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动脉出血介入诊断与治疗

叶宁;陈卫健;万严;刘勇;丁惠扬;易本清

关键词:急性动脉出血, 介入性动脉造影, 介入灌注栓塞术
摘要: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34例急性动脉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进行介入性动脉造影和介入灌注栓塞术,其中大咯血的患者7例,胃或十二指肠出血6例,小肠及结肠出血7例,肝脏出血5例,肾脏出血5例,下肢动脉出血4例.结果 34例经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31例,1例大咯血患者未找到出血动脉,2例小肠或结肠出血患者未能找到出血动脉,27例经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复造影及结合临床,出血均止住.结论 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35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3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多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8例,占51.42%,其次是颅内出血7例,占20%,而HIE和颅内出血主要由围产期窒息引起,另低血钙3例,占8.57%,低血糖2例,占5.71%,败血症1例,化脑1例,核黄疸1例,不明原因2例,且惊厥发作类型以微小型发作为主.结论 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熟练掌握新法复苏,积极防止HIE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

    作者:胡娉婷;刘剑锋;徐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淋菌性皮炎、脓肿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淋菌性皮炎、脓肿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6-2010年门诊和病房收治的48例淋菌性皮炎、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性淋菌性皮炎12例,其中婴儿10例;并发的淋菌性皮炎、脓肿34例,均为成人;48例患者有27例误诊或漏疹,其中3例误诊为疖病,7例生殖器疱疹,4例梅毒,8例婴儿湿疹,5例包皮龟头炎;48例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淋菌镜检和/或培养阳性;成人使用大观霉素,婴儿使用头孢曲松钠均治愈.结论 淋菌性皮炎、脓肿临床易误诊和/或漏疹,感染部位分泌物淋菌镜检和/或培养能确诊,常规抗淋治疗有效,单纯性淋菌性皮炎以新生儿居多,且多为产道感染,易误诊,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黄贵义;黄恒英;付兰红;林雪峰;吴相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点法颈内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穿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穿刺方法也有很多种,如有前路、中路、后路、锁骨上、下路等[1],它们各有优缺点.颈内静脉中点法穿刺,临床应用多年,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斌;任学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治疗泪道阻塞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造孔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6例鼻泪管阻塞患者(81眼),随机分为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40),施行经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术中经鼻腔径路进入泪囊,手术切除鼻黏膜,鼻泪骨,上颌骨额突,完整切除泪囊内壁.治疗组术中接受浓度为0.5 mg/ml的丝裂霉素C棉片放置在骨孔位置10min.对照组术中接受0.9%氯化钠棉片10min.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了手术.随访6-24个月,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95.2%.对照组成功率为8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丝裂霉素C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经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鼻泪管阻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军;姜鹤群;黄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代替胆道镜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总管探查的方法.方法 我院用硬式输尿管镜代替电子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胆总管探查.结果 本组12例胆总管结石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手术.结论 硬式输尿管镜代替软式电子胆道镜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刘宝初;罗昭胜;王毅强;周圣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腕外伤下尺桡关节的CR影像分析

    目的 分析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损伤病因、机制、分类及其CR表现.方法 对162例腕部外伤病例的临床病史、放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下尺桡关节162例,从CR影像上可分为复合性和单纯性脱位;还可分为纵向、掌侧及背侧脱位3型.较大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约占67.7%;下尺桡关节单纯性脱位,约占19.8%.结论 下尺桡关节脱位表现形式多样,影像复杂.

    作者:李晓荣;李素芳;杨斌;金河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两种监测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手术与常规摄像监测手术治疗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共36例36足,常规组18例18足,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组18例18足.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6个月.结果 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和术后6个月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 MFS)[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组手术时间有所延长,疗效明显提高.结论 对SanderSIII型的跟骨骨折,手术过程中除在C-臂机下行轴位、侧位摄像监测外,结合进行简化的Broden位摄像监测,能够确保距下关节面更好复位,从而达到了距下关节功能更好恢复的目的.

    作者:费继明;许永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 nary intervention,PCI)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 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 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 例首发 STEMI 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并成功,其中60例行直接 PCI 治疗(PCI 组),60例行静脉溶拴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住院天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PCI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低于溶栓组(0%VS32.4%,P<0.05),1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溶栓组[(56.48±5.79)%VS(49.76±5.41)%,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溶栓组(7.84dVS10.40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直接 P CI 能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artery,IRA),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溶辁治疗.

    作者:徐林东;刘连友;张凯;周湘忠;王贵荣;石俊;李欣荣;刘红艳;李耀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功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无生育要求的功血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总有效率95.65%.结论 对于久治无效的功血,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是损伤小的手术方式,且效果好,不影响卵巢功能,可保持器官完整性.

    作者:邓蓉;谭亚琳;凌莉;雷福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胰岛素治疗大鼠脑外伤后ICAM-1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分析胰岛素对大鼠脑外伤后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外伤组、外伤后胰岛素干预Ⅰ组(剂量为2.5u/kg)、外伤后胰岛素干预Ⅱ组(剂量为5.0u/kg),每组24只.测定每组大鼠血糖、胰岛素含量及ICAM-1表达,观察不同剂量胰岛素对脑外伤后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 外伤组及胰岛素干预1,2组大鼠伤后6h即可见ICAM-1在脑内表达上调,24h表达达到高峰,72h有所回落,7d进一步下降.血糖、胰岛素含量变化也有相同趋势.其中同时期外伤组ICAM-1表达多,其余依次为胰岛素干预Ⅰ组、干预Ⅱ组.结论 胰岛素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而实现的,且保护作用与胰岛素的剂量有关.

