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敏;寻斌
目的 探讨不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地对2006年1月-2011年11月所有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加以分类和对比分析.结果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108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59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599例,其中 CRBBB合并LAFB 88例,﹥60岁明显偏多;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常见于年轻人;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UIB)、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FB)少见.CLBBB、UIB、LPFB大都有器质性心脏病,以高血压、冠心病多见; CRBBB、LAFB、CRBBB合并LAFB部分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常见;ICRBBB器质性心脏病较少,部分合并先心病、心肌炎.结论 CLBBB、UIB、LPFB发病率低,但发病年龄高,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LAFB与 CRBBB多见,多数﹥60岁,器质性心脏病相对少于CLBBB;CRBBB容易合并LAFB ;ICRBBB年轻人多见,器质性心脏病少见.所有患者男性均多于女性.
作者:武清香;彭冬迪;孙志刚;石泉;熊春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Vitapex糊剂对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位患者的93个年轻恒牙采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结果 88个患牙经根尖诱导治疗有效,有效率高达94.62 %.结论 病变的年轻恒牙使用Vitapex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具有较好效果,能使更多的年轻恒牙得以保留,并使牙根长度得到一定生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爱国;林翠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Digital Mo-Target Mammography,DMM)中的局限致密阴影浸润(Localized Density Infiltrate Show,LDIS)在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的特点,以及DMM区分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 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乳腺疾病患者中的30例在DMM检查中显示LDIS的患者,在术后行病理分析,对病灶的密度、分布以及周围影像改变等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同时比较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的检测正确率与病例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 对称性分布12例,非对称性分布18例,密度略高于或近似与周围相等14例,密度中间高边缘变淡17例,结构不良2例,粗大钙化影3例,泥沙样阴影4例,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12例,经统计学分析,DMM能够较好的区别良、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LDIS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可以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认识,有助于提高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片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的准确率.
作者:蔡衍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 月我院诊治的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干咳及气喘等;肺部听诊,部分患儿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均经X线检查,表现呈多样性,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阴影增浓、间质性肺炎改变及斑片状阴影.对56例患儿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达96.43%,无明显不良反应.住院治疗9-15d后患儿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误诊,应尽早行X线检查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等检测.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程诗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左侧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对3例左侧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结果 3例患者的室上速均为窄QRS波群,RP间期>PR间期.电生理特点为:心动过速的短RP间期>140ms; 旁道的逆传具有递减性传导的性质.结论 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有与快纤维房室旁道不同的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卫;颜友良;李顺辉;江小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出血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及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16例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患者,同时应用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引产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并保留了子宫,无明显并发症;1例患者失败并出现席汉氏综合征.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前置胎盘中晚期引产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刘颖群;李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46颗牙隐裂作综合性治疗,包括调牙合、直接填充、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等,随访1-2年,观察患者的自我感觉和体征.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年,平均(15.72±3.67)个月.46颗患牙经综合治疗后失败4颗(8.69%,4/46),其中3例未遵医嘱按时复诊,冠脱落后出现明显症状而就诊,见牙根完全纵裂而不得不拔除;1例失败者为裂纹至髓底且就诊较晚者形成了根分叉病变难以愈合,成功和有效率91.30%(42/46).结论 牙隐裂临床发生率较高,必须早期诊断,针对牙隐裂所采用的调牙合、带环黏固后根管治疗加全冠的方法修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晨;姜淑群;刘玮珏;黄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7年3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以40例在切除乳腺癌标本后,手术创面尤其是腋静脉周围喷洒纤维蛋白胶者为实验组;以手术创面不使用纤维蛋白胶的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术后第1d负压吸引的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情况,以判断纤维蛋白胶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1d负压吸引的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及皮下积液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创面喷洒纤维蛋白胶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和皮下积液的发生,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作者:陆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1的表达.方法 将体重180-250g的SD清洁级雄性大鼠48只,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博莱霉素(BLM)组,BLM 组大鼠气管内注入0.9-1.25ml博莱霉素A5(BLMA5,5mg/kg),对照组在同样条件下向气管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动物于气管灌注后第7、14、28、40d分别随机处死6只.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PAR-1的表达;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纤维化,按Ashcroft 评分法,评估肺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结果 (1)对照组无明显胶原沉积,BLM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见明显胶原沉积,BLM组/对照组两组在第7、14、28、40d肺间质纤维化Ashcroft 评分分别为24±3.72/3±0.63、46.4±4.09/4±0.63、69.3±3.78/3±1.41、64.5±5.96/3±1.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BLM组/对照组两组在第7、14、28、40d平均每高倍镜视野肺组织PAR-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93±1.47/2.5±1.52、16.67±2.16/1.83±1.17、17.67±2.16/2.17±0.75、16.0±2.28/2.17±1.17.BLM组各时间点肺组织PAR-1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增多,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肺间质纤维化程度与PAR-1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76).结论 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1的表达增强;蛋白酶激活受体-1的表达可能在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中其重要作用.
