77.86%),女70例(24.13%),男女比为3.14:1.患者的高发年龄为:18-50岁(53.45%).重型颅脑损伤主要原因为车祸(51.03%),其次为打击伤(17.24%)和坠落伤(13.45%)..闭合性损伤208例(71.72%),开放性损伤82例(28.28%).主要合并伤为:颜面部擦挫伤233例(80.34%),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93例(32.07%),四肢骨折61例(21.03%).主要并发症为:应激性溃疡27例(9.31%),感染26例(8.97%),癫痫23例(7.93%).181例(62.41%)行手术治疗,109例(37.59%)行非手术治疗.环池受压和环池消失的患者预后不良率均高于环池形态正常患者(P<0.05),环池消失的患者预后不良率高于环池受压患者预后不良率(P<0.05).结论 制定统一、规划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能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翔;唐尤佳;江文曲;梁锐;淦作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Ⅱ级,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设定时间15min输完,然后以0.2-0.7μg/(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10min.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在人室时(To)、麻醉诱导前3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手术结束前10min(T4)、气管导管拔除时(T5)、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T6)的SBP、DBP、HR、SpO2以及麻醉诱导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手术结束后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及气管导管拔除后1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1时两组SBP显著降低,HR显著减慢,且观察组SBP、HR T1时明显低(慢)于对照组(P<0.05);与T1时比较,观察组患者T2、T3、T4、T5、T6时SBP、DBP、HR无显著变化,对照组T2、T3、T5时SBP、DBP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T2、T5、T6HR显著增快且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麻醉诱导过程中观察组低血压、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且拔管时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作为腹腔镜妇科手术全身麻醉的辅助用药,不仅使患者在手术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使患者术后苏醒迅速.
作者:郭三明;蒋民霞;鲁小氏;王遂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规液液萃取-HPLC法和在线萃取-HPLC法的优缺点.方法 液液萃取-HPLC法:以叔丁基甲醚为萃取溶剂,普萘洛尔为内标,分析柱为Ultimate C18(5μm,4.6×250mm2),流动相为乙腈-含0.3%甲酸的0.3%醋酸铵溶液(34:66),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在线萃取-HPLC法:以6%高氯酸溶液为蛋白沉淀剂在线萃取,预柱为Venusil C18(5μm,4.6×30mm2),分析柱为Venusil C18(5μm,4.6×250mm2),流动相为乙腈-0.3%醋酸铵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结果 卡马西平在3.07-15.0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用液液萃取-HPLC法测定时r=0.9995,低检测限为100ng/ml,回收率>92.0%,日内RSD<2.25%,日间RSD<2.52%;用在线萃取-HPLC法测定时r=0.9999,低检测限为30ng/ml,回收率>103.8%,日内RSD<1.21%,日间RSD<1.21%.结论 液液萃取-HPLC法灵敏度较低,操作较繁琐,溶剂消耗大,不宜于大批量样品测定;在线萃取-HPLC法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稳定性强,易于实现质控,适用于低浓度的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作者:邓利娟;王峰;谢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r plate,LPF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17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DHS组(n=45),LPFP组(n=62)和PFNA组(n=68),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PFNA组短,LPFP次之,DHS长;PFNA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LPFP组合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PFNA组Harris评分总优良率高于DHS组,而LPFP与DHS组无显著差异;PFNA组、LPFP组不稳定性骨折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可早期负重等优势,相对于DHS治疗效果更好,特别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更好.
