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平;唐城;李勇
目的 观察MILES术腹膜外造口并发症的出现率及术后排便情况.方法 收集35例MILES术腹膜外造口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及出现率,术后对患者排便情况进行回访.结果 术后1例出现排便时造口脱垂,便后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随访成功28例,其中1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便感.结论 MILES术腹膜外造口的并发症低,而且术后可形成较稳定的便感,提高了MILES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涂伟;李学明;陈海鸣;熊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交替使用便乃通与麻仁软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单一使用便乃通或麻仁软胶囊;治疗组隔3个月交替使用这两种药.观察各组用药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交替使用便乃通与麻仁软胶囊者显效率为60.7%,好转率28.6%,总有效率92.9%;对照组中单一使用便乃通者显效率为25%,好转率32.1%,总有效率71.4%;单一使用麻仁软胶囊者显效率为17.9%,好转率32.1%,总有效率67.9%(P均<0.05).结论 交替使用便乃通与麻仁软胶囊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长期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郭档;彭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激光辅助孵化的方法提高胚胎着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9年5月~12月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或冻融胚胎移植(FET)失败行激光辅助孵化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妊娠13例,取卵周期3例,FET周期32例,3胎妊娠1例,双胎妊娠2例,单胎妊娠10例,其中1例胚胎停育.结论 激光辅助孵化可以提高前次IVF-ET失败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作者:黄志辉;朱元;许定飞;唐亮;丁涛;辛才林;伍琼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率.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7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并肺间质病变发病率为16.3%.结论 早期确诊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炬;李学勇;张细凤;江敏;张徐明;汤艳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与CT在判断鼻咽癌局部病灶侵犯范围的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部的MRI与CT资料的初诊鼻咽癌病例98例,由两名以上放射学专家分别进行读片,比较两种不同影像方法对鼻咽癌局部侵犯的显示率.结果 MRI和CT对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和咽后转移性淋巴结方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3.9%和76.5%;在判断颅底骨质破坏和各通颅孔道侵犯显示率分别为57.1%和29.6%;对颞下窝侵犯显示率分别为26.5%和14.3%;对海绵窦侵犯显示率分别为39.8%和25.5%;对颅内侵犯显示率分别为20.4%和10.2%.结论 MRI在检测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颅底骨质破坏和各通颅孔道侵犯、颞下窝、海绵窦及颅内侵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CT.
作者:刘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吉安市中小学教师嗓音疾病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间接喉镜观察法.结果 教师嗓音疾病患病率为48.96%,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班主任发病率高于普通任教教师,小学教师发病率高于中学教师,教龄愈长发病率愈高.结论 教师的嗓音保健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及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郭平;刘厥军;彭材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治疗患有严重慢性病的高危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 在局麻下,在X光下进行股骨粗隆部经皮穿针+股骨干穿针外加钢丝捆扎外固定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30~45min,平均30min;术中无出血.49例患者全部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45例患者优良,4例尚可,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针钢丝捆扎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是微创手术,且疗效确切,无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
作者:黄士民;章翔;谢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害诊断及分类国际共识标准,回顾性调查近5年来湖口县人民医院103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中有46.3%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有肝细胞损害型76例(73.8%),胆汁淤积型12例(11.7%),混合型15例(14.7%),符合重症肝损伤者4例.结论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
作者:周静;龚锦文;周桂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寰枢椎脱位4例,Ⅱ型齿状突骨折17例)施行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经7~32个月随访,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李浩;邹鸿星;杨淮河;杨保良;邵银初;胡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 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67例及采取单纯随机选取同期未并发早期肾损伤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对其检测的D-Dimer、FIB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D-Dimer、FIB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2型糖尿病未并发早期肾损伤的患者,其差异具有显著性,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D-Dimer、FIB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爽;张弘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human recombinan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rEGF)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诱导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硫代乙酰胺造成小鼠化学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保护作用.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能明显降低硫代乙酰胺所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死亡率,并可显著改善小鼠肝损伤病变程度.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硫代乙酰胺所致小鼠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汪倩;徐南平;邹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何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20年来,通过多种方式的相互动态影响,我们对乳腺癌基因多态性与遗传易感性的理解及研究在不断深入.流行病学的观察研究也为我们对乳腺癌基因多态性与遗传易感性的理解及研究奠定了基础.两者研究都为乳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做出了贡献,并且预言了这些易感基因的个性及相互作用.连锁分析、候选基因的突变、关联分析被应用于鉴别三种不同风险的遗传易感基因,即高外显率易感基因、稀有的中外显率易感基因和普通的低外显率易感基因.
作者:陈娜;武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分析双髋部骨密度差异,以供临床医生选择出正确的检测部位.方法 对73例曾在我院行双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患者(排外髋部、腿部疾患及明显疼痛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左髋部骨密度值低于右髋部.结论 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左髋部进行骨密度测量,而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就症状明显的部位进行检查.
作者:王晓梅;饶冬霞;殷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行为干预已成为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日益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因素在癌症患者放疗前的作用对治疗效果,以避免放疗的副作用发生,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周小英;姚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电刀行会厌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4例经临床确诊为会厌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均在全麻下进行.实验组使用电刀行会厌囊肿切除术,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切除会厌囊肿,对术中出血量、术后组织水肿,会厌囊肿切口处白膜生长情况,吞咽、讲话与疼痛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电刀在全麻下行会厌囊肿切除术比常规全麻下行会厌囊肿切除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黏膜无明显水肿,且白膜生长良好,吞咽、讲话与疼痛术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使用电刀在全麻下行会厌囊肿切除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和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金兰;游鸿;王细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镜直视下鼻咽活检术的方法.方法 将90例需要行鼻咽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用电子鼻咽镜配套的专用活检钳(以下简称线钳)经鼻咽镜活检通道送入钳取标本组织,观察组在电子鼻咽镜直视下用传统的活检钳(以下简称直钳)经鼻腔直接置入钳取标本组织.结果 观察组在操作时间、病理活检成功率、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在电子鼻咽镜下直钳法行鼻腔或鼻咽部活检术在节省操作时间及病理活检成功率方面明显优于线钳法.
作者:邓淑琴;洪金花;万艳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33例 GIST患者的资料.结果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黒便、腹部包块为主,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就诊病人中,中、高危级病人多.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中、高危组病人预后较差.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早期发现和诊断较困难.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是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恶性危险等级与肿瘤的体积及核分裂数有密切关系.高危等级的GIST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佳.手术切除仍是其治疗的首选.完整的切除较姑息性切除有更好的生存率,术中防止瘤体的破裂是手术的原则.
作者:李战华;程华;周锦都;刘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应用撬拨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5月选择性应用撬拨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0例.结果 术后经6~12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无针道感染及骨髓炎,骨折无再发移位,所有病例均痊愈.结论 采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是一种经济有效、易于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徐南云;肖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缝合结膜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06例青光眼患者行不缝合结膜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果 本组123眼中,69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47眼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保持不变,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下降.结论 该术与传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相比,不需缝合结膜瓣伤口,缩短了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能明;王军;戴汉生;黄南翔;谢程阳;周胜;李定章;吴红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