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胃癌手术现状与展望

胡小生

关键词:腹腔镜, 胃肿瘤, 研究现状
摘要:1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1.1 腹腔镜早期胃癌切除方式依切除范围主要有胃腔内黏膜切除术(IGMR)、胃楔形切除术(LWR)以及胃癌根治术(LRG).早期开展的胃癌手术以IGMR及LWR报道较多,两者可作为部分EGC病例当肿瘤部位、大小不适于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时的首选术式,两者皆用于无淋巴结转移EGC.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 年8 月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的106例肾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0.9%)穿刺失败,经第12肋上穿刺9例( 8.5 %).采用单通道99例( 93.4%),双通道7例( 6.6%).首次完全清除71例(67.0%).对残留结石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13例(12.3 %),二次PCNL10例(9.4%),输尿管镜下取石1例( 0.9%)、转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 0.9%).无肾切除、胸膜损伤、血气胸、腹腔脏器及血管损伤、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5-15d,平均8d.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熊海云;曾小明;余明主;朱宏亮;谭公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ARD11与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 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中CARD11与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不同免疫分型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0例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20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类型GCB和ABC型中CARD11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 (1)免疫分型 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类型GCB25例,ABC35例.(2)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类型中CARD11与Bcl-2的表达情况:免疫类型GCB中CARD11的阳性率为24.0%,ABC中CARD11的阳性率为57.4%,两者之间P<0.05;GCB中Bcl-2的阳性率为32.0%,ABC中Bcl-2的阳性率为62.9%,两者之间P<0.05.结论 ①CARD11、NF-κB高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ABC类型相关.

    作者:左云海;刘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软通道微创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应用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5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出院47例,死亡6例,病死率11.3%.结论 应用颅脑外引流装置穿刺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可靠.

    作者:邓锋华;曾晓华;黄涛;钟富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凤凰衣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凤凰衣与单纯胬肉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翼状胬肉111例(141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胬肉摘除术中以凤凰衣覆盖角巩膜创面(87例114眼),对照组为单纯胬肉摘除(24例27眼),观察胬肉术后复发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2年,术后复发率分别为实验组胬肉复发11眼(9.65%),对照组胬肉复发10眼(3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凤凰衣预防胬肉组织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玉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的低场MRI诊断

    目的 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或关节镜确诊的盘状半月板及其撕裂低场MRI表现.本组病例均行低场MRI常规矢状面PDWI,T2WI,冠状面STIR,T1WI序列扫描.结果 41例盘状半月板均发生外侧.41例中,板型25例,楔型12例,肥角型4例.其中盘状半月板变性5例,半月板撕裂34例,2例伴半月板囊肿.结论 低场MRI能够准确显示盘状半月板类型及其撕裂的范围及程度,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查广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飞秒激光和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术近视患者151例(298只眼)的术后效果;其中飞秒激光LASIK近视矫正患者85例(169只眼),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近视矫正患者66例(129只眼).所有近视患者术前近视度数在-3.0D到-10.0D之间,散光在-0.50D到-3.5D之间.分别对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飞秒激光组术前平均近视度数为-6.15±1.68D,机械板层刀组术前平均近视度数为-6.10±1.38D(P=0.5).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1±0.16,机械板层刀组为1.06±0.19(P>0.05);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1±0.17,机械板层刀组为1.07±0.19(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UCVA),飞秒激光组为1.10±0.17,其中裸眼视力>1.0占92.3%(P<0.05),机械板层刀组为1.05±0.18,其中裸眼视力>1.0占88.2%.结论 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1个月内能得到与飞秒激光LASIK术同样的视力效果,1个月后飞秒激光LASIK效果优于机械板层刀前弹力层下切削LASIK.

    作者:卢恒松;马群;黄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乳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43眼)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控制眼压后行白内障超乳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及眼压等情况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43眼中有34眼(79.07%)视力较手术前提高,38眼(88.37%)眼压控制在21mmHg之内,绝大部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滤泡形成良好.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34.88%),前房渗出(22.26%),后囊膜混浊(18.60%),未发生明显眼内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超乳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对白内障并青光眼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高昭辉;陈文辉;叶海力;赵安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分析68例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2例,坏疽性阑尾性2例)中,除2例后腹膜位阑尾在局麻下无法切除外,其余66例均在局麻下切除成功,切口均Ⅰ期愈合,无 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缺乏专职麻醉师的情况下,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黄国华;谢宝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C级)的疗效及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对29例ASIA分级为C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高压氧组15例(治疗组)、非高压氧组14例(对照组),治疗组除完成对照组的常规药物治疗、运动和作业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外,给予3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并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治疗组:痊愈13例(86.6%),显效1例(6.7%),无效(6.7%);对照组:痊愈6例(42.9%),显效5例(35.7%),无效3例(21.4%);两组ADL评分比较P<0.05.结论 高压氧对脊髓不完全损伤(C级)治疗疗效显著,能改善脊髓不完全性损伤(C级)患者的ADL评分.

