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龙明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78例CHF患者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治疗后7~10d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根据心功能分组,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HF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功能Ⅲ级及Ⅳ级组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但心功能Ⅲ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结论 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关系密切,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
作者:黎兰芳;万红梅;朱建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对肺癌的诊断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自2006年2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41例肺部病灶性质待定患者,所有患者都行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tumor mzrker,TM)检测,并与病理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计算出不同检查手段及其联合应用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6.2%,60%,特异性分别为41.6%,90.9%.二种检查手段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显著差异(P<0.05);二种手段联合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6%及100%.结论 CT扫描及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应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到96%和100%,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江敏;饶静;江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采取早期使用肋骨爪形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并发ARDS病人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9月收治连枷胸并发ARDS病人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6例,死亡2例,病死率25.0%.结论 该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品;王学闽;陶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胃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超声诊断的29例胃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诊断胃癌10例,结肠癌14例,直肠痛5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超声诊断胃肠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惠芬;陈玉;赵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5月~2008年5月自愿进行无痛结扎的育龄妇女170例,观察术中镇痛效果,用药前后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镇痛效果显著,用药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性,麻醉后意识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丙泊酚联合利多卡因应用在输卵管绝育术中是一种安全、易行、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的理想无痛手术方式.
作者:吴琼;彭凌;杨小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无创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l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但较长时间使用面罩致使进食、排痰等不便,易发生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使刚面罩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寝竭的患者中,有效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口腔溃疡、口腔感染甚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可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侠;余芙秀;刘美英;胡仁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急诊骨盆骨折所致盆腔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0例骨盆骨折合并盆腔大出血患者,经抗休克、止血等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在外伤后2-5h行急诊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或细条、不锈钢圈栓塞髂内动脉或出血动脉分支.结果 除1例在造影过程中死亡而未行栓塞外,其余9例均在1h内完成栓塞治疗,成功率90.0%(9/10),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有效率达100%(9/9),其中8例经康复治疗后出院,1例因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合并颅脑损伤而死亡.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是急诊治疗骨盆骨折所致盆腔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徐华;辜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赛尼哌(CD25单克隆抗体)单剂给药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2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科接受肾移植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赛尼哌治疗组(观察组n=4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术前血透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CDC)、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为环孢素A(CsA)+骁悉(MMF)+泼尼松(Pred)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免疫抑制基础上加用赛尼哌.观察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及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中4例(1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8例(2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观察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您提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观察组并没有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结论 肾移植受者应用赛尼哌单剂诱导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辉;曾涛;孟栋良;李新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研究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肝脏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肝肝脏小占位病变的115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对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肝细胞癌23例(28个病灶),肝转移癌26例(32个病灶),肝血管瘤14例(16个病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8例(8个病灶),肝硬化结节10例(15个病灶),局灶性脂肪分布不均9例(10个病灶),肝腺瘤2例(2个病灶),肝炎性假瘤4例(4个病灶).超声造影诊断准确性89.6%,增强CT准确性87.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相比,有着很好的诊断一致性.超声造影简便易行,可作为诊断肝小占位病变首选的影像技术.
作者:贺军;陈利民;柳刚;李跃丰;黄崇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李醚(长托宁)麻醉前用药对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12例,阿托品组(A组)18例.ASA Ⅰ~Ⅱ级.术前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HR56-58bpm,T波改变有14例.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及颈丛麻醉.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用HP 3046 A多功能监测仪测定HR、SBP、DBP、SpO2作为给药前(T0)的基础值,开放静脉后,P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A组静注阿托品0.0 1mg/kg,不用其它药,也不做任何麻醉操作,观察给药后10min(T1)、20min(T2)、30min(T3)HR和SBP、DBP的改变.结果 P组给药10、20、30min后HR有所下降,与给药前比P<0.05;SBP给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A组HR给药后10~30min明显增快与给药前比P<0.05.SBP给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盐酸戊乙奎醚可作为窦性心动过缓病人的麻醉前给药.
