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疗效观察

唐海华;陶怿泉;高铭

关键词:持续性, 高眼压, 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06年4月-2012年4月收治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40例(49眼),将40例(49眼)分为治疗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仍≥40mmHg),另统计42例(44眼)为对照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40mmHg).对两组患者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40例(49眼)患者治愈34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对照组42例(44眼)患者治愈3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结论 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生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病例28例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正常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受孕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组的受孕率为71.43%,对照组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发生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流产、胎膜早破及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冷刀锥切术对患者的生育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使流产、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增高,但不增加早产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

    作者:郭桃英;吴谋喜;吕军;邹纯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蓝宝石单晶托槽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蓝宝石单晶托槽的摩擦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测试,并与相同槽沟尺寸的金属托槽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测试托槽与3种金属弓丝在不锈钢丝结扎下的大静摩擦力和平均动摩擦力.结果 蓝宝石单晶托槽的大静摩擦力及平均动摩擦力与对照组金属托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蓝宝石单晶托槽的摩擦性能可以满足口腔正畸临床的需要.

    作者:胡月华;徐有英;刘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SDS)和/或焦虑(SAS)且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超过40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予以抗炎、氧疗、祛痰、支气管舒张药等常规治疗同时予以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CAT分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SDS、SAS、CAT分值明显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帕罗西汀抗抑郁/焦虑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CAT对疗效评估简单易行.

    作者:谢新华;喻润根;李昌武;邓云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的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4例HELLP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例HELLP的临床资料. 结果 4例诊断后均终止妊娠,其中2例并发产后出血,1例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出院诊断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结论 HELLP综合征易误诊.

    作者:吴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40例糖尿病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C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D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观察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A组)及有糖尿病无脑病组(B组)进行比较.对各组治疗前后清晨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结果 A、B组MMSE评分正常,C、D组治疗前均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C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治疗后(18.2±0.4)较治疗前(15.3±0.5)评分增加、认知功能障碍改善(P<0.05).C、D组治疗前IGF-1、Aβ1-42水平无明显差异,A、B、C组治疗前后IGF-1、Aβ1-42水平无明显差异,D组治疗后IGF-l水平较前升高,治疗后D组(105.54±23.81)高于C组(94.87±39.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Aβ1-42水平较前降低,治疗后D组(0.535±0.007)低于C组(0.714±0.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升高IGF-1、降低Aβ1-42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脑病患者认知功能.

    作者:骆图南;余小骊;杨前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痫前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血浆PRA、AngⅡ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血浆PRA、AngⅡ水平.结果 病理组ACE基因I/D多态性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AngⅡ水平在病理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病理组携带D等位基因者血浆PR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内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ID基因型(P<0.01);I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5);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1).结论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2)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无关.(3)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RA水平相关,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通过改变血浆PRA水平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

    作者:徐颖颖;蔡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手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20例.根据软组织缺损的情况,分别采用了手指掌侧推进皮瓣(26例)、V-Y皮瓣(18例)、双三角皮瓣(13例)、鱼际皮瓣(112例)、邻指皮瓣(87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23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12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01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26例)、第五掌骨尺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13例)、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岛状皮瓣(13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15例)、骨间背侧逆行岛状皮瓣(31例)、鼻咽窝逆行筋膜岛状皮瓣(13例)、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9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83例)、肩胛游离皮瓣(31例)、足背复合游离皮瓣(10例)、拇指甲皮瓣(21例)、第二趾甲皮瓣(14例)、拇指腓侧皮瓣(11例)、第Ⅱ趾胫侧皮瓣(7例)、胸部皮瓣(62例)、腹股沟皮瓣(137例)、交臂皮瓣(2例)、腹部袋状皮瓣(2例)、拇甲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9例)、拇甲皮瓣联合股前外侧游离皮瓣(7例)、拇甲皮瓣联合胸脐游离皮瓣(3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7例)、双侧腹股沟皮瓣(2例)进行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2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因感染坏死.4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浅层坏死.9例皮瓣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其中部分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因皮瓣臃肿而行修整及分指术,术后外形良好.结论 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皮瓣移植术具有创面可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供区影响小,手部外形及功能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郑竞舟;邓小兵;邓名山;赵建军;章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2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动力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 22例患者全部回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个月,以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9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4%.结论 应用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 以临床确诊的85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IgA、IgG、IgM、C3及C4;并与72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的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数降低;血清IgA、Ig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IgM水平高于健康儿童.血清C3及C4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段炤;林智平;徐汉云;徐坤;邹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钛网内固定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钛网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颈椎钛网内固定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4μg/ml的右美托咪定0.4μg/(kg· h);B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1 ml/(kg·h),记录患者入室、切皮、拔管时的血压、心率以及术中维持丙泊酚的用量,术后拔管时和拔管即刻烦躁发生情况.结果 切皮、拔管时与入室时比较,A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B组拔管时血压和心率改变明显(P<0.05).A组术后烦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使颈椎钛网内固定术患者丙泊酚平均用药量减少,同时可减少拔管时的烦躁发生率,从而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安全.

