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烜;林长国;周腾攀;段恒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发生的原因,总结其临床诊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病例42例,采用GOS预后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42例中恢复良好21例,中度伤残12例,重度伤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结论 早期发现和治疗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志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过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螺旋CT平扫与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查的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螺旋CT平扫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为41例,符合率89.1%;4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为33例符合率为71.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 螺旋CT平扫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海;王永平;方智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9例79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出院后均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个月;按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3分增加至术后85分,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术后无坐骨神经损伤及股血管神经损伤病例,术后假体均无脱位及松动,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正确评估和处理、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欧阳少明;高勇;饶放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0月对30例不能手术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行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PEI治疗.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行CT检查示:PVTT消失或缩小5例,占16.7%,癌栓未增大17例,占56.7%;25例AFP值升高患者中19例AFP值下降,占76%;随访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26/30)、53.3%(16/30)、10.0%(3/30),全部病例未出现出血、气胸、胆漏、肝功能衰竭、针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PEI治疗HCC合并PVT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
作者:涂强;周存才;周新文;魏小勇;何均;饶荣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电凝钩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作为主操作器械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为30例结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肿瘤距肛门口2-25cm.其中17例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均为乙状结肠癌),12例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1例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术.结果 手术时间为150-200min,出血量50-300ml.30例中均完成了乙状结肠、直肠中上部的游离,肠系膜下动静脉的根部淋巴结清扫及断扎.平均清扫淋巴结8.5-12.6枚.结论 电凝钩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根治术中作为主操作器械可行,电凝钩可以完成直肠中上部的游离,但需扶镜手以及第一助手的默契配合.
作者:林增烜;林长国;周腾攀;段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SDS)和/或焦虑(SAS)且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超过40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予以抗炎、氧疗、祛痰、支气管舒张药等常规治疗同时予以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CAT分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SDS、SAS、CAT分值明显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帕罗西汀抗抑郁/焦虑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CAT对疗效评估简单易行.
作者:谢新华;喻润根;李昌武;邓云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提高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率新的技术.方法 将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的4例羊水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新急救技术抢救的5例羊水栓塞患者作为研究组.结果 对照组2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50%;研究组5例患者治愈,抢救成功率100%.结论 新急救技术可以提高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率.
作者:郑九生;曾晓明;周群;诸丰英;刘淮;蔡庆华;欧阳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手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20例.根据软组织缺损的情况,分别采用了手指掌侧推进皮瓣(26例)、V-Y皮瓣(18例)、双三角皮瓣(13例)、鱼际皮瓣(112例)、邻指皮瓣(87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23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12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01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26例)、第五掌骨尺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13例)、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岛状皮瓣(13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15例)、骨间背侧逆行岛状皮瓣(31例)、鼻咽窝逆行筋膜岛状皮瓣(13例)、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9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83例)、肩胛游离皮瓣(31例)、足背复合游离皮瓣(10例)、拇指甲皮瓣(21例)、第二趾甲皮瓣(14例)、拇指腓侧皮瓣(11例)、第Ⅱ趾胫侧皮瓣(7例)、胸部皮瓣(62例)、腹股沟皮瓣(137例)、交臂皮瓣(2例)、腹部袋状皮瓣(2例)、拇甲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9例)、拇甲皮瓣联合股前外侧游离皮瓣(7例)、拇甲皮瓣联合胸脐游离皮瓣(3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7例)、双侧腹股沟皮瓣(2例)进行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2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因感染坏死.4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浅层坏死.9例皮瓣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其中部分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因皮瓣臃肿而行修整及分指术,术后外形良好.结论 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皮瓣移植术具有创面可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供区影响小,手部外形及功能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郑竞舟;邓小兵;邓名山;赵建军;章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CD68与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20例正常子宫内膜(NE)及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组织中的CD68与VEGF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1)EAC组织CD68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 EAC组织CD68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无关(P>0.05).(2)EAC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E、EAH组织(P<0.05);EAC组织VEGF的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无关(P>0.05).(3)CD68和VEGF蛋白在EAC中的表达呈现正相关(rs=0.420,P=0.007).结论 CD68与VEGF在EAC组织中过量表达,呈明显正相关.CD68阳性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VEGF可能与EAC的发生发展有关,TAMs可能通过表达VEGF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作者:余期龙;胡小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4例HELLP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例HELLP的临床资料. 结果 4例诊断后均终止妊娠,其中2例并发产后出血,1例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出院诊断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结论 HELLP综合征易误诊.
作者:吴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2003-2011年南昌市麻风病低流行状态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麻风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昌地区历年麻风疫情登记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9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明显下降,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近9年发现麻风病人19例,早期发现率为47.4%,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48.4个月,平均发病年龄51.5岁,Ⅱ级畸残率为21.1%:其中皮肤科门诊发现病例占89.5%,农民患者占84.2%.结论 南昌市新发麻风病流行特征符合低流行状态,仍需加强新发病人发现工作,同时应继续加强县(区)皮肤科、神经科医师和乡村医生对麻风病认识的培训,提高麻风病的早期发现率,以期控制疾病的传播和降低畸残率.
