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丽兰;胡新菊;李春燕
目的 探讨ARF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因.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457例ARF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青年组(<60岁).分析其病因、肾衰类型、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老年组患者163例,青年组294例.老年组和青年组病因构成不同,老年组肾前性高于青年组(39.47%vs14.63%,P<0.05),而肾性比例低于青年组(34.97%vs65.31%,P<0.05),肾后性接近(17.18%vs20.41%).老年组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其次为血容量不足、泌尿系结石、恶性肿瘤、肾毒性药物、心衰、肾病综合症、中毒、颅脑外伤、急性胰腺炎等.青年组病因依次为,泌尿系结石,血容量不足,肾病综合症,创伤,肾毒性药物,中毒及恶性肿瘤,感染,结缔组织病,急性胰腺炎等.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青年组(12.88%vs4.76%,P<0.05).结论 老年组和青年组病因构成不同,肾前性因素较青年组常见,青年组肾性因素较老年组常见,老年组ARF多见病因为感染,青年组ARF多见病因为泌尿系结石;老年组是高位人群,预后差,病死率高,重在早期预防及治疗.
作者:卓岩;陶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防治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24株,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13例次(54.1%).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激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的应用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相关.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为76.1%.结论 肝衰竭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机会明显增加,需积极早期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不用或慎用激素,减少侵袭性操作,以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志成;张骏;谭荣欣;邹波;炉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超声影像下测量房颤病人颈总动脉内膜的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25例患有房颤的病人为A组,25例无房颤的病人为B组,所选50例实验对象年龄均在30-42岁之间,在超声影像下,对其双侧颈总动脉进行内膜的测量.结果 A组病人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均可见毛糙,厚度在0.92-1.25mm之间,B组病人双侧颈总动脉内膜毛糙不明显,厚度在0.63-0.83mm之间.结论 房颤可引起血管内膜的毛糙并不均匀增厚.
作者:宋嫣;赵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一直是临床护理人员积极探索的课题之一.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病人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个显性指标.跌倒是住院患者经常发生的意外事件,轻者可能导致皮肉伤,重者可能会有骨折以及内出血等.
作者:肖堉梅;黄北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且与正常颅内动脉的表达相比较,以探讨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经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标本和16例脑外伤病人切除的正常血管中的MMP-2、MMP-9、TIMP-1的表达进行检测和比较,将所得染色标本在光镜下观察,并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动脉瘤标本中的MMP-2、MMP-9及TIMP-1明显高于正常血管.结论 MMP-2、MMP-9及TIMP-1与颅内动脉瘤密切相关,可能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发展及其破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小健;邹安琪;胡观成;周小兵;赵业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降压疗效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逆转作用.方法 60例患者口服依那普利5-10mg,1次/d和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治疗18-24个月,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肥大(LVH)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使用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使血压下降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使用有效降低血压,对LVH有逆转作用.
作者:童金英;周青松;曾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大脑少枝胶质肿瘤的CT、MRI表现并探讨其影像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期间经病理证实的57例大脑少枝胶质肿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少枝胶质细胞瘤47例,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10例.结论 少枝胶质肿瘤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胡庆;徐昌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运用AO锁骨钩钢板对19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及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诊,术后按Lazzcano疗效标准评价,优17例,占89.47%,良2例,占10.53%,优良率达100.00%.未出现钢板断裂、松动、脱钩及肩锁关节重脱位现象.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科学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程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本院82例彩色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患者声像图表现及其并发症的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彩色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及其并发症准确率达93.9%,漏误诊率占6.1%.结论 超声诊断胆道蛔虫方法简便、实用有效,可动态观察,是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明确有无合并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肖立禄;王永平;任善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西药联用中药胃溃灵汤剂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服用西药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组另加服自制中药胃溃灵汤剂.结果 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非常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幽门螺杆菌(HP)根除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西药联用中药胃溃灵汤剂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比单用西药在加速溃疡面愈合,增强对HP的根除作用,减少复发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作者:刘冬军;王小英;吴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筛查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减低(I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8例研究对象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HbA1c、血脂4项.结果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当筛查T2DM时,HbA1c切点为5.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36%和81.55%,曲线下面积0.847,阳性预测值为45.22%,阴性预测值为93.95%,阳性似然比4.031,阴性似然比0.314.当同时筛查T2DM和IGT时,HbA1c切点为5.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8.86%和93.27%,曲线下面积0.697,阳性预测值为85.25%,阴性预测值为60.41%,阳性似然比5.778,阴性似然比0.655.结论 HbA1c≥5.8%时应进一步行OGTT以明确有无DM,HbA1c不适用于同时筛查T2DM和IGT人群.
