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顺生;张艳霞;王青来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术中的效果.方法 对两组各15例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优于后者.结论 脑血管疾病介入术拟选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作者:董桃花;黄乐林;李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探查体会.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11例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图像回顾性进行分析总结,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1例胆管细胞癌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术前超声检查出9例,漏诊2例;(3)声像图多表现为单发的实性肿块,经线不大,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回声中等、偏高或偏低;(4)可见胆管扩张、穿过肿块、或包绕肿块;(5)CDFI:血流信号不明显;(6)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1.82%.结论 超声是一种有价值的胆管细胞癌的检测方法.
作者:胡云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注射糜蛋白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7例,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正规抗结核化疗,并进行胸腔微创置管引流,每2d1次.观察组每次引流后经引流管胸腔内注射糜蛋白酶.比较两组2周后胸水吸收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2周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到显效以上治疗效果的时间及住院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结核短程化疗加糜蛋白酶胸腔内注射可提高疗效,缩短结核性胸膜炎病人达到显效以上效果并出院的住院时间.
作者:林富生;戴希友;王萍;易彩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肿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的大部分化疗药物可对外周静脉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如出现静脉炎、药物渗漏,甚至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等损伤.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科自2007年4月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并做好输液港的维护,确保了各项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鸣;杜端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1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直径1~6cm)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每周注射1次,4次为1疗程.结果 103例AFP升高的患者,AFP下降率为77.7%;总体1、2年生存率分别为88%、69.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作者:涂强;饶荣生;周新文;何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哮喘大鼠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气道重构的关系及丹参干预对气道重构的影响.方法 重复雾化吸入卵蛋白8周建立大鼠哮喘气道重构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组,丹参干预组(每组8只大鼠).免疫组化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检测MMP-9表达.半定量PCR检测MMP-9 mRNA水平.结果 哮喘组动物出现管壁增厚,平滑肌增生,粘液分泌增加等气道重构的特征性改变,MMP-9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丹参组与哮喘组比较,炎症反应较轻微,平滑肌增生,粘液分泌不明显.MMP-9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少量多次变应原吸入可导致气道重构,MMP-9在气道重构中发挥作用,丹参干预可缓解气道重构的发生.
作者:李陈;况九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发病率约15.2%.好发腰4~5占60%,腰5~骶1次之,其它依次为腰3~4、腰2~3、腰1~2.多个腰椎间盘同时发病者仅占2%~5%.突出的方向多发生于在左侧.
作者:朱美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者(IRG)及2型糖尿病患者(DM)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水平.方法 采用挪威NYCOCARDREADERⅡ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检测102例健康人、55例IRG、45例DM的糖化血红蛋白并同时用英诺华D2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FPG、TG、TC、HDL-C、LDL-C检测.结果 IRG组、DM组HbAic、TC、TG、HDL-C、LDL-C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而IGR、DM组的TC、TG、HDL-C、LDL-C并没有差别;DM组的HbAic明显高于IRG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监控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的水平有利于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治疗.
作者:魏永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膀胱镜检查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检查、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但膀胱镜检查必尽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有时在检查中会使患者产生疼痛不适.加上患者对此项检查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而轻信一些错误传闻,常使患者产生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并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外周血管收缩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别是老年患者表现尤其突出.因此,我们对21例需行膀胱镜检查的老年住院患者在预约检查期间实施了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万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与冠心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组,即无狭窄组(冠脉正常或狭窄≤50%)(24例)、轻度狭窄组(50%<狭窄≤75%)(16例)、中度狭窄组(75%<狭窄≤90%)(15例)和重度狭窄组(狭窄≥90%)(30例);同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14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37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15例)和健康对照组(19例).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PO水平.结果 (1)血清MPO水平于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F=25.95,P<0.001),AMI组(156.61±33.63u/L)显著高于UAP组(92.06±42.11u/L)、SAP组(80.02±20.28u/L)和健康对照组(52.33±14.32u/L),UAP组与SAP组无差异(P=0.35).(2)血清MPO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呈正相关关系(r=0.48,P<0.01),与血脂无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MPO水平是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炎性指标.
