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管结石手术治疗13例临床分析

周诚亮;饶雪峰;余旭辉;曹虹

关键词:胰管结石, 手术
摘要:目的 总结胰管结石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001-2011年手术治疗的13例胰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结石成功取出,其中,9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胰断端套入空肠端Roux-en-Y吻合术;1例无法取出结石,直接行胰管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常用,也是重要和终手段.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计划护理对提高外耳再造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以往五官科护理多以医嘱为中心,注重治疗,忽视对患者相关知识教育与心理支持,致使手术成功率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并直接影响患者心身健康,加重经济负担.为了改变以上护理弊端,自2009年至今我们将健康教育计划护理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丹丹;马玲;邓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对该病的诊治体会.结果 2例患儿均因急性肠梗阻就诊,1例并发早期感染性休克,1例并发消化道穿孔,均在术前快速纠正全身情况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为肠系膜裂孔疝,都伴发肠坏死,行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加肠系膜缺损修补.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漏,行2次手术修补,术后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早期诊断困难,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不能排除本病的急性肠梗阻应及早手术探查并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救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左伟;刘翔;赵萍;高威;陈晓莉;沈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股疝与腹股沟疝的CT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股疝与腹股沟疝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股疝与20例腹股沟疝的CT平扫及多平面重组图像.结果 15例股疝中所有病例疝颈均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患侧影像股三角填塞;13例伴股静脉受压;14例疝囊局限于耻骨结节外侧.20例腹股沟疝中所有病例疝颈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患侧影像股三角未填塞;2例伴股静脉受压;18例疝囊伸展至耻骨结节内侧.股疝与腹股沟疝的CT征像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CT有利于鉴别股疝与腹股沟疝.

    作者:简昊;肖云龙;李志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1例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benign neonatal sleep myoclonus, BNSM)是发生于生后第1-2周的以睡眠时出现重复有节律的肌阵挛为特征的一种运动障碍[1],临床较少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报告如下.

    作者:曾丽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尘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确诊尘肺的CT表现特征,观察尘肺结节的大小、分布特点及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 本组126例中,对尘肺小结节的早期融合改变敏感,轴位扫描结合冠状/矢状图像重建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尘肺的细小病灶的检出率,且多层螺旋CT的薄层扫描可重建大密度投影,有利于将圆形小阴影与血管影区别,提高尘肺的早期鉴别诊断水平.结论 鉴于CT及HRCT在尘肺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及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且对于判断尘肺的病变程度、范围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使得尘肺的诊断更加准确.

    作者:钟万;黄贤平;梅菊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肿瘤中新的微循环模式——血管生成拟态

    肿瘤生长和转移扩散与肿瘤新的血管生成息息相关.Folkman[1]首先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概念.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是复杂的,并且每个肿瘤的脉管系统有其特异性,这取决于组织的特异性、血管生成的微环境、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以及宿主的免疫等等.肿瘤血管生成也一直成为人们认识肿瘤生长进程及进行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2].

    作者:揭由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009-2010年我院抗高血压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厦门市第二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并进行经济学分析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物应用频度分析方法,对我院 2009-2010年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金额,主要品种数及其DDDs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使用频率前3位药品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培哚普利.结论 我院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徐新闻;周亚林;王海燕;于晓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影像特点分析

    目的 利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观察81例糖尿病(病程5-10年)并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特点,为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62例脑梗死患者行DSA检查,分为糖尿病组(DM组)81例,非糖尿病组(NDM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狭窄发生率、动脉狭窄病变分布、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 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0.2%,而N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动脉病变均以多支狭窄为主,DM组多支狭窄较NDM组多,且范围较广,DM组多支动脉狭窄率为75.3%,而NDM组占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外狭窄并存例数DM组较NDM组多,DM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率为49.3%,而NDM组占22.2%,差异有统计意义,DM组中重度动脉狭窄较常见(61.7%),而NDM组以轻度狭窄常见(32.1%),两组动脉狭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脑动脉狭窄;(2)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范围广泛、多发;(3)病程5-10年的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以中重度狭窄为主.

