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忠;潘拥军;柏仕平
目的 研究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及3.0T MRI上胶质瘤模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16只SD大鼠经在矢状缝右侧3 mm,冠状缝前1 mm缓慢进针注入100,1 C6鼠胶质瘤细胞(PBS)5×105个,随机选取4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按接种后4、7、10、14d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选取2只正常大鼠行MRI T1WI、T2WI平扫和增强扫描作对照.结果 所有大鼠胶质瘤模型均成功构建,成瘤大鼠自第7d开始出现体重下降,觅食减少,反应迟钝.12d开始出现进行性颅内高压症状,出现眶周出血、眼球外突、偏瘫等表现,第13d死亡4只,第15d死亡8只,第17d死亡4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从接种第4d右侧大脑半球接种点可见小点状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小点状强化;第7d病变更明显,呈小结节状强化;第10d结节较前增大,强化更为明显:至第14d病变进一步增大,中线移位明显,右侧大脑半球1/3~1/2呈长12信号,但T1WI病变始终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不能区分: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区呈明显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区无强化.正常大鼠脑组织T1WI呈稍长T1信号,皮质与白质分界不清:T2WI脑皮质与白质能较好分辨,皮质信号高于白质,双侧侧脑室后角呈高信号,小脑幕呈对称低信号;增强扫描脑组织无强化.结论 大鼠自第7d开始出现成瘤反应,2周左右大鼠出现死亡,长存活时间不超过3周;大鼠C6脑胶质瘤MRI呈等T1、长T2信号,MRI T2WI及增强扫描均能检测出大鼠C6脑胶质瘤,但增强扫描更能准确反映病变大小及形态,正常大鼠脑灰、白质及脑室在T2W I能较好显示,小脑幕呈对称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正常脑组织无强化,本实验为进一步进行脑胶质瘤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徐春华;陈红伟;叶新运;曾而明;周范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经活检证实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用上海交大生产的HIFU-20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实施了共计46次治疗.结果 活检证明20例患者治疗均有效,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较术前明显降低,前列腺体积缩小.结论 HIFU能对早期前列腺癌进行无创的治疗,不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而且与其他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不同,HIFU可重复治疗.HIFU可成为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有效治疗的选择之一,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俞敏;李庆萍;马熙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选择单侧额下入路11例,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9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7例,近全切除(Simpson Ⅲ级)3例,部分切除(Simpson4级)1例.手术后视力改善16例,无改变3例,视力下降加重1例,1例术前双眼完全失明的术后无恢复.结论 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蒋秋华;何春明;杨瑞金;黄锦庆;鲁友明;刘祥璐;汤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脑深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测量肿瘤邻近区白质纤维束和其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的FA值、ADC值.结果 肿瘤邻近白质纤维束区、相对应正常脑白质纤维束区之间FA、ADC均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深部肿瘤白质纤维束弥散特征的变化对为深部脑肿瘤的治疗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作者:邓国军;李东海;陈桂美;肖香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患者易患眼科疾病,使得眼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风险性加大,而且眼科手术大多数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做好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眼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效果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肖堉梅;黄北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肺段水平的支气管扩张(支扩)中的价值,评估其影像效果.方法 (1)对40例临床诊断为支扩者进行检查.每位受检者均先行胸部常规剂量CT扫描,并对部分肺段进行低剂量CT扫描和HRCT扫描;(2)根据诊断的把握度将各肺段有否支扩用肯定是支扩、不能确定和肯定不是支扩进行评判.(3)图像质量评价:由2名CT医生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低剂量CT图像进行评判.结果 (1)40例患者共430个肺段进行了低剂量CT和HRCT扫描.(2)经Kappa法检验,低剂量CT和HRCT两种方法在发现和诊断支扩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7).以HRCT发现和诊断的支扩为标准,低剂量CT对支扩的敏感度91%、阳性预测值94%、准确度96%.(3)低剂量CT图像噪声水平增加,但98%以上图像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肺段水平的支扩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有望提高支扩的早期发现.它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病人和保证图像质量.有条件者可开展低剂量CT筛查支扩.