作者:梅拥军;林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常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预后较差,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目前呈上升趋势,尤其老年男性增长较快.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死亡率高,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协助医生进行溶栓治疗,防止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魏苗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68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联合葛根素组(治疗组36例)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32例),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1.3%,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疗效.
作者:吴春发;徐亚军;宋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要点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胆囊切除术的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人除1例因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即时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163例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术后无因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结论 只要掌握好腹腔镜的操作要点及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重视关键部位的操作,其并发症会随着操作技巧的提高而降低.
作者:文友良;刘天球;贺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POSSUM评分系统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作用.方法 根据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替换POSSUM评分系统中的生理指标-脉率和手术侵袭度指标手术种类、手术范围及恶性肿瘤等4项,利用改良的POSSUM评分系统预测117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理论发生率;比较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与理论预测并发症率.结果 117例患者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29.91%(35例).理论预测发生率为19.65%(23例),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和理论预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01,P=0.069).利用改良后的POSSUM评分系统对实际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生理学评分和手术侵袭度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有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经改良的POSSUM评分系统在预测老年患者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共元;谢小平;李正荣;易兵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因反复腹痛、腹胀、腹泻伴发热3个月余,加重伴视物模糊2周于2007年2月2日入本院.患者于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伴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盗汗.曾在我市多家医院就诊,症状无好转.
作者:谢萍;范惠珍;付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8年9月我科收治了1例外伤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患者并成功为其实施一项新的血管内治疗一可脱球囊栓塞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于2008年8月9日因车祸致左侧颞额部硬膜外血肿,颅底骨折在外院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左眼球逐渐突出,视物模糊,跟睑下垂,并感觉脑鸣左眉弓及颞部疼痛,发作时间无规律,常影响睡眠.
作者:虞晓琴;王亚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6例LESS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42.5岁.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肿瘤组织成舌状浸润肌层,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内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血管.网状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丰富,围绕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15例CD10阳性,14例ER阳性,15例PR阳性,5例actin阳性,CD34、CD117、Melan-A肿瘤细胞均阴性.结论 LESS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形态上看似良好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不一定好.
作者:陈任生;熊秋迎;盛以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5例岩斜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13例,面部麻木和,或面部疼痛12例,耳鸣和/或听力减退9例,饮水呛咳5例,肢体无力4例,复视3例,行走不稳3例,口角歪斜3例,癫痫2例)、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死亡1例.术后症状和体征缓解6例,不变4例,颅神经受损或症状加重者14例,消化道出血6例,肺部感染4例,意识障碍1例,皮下积液1例(2周后自愈),1例老年患者2周后死于因后组颅神经麻痹引起的肺炎.结论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充分的手术暴露,娴熟的手术技术等,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段剑;周东伟;洪涛;邹安琪;李美华;况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COPD住院患者发生呼吸衰竭38例.呼吸衰竭发生和每年发作次数、全身营养状况、COPD的分级、有无吸入糖皮质激索、酸碱平衡紊乱、高血糖、有无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P<0.01,P<0.01.P<0.05,P<0.01,P<0.05,P<0.01).呼吸衰竭发生和与年龄、病史时间无关(P>0.05).呼吸衰竭死亡组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酸碱平衡紊乱率高达100%,血气分析中PaO2在死亡组和好转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H、PaCO2、血钠、血氯在死亡组和好转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1,P<0.01).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多.
作者:曹林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 level deoendent functional MR imaging,BOLD-fMRI)能够无创伤地对神经元活动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在脑机能活动的同时,获得解剖学、生理学及病理学信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目前惟一能在活体中显示神经纤维束的走行、方向、排列、髓鞘等信息,能够无创地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技术,目前这两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外科的研究.
作者:邓国军;李东海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