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少勇;邹鸿星;杨淮河;邵银初;李浩;胡炜
目的 探讨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胆囊癌患者86例,慢性胆囊炎患者15例,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胆囊癌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症组织中mTOR及p70S6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TOR及p70S6K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1%(67/86)及80.23%(69/86).显著高于两者在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者在原发性胆囊痛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1,P<0.01).mTOR及p70S6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组织的分化程度、Nevi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肿瘤直径、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 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激活可能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肖若冰;肖雅莉;陈云锋;莫海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定量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观察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组(高血压Ⅱ组)、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正常组(高血压Ⅰ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E/A值、S/D值、LVEF、LAF、ASR值.结果 3组之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及S/D在对照组、高血压Ⅰ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对照组与高血压Ⅱ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LAF、A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RI技术能较好、较早的测量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的改变值,从而反映出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改变,为患者较早进行临床干预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作者:肖小鹏;邓林云;汤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急诊骨盆骨折所致盆腔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0例骨盆骨折合并盆腔大出血患者,经抗休克、止血等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在外伤后2-5h行急诊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或细条、不锈钢圈栓塞髂内动脉或出血动脉分支.结果 除1例在造影过程中死亡而未行栓塞外,其余9例均在1h内完成栓塞治疗,成功率90.0%(9/10),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有效率达100%(9/9),其中8例经康复治疗后出院,1例因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合并颅脑损伤而死亡.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是急诊治疗骨盆骨折所致盆腔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徐华;辜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病因复杂,临床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2004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采用针刺配合益肾蠲痹丸治疗该病9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法强;张文琮;游小琴;李润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致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9例胆道探查致十二指肠损伤病案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术中及时发现并行穿孔修补后痊愈出院:6例术中未及时发现而再次手术,其中1例行穿孔修补,4例行穿孔处置管引流+腹腔冲洗+肝下及十二指肠后置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胃肠减压后痊愈出院:1例非手术治疗并发MODS死亡.结论 积极预防是重点,术中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关键,并发十二指肠瘘后建立可靠通畅的十二指肠内外引流简单而有效.
作者:李勇;邓高旺;占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小容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4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n=25)和对照组(R组n=21).H组:在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之前给予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4ml/kg);R组:仅给予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两组在持续监测HR、BP、尿量的同时,分别于观察0,1,2,4和24 h抽中心静脉血,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血乳酸.结果 (1)H组在给药1h后ScvO2迅速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同R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24h,两组ScvO2无显著差异(P>0.05).(2)R组复苏1小时后各时间点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H组(P<0.05).结论 采用小容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能迅速提高ScvO2,增加乳酸清除率,改善组织灌注.
作者:陈志;杨春丽;贺慧为;张明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la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尽管ITP的临床特点很重要,但ITP的诊断仍为排除性诊断[1].50年前.Harrington及其后续的研究证实了抗血小板膜自身抗体的存在,自身抗体加速血小板在脾脏的清除,不同的前瞻性研究也表明如检测到血小板自身抗体,对ITP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2~4].因此本文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的表达、意义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美丽;黄瑞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腹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官腔内残留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用经腹二维超声结合CDFI诊断官腔内残留物61例,并与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清官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1例宫内残留物全部经清宫术后病理证实,尿HCG阳性57例,阴性4例,CDFI检测残留物基底部与局部宫壁组织内有血流信号53例,尿HCG均为阳性,无血流信号8例,尿HCG阳件4例,脉冲多普勒(PW)检测阻力指数(RI)均值0.45.结论 经腹超声结合CDFI能对官内残留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根据血流信号检出部位进行定位,具有蓐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兵高;李惠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头颅CT在小儿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诊断明确的139例腩瘫患儿采用西门子螺旋CT扫描、结果颅内有异常征象者76例,CT阳性率54.7%:CT异常征象主要为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萎缩、脑软化、脑穿通畸形等.139例脑瘫主要病冈为窒息、早产、孕期宫内感染及接触有毒有害物等.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异常率越高.