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刘亚峰;雷芸;聂晓莉;张慧娟;任冠军;闫春良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脑利钠肽
摘要: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检测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肺动脉压,经治疗3-4周后患者症状缓解,在出院前后再次复查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肺动脉压,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同时选择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及42例健康体检者检验血浆脑利钠肽作为参照组.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相对于缓解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浆脑利钠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检测指标,其测定值伴随着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动脉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及分析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及MRI证实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MRI的特征.结果 65例患者半月板损伤数为106个(每个膝关节包括内、外侧半月板,以下均同),其中Ⅰ级23个(21.7%),Ⅱ级51个(48.1%),Ⅲ级32个(30.2%).Ⅰ级T2WI表现为半月板内点片状或类圆形高信号影,高信号影未达到关节面缘,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态改变;Ⅱ级T2WI上表现为半月板内出现水平或斜行的线样或条状高信号影,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Ⅲ级T2WI上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影均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边缘,可伴有半月板形态的改变.结论 MRI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准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李奎生;胡冬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无气腹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应用

    目的 探讨无气腹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3月,采用双钢针纵向插入下腹部皮下倒八字提拉腹壁暴露手术视野,术中用腹腔镜器械或用普通外科手术器械操作,共施行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371例,其中206例分别施行两种以上腹腔镜手术或联合宫腔镜手术,有3例合并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17例腹壁肥胖或盆腔黏连者辅以低压气腹,分离黏连、暴露视野后,再以无气腹法完成手术.结果 371例手术均获成功.卵巢囊肿手术117例,术中出血(47.08±23.15)ml,手术时间(43.67±19.24)min;不孕症、输卵管炎及宫外孕手术240例,术中出血(55.08±13.35)ml,手术时间(46.23±27.12)min;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术中出血(146.18± 19.20)ml,手术时间(64.06±21.50)min;腹腔镜辅助阴式次全子宫切除和阴式全子宫切除各1例,术中出血分别为100ml和300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40min和190 min.术后住院时间(5.79±0.45)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无气腹双针倒八字腹壁悬吊腹腔镜在妇科良性疾病手术中应用,操作简单、灵活、安全;避免了二氧化碳(CO2)气腹带来的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更适合老年人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作者:熊小娟;丁兴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40例糖尿病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C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D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观察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A组)及有糖尿病无脑病组(B组)进行比较.对各组治疗前后清晨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Aβ1-42)水平.结果 A、B组MMSE评分正常,C、D组治疗前均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C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治疗后(18.2±0.4)较治疗前(15.3±0.5)评分增加、认知功能障碍改善(P<0.05).C、D组治疗前IGF-1、Aβ1-42水平无明显差异,A、B、C组治疗前后IGF-1、Aβ1-42水平无明显差异,D组治疗后IGF-l水平较前升高,治疗后D组(105.54±23.81)高于C组(94.87±39.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Aβ1-42水平较前降低,治疗后D组(0.535±0.007)低于C组(0.714±0.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升高IGF-1、降低Aβ1-42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脑病患者认知功能.

    作者:骆图南;余小骊;杨前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螺旋CT平扫和彩超联合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过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螺旋CT平扫与彩色多普勒联合检查的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螺旋CT平扫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为41例,符合率89.1%;46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为33例符合率为71.7%.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 螺旋CT平扫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海;王永平;方智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手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20例.根据软组织缺损的情况,分别采用了手指掌侧推进皮瓣(26例)、V-Y皮瓣(18例)、双三角皮瓣(13例)、鱼际皮瓣(112例)、邻指皮瓣(87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23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12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01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26例)、第五掌骨尺侧逆行筋膜岛状皮瓣(13例)、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岛状皮瓣(13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15例)、骨间背侧逆行岛状皮瓣(31例)、鼻咽窝逆行筋膜岛状皮瓣(13例)、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9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83例)、肩胛游离皮瓣(31例)、足背复合游离皮瓣(10例)、拇指甲皮瓣(21例)、第二趾甲皮瓣(14例)、拇指腓侧皮瓣(11例)、第Ⅱ趾胫侧皮瓣(7例)、胸部皮瓣(62例)、腹股沟皮瓣(137例)、交臂皮瓣(2例)、腹部袋状皮瓣(2例)、拇甲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9例)、拇甲皮瓣联合股前外侧游离皮瓣(7例)、拇甲皮瓣联合胸脐游离皮瓣(3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联合腹股沟皮瓣(7例)、双侧腹股沟皮瓣(2例)进行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2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因感染坏死.4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浅层坏死.9例皮瓣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其中部分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因皮瓣臃肿而行修整及分指术,术后外形良好.结论 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缺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皮瓣移植术具有创面可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供区影响小,手部外形及功能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郑竞舟;邓小兵;邓名山;赵建军;章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钛网内固定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颈椎钛网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颈椎钛网内固定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4μg/ml的右美托咪定0.4μg/(kg· h);B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1 ml/(kg·h),记录患者入室、切皮、拔管时的血压、心率以及术中维持丙泊酚的用量,术后拔管时和拔管即刻烦躁发生情况.结果 切皮、拔管时与入室时比较,A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B组拔管时血压和心率改变明显(P<0.05).A组术后烦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使颈椎钛网内固定术患者丙泊酚平均用药量减少,同时可减少拔管时的烦躁发生率,从而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安全.

    作者:易明波;李卫;陈可秀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蓝宝石单晶托槽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对蓝宝石单晶托槽的摩擦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测试,并与相同槽沟尺寸的金属托槽进行比较.方法 使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测试托槽与3种金属弓丝在不锈钢丝结扎下的大静摩擦力和平均动摩擦力.结果 蓝宝石单晶托槽的大静摩擦力及平均动摩擦力与对照组金属托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蓝宝石单晶托槽的摩擦性能可以满足口腔正畸临床的需要.