    作者:张君亮;龙绍华;徐艳;彭晓红;易珂玮;黎玲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修复重建

    目的 评价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对46例口腔下颌骨肿瘤及囊性病变术后缺损的下颌骨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共使用钛板内固定46块,植骨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自体骨移植+钛板内固定技术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重建是一种较理想的技术.

    作者:卢新华;刘海涛;陈羿;叶明华;夏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分析

    目的 总结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致不宁腿综合征的识别、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以双下肢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静息时出现或加重,活动及被动运动症状缓解或消失,夜间症状突出而导致睡眠障碍,加重病人焦虑抑郁症状,使病人对米氮平依从性差.结论 米氮平致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发生率较高,但易被误诊漏诊,及时发现利于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王海丽;周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前路钢板与髂腰固定治疗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22例

    目的 观察前路钢板固定与髂腰固定技术在治疗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8月对22例合并骶髂关节损伤的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按照Tile骨盆骨折分型,其中Bl型2例,B2型4例,B3型5例;Cl型5例,C2型5例,C3型1例.合并髋臼骨折6例.对后环损伤中单纯骶髂关节脱位者采用前路钢板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合并骶骨骨折则采用后路髂腰固定,前环损伤全部行钢板固定.结果 本组 2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Mnjeed评分,平均86.5分(51-100分),其中优8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5例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4例基本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1例发生骶部皮肤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 在治疗复杂不稳定骨盆骨折中根据后环损伤中骶髂关节损伤是单纯脱位,还是合并骶骨骨折,分别采用前路钢板固定与后路髂腰固定,效果良好.

    作者:李井山;饶放萍;高勇;钟雪平;金绍琍;张万泉;欧阳少明;刘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免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切除保肛术

    目的 探讨免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的应用研究可行性.方法 采用免辅助切口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标本的方法,对16例直肠癌实施直肠癌保肛手术.结果 16例患者经肛门取出标本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脏器副损伤、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无切端阳性,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只要把握好适应症,免辅助切口腹腔镜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既能保障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又降低直肠低位横断的难度、创伤更小、更美观.

    作者:李骏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椎管减压、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24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2年,椎体间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无断裂.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12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以取得良好复位、坚强内固定、彻底减压、融合率高等效果.

    作者:孙溢欣;许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心功能和炎性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41例,分对照组20例行常规治疗及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中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血清BNP、TNF-α、IL-6的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提高,两组治疗后血清BNP、TNF-α、IL-6的水平均有下降(P<0.01),治疗后芪参益气滴丸组较常规治疗组心功能恢复更好,血清BNP、TNF-α、IL-6的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有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与芪参益气滴丸抑制炎性因子有关.

    作者:陈图刚;马战清;钟志英;孙国锋;周宇昕;赵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开放外伤海水浸泡后感染及修复的研究进展

    由于海洋具有高盐、高钠、低温、寡营养等特点,海洋微生物不同于陆地,不同海深、远海、近海与口岸存在生态环境上的差异,外伤后海水浸泡的病情有所不同.随着现代战场上的高精尖武器广泛使用,海战中爆炸伤已成为多的伤种,开放性外伤很难避免海水浸泡.

    作者:刘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8例膝关节表面置换体会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骨二科28例(32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28例病例中90%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恢复满意,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9分,优良率93.4%.结论 全膝表面置换为严重膝骨关节病病人解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吴洪亮;孙贵才;刘明海;凌小鹏;于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胃癌手术现状与展望

    1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1.1 腹腔镜早期胃癌切除方式依切除范围主要有胃腔内黏膜切除术(IGMR)、胃楔形切除术(LWR)以及胃癌根治术(LRG).早期开展的胃癌手术以IGMR及LWR报道较多,两者可作为部分EGC病例当肿瘤部位、大小不适于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时的首选术式,两者皆用于无淋巴结转移EGC.

    作者:胡小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16例

    目的 观察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方法 16例肺癌骨转性疼痛患者应用氯化锶(89SrCl2)内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病灶变化情况.结果 氯化锶(89SrCl2)治疗16例,其中9例疼痛完全缓解,5例疼痛部分缓解,有效率达到87.50%,无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氯化锶(89SrCl2)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俞根;文兆明;胡正清;叶朝阳;武四美;周开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

    目的 探讨鼻咽部侧位X线片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鼻咽部顶后壁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增厚、肥大,A/N比值在0.61-0.81之间.结论 鼻咽部侧位片可作为基层医院检查诊断此病的常规方法.

    作者:王雪荣;刘国梁;彭喜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