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盂成形手术的治疗体会

章静;钟少云;欧阳唐锋;刘江;袁剑

关键词:离段, 斜槽形
摘要:目的 总结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肾盂输尿管交接处梗阻的患者采用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去除了病变的UPJ,建立漏斗状肾盂与输尿管连接.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无肾积水复发.结论 斜槽形吻合口有利于蠕动波的传递.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骨转移瘤病的外科治疗(附60例报告)

    目的 总结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60例,脊柱25例,四肢35例,根据骨转移癌的部位及特点,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疼痛均减轻或缓解,截瘫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四肢功能获得改善或恢复.结论 骨转移瘤病人只要掌握适应症,采取积极正确的手术方法,则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朱小明;刘申;彭东林;肖庆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密度(MVD)与促红细胞生成索受体(EPO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此二者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HCC、2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内EPOR的表达情况,观察与HCC病理学特点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1)EPOR及MVD值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肝脏组织(P<0.05);(2)EPOR在有包膜侵犯组、低分化组及有转移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强度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组(X2=6.40,P<0.05;)、高中分化组(X2=12.03,P<0.01);以及无转移组(X2=5.62,P<0.05);(3)肝癌>5cm、有包膜侵犯、有转移、低分化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肝癌≤5cm(t=2.82,P<0.05),无包膜侵犯(t=3.91,P<0.05)、无转移(t=4.10,P<0.05)及高中分化组(t=5.12,P<0.05);(4)EPOR阳性表达HCC中的MVD值明显高于EPOR阴性表达HCC中的MVD值(t=5.43,P<0.05).结论 EPOR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其血管生成和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黄文泉;万仁华;李学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目的 探讨椎体截骨在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并椎弓根螺钉系统同定.结果 10例患者随访8个月~3年,6例下肢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平均Frankel分级改善一级.cobb角由术前平均35°矫正到术后8°,平均矫正率80.2%,截骨融合率100%,无脊髓加重损伤表现.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

    作者:范少勇;邹鸿星;杨淮河;邵银初;李浩;胡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08年5月自愿进行无痛结扎的育龄妇女170例,观察术中镇痛效果,用药前后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镇痛效果显著,用药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性,麻醉后意识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在输卵管绝育术中是一种安全、易行、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的理想无痛手术方式.

    作者:吴琼;彭凌;杨小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布托啡诺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应用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ASA Ⅰ~Ⅱ)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成3组,曲马多组(A组,0.6%曲马多+0.15%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组(B组,0.006%布托啡诺+O.15%罗哌卡因)、吗啡组(C组,0.005%吗啡+0.15%罗哌卡因),于子宫切除后开始使用,负荷量为5ml,持续剂量2ml/h,12h后减为1.0ml/h.结果 (1)VAS评分B组术后4h低于A组(P<0.05),与C组无明显区别.(2)B组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排尿困难和瘙痒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较少.

    作者:付建强;谢长春;黄建辉;孙超君;钟启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肾盂成形手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肾盂输尿管交接处梗阻的患者采用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去除了病变的UPJ,建立漏斗状肾盂与输尿管连接.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无肾积水复发.结论 斜槽形吻合口有利于蠕动波的传递.

    作者:章静;钟少云;欧阳唐锋;刘江;袁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诊断宫内残留物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官腔内残留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用经腹二维超声结合CDFI诊断官腔内残留物61例,并与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清官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1例宫内残留物全部经清宫术后病理证实,尿HCG阳性57例,阴性4例,CDFI检测残留物基底部与局部宫壁组织内有血流信号53例,尿HCG均为阳性,无血流信号8例,尿HCG阳件4例,脉冲多普勒(PW)检测阻力指数(RI)均值0.45.结论 经腹超声结合CDFI能对官内残留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根据血流信号检出部位进行定位,具有蓐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兵高;李惠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纵隔炎性假瘤行上腔静脉置换1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人男,41岁,主诉右颈部及右上肢水肿伴疼痛1个月.查体:右颈部及右上肢肿胀,右腋下及有胸壁有下行性浅静脉怒张.胸部CT示右肺尖纵隔旁结节2.3×2.9×2.5cm,分叶状.压迫上腔静脉.

    作者:徐全;陈艰;柳阳春;张平;龚南平;胡建明;谢爱民;涂寒剑;杨文凯;林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盐酸戊乙奎醚术前用药对窦缓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李醚(长托宁)麻醉前用药对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12例,阿托品组(A组)18例.ASA Ⅰ~Ⅱ级.术前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HR56-58bpm,T波改变有14例.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及颈丛麻醉.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用HP 3046 A多功能监测仪测定HR、SBP、DBP、SpO2作为给药前(T0)的基础值,开放静脉后,P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A组静注阿托品0.0 1mg/kg,不用其它药,也不做任何麻醉操作,观察给药后10min(T1)、20min(T2)、30min(T3)HR和SBP、DBP的改变.结果 P组给药10、20、30min后HR有所下降,与给药前比P<0.05;SBP给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A组HR给药后10~30min明显增快与给药前比P<0.05.SBP给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盐酸戊乙奎醚可作为窦性心动过缓病人的麻醉前给药.