    作者:胡月华;徐有英;刘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孩,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鼻塞、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形淋巴细胞.所有病例经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因此,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免造成漏诊、误诊.

    作者:颜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小剂量硫酸镁联合口服利托君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剂量硫酸镁静滴联合口服利托君在治疗早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早产治疗病例360例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剂量硫酸镁静滴,B组采用常规剂量利托君静滴,C采用小剂量硫酸镁静滴+口服利托君联合治疗分别治疗不同孕周的早产.观察3组在抑制宫缩、延长孕周、孕妇副反应、新生儿预后等方面的效果.结果 在抑制宫缩方面,治疗组B组效果好,C组次之,A组差,在降低早产率上,B组与C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1,而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在停药率上,A组为1例,C组为0例,而B组停药率为25%,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新生儿出生后转NICU率方面,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其新生儿转NICU的比例多,P<0.01,而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硫酸镁+口服利托君联合用药在治疗早产中的疗效肯定,能有效降低早产率,且副作用少,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贺晓菊;沈婷;余腊梅;李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病毒DNA定量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及病毒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2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各项及其组成模式,HBV-DNA AF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8原发性肝癌例HBsAg阳性率为90.32%(224/248),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148例,所占比例59.67%(148/248),小三阳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为51.35%(76/148),HBV-DNA平均拷贝数为(104.58±2.17)copy/ml.HBsAg、HBeAg、HBcAb(俗称“大三阳”)阳性率为20.96%(52/248),大三阳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92.30% (48/52),HBV DNA平均拷贝数为(107.11±1.72)copy/ml.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高,小三阳病毒模式是肝癌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H BV感染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国文;郭贵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2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动力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 22例患者全部回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3个月,以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9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4%.结论 应用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肾上腺髓脂肪瘤诊治体会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髓脂肪瘤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16例肾上腺髓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治疗进一步探讨.结果 16例肾上腺髓脂肪瘤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3.5岁.其中5例行开放手术治疗,2例经腹腔切口,3例经腰部切口,其余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肾上腺髓脂肪瘤系良性肿瘤,且多数无内分泌功能.CT检查是肾上腺髓脂肪瘤诊断首选,治疗方法可等待观察或手术切除.

    作者:陈卫民;曹雷华;陈佳;王珊珊;陈捷;谢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脓毒症动物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创伤及外科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攻克脓毒症是世界一大难题.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28%-47%[1],治疗成本高昂,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近10年来脓毒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方兴未艾,脓毒症动物模型是研究脓毒症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所必须的实验平台,同时也是脓毒症研究的一个难点.目前,脓毒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腹腔感染的脓毒症模型、升结肠支架置入腹膜炎(CASP)制作腹腔感染的脓毒症模型、细菌或内毒素攻击模型较为常用.本文对脓毒症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海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带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生物羊膜移植术两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生物羊膜移植术患者321例(362眼),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389例(465眼).随访平均6个月,观察两组手术后胬肉是否复发,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材料治疗翼状胬肉不同效果.结果 带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移植复发率为1%,生物羊膜移植复发率5%.结论 带角膜缘干细胞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效果优于生物羊膜移植.

    作者:周方兴;李建发;徐联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检测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肺动脉压,经治疗3-4周后患者症状缓解,在出院前后再次复查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肺动脉压,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同时选择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及42例健康体检者检验血浆脑利钠肽作为参照组.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相对于缓解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浆脑利钠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检测指标,其测定值伴随着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动脉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作者:刘亚峰;雷芸;聂晓莉;张慧娟;任冠军;闫春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SDS)和/或焦虑(SAS)且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超过40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予以抗炎、氧疗、祛痰、支气管舒张药等常规治疗同时予以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CAT分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SDS、SAS、CAT分值明显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帕罗西汀抗抑郁/焦虑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CAT对疗效评估简单易行.

    作者:谢新华;喻润根;李昌武;邓云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痫前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血浆PRA、AngⅡ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血浆PRA、AngⅡ水平.结果 病理组ACE基因I/D多态性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AngⅡ水平在病理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间无差异(P>0.05);病理组携带D等位基因者血浆PR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内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ID基因型(P<0.01);I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5);DD基因型血浆PRA水平低于Ⅱ基因型(P<0.01).结论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2)ACE基因I/D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无关.(3)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RA水平相关,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通过改变血浆PRA水平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

    作者:徐颖颖;蔡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对中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Y组,n=30)和对照组(D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麻醉药,并同时分别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3μg/kg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患者的收缩期动脉压(SBP)、舒张期动脉DBP、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结果 D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min、5min、10min时间点的SBP、DBP、MAP、HR均明显高于拔管前,Y组拔管时及拔管后各时间点SBP、DBP、MAP、HR均高于拔管前,但增幅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有效降低中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吴祥;陶晓三;邓捩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普杰二氏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普杰二氏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普杰二氏综合征的MS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为同一家族成员,5例小肠、结肠腔内均见多发大小不一的肿块影.5例中有1例恶变伴小肠套叠,3例有肠梗阻表现.结论 MSCT检查是诊断和普查二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尹生江;李静;刘由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8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子宫切口妊娠均经超声明确诊断.其中,7例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成功保留生育功能,1例清宫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简便可靠,对于超声诊断示:病灶不大,孕囊累及肌层、未累及浆膜层,出血量不多的子宫切口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后行清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