结论 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寻找病因及定位,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罗华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赛尼哌(CD25单克隆抗体)单剂给药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2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科接受肾移植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赛尼哌治疗组(观察组n=4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术前血透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CDC)、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为环孢素A(CsA)+骁悉(MMF)+泼尼松(Pred)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免疫抑制基础上加用赛尼哌.观察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中4例(1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8例(2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观察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您提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观察组并没有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结论 肾移植受者应用赛尼哌单剂诱导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辉;曾涛;孟栋良;李新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无创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l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但较长时间使用面罩致使进食、排痰等不便,易发生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使刚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寝竭的患者中,有效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溃疡、口腔感染甚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可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侠;余芙秀;刘美英;胡仁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充气结肠造影及后处理对肠腔良性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多层螺旋CT与结肠镜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诊断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7例结肠镜检失败、加做结肠充气造影的病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例中,CT发现肠壁肿块导致肠腔狭窄的15例,肠外病变压迫结肠壁的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不仪能发现肿块来自肠壁,对肠外病变的判断明显优于结肠镜;在病变定性上,CT也有独特之处.
作者:何升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人男,41岁,主诉右颈部及右上肢水肿伴疼痛1个月.查体:右颈部及右上肢肿胀,右腋下及有胸壁有下行性浅静脉怒张.胸部CT示右肺尖纵隔旁结节2.3×2.9×2.5cm,分叶状.压迫上腔静脉.
作者:徐全;陈艰;柳阳春;张平;龚南平;胡建明;谢爱民;涂寒剑;杨文凯;林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6月~2008年8月对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一侧手术时间7~10min,无一例复发,无阴囊红肿及积气病例.结论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微刨,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同时可发现处理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洪育;吴红;薛峰;黄章宇;范新萍;刘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于1989~2008年收治的5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骨科疾病14例,占48.3%,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各3例,骨转移癌4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5例,占17.2%,其中肾功能不全3例.尿毒症1例,泌尿系感染1例;误诊呼吸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脑血管意外各2例,各占7%,其他误诊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冠心病、肝硬化、多发性神经炎各1例,各占3.4%.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系统分析、全面检查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方法,对可疑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尤其是X线检查、血尿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及多部位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卫红;刘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肾盂输尿管交接处梗阻的患者采用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去除了病变的UPJ,建立漏斗状肾盂与输尿管连接.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无肾积水复发.结论 斜槽形吻合口有利于蠕动波的传递.
作者:章静;钟少云;欧阳唐锋;刘江;袁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为治疗组,其中治疗A组为42例初治患者,治疗B组为40例复治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疗程48周.结果 治疗A组在12周、24周、48周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24周、48周治疗A组的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在服药其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作者:陈川英;程全红;陈芳;吴湛;戴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y~2008年1月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情变化时间均在生后72h以内;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肺炎是主要疾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巡视和观察,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刘巧珍;方景春;曾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60例,脊柱25例,四肢35例,根据骨转移癌的部位及特点,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疼痛均减轻或缓解,截瘫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四肢功能获得改善或恢复.结论 骨转移瘤病人只要掌握适应症,采取积极正确的手术方法,则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朱小明;刘申;彭东林;肖庆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ASA Ⅰ~Ⅱ)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成3组,曲马多组(A组,0.6%曲马多+0.15%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组(B组,0.006%布托啡诺+O.15%罗哌卡因)、吗啡组(C组,0.005%吗啡+0.15%罗哌卡因),于子宫切除后开始使用,负荷量为5ml,持续剂量2ml/h,12h后减为1.0ml/h.结果 (1)VAS评分B组术后4h低于A组(P<0.05),与C组无明显区别.(2)B组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排尿困难和瘙痒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较少.
作者:付建强;谢长春;黄建辉;孙超君;钟启钊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