作者:邹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定性价值.方法 收集的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的患者肺结节病进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进行平扫与增强之后的15s、75s、135s以及195s测量病灶CT值,进而观察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的平扫CT无显著性差异,增强扫描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小肺癌与结核瘤的CT强化程度,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3种疾病的密度曲线形态不同.结论 动态CT强化扫描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鲁勇;肖香佐;曾献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6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单药治疗,根据体表面积给药剂量:体表面积<1.25m2,接受80mg/d,1.25m2≤体表面积≤1.5m2,接受100mg/d,体表面积≥1.5m2,接受120mg/d;连用14d,休息1周,3周为1周期,服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CRO例,PR5例(19.2%),SD12例(46.1%),PD9例(34.6%),有效率(CR+PR)为(19.2%) (5/26),临床受益率(CR+PR+SD)为65.3% (17/26).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劳、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均为I-Ⅱ°,Ⅲ.以上不良反应率为腹泻3.8%(1例).结论 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的疗效确切,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术中局部骨膜周围给药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进行随机均分成骨膜给药试验组和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于术后2h、4h、6h、10h、24h、2d、3d、4d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分.结果试验组镇痛各时间点(10h、24h)VAS分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术中骨膜周围给药镇痛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刘胜才;黄金华;方冰;李红;刘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胃镜胶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3800例无痛胃镜检查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胃镜胶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观察无痛胃镜不同配方用药后检查者的舒适度.结果 A组胃镜检查期间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常规检查一次头臂循环就可以维持至检查结束,从而减少呼吸及循环抑制的发生.结论 胃镜胶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才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运用于大面积皮肤撕脱脱伤的创伤病人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我科自2007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了骨折合并有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病人9例,治疗予以清创原位植皮通过3-4次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面.结果 9例大面积皮肤撕脱脱伤的创伤病人通过3-4次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一次性保肢成功,均取得满意结果.结论 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病人通过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保肢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冯子明;袁中平;董谢平;周立义;付旸;柯雪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及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 将40例局部晚期胃癌并轻度贫血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20例,治疗组化疗同时给予EPO,开始剂量为150 U/kg,每周3次,持续观察3周期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 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PO能明显改善胃癌贫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提高化疗近期疗效及化疗依从性.
作者:吴薇;刘逸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腹横筋膜修补术联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组采取腹横筋膜修补联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感、异物感以及术后3、6、12个月病情复发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疼痛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异物感及3、6、12个月病情复发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横筋膜修补联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显著降低腹股沟斜疝填充物术后异物感及复发率.
作者:彭长生;姚昊;金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子宫与卵巢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不孕症患者34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史妇女34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两组排卵期子宫动脉、卵巢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比较两组以上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子宫、卵巢动脉PSV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01).两组子宫、卵巢动脉EDV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子宫、卵巢动脉RI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结论 不孕症患者子宫、卵巢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不孕的原因之一.
作者:邹玉萍;邹泰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与穿孔素基因突变和序列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儿21例作为实验组,同期21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两组患儿的穿孔素基因(PRF1)的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 实验组患儿有3例检测出PRF1基因突变,均为点突变,其中1例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S108N及T450M),确诊为家族性HLH亚型2,2例为同义序列变异(QS40Q),对照组患儿均未检测出PRF1基因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的PRF1基因编码区均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C.822C>T(rs885821)及C.900C>T(rS885822),这2个SNP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除上述2个SNP位点外,未检测出其它突变.结论 HLH患儿中存在PRF1基因突变,对于临床诊断为HLH的患儿,基因检测发现PRFI基因突变,要考虑家族性HLH的可能.
作者:谢淑佩;徐忠金;范小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龈沟液内毒素含量的变化及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种植体88例,种植体周围炎12例,健康牙100例,鲎试剂光测定法检测种植体周、牙周龈沟液内毒素含量;同时检查各自的临床指标牙龈出血指数及探诊深度.结果 健康种植体龈沟液内毒素含量在1周内含量高,1个月后逐渐稳定;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内毒素含量高于健康种植体高于健康牙.结论 口腔种植体较健康牙更容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需要患者注重口腔卫生保持.
作者:习伟宏;杨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 纳入25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无创通气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无创通气组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则序贯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3例均行气管插管).结果 无创组和对照组平均气管插管天数分别为(6.50±1.00)d、(8.00±0.85)d,P<0.05.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天数,对照组(12.4±1.5)d,无创组:(11.6±1.0)d,P<0.01,存在显著差异.ICU病死人数:对照组和无创组分别为2、3例,P=0.5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RDS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作者:杨小刚;卢院华;杨春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与传统分娩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待分娩初产妇共16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分娩.对比两组患者的生产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并采用疼痛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生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与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更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可得,观察组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能够缩短生产时间,且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对于产妇的疼痛感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振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