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PPH术替代内扎外剥术治疗重度痔的研究

蒋珂;隋志刚;袁堂战;郭会文;陈嘉希

关键词: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 内扎外剥术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重度痔(Ⅱ~Ⅳ度)的效果.方法 将184例需手术治疗的重度痔患者分成2组.PPH组104例采用吻合器行PPH,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出血、黏膜脱出及疼痛情况.结果 PPH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52.5%,P<0.01).PPH组术后出血2例(1.92%),对照组8例(10.00%).PPH组术后黏膜脱出1例(0.96%),对照组7例(8.75%).PPH组术后疼痛第1d 39例(37.50%),第2d 2例(1.92%),第5d始没有疼痛病例;对照组术后疼痛第1d 80例(100%),第2d80例(100%),第5d 18例(22.50%),第9d 5例(6.25%).PPH组术后出血、黏膜脱出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吻合器行PPH治疗重度痔优于传统的内扎外剥术,疗效满意.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3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的效果.方法 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2007年美国ADA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被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和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灵R+诺和灵N治疗的C组.A组每日早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方案,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即时皮下注射诺和锐30方案,C组采用每日早、中、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诺和灵R及睡前(22:00点)诺和灵N皮下注射方案.比较3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及其它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B组C组3餐后血糖明显低于A组(P<0.05),B组C组低血糖事件少于A组(P<0.05),C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A组B组.结论 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满意,特别是中餐后血糖,且低血糖事件发生较诺和灵30R少,而一日4次胰岛素注射则较前两组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特别是空腹血糖,但是3组比较,C组患者治疗的依存性稍差.

    作者:刘晓辉;刘文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胃镜直视下植入钛镍记忆合金带膜支架治疗食管恶性梗阻

    目的 观察胃镜直视下置入自膨式钛镍记忆合金带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经胃镜、X线检查证实为恶性食管梗阻的患者,在胃镜直视下置入钛镍记忆合金带膜支架治疗.16例患者共置入国产金属内支架16个.结果 全部患者均一次置入支架成功,术后患者进食困难及生存质量明显改善,4例合并食管气管瘘患者支架置入后呛咳、发烧、吞咽困难等症状迅速控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未发生与支架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内镜直视下放置食管金属内支架较X线下置入支架更为方便快捷,可避免X线照射,对解除患者恶性食管梗阻尤其是对合并有少量活动性出血、食管漏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支架置入后续行的化疗和(或)放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杨军;魏波;江漪;王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117例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别嘌醇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早晨口服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别嘌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早晨口服1次,别嘌醇片0.05g,每日2次,1周后增至0.1g,每日2次,共服用12周;对照组:不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均服用氨氯地平(络活喜).各组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前1d和治疗第6、第12周后测血压、血尿酸.结果 3个月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稍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有限,可以使用抑制尿酸合成药控制尿酸,因此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应用阿司匹林比较安全的.

    作者:肖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头面颈部烧伤的呼吸道观察与护理

    在烧伤病人中,头面、颈部烧伤所占比例较大且常合并吸入性损伤,如不仔细观察和加强护理,常可发生意外而造成严重后果.我科于2007年6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头面、颈部烧伤患者42例,现将本组患者的呼吸道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陶建华;史南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岩斜脑膜瘤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25例报道)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5例岩斜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13例,面部麻木和,或面部疼痛12例,耳鸣和/或听力减退9例,饮水呛咳5例,肢体无力4例,复视3例,行走不稳3例,口角歪斜3例,癫痫2例)、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死亡1例.术后症状和体征缓解6例,不变4例,颅神经受损或症状加重者14例,消化道出血6例,肺部感染4例,意识障碍1例,皮下积液1例(2周后自愈),1例老年患者2周后死于因后组颅神经麻痹引起的肺炎.结论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充分的手术暴露,娴熟的手术技术等,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段剑;周东伟;洪涛;邹安琪;李美华;况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探查体会.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11例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图像回顾性进行分析总结,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1例胆管细胞癌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术前超声检查出9例,漏诊2例;(3)声像图多表现为单发的实性肿块,经线不大,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回声中等、偏高或偏低;(4)可见胆管扩张、穿过肿块、或包绕肿块;(5)CDFI:血流信号不明显;(6)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82%.结论 超声是一种有价值的胆管细胞癌的检测方法.