作者:龙建新;徐小平;刘明炯;刘永萍;邱英良;秦小玲;宦丽群;彭红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了解南昌地区孕妇对孕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围产保健工作的质量,进一步做好孕产期围产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对来我院产科门诊做产前检查的412例孕妇,就孕期保健知识、孕妇营养、胎儿生长发育、孕期心理与口腔保健等5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淑萍;闾锦秀;李惠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病人的手术方式,操作技巧及疗效评价.方法 自2007年至今随机选择额颢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并发脑疝的患者65例,行颞骨及额骨去除35例,单纯行颞骨去除保留额骨30例,观察手术后的减压效果、预后、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后患者头形变化的接受程度,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颅骨修补费用.结论 手术后的减压效果及预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病人及家属对手术后患者头形变化的不满意程度,及手术后颅骨修补费用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作者:杨树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方式,降低患者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本院自2002年7月~2008年6月期间28例小脑幕脑膜瘤的部位、侵犯的结构、显微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肿瘤切除程度按照Simpson分级方法进行评估,Simpson Ⅰ级8例,Simpson Ⅱ级16例,Simpson Ⅳ级4例.术后仅1例死亡,20例获得正常人的生活,4例存在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后复发并有1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结论 根据小脑幕脑膜瘤部位和侵犯的结构采取适当的手术人路及手术切除程度,能够在小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下获得良好的肿瘤切除,降低患者手术死亡率并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伯和;刘颖;谢德斌;李平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腋臭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疾病.传统的手术方法虽有较高的治愈率,但因为术后的疤痕增生明显,部分受术者还会有功能障碍,受术者仍然不敢让腋部暴露,产生新的思想负担.
作者:谭昶;邓跃群;韩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我市1997~2007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定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市1997~2007年20种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市甲乙类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如白喉、疟疾、痢疾,但个别传染病如肺结核等发病出现反弹.结论 在巩同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加强对肝炎、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作者:彭志斌;吴集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65例AMI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入选,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加基础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收集入院24h内和治疗2周后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缩短分数(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Killip分级、LVEDD、LVFS和LVEF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功能Killip分级、LVEDD、LVFS和LVEF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爱琴;黄琴;阳贻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经验.方法 对48例妇科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愈29例占60.4%,显效12例占25.0%,好转7例占14.6%,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灌肠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而且方便、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作者:周开良;曾建伦;彭济勇;鲁志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感觉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导致全身不能和谐的有效运转称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 tegrative dystunction,SID).目前我市尚无SID发病率的相关的报道,对此我们进行相关研究.
作者:朱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管理软件管理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江西省人民医院76例COPD患者,分为电脑组和传统组各38例,分别采用电脑管理和传统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指导,在患者首次就诊3个月后复诊时进行COPD严重程度分级和COPD问卷调查,观察其结果.结果 两组比较结果显示采用电脑软件进行管理的COPD患者的严重程度的控制明显好于传统组.结论 采用COPD管理软件对患者进行管理,由于其连续性,规范性强,可以使COPD患者的严重程度尽快地得到控制.
作者:刘东丽;余健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2例喘憋性肺炎随机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缓解时间(1.96±0.69)d,治愈时间(6.29±1.33)d;对照组缓解时间(3.35±1.24)d,治愈时间(8.67±1.49)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具有安全、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朱军;胡娉婷;徐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因做头颅CT发现右侧额骨新生物2年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颅CT发现右侧额骨内板新生物向内突起,呈高密度影.术中发现该新生物位于硬脑膜下、蛛网膜之外,局部蛛网膜增厚:并见该新生物大小约8mm×5mm×3mm,质硬,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稍剥后即脱落.术后病理报告提示:右额部硬膜下软组织骨瘤.
作者:曾晓华;钟富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在中小学校进行健康促进干预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某县28所中小学校,经过一年健康促进干预(通过培训、持续开展活动等)后,对师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问卷,分析当地结核门诊结核病人就诊人数、病人发现数变化.结果 (1)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32.8%提高到99%,中学生知晓率由42.5%提高到98%,教师知晓率由50.8%提高到97.8%.(2)县结防门诊主动就诊人数由开展干预前38人增加到69人.(3)结核病人发现数由13人增加到37人,其中涂阳病人由5人增加到12人.结论 在学校进行健康促进十预是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叶佳庆;何旺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或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11例MM患者予沙利度胺口服,起始剂量50mg/d,至大剂量50~300mg,联合地塞米松或VAD方案化疗.结果 5例患者部分缓解(PR),4例患者进步,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81.8%.毒副作用有嗜睡、乏力、便秘、皮疹、手足麻木,毒副反应轻.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或VADMM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小兰;黄爱英;胡孟泉;董一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