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代替胆道镜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2例报告

刘宝初;罗昭胜;王毅强;周圣初

关键词:输尿管镜, 代替, 胆道镜, 胆总管切开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总管探查的方法.方法 我院用硬式输尿管镜代替电子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胆总管探查.结果 本组12例胆总管结石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手术.结论 硬式输尿管镜代替软式电子胆道镜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后出现缺血性肠病1例报告

    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是因肠壁缺血、乏氧,终发生梗死的疾病.它是一组因小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本病较少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报告病例正在增加.

    作者:杨继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Medpor填充修复爆裂性眶壁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 评估Medpor在眶壁骨折整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Medpor作为填充材料修复眶壁骨折14例.结果 14例患者眼球内陷及复视矫正满意,术后未发现排斥反应.结论 Medpor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眶壁骨折充填材料.

    作者:张向荣;周琼;高桂平;裴重刚;周荃;高长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成软骨细胞瘤1例报告

    成软骨细胞瘤(chondroblastoma)又称软骨母细胞瘤, 为一种少见肿瘤(笔者实际工作近20年仅见此例),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出第一正确诊断.成软骨细胞瘤发病缓慢,一般症状轻微,主要为邻近关节不适、积液,局部疼痛、肿胀,极少合并病理骨折;恶性的极为罕见,少数在组织形态上是良性,但可表现出侵袭性行为和发生转移,甚至可恶变为肉瘤[1].我们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金平;林波;肖琼;李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肝移植术后精神异常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佳方法,精神行为异常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共实行原位肝移植24例,现将术后精神异常情况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谭锦风;付晓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胰岛素治疗大鼠脑外伤后ICAM-1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分析胰岛素对大鼠脑外伤后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外伤组、外伤后胰岛素干预Ⅰ组(剂量为2.5u/kg)、外伤后胰岛素干预Ⅱ组(剂量为5.0u/kg),每组24只.测定每组大鼠血糖、胰岛素含量及ICAM-1表达,观察不同剂量胰岛素对脑外伤后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 外伤组及胰岛素干预1,2组大鼠伤后6h即可见ICAM-1在脑内表达上调,24h表达达到高峰,72h有所回落,7d进一步下降.血糖、胰岛素含量变化也有相同趋势.其中同时期外伤组ICAM-1表达多,其余依次为胰岛素干预Ⅰ组、干预Ⅱ组.结论 胰岛素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而实现的,且保护作用与胰岛素的剂量有关.

    作者:孟伟;刘龙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和芬太尼用人工流产术的麻醉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 将60 例行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静脉麻醉氯诺昔康8 mg+丙泊酚1.5mg/kg+ 芬太尼0.75μg/kg)和对照组(静脉麻醉丙泊酚1.5mg/kg+芬太尼1.5μg/kg).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 、意识消失及恢复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后2min 两组SPO2、MAP 均低于用药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较少,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低(P<0.05),SPO2和MAP降低较轻.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人流术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和对呼吸、循环功能抑制,减轻术后子宫收缩疼痛.

    作者:吴春根;周艳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高俊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并急性胆囊炎268例分析

    目的 探讨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应用三孔法行LG236例胆囊颈部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和应用四孔法行LG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4例成功完成LC手术,14例中转开腹,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胆漏、胆囊窝或肝肾隐窝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根据术者所具备的腔镜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积累的手术经验,术中采取的方法得当,能正确的把握中转开腹的适应症,选择开展LC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杜强;叶旸;张小斌;张福庆;赵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频彩超对男性乳腺发育症的诊断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发育症高频彩超声像图特点.方法 分析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为男性乳腺发育症并经术后或药物治疗及随访证实的24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结果 男性乳腺发育症高频彩超表现为乳头下方或乳晕周围可见低回声腺体,多呈盘状或长梭形,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血流信号不丰富,分级为0~Ⅰ级.与乳腺癌声像图鉴别要点在发病部位、肿块形态和血供方面有明显不同.结论 男性乳腺发育症声像图表现典型,诊断多无困难,主要需与乳腺癌鉴别.

    作者:肖岚;肖观宝;肖冬香;尹木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两种监测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手术与常规摄像监测手术治疗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共36例36足,常规组18例18足,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组18例18足.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6个月.结果 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和术后6个月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 MFS)[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组手术时间有所延长,疗效明显提高.结论 对SanderSIII型的跟骨骨折,手术过程中除在C-臂机下行轴位、侧位摄像监测外,结合进行简化的Broden位摄像监测,能够确保距下关节面更好复位,从而达到了距下关节功能更好恢复的目的.