    作者:胡云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急诊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迎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煤工尘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灌洗过程中于第3、6、9次引流末进行加压通气,以提高PaO2,每侧肺灌洗前常规做肺功能,灌洗后1周观察病人症状,3~12个月复查肺功能.结果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是安全的,灌洗后1周绝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好转,但大部分病人灌洗后仍继续接尘作业,故3~12个月复查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志平;赵月明;陈小刚;胡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1例的临床及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 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乳腺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肿块触诊质地坚韧,活动度差,有轻度压痛,肿块左乳多于右乳,40%~50%位于外上象限,依次为内上象限,外下象限和内下象限.二维声像图显示恶性肿块特征为低回声团块或结节,边缘呈毛刺征或蟹足征,内见簇状或散在的微小钙化点.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临床上及超声影像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作者:郭艳;谭荣牡;乙芳;许华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背筋膜蒂皮瓣治疗手指电击伤

    目的 探讨手指高压电击伤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手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手指高压电击伤.结果 8例全部治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高压电击伤,损伤小,疗程短,基本功能恢复,还可以减少病人固定体位及再次手术痛苦.

    作者:曾彪;张惠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清镁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镁浓度与AM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TB法分别测定109例AMI患者及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镁浓度.结果 AMI组血清镁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5±0.18mmol/Lvs0.87±0.21mmol/L,P<0.05).结论 AMI组的血清镁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AMI早期适量使用镁剂治疗可能对患者有益.

    作者:黎兰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港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肿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的大部分化疗药物可对外周静脉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如出现静脉炎、药物渗漏,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等损伤.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自2007年4月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并做好输液港的维护,确保了各项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鸣;杜端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40例分析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统计近4年来在我院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成功夹闭39例.术中行动脉瘤包裹1例.术中过早破裂1例,38例恢复正常工作,死亡2例.术后轻度脑积水5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处理,Hunt和Hess4~5级者入院后延迟手术可能降低手术死亡率,但在等待期间可能增加再破裂出血的危险,因而总死亡率不减少.精细的显微操作可减少术中过早破裂.脑积水为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作者:李伯和;袁宜荣;黄国兵;张小军;刘文星;谢德斌;漆平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反复腹痛、腹胀、腹泻伴发热3个月余

    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因反复腹痛、腹胀、腹泻伴发热3个月余,加重伴视物模糊2周于2007年2月2日入本院.患者于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伴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盗汗.曾在我市多家医院就诊,症状无好转.

    作者:谢萍;范惠珍;付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危患者早期经验性治疗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使用氟康唑经验性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1例ICU重症患者作为治疗组,依据美国WVUH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评分≥40分时,开始使用氟康唑进行经验性治疗;选取22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使用氟康唑经验性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改善危重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骏;贾宝辉;徐龙;徐贞秋;幸泽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未破裂的动脉瘤和已破裂的、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的Hunt-Hess Ⅰ~Ⅱ级的病例22例共25个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5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常规翼点入路14例.经一侧同时夹闭对侧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不同视角的硬性内镜,辨认出手术显微镜下为死角的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分离瘤颈并夹闭动脉瘤,在内镜下检查夹闭的效果.术后常规复查DSA或CTA.结果 本组均完全夹闭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前或后神经内镜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为18例,占81.8%,夹闭后经神经内镜调整的有4例,占16%,术中2例动脉瘤破裂,术后1例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可减少显微镜下的死角,保留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减少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及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作者:周东伟;洪涛;李东海;段剑;黄学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142例

    目的 评估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直径1~6cm)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每周注射1次,4次为1疗程.结果 103例AFP升高的患者,AFP下降率为77.7%;总体1、2年生存率分别为88%、69.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作者:涂强;饶荣生;周新文;何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观察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与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3年6月~2007年3月收治的92例脑积水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治疗组61例,常规手术组31例.结果 腹腔镜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发生率为6.5%,常规手术组梗阻发生率为29.0%(P<0.05).术后感染率分别为4.91%和19.3%,χ2检验无显著差异.随访调查karnofsky评分,腹腔镜治疗组平均值(70.2.±11.2),常规手术组(56.3±10.2),(P<0.05).结论 电视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秋华;黄锦庆;方传发;何春明;杨瑞金;汤涛;王小玲;刘祥璐;李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第2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进展

    1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发病率约15.2%.好发腰4~5占60%,腰5~骶1次之,其它依次为腰3~4、腰2~3、腰1~2.多个腰椎间盘同时发病者仅占2%~5%.突出的方向多发生于在左侧.

    作者:朱美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rHuIL-11对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u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我院2007年4月~2009年6月71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rHuIL-11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由低值恢复至>50×109/L为(2.46±2.28)d,由低值恢复至>100×109/L为(5.25±2.79)d;对照组分别为(5.73±3.05)d和(9.73±4.02)d(P<0.01).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头痛及头晕、骨骼及关节疼痛、乏力.结论 rHuIL-11能明显缩短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辅助用药.

    作者:陈勇;易军;谢荣盛;宋小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