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仙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CT表现,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结果 颅脑CT主要表现为脑膜病变、脑室扩张、脑水肿、脑梗塞、脑结核瘤或者脑脓肿.结论 CT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型、病期、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以及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景良;王巍颋;许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benign neonatal sleep myoclonus, BNSM)是发生于生后第1-2周的以睡眠时出现重复有节律的肌阵挛为特征的一种运动障碍[1],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报告如下.
作者:曾丽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射频治疗的37例肝癌患者的资料,应用四川绵阳立德LDRF-120S多极射频消融仪,大功率为90W,电极张开成伞形,为旋转式集束多弹头电极,治疗功率及电极张开大小由计算机实时监控,肿瘤消融完全后,阻抗达到大,功率降低为零,治疗自动停止.对直径超过5cm的肝癌患者首先采用经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直径小于5cm肝癌,直接应用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皆随访3年,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彩超、增强CT或MRI及AFP随访.结果 ⑴彩超、增强CT或MRI复查,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6.8%和51%.⑵甲胎蛋白(AFP):13例治疗前后均不升高,24例治疗前AFP在(641±61.24μg/L)术后1个月下降(136.41±52.23μg/L),其中16例降至正常范围.⑶并发症:术后3d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4-39℃.恶心呕吐1例,腹痛,右肩背痛3例.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的微创治疗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冯莉莉;曾俊;赖全图;贾克东;刘辉;王卫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低场MRI中,手推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磁共振手推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60例患者中满意49例(占81.7%),一般9例(占15.0%),差2例(占3.3%).结论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手推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中,大部分能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作者:温小良;何玉麟;曾婧贤;陈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江西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上报的8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 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9种,其中抗菌药物6种,抗肿瘤药物7种,中药制剂8种;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7.7%;ADR的临床表现以药物热、皮肤过敏为主.结论 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及上报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刘丽娟;郑柳莉;赵涛;刘利艳;王文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菌肺炎胸部X片及CT片8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8例患者胸部X线和CT片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两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两肺间质性改变2例;两肺多发实变影1例.结论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其胸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吴国云;侯刚;田克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在开放肝胆管切开取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肝胆管切开取石术中经胆管切口用输尿管硬镜镜检取石,必要时加用钬激光碎石后冲出或取出残余结石.结果 胆总管下端和一、二级肝管结石能彻底清除,无并发症.结论 在肝胆管切开取石手术中,配合应用输尿管硬镜加钬激光碎石是一个有效的清除残余结石的方法.
作者:汪建华;叶继荣;赵华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九江市城区幼儿园儿童气质特点.方法 对九江市城区两所幼儿园中儿童采用12-36个月幼儿气质问卷(CTTS)及3-7岁儿童气质问卷(CPTS) 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儿童气质测评.结果 170例2~6岁儿童中,气质类型均以平易型(E型)和中间近平易型(I-E型)为主,气质类型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童反应阈和注意分散度的得分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在活动水平、节律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适应性、趋避性得分高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岁年龄组儿童注意分散维度、反应强度、情绪维度的得分均高.结论 2-6岁城区幼儿园儿童的部分气质维度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儿童3-4岁是值得注意的年龄段.
作者:孟群;张菊玲;黄肇华;周小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丝线结扎阑尾系膜及根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36例丝线结扎阑尾系膜及根部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40±8 min(30-7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2-7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可合理应用丝线结扎阑尾系膜及根部,该术式安全、有效,而且可以节省费用.
作者:肖冬生;李志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甲状腺激素、血小板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28例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患儿进行T3、T4、TSH和血小板监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休克期T3、T4、血小板水平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休克恢复后T3、T4、TSH、血小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T3、T4水平下降的程度及血小板的下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周新玲;彭庆明;姚福涛;刘有才;芦慧明;王玲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儿4例病历资料和手术方式.结果 两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诊1年,生长发育良好.两例术后出现胃漏,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上消化道穿孔,如果未明确诊断,应考虑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可能.充分裁剪与细致修补,解除胃排空障碍,是手术成功关键.
作者:张宜兵;张晓林;罗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取旋髂深动脉为血管蒂的髂骨皮瓣植骨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诊18个月.7例均获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个月.根据Paley等骨与功能分级方法评价功能本组病例优6例,良1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 此术式效果良好,治疗周期短,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韩东;柳琦;李红;方冰;庄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胰管结石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001-2011年手术治疗的13例胰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结石成功取出,其中,9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胰断端套入空肠端Roux-en-Y吻合术;1例无法取出结石,直接行胰管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常用,也是重要和终手段.
作者:周诚亮;饶雪峰;余旭辉;曹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结果 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诊断和整复治疗,成功54例,手术治疗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透视下空气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安全、复位快、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加寿;邹文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以往五官科护理多以医嘱为中心,注重治疗,忽视对患者相关知识教育与心理支持,致使手术成功率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并直接影响患者心身健康,加重经济负担.为了改变以上护理弊端,自2009年至今我们将健康教育计划护理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丹丹;马玲;邓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视网膜脱离是指因视网膜裂孔的形成,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而引起的视网膜脱离[1].常需采取手术方法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而手术前后采取正确的体位,将对促进视网膜的复位及视功能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陈月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对该病的诊治体会.结果 2例患儿均因急性肠梗阻就诊,1例并发早期感染性休克,1例并发消化道穿孔,均在术前快速纠正全身情况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为肠系膜裂孔疝,都伴发肠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加肠系膜缺损修补.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漏,行2次手术修补,术后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早期诊断困难,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不能排除本病的急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探查并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救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左伟;刘翔;赵萍;高威;陈晓莉;沈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50例,肠内营养(EN)组25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组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经鼻饲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 (瑞素),量由500ml/d至1 000ml/d,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7d抽取外周血,测定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术后第7d CD3+、CD4+、CD4+/CD8+、lgA、lgG较术前1d明显增多(P<0.05);PN组术后7d与EN组术后7d相比,TNF-α、IL-6值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EN组与PN组相比,HSP-70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
作者:王志坚;易显祖;石鹏;杨晶;石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在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16例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后感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在1-2周后均可缓解.术后所有患者均可进食半流.术后均获得随访,其中7例分别手术后4-16个月死亡.死亡原因是肝转移3例,1例死于主动脉破裂出血,3例恶液质全身衰竭.其余9例术后至今仍生存,生存长者达18个月,支架仍然保持通畅.结论 晚期食管癌行胃镜下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能明显改善梗阻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并发症少.
作者:吕春华;胡茂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4.6岁.术前6例均行CT检查.结果 混合型4例,3例为胰头或钩突分支胰管扩张合并主胰管扩张,1例同时伴有胰颈分支胰管扩张;分支胰管型2例,均位于钩突.CT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其间可见分隔,增强后囊性区域无强化,囊壁和分隔可强化.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武;张德龙;郑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