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化方案治疗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吴锦瑜;黎明;郎梅春;陈志勇;张华

关键词: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单药序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3例,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9例;A组患者改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B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时分别观察、比较其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生化学应答率。血清HBV DNA阴转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至96周,并观察其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V基因耐药变异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下降幅度、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生化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BV DNA阴转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至96周,两组患者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及HBV基因耐药变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或改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优化方案维持血清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率及HBV耐药变异率均无明显差异,安全性良好均适用于患者临床治疗。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近视的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近视的调节刺激与调节反应的关系。方法阿托品散瞳验光,确定115例研究对象,停药3-4周后采用MEM动态检影法,分别测量7-14岁60例近视、25例正视、30例远视儿童,并确定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结果60例近视患儿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74±0.31)D和(0.82±0.36)D,25例正视儿童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66±0.29)D和(0.70±0.33)D,30例远视儿童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值分别为(0.65±0.30)D和(0.70±0.34)D,近视患儿的主导眼和非主导样的调节滞后比正视和远视儿童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组主导眼调节滞后度小于非主导眼调节滞后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远视组和正视组主导眼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度无明显差别。结论不能确定调节滞后是影响儿童近视眼发病的原因之一,但儿童近视主导眼调节滞后与非主导眼调节滞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远视及正视儿童却无此现象,提示研究儿童近视发生与发展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反应的差别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飞;罗炜;梁建国;罗明媚;谌柳萍;柒清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锁骨钩钢板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CH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锁骨钩钢板(CHP)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0例和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Karlsson评分标准,优30例,良13例。结论术中正确使用锁骨钩钢板,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是治疗的关键,骨折愈合后及时取出锁骨钩钢板是必要的。

    作者:罗国强;乐海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危宫颈癌术后辅助调强同期放化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代替传统放疗,辅以紫杉醇和顺铂治疗高危宫颈癌术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Ib-IIa期宫颈癌术后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2组,研究组辅以调强放疗,对照组辅以传统放疗,两组均加同期紫杉醇和顺铂化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1)研究组2年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年生存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研究组胃肠道、泌尿和造血系统急性毒副反应减少,慢性肠道毒性反应减少(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与靶区和重要器官的外形或边界在三维空间上更为接近,与传统放疗相比,降低了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毒副反应。

    作者:凌燕;熊员焕;罗蒲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用臭氧水治疗放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医用臭氧水治疗放化疗病人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放化疗后合并口腔溃疡的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医用臭氧水含漱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含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腔溃疡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3、7d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3d口腔溃疡分级均至少降低1级,口腔溃疡改善情况明显。结论医用臭氧水高效、廉价、无副作用、操作简单,治疗放化疗病人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周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TA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的评价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超声多普勒在血管化游离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血供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下颌骨缺损游离血管化骨瓣修复的41例,共计88条吻合血管,其中41条动脉,47条静脉,术后1周采用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技术及超声多普勒检查以评价移植骨瓣术后血供的情况。结果88条吻合血管中,85条血流通畅,3条血管未见显影考虑闭塞,其中动脉1条,静脉2条。CTA和超声多普勒两种方法在血管化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血供评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A及超声多普勒都能够准确显示吻合口血管的通畅性。

    作者:邵益森;习伟宏;曾献军;曹钟义;王伟;钱永;张绚;严俊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动脉粥样斑块病变中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基因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和环境因素(继发性因素)共同作用,互相促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1]。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重要的酶类,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与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1.1基质蛋白酶结构、分类基质金属蛋白酶(MM Ps)是一类对ECM有特异降解作用的内切蛋白水解酶,生物活性依赖Zn2+,稳定性依赖Ca2+,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MMP-1,-3,-8,-9,-11,-14)、平滑肌细胞(MMP-1,-2,-3,-8,-9)、巨噬细胞(MMP-1,-3,-8,-9,-11,-12,-14)、淋巴细胞(MMP-1,-2,-3,-9)、肥大细胞(MMP-9)、成纤维细胞(MMP-1,-3,-9)和单核细胞(MMP-1,-2,-3,-8,-9,-11,-12)分泌,参与炎性反应、缺血缺氧损伤、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3]。

    作者:毛洪涛(综述);黄亮(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R床旁摄影应用价值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机X线摄影(CR)床旁摄片的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3月-9月之间CR床旁摄影756张平片,组织放射科资深医师2名、全体技术人员9名对每幅图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优级、良级及废片3种,结果进行统计。结果756张CR床旁摄影平片中,优级片496张,占65.6%,良级片258张,占34.1%,废片2张,占0.03%。结论 CR床旁摄片数据经图像后处理,影像质量优良,且图像可作数字化存储和远程传输。

    作者:包江萍;张建模;余霞平;晏飞虎;易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甲氨蝶呤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两种甲氨蝶呤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妇产科接诊的9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单次服用1mg/kg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0.4mg/(kg·d)甲氨蝶呤,肌注5d,并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4762,P=0.788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98,P=0.0015)。实验组患者的β-HCG恢复正常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9.4226,P=0.0000)。结论单次服用1mg/kg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0.4mg/(kg·d)甲氨蝶呤,效果良好。

    作者:周文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

    目的:评价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大面积烧伤深度创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Meek植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邮票状皮肤移植,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植皮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所需的供皮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皮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Meek植皮治疗效果优于邮票状植皮。