作者:杨小刚;王风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于1989~2008年收治的5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骨科疾病14例,占48.3%,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各3例,骨转移癌4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5例,占17.2%,其中肾功能不全3例.尿毒症1例,泌尿系感染1例;误诊呼吸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脑血管意外各2例,各占7%,其他误诊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冠心病、肝硬化、多发性神经炎各1例,各占3.4%.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系统分析、全面检查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方法,对可疑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尤其是X线检查、血尿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及多部位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卫红;刘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腋鞘注入不同浓度丁卡因和罗哌卡因对臂从神经早期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对照组(NS组)注人生理盐水1ml,D1、D2、D3组分别注入0.25%、0.5%、1%丁卡因0.5ml,R1、R2、R3组分别注入0.25%、0.5%、1%罗哌卡因1ml.随机选取大鼠的一侧臂丛神经为给药侧,另一侧为正常对照侧,给药5d后,透射电镜观察臂丛神经早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0.5%丁卡因组、1%丁卡因组和1%罗哌卡因组大鼠臂丛神经早期超微结构改变主要为脱髓鞘现象,轴突变性.结论 0.5%、1%丁卡因和1%罗哌卡因腋鞘阻滞町造成臂从神经损害.
作者:刘晶;赵为禄;罗佛全;刘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栓子携带的编码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factor,VEGF165)的腺病毒(adenovirus,Ad-)载体对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的生血管效应.方法 用SD雄性大鼠72只,均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造模组、栓子组、常规治疗组(Ad-VEGF165肌肉注射),栓子携带AdVEGF165组,Ad-VEGF165组.应用月桂酸制作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后,股动脉内注入栓子携带的Ad-VEGFl65,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导入后在缺血肌肉引起的效应.结果 给药后栓子携带质粒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k actin,a-SMA)阳性血管数量与肌肉数比均存在明显差异(F=8.21,6.06,F=20.66、15.04,P<0.05).给药后1周柃子携带质粒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给药后14d栓子携带质粒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F=6.00、6.92.P<0.05).结论 Ad-VEGF能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而栓子携带的Ad-VEGF165生血管效应更为显著.
作者:刘强;周和成;赵彦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流感病毒核蛋白和M蛋白决定了病毒的型特异性,也是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将其分为A、B、C3型.流感病毒的核蛋白是CTL反应的主要靶抗原,能诱导机体的细胞免疫,能产生种间交叉的免疫保护,不受表面结构蛋白亚型的影响:且流感病毒核蛋白通过病毒的RNA参与病毒生活周期的多个阶段,在流感病毒的感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对核蛋白的定量检测能反应病毒的感染状况[2].所以我们可以对流感病毒核蛋白进行针对性研究,为对抗流感病毒找到新的靶点.
作者:冯润;孙坚;何士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人男,41岁,主诉右颈部及右上肢水肿伴疼痛1个月.查体:右颈部及右上肢肿胀,右腋下及有胸壁有下行性浅静脉怒张.胸部CT示右肺尖纵隔旁结节2.3×2.9×2.5cm,分叶状.压迫上腔静脉.
作者:徐全;陈艰;柳阳春;张平;龚南平;胡建明;谢爱民;涂寒剑;杨文凯;林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DNA含量、异倍体率与肿瘤组织分级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的DNA含量.结果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DNA含量、异倍体出现频率升高,且与肿瘤组织分级呈负相关,其DI值及DNA异倍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DNA含量与倍体分析可用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
作者:何琳;汪庆余;唐维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肾盂输尿管交接处梗阻的患者采用离断的斜槽形肾盂成形术,去除了病变的UPJ,建立漏斗状肾盂与输尿管连接.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半年后复查,无肾积水复发.结论 斜槽形吻合口有利于蠕动波的传递.
作者:章静;钟少云;欧阳唐锋;刘江;袁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简称AOSC)是由于肝内肝外胆管结石、蛔虫、肿瘤、狭窄等原闲造成的胆道梗阻并发急性感染.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黄疸夏科氏三联征,是一种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并发症凶险的外科急腹症.提高本病护理质量,使病人得到合理治疗,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是普外科护理工作重点之一.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9例病人,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60例(ASA Ⅰ~Ⅱ)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成3组,曲马多组(A组,0.6%曲马多+0.15%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组(B组,0.006%布托啡诺+O.15%罗哌卡因)、吗啡组(C组,0.005%吗啡+0.15%罗哌卡因),于子宫切除后开始使用,负荷量为5ml,持续剂量2ml/h,12h后减为1.0ml/h.结果 (1)VAS评分B组术后4h低于A组(P<0.05),与C组无明显区别.(2)B组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排尿困难和瘙痒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较少.
作者:付建强;谢长春;黄建辉;孙超君;钟启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予口服TMZ 20mg,3次/d,联合倍他乐克、阿司匹林、长效硝酸酯类、辛伐他汀等治疗;对照组50例,予口服倍他乐克、阿司匹林、长效的硝酸酯类、辛伐他汀等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耐受改善情况、心功能及血压、心率、心电网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运动耐受及心电图均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Z联合其他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廖远雄;刘建修 刊期: 2009年第03期