    作者:费继明;许永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点法颈内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穿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穿刺方法也有很多种,如有前路、中路、后路、锁骨上、下路等[1],它们各有优缺点.颈内静脉中点法穿刺,临床应用多年,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斌;任学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场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低场MRI及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18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胆管梗阻疾病患者的低场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3例胆管梗阻病例中,胆管结石118例,胆管炎27例,胆管囊肿6例,肝门区胆管癌19例,胰头腹壶癌9例,胃癌术后淋巴转移侵犯4例.结论 低场MRCP结合常规MRI可揭示胆管梗阻部位及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率,能为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

    作者:郑驰;高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表达与多西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脆性三联体(FHIT)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52例胃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FHIT的表达水平,行ATP-TCA法检测多西紫杉醇药敏,比较分析FHIT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4例FHIT强阳表达组中多西紫杉醇体外敏感者1例(25.00%),10例阳性表达组中敏感者4例(40.00%),12例弱阳性表达组中敏感者10例(83.33%),26例阴性表达组中敏感者19例(73.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FHIT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体外药敏呈负相关.结论 FHIT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胃癌患者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戚雯琰;邓觐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淋菌性皮炎、脓肿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淋菌性皮炎、脓肿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6-2010年门诊和病房收治的48例淋菌性皮炎、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性淋菌性皮炎12例,其中婴儿10例;并发的淋菌性皮炎、脓肿34例,均为成人;48例患者有27例误诊或漏疹,其中3例误诊为疖病,7例生殖器疱疹,4例梅毒,8例婴儿湿疹,5例包皮龟头炎;48例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淋菌镜检和/或培养阳性;成人使用大观霉素,婴儿使用头孢曲松钠均治愈.结论 淋菌性皮炎、脓肿临床易误诊和/或漏疹,感染部位分泌物淋菌镜检和/或培养能确诊,常规抗淋治疗有效,单纯性淋菌性皮炎以新生儿居多,且多为产道感染,易误诊,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黄贵义;黄恒英;付兰红;林雪峰;吴相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淋巴管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管瘤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25例淋巴管瘤,其中CT检查10例,MRI检查7例,肠镜检查1例,血管造影检查1例,包块穿刺检查6例.结果 本组25例,头颈部淋巴管瘤18例占50%以上,其中颈部6例,占26%以上.腹膜后2例,手部2例,左上臂1例,小网膜1例,结肠1例.临床上表现各异,多为无痛性包块.头颈部淋巴管瘤,CT表现为类圆形囊性包块,囊壁菲薄,瘤内均为水样密度,CT值为-5~25Hu,合并感染和出血会使CT值升高.MRI检查,囊性包块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合并出血则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腹膜后淋巴管瘤,肿块常较大、范围较广、跨区域生长的特点;形态不规则,密度低,内可有点状钙化.结论 淋巴管瘤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均能做出诊断,发生在深在部位的淋巴管瘤必须依靠影像诊断.

    作者:潘志明;邱森县;曾献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动脉出血介入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34例急性动脉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进行介入性动脉造影和介入灌注栓塞术,其中大咯血的患者7例,胃或十二指肠出血6例,小肠及结肠出血7例,肝脏出血5例,肾脏出血5例,下肢动脉出血4例.结果 34例经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31例,1例大咯血患者未找到出血动脉,2例小肠或结肠出血患者未能找到出血动脉,27例经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复造影及结合临床,出血均止住.结论 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叶宁;陈卫健;万严;刘勇;丁惠扬;易本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点阵激光在浅表性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浅表性瘢痕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稳定成熟性瘢痕,分凹陷瘢痕和微凸出皮面瘢痕(微凸出皮肤表面lmm以内)两大类,包括痤疮瘢痕、手术伤口缝合瘢痕、擦伤挫伤瘢痕、浅度烧烫伤瘢痕等.

    作者:彭炳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106例,随机为2 组.对照组(n=58)只行改良根治性手术不植入药物,氟尿嘧啶组(n=48)皮瓣关闭前在肿瘤创面、淋巴转移的周围区域,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免疫功能、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局部疼痛、皮瓣坏死情况、转移率、复发率、术后第1d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免疫功能、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术后并发症(局部疼痛、皮瓣坏死情况、转移率、复发率、术后第1d引流量等)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金钟奎;万敏娜;刘长山;潘学武;刘春红;李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G及治疗组治疗前后BUN、Cr、ALT、TBIL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入院24h及48h监测TG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BUN、Cr、ALT、TBIL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能够作为急性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的有效手段,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万洪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斯帕丰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呃逆30例分析

    目的 总结脑血管意外继发呃逆治疗经验.方法 对30例中风后呃逆者给予三里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75,对照组70%.结论 方法简单,见效快,不干扰原发病的治疗.

    作者:陈志伟;唐中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