    作者:杨小刚;王风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后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螺旋CT诊断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42例中CT显示肠壁增厚42例,肠腔内肿块34例,浆膜面模糊20例,肠系膜索条状影2例.CT发现淋巴结转移31例(直径≥10mm).病理证实28例.1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术后病理发现2例有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75%,准确率为88.1%.按照改良Dukes分期对照术前与术后病理,35例分期正确,7例分期错误.CT分期准确率为83.3%.结论 螺旋CT平扫加增强结合口服清水、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检查对结肠癌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邱勇;江毅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卧床女患者排尿简易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中,因骨折、大手术、创伤,或年老体弱而义神志清楚的卧床女患者排尿均给于统一型号的一次性女便盆排尿.由于便盆容器高,质地硬,体积稍大,需要几人协助抬高臀部6~7cm后放置,接尿时因不慎导致盆接不全,渗尿、溢尿现象时有发生,从而污染床单、内裤,若不及时清洗更换,易引起皮肤湿疹或压疮;遇到肥胖体型患者使用便盆,不但搬动吃力且经常发生便盆压之变形甚至裂开现象,给病人带来痛苦,给家属带来负担,从而亦加重了护理工作量.鉴于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研制出一种为卧床女患者床上排尿的简易装置,在外科、内科、骨科等病区广泛使用.截至目前临床应州200例,均未发生一例漏尿、渗球现象,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鄢丽;涂慧琴;卢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妊娠晚期HBVDNA>106拷贝/ml的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血清HBsAg、HBeAg、HBcAb均阳性及HBVDNA>106拷贝/ml的孕妇41例,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17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从孕33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至分娩后1个月停服,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和产后1年肝功能、二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定量及婴儿1岁时二对半结果.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孕妇分娩前HBVDNA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观察期间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分别为100%和83.3%(P<0.05),2组孕妇及婴儿均随访1年,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 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能降低孕妇HBV DNA载量,减少HBV母婴传播.

    作者:汤雄;王冰;高志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78例CHF患者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治疗后7~10d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根据心功能分组,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HF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功能Ⅲ级及Ⅳ级组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但心功能Ⅲ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结论 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关系密切,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

    作者:黎兰芳;万红梅;朱建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为治疗组,其中治疗A组为42例初治患者,治疗B组为40例复治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疗程48周.结果 治疗A组在12周、24周、48周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24周、48周治疗A组的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在服药其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作者:陈川英;程全红;陈芳;吴湛;戴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密达利的灭螺作用及毒性

    目前中国采用的主要灭螺方法是化学药物灭螺,但大多数化学药物因其对环境的污染或/和对非靶生物的毒害而被限制使用,从而阻碍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1,2].因此,研制和开发高效、低毒的灭螺药物是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吴月英;宁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肋骨爪形钢板手术固定治疗连枷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

    目的 观察采取早期使用肋骨爪形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并发ARDS病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9月收治连枷胸并发ARDS病人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6例,死亡2例,病死率25.0%.结论 该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品;王学闽;陶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髓质海绵肾的腹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表现

    目的 探讨髓质海绵肾的腹平片(KUB)和静脉肾盂造影(IVP)表现.方法 回顾2005年到2008年5月的14例髓质海绵肾病例,分析其KUB和IVP表现.结果 14例病人28个肾,其中11例双肾受累,共累及25个肾.KUB检查21例次,16个肾表现为肾实质区见簇状排列的沙粒样敢密影;IVP检查18例次,14个肾表现为肾锥体部囊样扩张,5个肾表现为锥体部放射状条纹样,花束样造影剂影;6个肾兼而有之.结论 KUB、IVP结合有利于对髓质海绵肾进行诊断.

    作者:江盛达;骆柘璜;余金海;张蕃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定向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血肿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定向钻孔引流的体会.方法 根据CT扫描找到血肿,确定血肿中心(即靶点),在颅腔的位置,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术后注尿激酶入血肿腔溶解血凝块.结果 本组41例病人中,生存37例,死亡4例.术后37例病人神志或对侧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5d内血肿消失13例,7d内15例,9d内9例.结论 定向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简单易行、创伤小、血肿消退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于龙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73和VEGF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各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cervical intraepithial neoplasia,CIN),宫颈鳞癌中p7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18例慢性宫颈炎作为对照组.CIN Ⅰ、CINⅡ、CINⅢ标本各16例及宫颈鳞癌标本3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73和VEGF在不同宫颈病变的表达,来揭示其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结果 p73表达于细胞核,并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表达增加.VEGF表达在细胞浆,其表达程度随宫颈病变的进展而逐渐增加.二者有显著相关性(r=0.90,P<0.05).结论 宫颈病变过程中p73和VEGF之间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为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提供帮助.

    作者:舒俊俊;邹敏芸;李晓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表达、意义及检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la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尽管ITP的临床特点很重要,但ITP的诊断仍为排除性诊断[1].50年前.Harrington及其后续的研究证实了抗血小板膜自身抗体的存在,自身抗体加速血小板在脾脏的清除,不同的前瞻性研究也表明如检测到血小板自身抗体,对ITP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2~4].因此本文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的表达、意义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美丽;黄瑞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