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煤工尘肺的临床研究

张志平;赵月明;陈小刚;胡健

关键词: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 煤工尘肺, 肺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灌洗过程中于第3、6、9次引流末进行加压通气,以提高PaO2,每侧肺灌洗前常规做肺功能,灌洗后1周观察病人症状,3~12个月复查肺功能.结果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是安全的,灌洗后1周绝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好转,但大部分病人灌洗后仍继续接尘作业,故3~12个月复查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1例的临床及超声表现分析

    目的 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及乳腺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肿块触诊质地坚韧,活动度差,有轻度压痛,肿块左乳多于右乳,40%~50%位于外上象限,依次为内上象限,外下象限和内下象限.二维声像图显示恶性肿块特征为低回声团块或结节,边缘呈毛刺征或蟹足征,内见簇状或散在的微小钙化点.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临床上及超声影像表现上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作者:郭艳;谭荣牡;乙芳;许华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未破裂的动脉瘤和已破裂的、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的Hunt-Hess Ⅰ~Ⅱ级的病例22例共25个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5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常规翼点入路14例.经一侧同时夹闭对侧颈内动脉动脉瘤2例.手术显微镜下初步暴露动脉瘤,置入不同视角的硬性内镜,辨认出手术显微镜下为死角的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分离瘤颈并夹闭动脉瘤,在内镜下检查夹闭的效果.术后常规复查DSA或CTA.结果 本组均完全夹闭动脉瘤,在夹闭动脉瘤前或后神经内镜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为18例,占81.8%,夹闭后经神经内镜调整的有4例,占16%,术中2例动脉瘤破裂,术后1例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颈内动脉动脉瘤可减少显微镜下的死角,保留载瘤动脉的重要分支,减少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及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

    作者:周东伟;洪涛;李东海;段剑;黄学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哮喘大鼠气道重构中的作用及丹参干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哮喘大鼠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气道重构的关系及丹参干预对气道重构的影响.方法 重复雾化吸入卵蛋白8周建立大鼠哮喘气道重构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组,丹参干预组(每组8只大鼠).免疫组化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检测MMP-9表达.半定量PCR检测MMP-9 mRNA水平.结果 哮喘组动物出现管壁增厚,平滑肌增生,粘液分泌增加等气道重构的特征性改变,MMP-9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丹参组与哮喘组比较,炎症反应较轻微,平滑肌增生,粘液分泌不明显.MMP-9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少量多次变应原吸入可导致气道重构,MMP-9在气道重构中发挥作用,丹参干预可缓解气道重构的发生.

    作者:李陈;况九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反复腹痛、腹胀、腹泻伴发热3个月余

    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因反复腹痛、腹胀、腹泻伴发热3个月余,加重伴视物模糊2周于2007年2月2日入本院.患者于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伴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盗汗.曾在我市多家医院就诊,症状无好转.

    作者:谢萍;范惠珍;付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低分子量肝素,对照组用阿司匹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86.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欧阳懿;黄丽萍;刘家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硝酸甘油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68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联合葛根素组(治疗组36例)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32例),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1.3%,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疗效.

    作者:吴春发;徐亚军;宋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代谢综合征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07年9月在本院心内科门诊随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美国NCEP-ATPⅢ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入选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出现新发的心房纤颤情况,则作出相应的记录,终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比较MS组与非MS组间心房纤颤发生率.结果 在NCEP-ATPⅢ标准下,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84例,无发生者为36例,非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9例,无发生者为71例,MS组与NMS组间的心房纤颤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IDF标准下,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74例,无发生者为67例,N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19例,无发生者为40例,MS组与NMS组间的心房纤颤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纤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代谢综合征是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手背筋膜蒂皮瓣治疗手指电击伤

    目的 探讨手指高压电击伤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手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手指高压电击伤.结果 8例全部治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高压电击伤,损伤小,疗程短,基本功能恢复,还可以减少病人固定体位及再次手术痛苦.

    作者:曾彪;张惠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117例分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别嘌醇组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早晨口服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加别嘌醇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早晨口服1次,别嘌醇片0.05g,每日2次,1周后增至0.1g,每日2次,共服用12周;对照组:不服用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均服用氨氯地平(络活喜).各组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前1d和治疗第6、第12周后测血压、血尿酸.结果 3个月后阿司匹林肠溶片组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稍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有限,可以使用抑制尿酸合成药控制尿酸,因此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应用阿司匹林比较安全的.

    作者:肖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建接骨板和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成人锁骨骨折分析

    目的 探讨重建接骨板和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佳适应证.方法 新鲜锁骨骨折90例,随机分成记忆合金环抱器组(46例)和重建接骨组(44例),探索手术操作技巧,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记忆合金环抱器组手术时间少于钢板组(P<0.01),但愈合时间稍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建接骨板和记忆合金治疗锁骨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刘胜才;李红;方冰;刘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关系

    目的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对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进行检测,探讨两者在肺癌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0例肺癌(鳞癌24例,腺癌18例,小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2例)和同期正常组织及其他疾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HIF-1α和TTF-1进行检测.工作液溶度均为1∶50,微波修复抗体,采用PBS缓冲液代替一抗做阴性对照.结果 (1)HIF-1α基因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0.2%(21/50)较正常组织(10%)升高,小细胞(100%)>腺癌、大细胞癌(55%)>鳞癌(12%),同时与TNM临床分期亦有关系.(2)TTF-1基因在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肺腺癌为77.8%(14/18),小细胞癌为83.5%(5/6),大细胞癌为50%(1/2),鳞癌的为0%(0/24),但与,TNM临床无关.结论 HIF-1α在腺癌组织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3、4期的表达率高于1、2期,对临床肺癌诊断和评估预后有积极意义.TTF-1在肺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率较高,而鳞癌中均未见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可为临床鉴别提供依据.