作者:方晓琳;李秋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副肝管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C的14例副肝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副肝管损伤中,9 例术中及时发现并夹闭副肝管断端,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其中6例术后5d引流管内无胆汁引出拔管,2例1周后拔管,1例经引流3个月后无胆汁引出而拔管治愈;2例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而行剖腹探查发现副肝管损伤,经结扎副肝管断端后治愈;3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而放置腹腔引流管发现胆汁引出,经引流治愈.结论 术中注意操作方法,副肝管的损伤可以及时发现或可避免,对副肝管损伤直接夹闭并置引流管引流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陈修煌;高家宝;熊乐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CBP)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至2011年5月从我院各科室病房转到ICU治疗的22例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将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组共22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两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D-乳酸的浓度、内毒素.结果 MODS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增高,其中死亡组患者APACHEII评分和上述指标比存活组增高更显著,并且MODS患者在CBP治疗前后的APACHEII评分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肠道屏障功能损害程度与MODS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和预后差有密切关系;在MODS发生早期甚至MODS发生之前行CBP干预可能带来更多益处.
作者:汪卫东;徐方林;李峰;邹颋;杨洪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1 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重症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X 线胸片特征及诊治过程,并根据其是否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未用激素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热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70例均有咳嗽及发热,且均为高热,均存在血清MP-IgM 阳性.激素治疗组40例痊愈27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5%.非激素治疗组30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治愈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激素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激素组发热时间(4.58±1.34)d 显著短于非激素组(8.36±1.53)d;平均住院日两组分别为(10.5±1.8)与(15.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确诊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患者,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及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肺内、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林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因素与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将来我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症与对因治疗相结合,对照组仅行对症治疗,分别观察0.5年、1年、3年后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在0.5年、1年、3年的疗效分别83.65%、73.08%、69.23%,明显优于对照组40.38%、37.50%、34.6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因治疗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宋方庆;梅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车载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系统在尘肺病普查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2011年3-8月应用车载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系统对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3680例粉尘从业人员进行胸部X线摄片普查.结果 通过对3680例职业病(尘肺)体检X光片的分析、评定,本组3高千伏胸片中甲级片2218张,60.27%;乙级片1295张,占35.19%;丙级片132张,占3.59%;废片35张,占0.95%,超过了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甲片率>40%、废片率≤2%的质量标准,同时得到了上级职业病(尘肺)诊断专家的肯定.结论 车载高千伏胸部X线摄影系统四位一体的独特设计,占车空间小,性能稳定,机动性强,能够深入厂矿生产一线,无需职业病普查者往返医院,能对职业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良;刘伟萍;冯平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异常介入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Allura Xper FD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系统对33例怀疑血管病变患者常规2D脑血管造影和3D脑血管造影重建,对比两者提供的影像信息资料.结果 与二维血管造影图像相比,三维重建图像具有巨大的优势,为临床诊治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影像信息.结论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脑血管异常介入诊治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袁武;张德龙;熊萍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MDCT)重建技术在细微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2例普通X线平片未显示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102例经过CT重建后,46例发现细微骨折,其中肋骨骨折19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寰枢椎骨折2例,鼻骨骨折5例,髋臼骨折1例,肱骨滑车骨折2例,尾骨骨折4例,腕骨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细微骨折诊断较X线更准确.
作者:曾鸣;李宣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2例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检测血乳酸,早期目标性指向治疗(EGDT)后6h再次检测其血乳酸,计算出乳酸清除率,并根据病程转归与乳酸清除率的差异,分析评价预后.结果 6乳酸清楚率>10%组的病死率明显小于乳酸清楚率<10%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中预后评价的指标.
作者:徐文达;喻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在早期进行机械通气3h后患者心率、呼吸、血气分析、肺部啰音的变化.结果 2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心率(HR)、呼吸(RR)、肺部啰音、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在机械通气治疗3h后较治疗前指标明显改善(P<0.01),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结论 早期使用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肺水肿,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黎荣虎;刘亚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足创伤显微外科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间我院手足创伤显微外科发生医感染的269例患者的分泌物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我院手足创伤显微外科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69株,其中青霉素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部分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绝大多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仍然敏感.结论 我院创伤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比较明显,一部分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但对舒普深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相对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尚十分敏感(达100%),包括MRSA,但对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则高达85%-100%.
作者:王永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静脉预注布托啡诺,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预防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方法 20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Ⅱ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Ⅲ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2mg/kg;Ⅳ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预注药前(T0),给药后3min (T1),给药后5min (T2)患者SpO2及SBP和HR变化,及各组患者出现咳嗽反应的情况.结果 Ⅰ、Ⅱ、Ⅲ、Ⅳ组咳嗽的发生率分别为0%,22%,36%,68%.Ⅰ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Ⅱ与Ⅲ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预注利多卡因1mg/kg或地塞米松0.2mg/kg虽能一定程度预防或抑制咳嗽反射,但静脉预注布托啡诺20μg/kg,几乎完全抑制咳嗽反射,且患者SpO2及SBP和HR无明显变化,故静脉预注布托啡诺抑制咳嗽反射,安全有效,方便易行.
作者:张燕敏;寻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