    作者:曹铭华;江顺福;吴明起;高黎明;曹玮;邢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感染性休克患儿甲状腺激素、血小板的观察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甲状腺激素、血小板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28例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患儿进行T3、T4、TSH和血小板监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休克期T3、T4、血小板水平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休克恢复后T3、T4、TSH、血小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T3、T4水平下降的程度及血小板的下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周新玲;彭庆明;姚福涛;刘有才;芦慧明;王玲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35例老年人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分析总结其特点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 心律失常检出率达96.30%,在冠心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达77.32%.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老年人发现疾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心脏疾病的检出率.

    作者:王强;祝丽华;熊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先天性尿道下裂98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对984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I期手术完成924例,分期手术60例,一次手术成功率自2006年的85.3%逐年上升至2010年的92.6%.结论 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的尿道下裂类型及各部位的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需保证新成形尿道的血运及被覆皮肤的血运.

    作者:唐静;陈勇;吴文波;段智峰;饶品德;熊春凤;王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应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目的 探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Switch术)在完全性大血管错位(D-TGA)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3月应用一期Switch术治疗完全性大血管错位10例.其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错位(D-TGA/IVS)5例,大血管错位伴室间隔缺损(D-TGA/VSD)5例;手术平均年龄(39±21.8)d,体重(3.65±1.24)kg.结果 手术死亡2例,其余随访3个月-4年,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功能状况良好,肺动脉轻度残余梗阻1例.结论 一期Switch术在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及早手术和冠状动脉移植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邹勇;明腾;陈霞;涂洪强;胡华琨;王小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菌肺炎胸部X片及CT片8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8例患者胸部X线和CT片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两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两肺间质性改变2例;两肺多发实变影1例.结论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其胸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吴国云;侯刚;田克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弹性髓内钉在儿童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优点

    目的 观察弹性髓内钉在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2 例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本组22 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16岁,平均年龄9岁.左侧13,右侧9例.按O′brien分型[1],Ⅱ°、Ⅲ°18例,Ⅳ°4 例.合并尺骨骨折3 例,合并尺骨骨折2 例,内上髁骨折1例,桡神经损伤2 例.均为跌伤所致,伤后至就诊时间4h-3d.结果 全部病人随访时间4-18个月,愈合均良好,良好9例,较好13例,无桡骨头骨骺早闭、缺血坏死及尺桡骨融合,无关节周围异位钙化灶.结论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疗效可靠、微创、可尽早恢复功能活动、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张亚鹏;姚杰;孙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刮宫术前的应用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试验组60例患者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术前2-3h给予米索前列醇片600μg,待阴道流血开始行无痛刮宫术.对照组56例无痛刮宫术前3天给予口服倍美力3.75mg,3次/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宫颈软化、手术时间、阴道流血、二次清宫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稽留流产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探讨江西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上报的8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 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9种,其中抗菌药物6种,抗肿瘤药物7种,中药制剂8种;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7.7%;ADR的临床表现以药物热、皮肤过敏为主.结论 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及上报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刘丽娟;郑柳莉;赵涛;刘利艳;王文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体骨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目的 探讨自体骨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6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术中采用切下椎板棘突关节突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椎弓根内固定39例.结果 随访10-38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有明显骨性愈合,12个月后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未见复位丢失.按侯树勋等疗放评价标准:优29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3%.结论 采用自体椎板、棘突及关节突作为骨源联合单枚cage植入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结果,并减少了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易建云;谢立俊;赵隆队;胡生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4例因先天性巨结肠实施根治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腹Soave's法巨结肠根治术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两种方法会阴部手术操作相同,均行Soave's法直肠结肠全层吻合.术前均消化道造影,24h延迟拍片,直肠黏膜活检明确诊断.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儿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可充分发挥腹腔镜下探查的优势,减少对肠道的干扰,有效防止肠黏连,创伤少、恢复快、切口美观,安全可行.

    作者:张守华;邓庆强;黄金狮;徐维;谌卫龙;罗鸣;陶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丝线结扎阑尾系膜及根部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丝线结扎阑尾系膜及根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36例丝线结扎阑尾系膜及根部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40±8 min(30-7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2-7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可合理应用丝线结扎阑尾系膜及根部,该术式安全、有效,而且可以节省费用.

    作者:肖冬生;李志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的CT影像诊断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患者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CT表现,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结果 颅脑CT主要表现为脑膜病变、脑室扩张、脑水肿、脑梗塞、脑结核瘤或者脑脓肿.结论 CT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型、病期、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以及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景良;王巍颋;许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