    作者:夏顺生;张艳霞;王青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应用PPH术替代内扎外剥术治疗重度痔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治疗重度痔(Ⅱ~Ⅳ度)的效果.方法 将184例需手术治疗的重度痔患者分成2组.PPH组104例采用吻合器行PPH,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出血、黏膜脱出及疼痛情况.结果 PPH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52.5%,P<0.01).PPH组术后出血2例(1.92%),对照组8例(10.00%).PPH组术后黏膜脱出1例(0.96%),对照组7例(8.75%).PPH组术后疼痛第1d 39例(37.50%),第2d 2例(1.92%),第5d始没有疼痛病例;对照组术后疼痛第1d 80例(100%),第2d80例(100%),第5d 18例(22.50%),第9d 5例(6.25%).PPH组术后出血、黏膜脱出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吻合器行PPH治疗重度痔优于传统的内扎外剥术,疗效满意.

    作者:蒋珂;隋志刚;袁堂战;郭会文;陈嘉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第3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进展

    1卒中危险因素除了传统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紊乱等危险因素外,已提出不少新的危险因素,2009年国际卒中会上又有新的提示:1.1 快餐店与卒中 Morgenstern等介绍了有关卒中风险与周围快餐店相关性的一项研究结果:周围快餐店密集区(平均33家快餐店)的卒中发病率较快餐店稀少地区(平均12家快餐店)增高13%,几乎每增加1家快餐店,卒中发病率就会增高1%.

    作者:吴裕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煤工尘肺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肺同期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灌洗过程中于第3、6、9次引流末进行加压通气,以提高PaO2,每侧肺灌洗前常规做肺功能,灌洗后1周观察病人症状,3~12个月复查肺功能.结果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是安全的,灌洗后1周绝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好转,但大部分病人灌洗后仍继续接尘作业,故3~12个月复查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志平;赵月明;陈小刚;胡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急诊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迎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头面颈部烧伤的呼吸道观察与护理

    在烧伤病人中,头面、颈部烧伤所占比例较大且常合并吸入性损伤,如不仔细观察和加强护理,常可发生意外而造成严重后果.我科于2007年6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头面、颈部烧伤患者42例,现将本组患者的呼吸道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陶建华;史南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岩斜脑膜瘤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25例报道)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5例岩斜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13例,面部麻木和,或面部疼痛12例,耳鸣和/或听力减退9例,饮水呛咳5例,肢体无力4例,复视3例,行走不稳3例,口角歪斜3例,癫痫2例)、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死亡1例.术后症状和体征缓解6例,不变4例,颅神经受损或症状加重者14例,消化道出血6例,肺部感染4例,意识障碍1例,皮下积液1例(2周后自愈),1例老年患者2周后死于因后组颅神经麻痹引起的肺炎.结论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充分的手术暴露,娴熟的手术技术等,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段剑;周东伟;洪涛;邹安琪;李美华;况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间歇缺氧、睡眠剥夺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变化

    目的 采用间歇缺氧、睡眠剥夺建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物模型,观察间歇缺氧、睡眠剥夺对SD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探讨间歇缺氧、睡眠剥夺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机制.方法 选取SD雄性青年3个月龄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间歇缺氧睡眠剥夺组,常氧正常睡眠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每天给予间歇性缺氧和睡眠剥夺,时间为8周.实验终点测量大鼠有创动脉压,取血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 实验组有创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同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类似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理生理改变的间歇性缺氧、睡觉剥夺可以引起SD大鼠血压增高,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增高.

    作者:袁春华;徐劲松;宋宁燕;赵青峰;郭洋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探查体会.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11例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图像回顾性进行分析总结,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1例胆管细胞癌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术前超声检查出9例,漏诊2例;(3)声像图多表现为单发的实性肿块,经线不大,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回声中等、偏高或偏低;(4)可见胆管扩张、穿过肿块、或包绕肿块;(5)CDFI:血流信号不明显;(6)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82%.结论 超声是一种有价值的胆管细胞癌的检测方法.

    作者:胡云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儿手足口病疱疹的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突然发热、咽痛,很快在口腔颊黏膜、齿龈、舌和腭部出现小疱疹,继而成小溃疡,周围有红晕,1~2d后手和足出现斑丘疹,很快变为疱疹.产生的疱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局部护理以消炎、收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从发病开始到痊愈给予合理的护理十分重要.自2009年4~6月份,我院病房共收治67例,经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在住院过程中,我们经对疱疹的早期观察与及时护理,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华丹;李芳;刘庭先;柯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