作者:刘爱梅;徐根保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无气腹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3月,采用双钢针纵向插入下腹部皮下倒八字提拉腹壁暴露手术视野,术中用腹腔镜器械或用普通外科手术器械操作,共施行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371例,其中206例分别施行两种以上腹腔镜手术或联合宫腔镜手术,有3例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17例腹壁肥胖或盆腔黏连者辅以低压气腹,分离黏连、暴露视野后,再以无气腹法完成手术.结果 371例手术均获成功.卵巢囊肿手术117例,术中出血(47.08±23.15)ml,手术时间(43.67±19.24)min;不孕症、输卵管炎及宫外孕手术240例,术中出血(55.08±13.35)ml,手术时间(46.23±27.12)min;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术中出血(146.18± 19.20)ml,手术时间(64.06±21.50)min;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和阴式全子宫切除各1例,术中出血分别为100ml和300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40min和190 min.术后住院时间(5.79±0.45)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气腹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在妇科良性疾病手术中应用,操作简单、灵活、安全;避免了二氧化碳(CO2)气腹带来的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更适合老年人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作者:熊小娟;丁兴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Y组,n=30)和对照组(D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麻醉药,并同时分别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3μg/kg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患者的收缩期动脉压(SBP)、舒张期动脉DBP、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结果 D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间点的SBP、DBP、MAP、HR均明显高于拔管前,Y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时间点SBP、DBP、MAP、HR均高于拔管前,但增幅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有效降低中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吴祥;陶晓三;邓捩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及MRI证实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的特征.结果 65例患者半月板损伤数为106个(每个膝关节包括内、外侧半月板,以下均同),其中Ⅰ级23个(21.7%),Ⅱ级51个(48.1%),Ⅲ级32个(30.2%).Ⅰ级T2WI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片状或类圆形高信号影,高信号影未达到关节面缘,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态改变;Ⅱ级T2WI上表现为半月板内出现水平或斜行的线样或条状高信号影,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Ⅲ级T2WI上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影均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边缘,可伴有半月板形态的改变.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李奎生;胡冬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40例糖尿病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C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D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观察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A组)及有糖尿病无脑病组(B组)进行比较.对各组治疗前后清晨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结果 A、B组MMSE评分正常,C、D组治疗前均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C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治疗后(18.2±0.4)较治疗前(15.3±0.5)评分增加、认知功能障碍改善(P<0.05).C、D组治疗前IGF-1、Aβ1-42水平无明显差异,A、B、C组治疗前后IGF-1、Aβ1-42水平无明显差异,D组治疗后IGF-l水平较前升高,治疗后D组(105.54±23.81)高于C组(94.87±39.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Aβ1-42水平较前降低,治疗后D组(0.535±0.007)低于C组(0.714±0.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升高IGF-1、降低Aβ1-42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脑病患者认知功能.
作者:骆图南;余小骊;杨前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主要来源于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合成,少数来自于饮食摄取.维生素D只有经过羟化酶的催化才具有生物活性.维生素D首先在肝内25-羟化酶的作用下形成25羟维生素D3,然后又在肾近端小管1α-羟化酶的催化下成为活性更高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维生素D类似物又称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VDRA),具有维生素D相似的作用.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生物效应,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钙磷的吸收,有利于新骨的生成和钙化.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身体中大多数组织及细胞都存在维生素D受体及1-α羟化酶(CYP27B1).目前许多研究证实,维生素D还与肌肉骨骼系统、抗炎、免疫、心血管系统、肿瘤、代谢性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等有关,其中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作者:黄水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手术60例ASA Ⅰ-Ⅱ级子宫肌瘤的病人,随机均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Ⅰ组),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进腹探查和牵拉宫颈时HR、SBP、DBP、SpO2、ECG的变化和手术牵拉反应、术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麻醉前降低,其中Ⅱ组患者的SBP、DBP下降明显;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心率减慢,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牵拉时无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Ⅱ组麻醉起效快,局麻药总量和需要辅助静脉用药的病例数明显少于Ⅰ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具有麻醉起效快,效果好,肌肉松驰,内脏牵拉反应轻的优点.
作者:袁晓东;朱建光;项云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绒毛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和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绒毛和蜕膜中PCNA的表达.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PCNA表达强度弱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A的激活参与了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病.
作者:杜晓梅;肖玲;付广红;舒俊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对蓝宝石单晶托槽的摩擦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测试,并与相同槽沟尺寸的金属托槽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测试托槽与3种金属弓丝在不锈钢丝结扎下的大静摩擦力和平均动摩擦力.结果 蓝宝石单晶托槽的大静摩擦力及平均动摩擦力与对照组金属托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蓝宝石单晶托槽的摩擦性能可以满足口腔正畸临床的需要.
作者:胡月华;徐有英;刘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生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病例28例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正常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受孕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组的受孕率为71.43%,对照组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发生早产、小于胎龄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流产、胎膜早破及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冷刀锥切术对患者的生育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使流产、胎膜早破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增高,但不增加早产及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
作者:郭桃英;吴谋喜;吕军;邹纯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