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筱俐
目的 评价近年我省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效果.方法 使用全国统一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知晓率调查问卷”,对国家抽样,确定我省6个设区市的6个县为调查点的受检对象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后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中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63.91%,性别与区域知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为26.6%.60岁以上人群全部知晓率低,与其他人群知晓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7,8%).我国对治疗和检查肺结核的免费政策核心信息知晓率低,为45.96%,其他核心信息比较高.结论 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
作者:叶佳庆;舒奇;胡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药物加手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6月-2010年5月临床确诊的制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HCG恢复正常,阴道彩超子宫瘢痕妊娠出无占位.结论 对于第一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且直径<5cm,血HCG< 10000mIU/ml的患者给予药物结合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能快速终止妊娠,有效预防大出血,保留患者子宫及生育功能.
作者:苏筱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Hh信号通路早是在果蝇体内发现的一条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1],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该信号通路在脊椎动物体内也相当重要,它能够调节胚胎时期组织、器官的形成以及多种成人组织损伤修复反应,其中也包括肝脏[21.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在正常的肝脏中Hh信号通路保持抑制状态[ 3],而当受到病毒、药物、酒精等损伤因素持续作用后,产生大量的Hh配体蛋白并激活Hh信号通路H,而激活的Hh信号通路则参与肝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多个方面,包括各种类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肌成纤维细胞的转换和聚集、与修复相关的炎症反应以及肝内血管的新生、改建,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作者:陈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体内重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目前发现DC既能启动初始免疫应答,也能负向调控免疫反应[1].DC细胞的这种免疫调节与DC表面的诸多受体分子,尤其是作为抗原受体的C型凝集素受体(CLR)及Toll受体(LR)有关.它们能识别抗原进而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抗原呈递.其中,CLR是通过识别病原体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并将其内化完成抗原的呈递和表达,继而诱导不同亚群T细胞的活化,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在上述一系列生化反应中,作为DC之CLR主要成员的多功能免疫分子DC-SIGN (DC-sepecific ICAM- grabbing non-integrin)起到了重要作用.DC -SIGN,又称CD209,初由美国科学家于2000年在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机制中发现,因其能与HIV-1包膜蛋白(gp120)结合,介导DC致CD4+T细胞感染HIV造成免疫缺陷,故也称其为HIV-1gp120结合C型凝集素[2,3].由于发现该C型凝集素介导DC与初始T细胞表面ICAM-3结合无需整合素,但必须有Ca2+参与,故而被命名为DC-SIGN.
作者:杨乐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学龄前儿童对自身情感的控制及疼痛耐受力较弱,对任何有创护理操作都十分恐惧,害怕输液治疗,因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在输液前和治疗中进行了系统护理干预,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0年6月-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的年龄为3-6岁患儿399例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178例,男114例,女64例;对照组221例,男128例,女9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付志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病例48例,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所有48例小儿肠套叠均经在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并经手术证实,超声检出44例,超声检出率为91.7%.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超声发现的44例肠套叠中,3例未检测到血流信号,其中2例经手术证实为肠坏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早发现、早确诊,安全可靠,同时有提示肠管坏死的作用,可作为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吴龚丽莉;曾广源;商建利;蔡芳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手术联合血管腔内电凝+术后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0例共51条下肢,分别将20例27条肢体原发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腔内电凝,20例(24条肢体)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手术联合电凝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随访6个月-2年,彩超检查显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回流通畅,两组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腔内电凝曲张静脉+术后中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作者:邹会明;邹平华;涂松华;朱月华;罗古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自制简易体表定位器在临床的效果.方法 将30例中重度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患者,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定位,实验组用自制体表定位器定位,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曝光次数,对每组时间及曝光次数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手术时间:实验组为8.2-12min,平均(8.67±2.024)min,对照组10-16min,平均(13.53±3.962)min;曝光次数:实验组4-8次,平均(4.93±1.58)次,对照组6-12次,平均(8.47±2.134)次,手术时间及曝光次数两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运用简易体表定位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曝光次数.
作者:兰小勇;张志平;沈锋;吴培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3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 参考药品质量标准和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分别观察清开灵、双黄连、茵栀黄注射液中绿原酸的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结果 3中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的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均符合药品质量标准,但绿原酸的含量均有下降,配置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加.结论 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稳定性结果虽然符合药品质量标准,但绿原酸含量下降明显.