作者:艾雅琴;刘泽林;孙玲;涂云明;章志;曾竹青;邹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关系.方法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30mg/24h)组(MA组,n=47)、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30mg/24h)组(NMA组,n=39).抽血化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LAb)滴度,并用彩色多普勒测量肱动脉内皮功能(Flow-MD),留取24h尿测量微量白蛋白.结果 与NMA组比较,MA组的血清SOD、GSH-PX的活性下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LAb)滴度明显升高,并伴有肱动脉内皮功能损害增加(P<0.01).结论 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高血压病患者相比,高血压病伴有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有较严重内皮功能损害和较高水平氧化应激状态,提示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魏伟荣;雷梦觉;曹毅;涂燕平;龚爱斌;王凌玲;艾文伟;邬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用于腹腔镜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 ASA 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手术开始前10min静脉滴注0.9%氯化钠10ml;治疗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mg,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h、4h、8h、12h、24h进行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初次使用镇痛药的次数.结果 治疗组术后2,4,8h VAS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初次使用镇痛药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非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作者:余昌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抑郁经症患者152例,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使用常规的支持性心理护理措施的同时,干预组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措施.结果 观察4周干预组治愈率为89.47%,对照组60.53%,自我效能感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刘灵灵;熊梨花;谭小红;阎小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179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区手足口病患儿较往年明显增多,2-7月份为发病高峰(84%),好发于1-5岁儿童(87%),男女患病率为1.2:1,临床特征包括疱疹主要分布于手足99%、口腔黏膜89%,发热35%,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0%,消化系统症状4%,呼吸困难15%,其中肺水肿、肺出血1%,心血管症状11%;107份标本病原学检测EV71阳性54%,CAV16阳性35%;患儿预后良好,但危重症较往年增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死亡1例.结论 本次流行高峰为2-7月份,较往年提前,好发于1-5岁儿童,本次流行以EV71为主要病原体;掌握危重症的危险因素,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的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谭丽兰;胡新菊;李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空心椎的效果.方法 将1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检查组;在同一兔中在L1-L7中随机各取3个椎体建立空心椎模型,分别植入CPC/MSCs复合材料为实验组、单纯CPC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内不加任何物质为阴性对照组.观察术后8周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生物力学测定各实验椎体、正常椎体对照组和未实验空心椎模型组的压缩强度值和刚度值.结果 (1)术后8周组织学所见为实验组炎症细胞浸润少,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活跃到膜内化骨形成新骨明显,与周围骨结合良好,CPC逐渐吸收降解;阳性对照组炎症细胞浸润少,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到膜内化骨形成新骨样组织,与周围骨结合欠佳,CPC降解吸收慢;阴性对照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到纤维结缔组织修复、血肿机化,及部分新生类骨质生成,血供丰富.(2)正常椎体对照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平均强度和刚度比较P<0.01,而正常椎体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P>0.05;阳性对照组与正常椎体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CPC/自体MSCs复合后有持久的骨诱导作用,加速骨的生长并能协同加快CPC的降解,使其与新骨形成后的生物力学相匹配.
作者:刘长铁;袁旭娟;马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烟酸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亚型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探讨其抗AS机制.方法 138例血脂异常病例,分为阿托伐他汀(A组)67例,阿托伐他汀加烟酸缓释片(B组)71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加烟酸缓释片2.0g/d,连服12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取血清,采用双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它们血清HDL-c亚型的组成及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中-内膜厚度(IMT).结果 (1)HDL-c亚型含量:A组preβ1-HDL、preβ2-HDL、HDL2a、HDL2b有轻度升高,HDL3a、HDL3b、HDL3c有轻度下降,B组preβ1-HDL、preβ2-HDL、HDL2a、HDL2b、HDL3a、HDL3b、HDL3c有显著升高,且HDL2a、HDL2b的升高大于HDL3a、HDL3b 、HDL3c的升高,与B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IMT:A组有进展,B组进展明显减慢,与A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烟酸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变高密度脂蛋白结构和功能有关.
作者:魏江涛;陈聪;方正旭;李进;官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除痛病历>是我国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医疗机构推行的一种医疗机构特殊药品使用登记制度,由除痛病历首页和除痛病历手册组成.它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患者的用药,也起到了规范特殊药物(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是本市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也是本市医疗机构中唯一指定推行使用除痛病历的医院.现对本院近5年的341份除痛病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了几点经验.
作者:李瑾;钟强;林小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DSE)检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时心肌存活及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对40例冠脉慢性闭塞病变行DSE检测室壁节段性运动.试验后均行冠状动脉腔内扩张(PTCA)及支架置入,并于3个月后复查DSE,比较分析其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改变.结果 术后3个月复查DSE,心肌存活组PTCA及支架置入(PCI)有效率80.9%,无心肌存活组PCI有效率仅15.8%.结论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证实有心肌存活者疗效确切,而对无心肌存活者疗效不明显.
作者:汤银江;韩维;李艳华;李丹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病人往往只在出现并发症时才住院治疗,其他时间都要门诊治疗和自我管理,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了患者遵医行为.在出院前给予病人详细的糖尿病知识指导,有助于病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对转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和自我保健意识.现报告我院在这方向的体会如下.
作者:朱俊萍;吴林娟;高淑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