    作者:孟伟;刘龙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一次性人工造口袋行脓肿引流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一次性人工造口袋行脓肿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40例多种部位体表或深部脓肿病人,采用随机的方法纳入常规切开、引流、换药组(传统组)和切开后一次性人工造口袋引流(造口袋组),比较两组的脓肿愈合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多更换敷料的次数、平均更换敷料的次数、抗生素使用的天数、治疗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大多数患者院外完成了治疗,特别是授乳的产妇,传统组总更换敷料次数明显多于造口袋组更换造口袋的个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脓肿平均愈合时间、体温平均下降时间造口组均少于传统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抗生素使用的天数和治疗费用也均下降.结论 采用一次性人口造口袋行脓肿切开后的引流是一种较方便、经济、实用的方法,可以省去病人的许多麻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万义荣;钟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益血生胶囊对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血生胶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术疗效.方法 对服用氯氮平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为观察组,服用氯氮平时加用益血生胶囊,每次4片,每日3片.30例为对照组,加用鲨肝醇片,每次2次,每日3次.每半个月化验1次血常规,观察3个月.结果 观察组第一次及第六次化验白细胞正常例数为13和29例,对照组为5例和22例,两组白细胞正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血生胶囊对预防和治疗服用氯氮平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效果肯定.

    作者:付晓阳;廖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Onyx胶栓塞治疗19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Onyx胶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Onyx对19例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完全栓塞3例,90%以上7例,70%者6例,50%者3例.术后2例并发脑出血后再行开颅手术,其中1例死亡,微导管留置体内者1例.结论 Onyx栓塞系统在脑动静脉畸形中具有较好的弥散性及可控性,能够明显改善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小兵;江志群;邹安琪;公茂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方法 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治疗组口服依那普利10mg,1次/d和氢氯噻嗪片12.5mg,1次/d;对照组仅口服依那普利10mg,1次/d.两组均治疗18-24个月.结果 联合使用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组与单用依那普利组在血压下降及逆转左室肥厚均有效,且联合用药组下降更显著.结论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并对LVH有逆转作用,联合使用优于单用.

    作者:童金英;周青松;曾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11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G及治疗组治疗前后BUN、Cr、ALT、TBIL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入院24h及48h监测TG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BUN、Cr、ALT、TBIL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能够作为急性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的有效手段,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作者:万洪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106例,随机为2 组.对照组(n=58)只行改良根治性手术不植入药物,氟尿嘧啶组(n=48)皮瓣关闭前在肿瘤创面、淋巴转移的周围区域,分多点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免疫功能、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局部疼痛、皮瓣坏死情况、转移率、复发率、术后第1d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免疫功能、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术后并发症(局部疼痛、皮瓣坏死情况、转移率、复发率、术后第1d引流量等)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金钟奎;万敏娜;刘长山;潘学武;刘春红;李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疑难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疑难疾病并纵隔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的96例胸部疑难疾病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了电视纵隔镜检查进行活检,获取病理以明确诊断.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96例患者均获明确病理诊断,其中,肺腺癌27例,肺鳞癌26例,肺小细胞癌15例,恶性淋巴瘤1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8例,结节病4例,纵隔慢性淋巴结炎2例.结论 电视纵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可作为胸部疑难疾病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的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熊汉鹏;熊国江;谢琰;刘小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表达与多西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脆性三联体(FHIT)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52例胃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FHIT的表达水平,行ATP-TCA法检测多西紫杉醇药敏,比较分析FHIT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4例FHIT强阳表达组中多西紫杉醇体外敏感者1例(25.00%),10例阳性表达组中敏感者4例(40.00%),12例弱阳性表达组中敏感者10例(83.33%),26例阴性表达组中敏感者19例(73.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FHIT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体外药敏呈负相关.结论 FHIT表达水平可能成为胃癌患者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作者:戚雯琰;邓觐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南昌市区13727例颅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南昌市急性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13727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EXCEL2007,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727例患者中,男9642例(70.24%),女4085例(29.76%);16-45岁7698例(35.08%);受伤职业前三位是农民(29.61%),工人(12.57%),学生(12.06%);受伤原因前三位为车祸(50.19%),打击伤(17.25%)和坠落伤(13.38%);闭合性颅脑损伤97.02%.出院时良好(82.66%),轻中残(7.02%),重残(3.12%),植物生存或长期昏迷(1.72%),死亡(5.48%).结论 车祸伤、打击伤、坠落伤是颅脑创伤主要原因.年龄在16-45岁,农民和工人为高危人群.加强公共安全教育、规范颅脑创伤的救治方法是预防颅脑创伤的发生和提高其救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者:况建国;徐智敏;聂爱萍;夏亮;邹安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急性动脉出血介入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34例急性动脉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进行介入性动脉造影和介入灌注栓塞术,其中大咯血的患者7例,胃或十二指肠出血6例,小肠及结肠出血7例,肝脏出血5例,肾脏出血5例,下肢动脉出血4例.结果 34例经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31例,1例大咯血患者未找到出血动脉,2例小肠或结肠出血患者未能找到出血动脉,27例经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复造影及结合临床,出血均止住.结论 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叶宁;陈卫健;万严;刘勇;丁惠扬;易本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