    作者:易明波;李卫;陈可秀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对中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Y组,n=30)和对照组(D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麻醉药,并同时分别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3μg/kg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患者的收缩期动脉压(SBP)、舒张期动脉DBP、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结果 D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间点的SBP、DBP、MAP、HR均明显高于拔管前,Y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时间点SBP、DBP、MAP、HR均高于拔管前,但增幅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有效降低中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吴祥;陶晓三;邓捩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3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使用电凝钩的体会

    目的 探讨电凝钩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作为主操作器械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为30例结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肿瘤距肛门口2-25cm.其中17例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均为乙状结肠癌),12例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1例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术.结果 手术时间为150-200min,出血量50-300ml.30例中均完成了乙状结肠、直肠中上部的游离,肠系膜下动静脉的根部淋巴结清扫及断扎.平均清扫淋巴结8.5-12.6枚.结论 电凝钩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根治术中作为主操作器械可行,电凝钩可以完成直肠中上部的游离,但需扶镜手以及第一助手的默契配合.

    作者:林增烜;林长国;周腾攀;段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检测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肺动脉压,经治疗3-4周后患者症状缓解,在出院前后再次复查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肺动脉压,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同时选择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及42例健康体检者检验血浆脑利钠肽作为参照组.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相对于缓解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浆脑利钠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检测指标,其测定值伴随着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动脉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作者:刘亚峰;雷芸;聂晓莉;张慧娟;任冠军;闫春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剂量硫酸镁联合口服利托君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硫酸镁静滴联合口服利托君在治疗早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早产治疗病例360例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剂量硫酸镁静滴,B组采用常规剂量利托君静滴,C采用小剂量硫酸镁静滴+口服利托君联合治疗分别治疗不同孕周的早产.观察3组在抑制宫缩、延长孕周、孕妇副反应、新生儿预后等方面的效果.结果 在抑制宫缩方面,治疗组B组效果好,C组次之,A组差,在降低早产率上,B组与C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1,而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在停药率上,A组为1例,C组为0例,而B组停药率为25%,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新生儿出生后转NICU率方面,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其新生儿转NICU的比例多,P<0.01,而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硫酸镁+口服利托君联合用药在治疗早产中的疗效肯定,能有效降低早产率,且副作用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贺晓菊;沈婷;余腊梅;李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腹部外伤致小肠破裂穿孔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非腹部损伤而导致小肠破裂穿孔的诊治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例非腹部损伤导致小肠破裂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非腹部的外伤导致小肠破裂、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均在外伤48h后才得以诊断,且多次、辗转前往数家医院救治.结论 非腹部的外伤出现腹部疼痛部位与受力部位“分离”现象时,应注意询问既往病史,特别是有无腹股沟疝病史,及时反复行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立位片检查,是早期确诊小肠破裂穿孔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及时手术是降低致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丁根树;钟天;杨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86例儿童白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白血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86例白血病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急淋、急非淋、慢粒、混合型白血病分别有126、46、12、2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7.74%、24.73%、6.45%、1.08%.急淋、急非淋、慢粒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7%,75.9%、71.4%;完成疗程的患儿中标危急淋、中危急淋、高危急淋、急非淋、慢粒3年DFS分别为55.9%、28.0%、13.0%、17.2%、42.9%.其中标危急淋与中危急淋(P<0.05)、标危急淋与高危急淋(P<0.01)、中危与高危急淋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标危急淋与急非淋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慢粒与各型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淋占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总数的2/3,其诱导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急非淋;急淋中标危急淋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中、高危急淋和急非淋.

    作者:陈启文;占诗贵;黄正刚;张丽娜;吴星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孩,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鼻塞、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形淋巴细胞.所有病例经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因此,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免造成漏诊、误诊.

    作者:颜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方法的椎管内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60例ASA Ⅰ-Ⅱ级子宫肌瘤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HR、SBP、DBP、SpO2、ECG的变化和手术牵拉反应、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麻醉前降低,其中Ⅱ组患者的SBP、DBP下降明显;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心率减慢,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牵拉时无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Ⅱ组麻醉起效快,局麻药总量和需要辅助静脉用药的病例数明显少于Ⅰ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好,肌肉松驰,内脏牵拉反应轻的优点.

    作者:袁晓东;朱建光;项云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18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8例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病例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顺行阑尾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肠瘘、肠梗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安全、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周诚亮;饶雪峰;余旭辉;吴锦良;曹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CD68与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68与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20例正常子宫内膜(NE)及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组织中的CD68与VEGF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1)EAC组织CD68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 EAC组织CD68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无关(P>0.05).(2)EAC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EAC组织VEGF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P>0.05).(3)CD68和VEGF蛋白在EAC中的表达呈现正相关(rs=0.420,P=0.007).结论 CD68与VEGF在EAC组织中过量表达,呈明显正相关.CD68阳性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VEGF可能与EAC的发生发展有关,TAMs可能通过表达VEGF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作者:余期龙;胡小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