    作者:谭建岗;杨晋杰;余雪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手术优劣分析

    目的:比较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B超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2月-2013年9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患者(单侧或双侧肿块,2个≤肿块数目≤10个)200例,其中行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乳腺外形满意度、术后切口并发症(出血血肿)、切口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局部有无复发再发6个方面进行优劣势比较。结果真空辅助旋切术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为2.5d、手术平均时间为40min、术后乳腺外形满意度99%、术后血肿1例、切口愈合平均时间3d、术后3个月复查局部无复发再发。传统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为6d、手术平均时间为60min、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85%、术后并发症(积液裂开感染)7%、切口愈合平均时间7d、术后3个月复查局部无复发再发。结论对于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B超引导下行真空辅助旋切术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董赟;石岚;吴毓东;孙正魁;王芹;乐飞;黄传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通道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9年8月-2013年6月,我院采用微创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患者21例,其中老年男性16例,小儿5例,结石直径0.9-3.0cm大小。经尿道置入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生理盐水使膀胱充盈,于耻骨上1-2cm18G穿刺针穿刺膀胱,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筋膜扩张器依次扩张通道至18-20F,留置peel-away套鞘,经套鞘置入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击碎结石,碎石经套鞘冲出体外。术毕留置导尿管及膀胱造瘘管,术后3-5d拔除膀胱造瘘管,次日拔除导尿管。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0-65min,平均45min,出血少,一期清石率为100%。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18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微通道经皮膀胱穿刺碎石术治疗老人和小儿膀胱结石具有手术简便,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等特点。

    作者:张中华;谢文虎;刘军华;艾桂花;李赟;方谦;彭为华;刘云;黎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表达及其与体外药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ie histidine triad,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和化疗药物敏感的相关性。方法对106例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FHIT的表达,用ATP-TCA法检测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和多西他赛的体外药敏,分析FHIT表达与临床病理和化疗药物体外药敏的相关性。结果 FHI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年龄、绝经情况、癌瘤直径、ER和PR受体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HIT表达与多西他赛敏感性有关(P<0.05),与氟尿嘧啶和环磷酰胺敏感性无关(P>0.05)。结论 FHIT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多西他赛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戚雯琰;周冬根;何文;邓觐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在肩锁部及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的可行性。方法肩锁部及上肢手术120例随机均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法,B组为常规的肌间沟臂丛阻滞法。结果 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A组的阻滞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B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起效快,阻滞效果完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才林;黄安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复方垂盆草降酶颗粒微生物限度控制方法探讨

    目的:控制复方垂盆草降酶颗粒微生物限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复方垂盆草降酶颗粒制备工艺流程,从中药材的提取、喷雾制粒、颗粒包装、设备清洁、室内空气净化、人员操作等方面来探讨控制其微生物限度的方法。结果复方垂盆草降酶颗粒卫生学检验结果,细菌≤(160±37)cfu/g(正常范围≤1000cfu/g),霉菌≤(10±5)cfu/g(正常范围≤100cfu/g),未检出大肠埃希菌。结论通过质量控制,复方垂盆草降酶颗粒微生物限度稳定,符合药典标准。

    作者:沈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弹性髓内针微创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折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62例儿童下肢长骨骨折,其中股骨骨折35例,胫骨骨折27例。结果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8个月-5年,平均3年5个月。术后愈合优57例(占92%),良3例。61例一期愈合,无骨感染和骨不连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是可行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它具有皮肤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骺板及影响骨的生长发育、不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骨折愈合恢复快、住院周期短、患儿易耐受、将矫形外科与整形外科有机结合等优点。

    作者:林智锋;熊斌;江琦庆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妇科急腹症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期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l月-2012年1月收治的32例老年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治愈31例,1例浆液性卵巢癌,1例术后转肿瘤科化疗,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泌尿系统感染2例,尿潴留1例,腹壁切口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应激性溃疡2例,肺部感染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均经相应处理病愈出院。结论老年妇科急腹症以卵巢囊肿扭转或破裂为主,其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易误诊。

    作者:黄国婷;刘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哮喘症状评分及哮喘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EF、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EF比较:P<0.05,FEV1/FVC比较: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美特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对于改善患者哮喘症状和肺通气功能均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建彬;杨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塑料外鞘+金属外鞘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临床运用

    目的:评价运用塑料外鞘联合金属鞘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MPCNL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目前国内现行的单外鞘行手术操作,观察组运用塑料外鞘建立操作通道,再运用金属外鞘行手术操作,比较两组病人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清石率及通道丢失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建立操作通道,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0±30)min、(95±28)min,出血量分别为(150±50)ml、(148±46)ml,术后一期清石率分别为71%(43/60)、75%(45/60),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而通道丢失率对照组达6%(4/60),观察组无通道丢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中运用塑料外鞘联合金属外鞘行手术操作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避免了操作通道丢失的发生。

    作者:巫琪;顾六英;李炳花;邹安荣;章其鑫;刘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3年全国NOTES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全国NOTES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学术研讨会暨2013中国消化内镜及消化疾病诊疗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南昌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詹启敏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曾传美,南昌大学副校长辛洪波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7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了30场专题报告。针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形势,詹启敏院士做了《肿瘤转化医学理念和实践》的专题报告。詹启敏认为过去的肿瘤基础研究多数停留在了解肿瘤基本生物学层面上,存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存在脱节的现象,而肿瘤转化医学(如肿瘤标志物研究、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等)的提出则为基础研究成果更快应用于临床搭建了一座桥梁;南昌大学一附院消化科吕农华教授作了题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的讲座。此外,还有来自美国Emory大学教授蔡强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Herbert C. MorseⅢ教授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根据Joher-Wruhs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结论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对骨折处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宋备战;张志辉;陈胜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