作者:刘向荣;赵宝玲;周莉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改进方法,以寻求佳穿刺点.方法 入选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共152例需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ICU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操作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进组共80例,一次穿刺成功74例,再次穿刺成功5例,失败1例,总穿刺成功率为98.8%;传统组72例,一次穿刺成功53例,再穿刺10例,失败9例,总穿刺成功率87.5%.两组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例数:传统组4例,改进组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1).结论 与传统穿刺组相比,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简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易定位,且不影响患者的颈部及四肢活动,成功率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董文辉;李德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肠外营养在肠瘘治疗中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肠瘘患者在采取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治疗,14例病人瘘口自行愈合,1例死亡,1例放弃.结论 及时有效的肠外营养治疗能使大部分肠瘘患者自行愈合.
作者:韩小英;徐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及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院7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有效率为82.19%.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良好的医患沟通和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琳;文剑波;文萍;邱萍;许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asculogenic mimicry VM)及MMP-2蛋白对子宫平滑肌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染法分别检测3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20例子宫平滑肌瘤及20例正常子宫肌壁中VM及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M在予宫平滑肌肉瘤与正常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之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与正常子宫、子宫平滑肌瘤之间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M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MMP-2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及核分裂的多少均无关.子宫平滑肌肉瘤中VM和MMP-2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VM和MMP-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揭由坤;于晓红;叶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不同给药时间的降压疗效.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1-2级高血压患者,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情况,在早晨6:00及下午血压高值前3h分别给予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2周后,若患者坐位舒张压≥90mmg,依据那普利加量至10mg,每日2次,12周后复查24h动态血压.结果 依那普利对完成研究的76例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率为90.2%,24h平均血压,白昼(6:00-22:00)血压,夜间(22:00-6:00)血压分别下降13.8/7.5mmHg,11.6/7.1mmHg,13.6/10.1mmHg.白昼小夜间血压负荷均显著下降.结论 在时间治疗学理论指导下,依那普利每日给药两次能24h平稳降压,是一种廉价物美的降压药物,值得推荐应用.
作者:黄炳辉;周智;李华荣;饶飞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35例肝癌标本、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的HO-1mRNA及HO-1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O-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结果 肝癌组织中的HO-1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的HO-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HO-1mRNA、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肝癌演变、发展密切相关,并提示HO-1对肝癌细胞存在保护作用.
作者:周开良;黄凌敏;罗满生;谭洪育;雍铁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前HBV-DNA水平对术后近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83例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TACE术病例,记录其术前HBV-DNA水平,术前及术后3d肝功能情况,将所有病例分为HBV-DNA阴性组、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4copy/ml)、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4copy/ml),比较不同组别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83例患者TACE术后共有47例出现肝功能损伤.其中HBV-DNA阴性组28例,11例出现肝功能损伤;低病毒载量组24例,19例出现肝功能损伤,高病毒载量组31例,17例出现肝功能损伤.组间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将HBV-DNA水平控制在低于检测水平以下可以减少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作者:付云辉;文萍;龚敏;李兴;韩明;刘立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子胎心率监护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做电子胎心率监护(NST)为反应型、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125例孕妇为观察组,未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形的130例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脐带异常、羊水异常、临产前NST结果异常、剖宫产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NST出现脐带受压混合图的孕妇虽无胎儿缺氧的表现,但具潜在的危险,应严密监测,及时识别,以防止发生宫内窘迫和胎死宫内的不良结局.
作者:黄绍芳;夏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经验.方法 右股动、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壁小切口+四孔(胸腔镜孔、Chitwood阻断钳入孔、左心引流管孔、心房拉钩孔),Chitwood阻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二尖瓣置换32例,二尖瓣成形4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6例.结果 全组无中转胸骨正中开胸、无再次开胸止血,无死亡病例.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二尖瓣手术安全可靠,刨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兵;周建良;张小强;杨崛圣;董啸;唐燕华;徐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就是一个在缺氧状态下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HIF-1在人体各种肿瘤中的过度表达,提示其与肿瘤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1].近年来研究显示HIF-1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因此,了解HIF-1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1缺氧诱导因子-1的生物学特性1.1结构缺氧诱导因子l(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于1992年在低氧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的转录激活中发现,能特异性地结合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编码区下游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的特异性DNA序列.HIF-1为异二聚体蛋白聚合物,由120KD的α亚基和91-94KD3亚基组成.HIF-1β在任何状态下都表达,而HIF-1α只在氧浓度低于6%时才表达,正常氧浓度下IF-1的半衰期<1-2min[2],所以HIF-1α是HIF-1的功能亚单位.1.2机制HIF-1α的401 -603氨基酸残基位有一个氧依赖性降解区,对HIF-1α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栓塞微粒球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远端,用栓塞微粒球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术后3、6个月随访,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复查B超或CT,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较术前缩小23%-71%.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中使用栓塞微粒球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万严;刘勇;叶宁;易本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